APP下载

汇聚共识凝众力适应引领新常态
——牡丹江市深入开展“应增强促”主题活动着力加快开放发展综述

2016-04-17王唯先

奋斗 2016年4期
关键词:牡丹江市牡丹江常态

王唯先



汇聚共识凝众力适应引领新常态
——牡丹江市深入开展“应增强促”主题活动着力加快开放发展综述

王唯先

新常态下,发展的脚步波澜壮阔,注定不凡。

纵观全球,经济复苏势头并不明朗,贸易投资格局变化不定,区域动荡给世界经济增加诸多变数。审视国内,产能过剩、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加大……新旧矛盾交织,环境错综复杂,全省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2015年上半年,在全国适应新常态、应对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广阔时代背景下,省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因势利导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应常态、增信心、强定力、促发展”主题活动。

一年来,牡丹江市高度重视,将“应常态、增信心、强定力、促发展”主题活动作为一项现实紧迫任务,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在推进过程中,牡丹江市知行统一、聚焦不散,活化载体、注重实践,上下联动、协调推进,有效营造了逆势而上的良好态势,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通过“应增强促”完善应对思路,汇聚共识抓发展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审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保持战略定力,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科学判断。

下好适应新常态这盘棋,需要出好招、落对子。牡丹江市按照省委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应增强促”主题活动为牡丹江市实践中央、省委部署提供了有效的载体,搭建了广阔的舞台。

为深入落实省委“五大规划”战略和“龙江丝路带”“十大产业”建设等重大部署,牡丹江市委从经济新常态特征和实际出发,逐步形成了“19897”发展思路,即“发展开放型经济、建设开放型城市”一个主导战略,经济发展“九增行动”,“八个重点产业”建设,“九项民生工程”和基层党建“七项工程”。同时,还出台了《全面发展开放型经济若干意见》《加快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在实际工作中,把这些重点工作与主题活动融为一体,在部署、宣传、落实、督办上实行了“四个同步”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文化是灵魂》一文中强调了文化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为正确认识和处理宣传工作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作出了指引。省委开展“应增强促”主题活动,就是要宣传动员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到经济社会发展伟大实践中来。正是基于对主题活动的深刻认识,牡丹江市按照相关部署,积极调动各类宣传资源,确保主题活动有声有势,大力烘托“应增强促”的社会氛围。

主题活动落地以来,牡丹江市在全市各类媒体开设了“应增强促”专版专栏,刊(播)发稿件600多篇;全年在国家和省级媒体刊发深度报道200余篇(条),其中“‘新丝路’带来发展新思路”、牡绥电气化铁路开通等37条报道在央视播发。

在主题活动中,牡丹江市将“创新、实干、开放、诚信”确定为城市精神,深入开展了“践行核心价值观·打造好人牡丹江”等活动。全年共有7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等国家级思想道德先进典型荣誉称号,连续两年获得“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积极组织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推出了一批文艺精品,有107件获得国家或省级奖励。全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在牡丹江市召开,创建经验得到了省领导的充分认可。

舆论宣传持续升温,理论阐释更加透彻,文化传播更为生动……牡丹江市通过形势宣传、成就宣传、主题宣传,打好壮大声势的组合拳,把“应增强促”主题活动的主旨和重心宣传好、展示好,使全市上下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心、振奋了精神,并迅速形成了集中精力抓发展的共识与合力。

2015年,牡丹江市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列全省第三位;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列全省第一位;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列全省第三位和第一位。特别是2016年前两个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去年同期负增长27%提高到正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由去年同期增长1.3%提高到增长384.6%,经济发展态势开始明显好转。

围绕“应增强促”力施“九增行动”,多措并举抓发展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步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攻坚克难、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有的放矢解读经济政策,透析经济运行以及相关工作中存在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做到应常态、增信心;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围绕民生热点问题,充分宣传党委政府的有力应对措施以及取得的积极成效,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做到强定力、促发展。

为此,牡丹江市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从实际出发,确定了“三步走”阶段性发展目标,在载体建设上出实招,全面启动了“九增行动”。这一举措使得“应增强促”主题活动在融入发展战略上做足了文章,成为产业项目提档升级的动力,突出了主题活动的前瞻性、系统性和操作性,推动主题活动扎实推进,迅速转化为发展成果。

——加快产业项目建设促增长。2015年全市新开工500万元以上入统产业项目数量和增幅均居全省首位,2015年底又开展了项目建设“四比”活动,确定2016年3月、6月和9月组织3次全市项目集中开工活动,3月21日首批集中开工活动共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9个。

——加快现有企业改造升级促增长。启动“工业强基振兴工程”,全市70%的停产规上企业恢复生产,新增科技型企业103户,20多户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打破了近15年没有企业上市的局面。

——加快发展精品高效农业促增长。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规模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95户,棚室菌规模以2.1亿袋的产能保持全省第一位。东宁黑木耳、宁安响水大米被评为全国品牌价值超50亿元的地理标志产品。渤海镇成为全省唯一、全国“三农优化实验区”候选单位。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增长。重点启动“哈亚牡冰雪旅游之路”建设,实施“强点拓线结网”工程,“新雪乡”和“雪堡”升级项目有效推进,先后举办了“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分会年度大会”“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冬季阳光体育大会”等大型活动,旅游收入和人次均增长20%以上。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增长。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1号工程”,启动推进“5铁6路3桥2机场2水库”重大工程,牡丹江“冬闲变冬忙”被《人民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哈牡客专全线开工,牡绥高铁竣工通车,城市承载功能加快提升。

