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院校转型发展中TAFE模式的应用

2016-04-16王明忠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课程

李 健, 王明忠



地方院校转型发展中TAFE模式的应用

李 健, 王明忠

(淮海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5)

文章以TAFE教育的市场性为视角,在分析我国地方高校向应用型本科教育转型的必要性和TAFE模式对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教育可借鉴性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就目前地方院校在培养目标、课程设计、教学手段、师资队伍建设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借鉴TAFE在这些方面的具体做法,优化和完善作了初步探索。

TAFE模式; 地方高校; 应用

一、地方高校向应用型本科教育转型的必要性

据统计,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在2013年达到699万,2014年,毕业生的数量又增加了28万,2015再增加22万人,总数达到749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挑战。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2014) 发布的数据显示,在 2013 年第四季度,中高级技能人员和高级专业人员存在着供不应求的局面,其中,高级工程师、技师、高级技能人员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分别为 1.79、1.89、1.66。[1]可见,连年增长的高校毕业生人数所致的就业难和地方许多企业所需的大量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用工荒,已成为地方院校向培养从事应用科学研究及高技能操作、适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教育转型的内在动力,也是这类地方院校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TAFE 模式对我国地方高校应用本科教育的可借鉴性

澳大利亚TAFE教育宗旨与我国地方院校办学目标与定位的一致性为借鉴其模式提供了可行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服务地方,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其次,二者的教育主导力量极其相似。长期以来,澳大利亚建立了国家统一的高等教育体制。在TAFE的运行过程中,包括整体规划、目标设定、资金投入、实习基地、教学评价系统等方面,联邦政府都是主体。而中国教育的发展与改革都是以政府为主导力量,由上至下逐级进行的。再次,从高校发展的历史看,19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随着经济转型,高等教育走向了大众化阶段,导致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原来的精英模式面对新的挑战。这与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式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极其相似。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变化,增强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当时的联邦政府积极借鉴了国际上先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进高等教育制度。经过几十年来的不断改革创新,目前澳大利亚TAFE 体系是国际公认的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应用型教育模式,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和运作等方面对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具有重大借鉴价值。

三、TAFE模式下优化我国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教育

1.培养目标的市场性

目前,我国地方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目标不够明确,办学理念比较模糊。本科教学一直存在教学模式单一,重理论、轻实践,重教学、轻交流等问题,不仅造成了高校实践教学质量偏低的现状,而且严重制约了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

澳大利亚TAFE人才培养目标及办学的宗旨是培养动手能力极强的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其严格遵循“以学以致用为目的,以当地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指导思想,有着极强的市场性。整个教学体系紧紧跟随地方经济的发展、力求满足实际岗位需要,围绕学生创新和动手能力,最大化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样化要求,使他们毕业时掌握上岗必需的技能。

借鉴TAFE力求专业与职业“零距离”的人才培养目标,我国地方本科院校首先要突出人才培养的实用性,跟踪研究市场需求的变化,根据市场对行业新型技能人才的需求,在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中融入市场所需的职业元素,定期根据劳动力市场对技能的需求变化对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修改。其次,培养目标要侧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突出个性发展、多元化发展,重点培养各类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型人才。

2.课程设置的市场性

长期以来,我国一些地方院校课程的设置体系过于僵硬,课程内容缺乏社会适应性,高校课程内容都是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体,以基础知识为主。一些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基本流于形式并缺乏系统的相关设置。

TAFE的课程设置是为适应现代和未来用工要求而特别设置的,相当灵活。地方需要什么岗位,TAFE学校就设置相关专业课程,很多课程由当地的支柱产业设置。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在澳大利亚现有的职业教育资格框架下,经过有关部门裁决,学校会不断进行增减课程,甚至摒弃一些无使用价值的课程或内容。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学校会请企业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有丰富经验工人参与指导。TAFE的课程内容以培训包为标准,很少有统一的教材,由各校老师自主选择讲义或教学材料,使授课内容不脱离市场需求。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课程设置很注重实践,有相当一部分专业课要到相关企业中完成。学习环境和实践工作环境紧密结合,学院的教室通常具备一般性的实验设备,学生可以边听课便动手。有些教室就设在实验车间旁边,所以学生可以随时在实习车间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

