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及对策

2016-04-16许红菊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族政治

许红菊



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及对策

许红菊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公共基础部,安徽 安庆 246052)

少数民族学生是内地高校,尤其是非民族院校中绝对的少数群体,他们在民族意识、宗教习惯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民族印记,但高校管理者往往忽视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与差异性,更多地采取共性管理、一视同仁的思想教育态度。本文从分析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入手,强调思政工作者要特别注重“爱严细”原则,提出构建“理论”、“文化”和“平台”的三育人模式。

“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殊性;对策

近年来,国家在持续发展民族教育的同时,依托中东部地区较为发达的教育资源,不断加快内地高校培养少数民族人才步伐。截至2014年,全国高校少数民族在校生人数已达263万人[1]。“‘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问题。对于民族教育来说,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用好思想政治教育这把‘钥匙’”[2]。梳理近年来学界相关成果发现,对内地高校尤其是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并不多见。在内地高校中,“少数民族大学生是绝对的少数群体,他们所接受的基本是共性教育服务,而他们在生活、学校、思想等成长中的特殊性又常常被忽略,应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和关注。”[3]

一、分析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具有重大意义

内地就学的少数民族学生毕业后大多会回到原籍,成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和接班人。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校园和谐建设,关系到民族团结、国家稳定,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但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在内地高校尤其是非民族院校的人数相对较少,高校教育者们在实际工作中对学生往往采用共性管理,不仅忽视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忽略了各民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少数民族学生所接受的是“一视同仁”的教育模式,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没有对教育对象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无论主观动机多么纯洁,无论实践过程多么努力,但本质上都是盲目的,基本是属于对象无效的实践活动。”[4]因此,要做好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深入把握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属性,深入探索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深入分析少数民族学生在历史文化、认知特征上与内地学生的差异。

二、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分析

1.民族意识凸显

到内地上学的少数民族学生,离开家乡和亲人,来到一个陌生环境后,在语言习俗、宗教信仰、民族文化等方面的“与众不同”而强烈地感到“无所适从”,导致民族意识凸显。“所谓民族意识,就是这个民族的个体成员对自己民族利益和归属的自我感悟”[5]。独特的民族意识有助于少数民族学生产生民族凝聚力,自觉维护、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但它也表现出较强的排他性和保守性,影响和阻碍少数民族学生与其他民族群体的交流融合。

2.心理问题突出

有学者调研发现“少数民族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的因子是躯体化、抑郁、恐惧和人际关系,这些因子也普遍高于全国大学生相对应的因子常模”[6]。当然,出现心理问题是有多重因素促使的。

3.宗教色彩浓厚

我国的少数民族大部分有宗教信仰习惯,甚至有些宗教意识和行为已经演化为民族性的生活方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少数民族学生耳濡目染在这种宗教环境下长大,多少会沾染宗教思想的影响。如何克服宗教意识对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是思政工作者们要认真思考的内容。

4.“小群体”现象普遍

从小生活在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来内地后,对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感到极大的不适。一方面是思念家乡、想念亲人,缺少归属感;另一方面缺乏对其他民族文化的了解,无法融入其他民族群体。因此,少数民族学生往往回避与其他民族同学交往,倾向与本民族同学聚集,导致他们交际圈狭小,活动范围狭窄,结成封闭的民族性“小群体”。

5.民族政策照顾的特殊性

由于历史等原因,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较为薄弱。为了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1984年修订的《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招收新生的时候,对少数民族考生适当放宽录取标准和条件,对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考生给予特殊照顾”[7]。此外,国家还从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对少数民族学生给予极大的优惠和帮扶,为少数民族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优越条件,但同时也使得有一部分学生出现优越感、依赖感、自卑感,甚至闭锁式心理。

三、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爱、严、细”原则

1.爱:不要“扣帽子”,而要“扣扣子”

