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历史学会2015年年会暨历史文化资源发掘利用与皖北振兴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6-04-16刘家富阜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安徽阜阳236037

关键词:历史文化

吴 云,刘家富(阜阳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安徽省历史学会2015年年会暨历史文化资源发掘利用与皖北振兴学术研讨会综述

吴 云,刘家富
(阜阳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摘 要:安徽省历史学会2015年年会暨历史文化资源发掘利用与皖北振兴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11月21-23日在安徽省阜阳市召开。会议从历史、区域文化、现实等3个维度,围绕“历史文化资源发掘利用与皖北振兴”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展示了最新研究成果,拓宽了皖北振兴的路径,贡献了学界的智慧。

关键词:历史文化;皖北振兴;会议综述;安徽省历史学会

由安徽省历史学会主办、阜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承办,颍东区人民政府协办的安徽省历史学会2015年年会暨历史文化资源发掘利用与皖北振兴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11月21—23日在安徽省阜阳市举行。大会共收到论文62篇,10位专家作了大会主题发言,40多位学者进行了交流发言。与会学者立足“历史文化资源发掘利用与皖北振兴”这一主题,各抒己见。本次研讨会拓宽了历史文化资源发掘利用与皖北振兴的路径,展示了历史文化资源发掘利用与皖北振兴最新成果。本文从历史、区域文化、现实等3个维度,就本次研讨会情况综述如下:

一、历史的维度

关于皖北历史名人研究:从先秦时代到晚清,皖北地区涌现了为数众多的历史名人。安徽大学周怀宇教授在《论管子的商道与管仲游刃商道》一文中对管子的商业思想表达了新的见解,认为管子重视商业,提出了重商、兴商、商战对促进商业发展的思想和具体举措,齐桓公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管子的重商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池州学院丁希勤博士的文章《江淮蝗神刘猛将军小考》对南宋至近代江淮地区的蝗神刘猛将军的原型,提出了成为刘猛将神的3个必要条件,从五行学说解释了刘猛将军对于宋金明清王朝的相生相克的意蕴。阜阳师范学院李强博士的《朱元璋早年游食颍州与驻留北照寺的历史考证》,通过梳理明清方志和民间传说,论证了朱元璋早年确实到过颍州北照寺,北照寺也因此成为皇家寺院而闻名天下。阜阳师范学院刘家富博士《徐广缙<思补斋自订年谱>的史料价值》和江西省社科院王涛《两广总督徐广缙晚年事迹考》论文,结合新材料,对徐广缙的晚年事迹、徐广缙的去世时间、镇压捻军等提出了新的见解。阜阳师范学院吴修申教授与南京大学博士生郝天豪提交了有关民初安徽督军倪嗣冲的文章,吴修申在《倪嗣冲请辞职务与安徽政局》文中认为倪嗣冲督皖8年并不是一帆风顺,期间也遭遇了几次统治危机,最终倪嗣冲因身患重病和直皖战争失败等原因被迫辞去所有职务;郝天豪的论文《“一省两将军”:倪嗣冲与张勋关系考述》指出,倪嗣冲与张勋同在安徽任职期间的关系,经历从合作到破裂的复杂过程。对于历史上皖北人才辈出的地理分布特点,宿州学院井红波在《历史时期皖北人才地理分布》一文中认为,历史时期皖北地区人才在地理分布上不均衡;不同时期人才数量分布各不相同;皖北地区人才主要为政治军事类人才辈出。

关于皖北历史研究:阜阳市博物馆杨玉彬副研究员《阜阳东汉铅券镇墓文的整理释读》提出,阜阳地方出土的此类文献比较少见,具有鲜明的时代与地域特征,对研究皖北地区汉代丧葬习俗、民间巫术信仰、早期道教思想渊源与道术流变及汉代民间语言文字、书法艺术特征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安徽大学蒲霞博士指出,明清时期各级政府在淮河流域地区采取多种措施,如设置养济院、义学、义冢、因利局、育婴堂等,以政府出资和个人捐助相结合筹措经费,为贫困者提供最基本的生活物资,或为他们提供从事小本经营的资金,救助贫苦之人,保证他们维持正常生活,从而稳定社会秩序。苏州大学池子华教授《雉河集会战与张乐行前期捻军的覆没》文章对晚清捻军历史的重要事件雉河集会战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这场会战是捻军由胜转衰的重要节点。

阜阳师范学院李良玉教授《民初安徽的私塾改良刍议》一文研究了民初安徽的私塾改良活动,指出民国初年安徽的私塾改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暴露出不少问题;私塾改良对推动民国安徽初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不过由于私塾影响力的强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人们对新式教育的不信任等因素,又严重制约了私塾改良的效果。