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在专业内容设计方面需要借鉴TAFE市场性人才培养成功经验,要有强烈的品牌意识,科学制定课程体系,整合传统课程,大力加强实验课程和工程训练类课程,使专业课程体系的知识结构既可以满足学生本专业领域就业、创业的现实需要,又能为跨学科相关领域从业建立宽广的知识基础。[2]要及时调查市场需求的变化,积极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体系建设,根据市场对专业和人才的需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符合市场需要的课程,从而提高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岗位能力和就业率。

3.教学手段的市场性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基本沿用以校内课堂理论教授为主,而课堂教学基本上仍然沿用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手段,而TAFE通过系统且专业性强的课堂教学、系列的案例教学讲座、模拟工作场所、网络教学、在企业或实践基地进行实地教学等方式开展教与学,形式灵活多样。教学活动总是以实践为主旨,如旅游专业学生的一半课时会以小组或班级的形式在国内旅游景点实践,路途所有活动包括:路程安排、途中景点讲解、食宿等,都有参加活动的同学轮流管理,带队教师在活动结束后组织大家总结、相互评论。课堂教学通常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常常被要求以班组为单位或两人为单位,根据教学主题,情景模拟工作流程,扮演岗位所需的角色等,这种仿真式课堂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企业对能力本位人才的培养需求,使毕业生能较快适应工作环境。

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在教学手段方面需借鉴TAFE重教学过程、重实践教学、重学生既有一定理论素养又有较高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借鉴其普遍使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式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手段。需摒弃传统的填鸭式、应试型的教育,除了加强实践教学,完善校内实践基地,校园模拟的工作场地,还要建立更多的企业、行业实训基地,将教室和实验室甚至生产车间、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紧密融合于一体,将侧重理论知识传授式的课堂教学延伸至学生能接触到实践经验的产业教学,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4.师资选拔与培养的市场性

教师队伍的校企合作教育是TAFE 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其得以立足与发展的并备受青睐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TAFE建立了由学校专职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教师队伍。学校从企业聘请生产、管理一线的有资深经验的专家、专业工程师或技术人员担任产业剖析、校外实习等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任务。同时,TAFE经常派教师到企业的专业对口岗位,掌握前沿的生产技术,了解最新的市场对人才的技术的需求,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研究能力以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借鉴TAFE高校与企业在师资方面的这种信任、互通的合作教学平台机制,我国地方院校需在师资培养方案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产学研教学平台。利用地方企业和地方院校双方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实施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双师制,加强企业导师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上的助力作用。通过地方企业技术人员走进课堂授课、示范、和学生一起进行项目设计等实践性教学,加强地方院校学生应用能力及职业修养的培养,使高校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就业率。

5.考核方式的市场型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一些地方院校的教学未完全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也尚未建立一套系统的注重实践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估还停留在以考查知识,理论学习与分析的卷面作答能力为主,严重忽视学习的过程、学习能力与实践操作水平的测试。

TAFE考核形式和考查手段灵活多样且突出应用能力的检测,如在学习过程中的观测、口试、课堂中行业角色扮演或模拟岗位操作、同学互评、自我评价、实习证明书、项目作品设计、案例分析、工件制作、软件开发、书面考查、论文或调研报告、网络学习、团队活动中表现等都可以是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这种重过程、分阶段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团队成员协作能力。

为了尽快与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接轨,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地方院校需要学习和借鉴诸如澳大利亚TAFE这样的其他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从优化完善培养目标、课程设计、教学手段、师资培养、完善评估体系等方面入手,加强学校与当地企事业的合作,既能充分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又能高效合理地利用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为地方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1]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2013年第四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EB/OL].(2014-01-21)(2014-02-18).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zwgk/2szrs/2jfx/201401/ t20140122_122923.htm.

[2]黄艳,李凌云,于岩.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9).

2016-03-26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2014SJD658)。

李健(1966-),女,山西孝义人,江苏淮海工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翻译与高校教学改革。

TN929.53

A

1672-4437(2016)03-0027-03

猜你喜欢

应用型院校课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