——加快扩大开放促增长。从牡丹江最大比较优势出发,启动了“聚焦龙江丝路带、加快发展牡丹江”主题行动,2个境外园区晋升为国家级,地产果蔬出口保持全省首位,成为“全国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海关总署正式批准牡丹江市建设保税物流中心,并被国家发改委东北司列为优先推进的“中俄韩国际合作示范区”。

——加快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增长。出台《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方案》,设立1000万元小微企业专项发展基金和666万元大学生创业“子资金”,实施了“千户小微企业成长工程”,举办了“首届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荣获“全国高职高专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这些政策和取得的成绩有效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促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此外,在加快激活房地产市场、加快推动县域和城区经济发展等方面也取得了实效。

——加快激活房地产市场促增长。根据国家一系列新政策,努力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积极推行保障房货币化和政府购置商品房用于保障房等方式,开展好回迁安置工作。2015年全年共完成棚户区改造1.1万套,改造农村泥草(危)房1.5万户,人居环境得到了持续改善。

——加快推动县域和城区经济发展促增长。海林、林口、宁安、穆棱位列全省十强县(市)行列,各城区经济竞相发展,县(市)区各领域工作亮点频现。积极推动市县区联动招商,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全市各地呈现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随着“九增行动”强力推进,牡丹江市主要经济指标于去年底止跌企稳,并在今年初迅速回升。牡丹江市委在2015年中确立的促进主要指标回升的三个半年“三步走”部署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效,并通过一系列民生举措,切实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使得全市人民共享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发展成果。

以“九增行动”为契机,牡丹江市努力提升“应增强促”主题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通过大力宣传“九增行动”阶段性成效,加大典型引领力度,不断增强感染力渗透力,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立足工作岗位,人人想发展、人人讲担当、人人比贡献,为凝聚发展共识、助力前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和不竭动力源泉,也为“应增强促”主题活动增添了显著的地域性和时代特征。

借助“应增强促”锻炼干部队伍,强化作风抓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其中积极性又是首要的”。面对新常态下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迫切需要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有本事、有担当的干部队伍,切实扛起实施“五大规划”、构建“龙江丝路带”、发展“十大重点产业”、推进结构性改革等工作重任。

牡丹江市站在全局大局高度,将“应增强促”与进一步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与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结合起来、相互促进,以此锻炼干部队伍,强化作风建设,促进改革发展。

牡丹江市委专门成立了“应增强促”主题活动组织领导机构,确定了实施方案和20项重点任务,并把主题活动纳入全市目标管理考核体系,着力形成齐抓共管、推进有力的工作格局。这一工作经验得到了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工作成效2次被省委宣传部介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牡丹江市创新实施了干部“选育用管工程”。在选人用人上把抓发展水平作为重要标准,建立了实干实绩清单制度,干部选任公信度不断提高,提振了工作精气神,促进了干部积极作为、主动担当、务实干事,受到中组部、省委组织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肯定。

借“应增强促”主题活动蓬勃开展之势,牡丹江市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在全省率先实施“四证合一”等改革举措,在全市倡导“严细深实勤俭廉”作风,组织开展了“百姓问政百科办”群众评议活动,全年查办影响发展环境案件42件,公开曝光反面典型126人。牡丹江市委还连续出台了《关于中央和省委重要决策落实执行督办制度》和《在全市党政群机关集中开展服务质量与工作效率“双提升”活动方案》等文件,党政群机关、窗口单位服务质量和效率明显提升。

“要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焦发力,打好发展组合拳,奋力走出全面振兴新路子。”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到黑龙江代表团参加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为龙江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下一步,牡丹江市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指针,深入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书记王宪魁关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应增强促”主题活动,强化中心意识、法治意识和实干意识,打好发展组合拳。

为此,牡丹江市启动实施了“1+6”行动,即出台《关于在全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决定》和《关于全面振兴工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冰雪文化旅游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外贸转型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深入推进法治牡丹江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等6个落实性文件,奋力走出牡丹江全面振兴的新路子,确保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与此同时,牡丹江市还将不断抓好媒体宣传报道工作,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今年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应增强促”主题活动增添新的时代特征。通过深化“应增强促”主题活动,把蕴藏在各行各业中的正能量激发出来,进一步创造积极进步的人文环境和健康向上的发展环境,对外全面呈现黑龙江及牡丹江发展的良好势头、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增强外部的投资信心和吸引力,树立自身坚实前行、奋力发展的良好形象。

美好前景鼓舞人心,壮丽的蓝图催人奋进。牡丹江市将按照省委的部署和要求,将“应增强促”主题活动不断推向深入,鼓舞、引导全市党员干部群众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夙夜在公的责任担当,精准发力、扎实开局,奋力走出全面振兴新路子,奋力谱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篇章。

(作者系牡丹江日报记者)

责任编辑/王沫wangmo@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牡丹江市牡丹江常态
奋楫争先新启航 绽放生命展新篇牡丹江市东华小学教育剪影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牡丹江市气象因子与PM2.5浓度影响通径分析
服务人民 奉献社会——牡丹江市肿瘤医院发展纪实
贡献更多“牡丹江力量” 书写更精彩的“牡丹江篇章”
寻找最美校园 牡丹江师范学院
牡丹江流域自然地理敏感区划分研究
牡丹江市革命老区小康进程调研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