由于生活背景、文化习俗不同,少数民族学生具有独特的思维习惯、生活方式和民族属性。这就要求思政工作者们对待少数民族学生要多一份爱心、耐心和责任心,要尊重、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文化、思维方式,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倾听学生心声,“不要给少数民族学生‘扣帽子’,而要帮助学生‘扣扣子’,带着情感工作”[8],用真情实意了解学生所需,切实解决学生问题。

2.严:坚持情感教育与严格管理相结合

在对学生进行关爱的同时,必须严格要求,规范管理。在校纪校规上要统一管理、统一要求。以纪律教育为抓手,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对违纪违规的少数民族学生要严格处理,绝不能因为是少数民族学生而“特殊对待”姑息手软,要做到与汉族学生一视同仁。

3.细:改变“漫灌式”,多做“滴灌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推进理念、手段、方法的创新。要改变过去单一的‘漫灌式’宣传教育,针对不同对象和受众的特点,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多做‘滴灌式’工作”。[9]这就要求我们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特点、生活习惯,要深入把握他们的心理特征,甚至兴趣爱好,只有这样才能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对症下药,达到精准教育。

四、基于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殊性的对策

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要多方配合。针对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我们提出“理论”、“文化”和“平台”的三育人模式。三者相互配合紧密联系,“理论”为“平台育人”和“文化育人”提供导向支撑,平台建设为“文化育人”和“理论育人”提供依托和基地,而“文化”则始终贯穿平台建设和“理论育人”中,共同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一)理论育人:为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

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用理论武装头脑。这对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辨别和抵御各种不良思想的入侵,自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2.民族宗教观教育

在少数民族学生中开展民族宗教观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党的宗教政策,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第一,要认清宗教的本质:宗教是唯心主义世界观,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纠正学生对宗教的错误认知;第二,要明确我国实行的是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绝不允许把宗教的教义作为师生行为规范的标准要求,绝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借宗教之名干涉和妨碍师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第三,身体力行地反对宗教极端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是危害社会稳定的毒瘤,必须旗帜鲜明的与宗教极端主义“亮剑”。

3.民族团结教育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就要从研读中华民族发展史入手,充分感悟民族团结是我们民族发展的主旋律,深刻感受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互帮互助,携手共进的血脉之情;从日常生活入手,从身边小事做起,多说有利于民族团结的话,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这份血脉之情,共筑民族团结之路。

4.法制教育

在少数民族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学法、懂法、信法、守法、用法和护法,提高学生的法治能力,但在高校实际教学中却存在法制教育形式过于单调,效果不显著,且师资力量单薄等问题。为此,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法制教育,务必创新法制教育载体,务必构建科学合理的法制教育内容,务必重构法制教育评价体系。

(二)文化育人:促进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化

1.普及双语教育

在高校普及双语教育,不仅是单纯要求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也要鼓励内地高校的汉族师生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双语教育在高校的推广与普及,有利于打破封闭的民族性“小群体”,促进各民族师生间的交流融合,有利于国家民族政策在高校落实。可以通过开设“双语角”、开展朗读比赛、联谊活动等形式推广双语学习,少数民族学生教汉族师生学少数民族语言,汉族师生教少数民族学生学汉语,实现“知识互补”,互帮互助,营造多元共生的校园文化氛围。

2.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

内地高校要组建一批“素质高、懂双语、会管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把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权,当好学生的“领航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教师对少数民族学生付出更多的爱心、耐心和细心,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关心学生的冷暖,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当好学生的“知心人”;对少数民族学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设相关心理课程,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发现心理问题及时干预治疗,鼓励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融入校园活动中去,当好学生心理问题的“消防员”。

3.以少数民族文化为载体推进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彩,且少数民族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能有效推进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课堂上,我们可以挖掘少数民族文化中优秀成分,借鉴少数民族学生所熟悉的民族典故、传说,甚至绘画、音乐,用少数民族学生更易接受的话语体系和文化方式,宣讲理论、传递思想。在校园活动中,通过举办民族文化宣传周,在校园运动会上增加一些民族特色项目,在校园景观设置上考虑和增添少数民族风情等形式,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既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增进对本民族的认同,也有利于陶冶情操、滋养身心,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三)平台育人:促进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化

