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走振兴发展之路全面建成林区小康社会

2016-04-17中共大兴安岭地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奋斗 2016年4期
关键词:林区生态建设

中共大兴安岭地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坚持走振兴发展之路全面建成林区小康社会

中共大兴安岭地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情真意切,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高度重视,对我省振兴发展的关怀和希望,是我们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有力思想武器,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根本遵循,是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振兴目标的行动指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兴安岭地委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王宪魁书记在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会上的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学深悟透,紧紧围绕省委创新实施“五大规划”发展战略,深入推进“龙江丝路带”建设,加快发展十大重点产业,紧密结合林区实际,深入分析区情,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统领、转型发展、民生改善,坚持生态优先、产业强区、创业富民,加快发展“六大产业”,深入实施“三大工程”,积极营造“两大环境”,奋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振兴发展之路,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林区小康社会。

一、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焦发力,加快发展“六大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焦发力,打好发展组合拳,奋力走出全面振兴新路子。我区作为以林为主的资源型地区,既有生态环境优良,林下、旅游、矿产资源富集等优势,也有地处偏远、气候寒冷、生产生活成本高、人才匮乏等劣势。我们科学审视区情,既在发挥“长”上做文章,又在解决“短”上下功夫,坚持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技创新、人才创新、生态资源利用等要动能,加快发展生态主导型的“六大产业”。

一是发展生态旅游业。大力实施全景兴安、全域旅游发展战略,重点抓好北极村、南瓮河、大小白山、龙江第一湾和乌苏里浅滩等景区建设,集中打造全域自驾、低空飞行、界江揽胜、岩画欣赏、养老养生等夏季旅游产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要求,在做精夏季旅游产品的同时,深入挖掘、精心设计最冷界江冬泳、最长冰雪滑梯、最美雪地摩托穿越、最北圣诞节和界江抽冰尜、低温泼水大赛等冬季旅游产品,切实加强景区道路、宿营地、厕所等配套设施建设,精心打造“北”文化、“源”文化、健康文化、演艺文化和餐饮文化,积极推进“旅游+互联网”,加快形成森林冰雪游、找北探源游、生态湿地游、民俗界江游4条精品旅游线路,使游客在我区能停得住、留得下,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使生态旅游业尽快成为我区转型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二是发展森林生态食品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鼓励职工、农民积极从事野生蓝莓、红豆等山产品采集,大力发展松杉灵芝、麦饭石木耳等优质食用菌养殖和森林猪、狐貉等特色动物养殖,扩大有机大豆、马铃薯种薯等高效农作物种植面积,做大做强“超越”等野生蓝莓加工企业,争取“金源”200万亩有机大豆种植加工和中捷100万头森林猪养殖加工项目尽快落地,加强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和有机产品认证,切实把好资源做成好产品、好产品卖上好价钱。

三是发展生物医药业。加强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区建设,稳步扩大黄芪、苍术、赤芍等道地中药材种植面积,重点支持企业建设GAP基地,深化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合作,争取哈医大生物医药项目尽快落地,加快推进北药大市场和十八站林业局北五味子种植基地建设,发挥上市公司林格贝以及北奇神药业等龙头企业的作用,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四是发展森林碳汇业。积极开展以往造林地块普查,科学设计碳汇开发模式,争取图强林业局碳汇造林项目实现碳量核证,十八站林业局碳汇造林项目在国家发改委备案,逐步将森林碳汇打造成新财源。

五是发展水经济和绿色矿业。继续推进地质勘查三年专项行动,开展矿泉水资源调查评价,制定我区冰泉水地方标准,加快松岭岔路口钼铅锌多金属矿和农夫山泉漠河生产基地一期等项目建设,争取早日建成投产。

六是发展文化产业。深入挖掘林区特色文化资源,统筹抓好呼中最冷小镇、图强冰泉小镇、阿木尔蓝莓小镇、十八站古驿站小镇等文化名镇建设,扶持松岭龙之韵、新林老树根等文化企业发展,谋划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保护、大鲜卑文化开发利用等重点产业项目,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

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三大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抓重点、攻难点,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寻找机遇、打造亮点、拓展优势。我们坚持从内因着眼、着手、着力,深入实施生态建设、民生改善和基层组织提升“三大工程”,让新发展理念在林区落地生根。

一是深入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实现绿色发展的根本之策,严格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的建设要求,认真执行《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全面巩固停伐成果,着力保护森林资源,突出抓好资源培育,切实强化森林防火,坚决守住生态红线,进一步夯实绿色发展根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做出更大贡献。

二是深入实施民生改善工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推进平安兴安、和谐兴安、幸福兴安建设,扎实推进全民创业,继续办好“12345”政府服务民生热线,全力抓好27件民生实事,切实兜住民生底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补齐基本民生保障短板,让林区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真正走出一条基本民生得到改善、小康民生全面实现、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的新路。

三是深入实施基层组织提升工程。实现振兴发展,动力在基层。我们坚持把新发展理念融入基层组织,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政法组织、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建设,深入落实《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工作制度》,全力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

三、着眼于全面振兴发展,积极营造“两大环境”

打造好环境就是最大的发展红利。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深入推进法治建设,着力打造全面振兴好环境。

一是营造务实高效的经济发展环境。加强法治兴安建设,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切实增强领导干部敬畏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让依法办事蔚然成风,以法治化环境为全面振兴保驾护航。积极推进简政放权和政府职能转变,抓薄弱环节,把整治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基层,真功夫用在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同时着力解决好融资、人才、科技等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打造安商、扶商、富商的良好发展环境。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好干部”和“四铁”干部标准,从“根”上入手选配好干部,抓住换届契机,真正把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从“严”上入手教育管理好干部,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规范权力行使,严肃考核评价机制,让干部真正做到“四个跟得上”。从“爱”上入手保护干部,尤其是全面落实好“三个区分开来”,建立容错免责机制,旗帜鲜明保护干事者,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切实强化责任担当,凝聚振兴发展合力。稳妥推进林区改革,全面落实中央《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坚持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确保完成任务。积极推进对外开放,抢抓省加快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丝路带”的机遇,加快推进洛古河-波克洛夫卡公路界江大桥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打通对俄经贸大通道。

二是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认真贯彻执行中央新修订的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充分发挥地方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之以恒纠正“四风”,深入开展“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突出问题、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党员领导干部及亲属违规经商办企业问题”三个专项整治,从严查处腐败行为,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着力打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

责任编辑/赵嘉宾zhaojiabin@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林区生态建设
“生态养生”娱晚年
吕梁山林区白皮松育苗技术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