1.建立朋辈伙伴互助平台

内地就学的少数民族学生不同程度存在生活自理能力不强、汉语水平较差、交流困难等问题。为了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适应新环境、融入新集体,实行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混合住宿,是个不错的举措;同时选拔一批思想素质高、学习成绩好、同专业的汉族高年级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结对子,开展“1+1”的学业帮扶活动。这种朋辈伙伴互助平台的建立,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提高学业成绩,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2.网络平台

高校要充分发挥QQ、微信、论坛等网络力量,搭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首先,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自媒体能够活化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其次,自媒体的便捷性、隐秘性等特征,有助于思政工作者可以随时随地的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心理需求,在线答疑解惑,解决问题;最后,在自媒体平台中,通过培养一批思想素质高的少数民族学生担任自媒体意见领袖,引导和监督网络舆论,牢牢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抵御不良思想入侵,正面把握和引导学生的思想动向。当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需要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通力配合、共同建设,缺一不可。但对内地上学的少数民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远离家乡,无论是家访,还是学校与家长的沟通都存在极大的挑战。通过网络,建立家校QQ群,能够加强家长与校方沟通,及时交流学生在校情况,使家校双方真正做到联系密切,交流顺畅,合作协调。

3.实践平台

课上和课下相结合,理论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努力拓展和搭建实践平台,用实践的力量促进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升华。一是立足课堂。在思政课上,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文化背景设计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辩论、视频、案例分析等形式活泼课堂氛围,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入耳入脑入心。二是融入校园。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能歌善舞的艺术优势,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各少数民族同学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相互学习。三是走进社会。高校根据各自所处的区域环境优势,让少数民族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加强实践锻炼。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参加公益活动,开展“志愿服务”;利用高校所处地方的特色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建立实践基地,保证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稳定性和常态化;在节假日带领少数民族学生深入工厂、深入农村、深入社区开展各种走访调查,使之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和基层的了解,增强对祖国和民族的认同感,树立公德意识、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4.自我教育平台

长期以来,在内地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彼此依赖,形成较为封闭固定的民族性“小群体”、“抱团群暖”是个不争的事实。“小群体”的存在和发展有其滋养的温床,高校管理者应该正视这种现象,以疏代堵,争取由弊变利。因为这种非正式群体不仅是民族学生交往交流的窗口,也可以成为校方了解他们心理需求、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和协助学生自我教育的良好平台。校方应该主动推进非正式“小群体”转变为具有官方色彩的少数民族社团,指定专门人员协助社团发展,提供帮扶和技术支持,纳入校方统一管理中,这样就有利于降低“小群体”弊端,恰当发挥其存在的价值。在社团中选拔一批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民族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发挥他们在社团内部的榜样模范作用,感染和带动其他学生积极进取,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1]]殷泓,陈鹏.民族教育托起未来希望[N].光明日报,2015-8-18(6).

[2]本报评论员.打牢各民族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N].中国教育报,2015-8-19(1).

[3]巴玉玺.十年来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研究述评[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4(09):50-55.

[4]吴林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有效及理路[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16(02):138-142.

[5]乌斯满•达吾提,郭文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路径探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2(05):50-54.

[6]李玉雄.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黑龙江民族学刊,2008(06):167-170.

[7]李其瑞,宋海彬.新疆少数民族受教育权利保障状况的回顾与思考[J].法学教育研究,2011(01):69-73.

[8]曹斌,沈光涛.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殊性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5(04):117-120.

[9]习近平.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 团结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疆[N].人民日报,2015-5-30(1).

2016-09-08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SK2016A0572)。

许红菊(1981-),女,安徽霍邱人,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G758

A

1672-4437(2016)04-0009-04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民族政治
我们的民族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