蚌埠学院袁飞博士以光绪三十二年苏皖水灾为例,撰文《淮河流域灾赈济中的“局部正义”》,从哲学理论的高度来探讨和分析清代淮河流域灾赈中存在的救济差别,认为苏皖水灾的不幸不仅是自然造成的“产物”,同时政府赈济中的厚此薄彼也是当时社会经过有意识选择的结果。

安徽师范大学马陵合教授运用比较方法,撰文《近代铁路枢纽型城市发展中的权力构成》,指出蚌埠与石家庄是两座近代新生的交通枢纽型城市,不过石家庄早期发展速度显然慢于蚌埠,其原因主要在于行政推动力的缺失,两个城市的早期城市化存在着不同的发展动力机制和各有侧重的权力结构。

阜阳历史文化研究会李兴武《抗战时期阜阳的特殊区位与战略均衡》指出,抗战时期阜阳的特殊区位使得各方势力在此交会,正是由于区位特殊和各方的较量,阜阳才没有陷落,始终坚持抗战到底,其抗战功绩彪炳史册。林桂平对定远著名家族方氏出现的父子爱国事迹及贡献做了梳理。

关于皖南历史研究:安徽师范大学欧阳跃峰教授文章《由幕宾积劳而至封疆大吏——李鸿章首幕周馥一生事功概论》,对东至人周馥入李鸿章幕府一事进行了系统梳理,指出他不但入幕最早,而且相随最久。在辅佐李鸿章建功立业的过程中,周馥本人也由一介书生而连连加官晋爵,堪称是李鸿章一生事功的襄赞者和荣辱升迁的见证人。安徽大学周晓光教授通过研究《新安商山吴氏宗祠谱传》,撰写了《论徽州家谱谱传的价值——以<新安商山吴氏宗祠谱传>为例》,认为该谱通过人物言行事迹的描述,既有重要的教化意义,又有重要文献学价值,还有较重要的史料价值。安徽师范大学刘道胜教授《清末保甲编制与村族社会治理——基于光绪年间徽州三种保甲册籍的考察》一文,从光绪年间徽州祁门等县的三种保甲册籍为中心,辅之以相关资料,对清末徽州保甲编制进行考查,指出从保甲册可以反映出清末徽州乡村社会宗族聚居、商业经营、人口迁移等特点。

安徽财经大学苏成爱、张晓婧副教授《元代名臣汪泽民著述考》一文对元朝徽州名人汪泽民的著述进行了考订和梳理。淮北师范大学吴航、李曼曼著文《钱澄之晚年信札考证》,对桐城籍名人钱澄之的晚年书信进行了考证。

二、区域文化的维度

区域文化是一个地区历史的沉淀、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特色鲜明的区域文化,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内涵,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地理风貌、民风民俗,以及本地区人们的心理和性格。本次研讨会部分与会专家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介绍、论证、或阐述了皖北、皖中、皖南等区域文化的特色。

关于皖北文化研究:阜阳师范学院吴云副教授的《皖北文化的起源、意蕴和评析》介绍了皖北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皖北文化的成就以及哲学意蕴,希望借助皖北文化在社会政治经济中所起的粘合剂、调控器、助推器的作用让皖北未来的发展有一个新的突破口。而阜阳师范学院梁家贵教授从族谱角度切入,分析皖北宗族的发展及其活动对晚清民国时期淮北地区社会变迁的作用。其论文《从族谱看晚清民国时期淮北地区社会变迁》为研究区域社会变迁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路径。

阜阳市档案局副局长胡天生先生《姜尚综考》在通读古代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解析了“淮河”与“海”交叉并存的矛盾和统一,认为《史记·齐太公世家》开篇的“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的“东海”实则现在的淮河。姜尚故里就是现在安徽临泉县的姜寨。

阜阳师范学院龚光明博士《苏轼知颍祈雨文初探》一文,分析苏轼祈雨文中所反映的颍州气温、雨水等自然状况,反映了宋代颍州祈雨的地方特色。丧葬仪式及其用乐也是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亳州地区的丧葬仪式和其用乐,属于皖北地区民风民俗的重要特色之一。巢湖学院过慈明副教授的《亳州地区丧葬仪式及其用乐考察》一文,梳理了亳州地区的丧葬仪礼环节及丧葬用乐内容和形式的变化,认为丧葬仪式用乐反映了生活在这一区域的民众的心理,而丧葬用乐过程中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建议有关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引导丧葬仪式朝着文明健康的方向发展。

绚丽多姿的皖北文化博大悠长,影响深远。在年复一年的岁月积累中融到皖北人身体里、血液中,也如实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世间万象。阜阳师范学院副教授张邦建《明至民国时期皖北地区的饮食》就皖北地区民众的生活习俗,对面食品种、节日饮食的习惯和相关饮食禁忌作了详细介绍。安徽大学副教授尹建龙《论三曹与酒文化》则从曹氏父子的饮酒故事,介绍了皖北酿酒的历史和曹氏父子饮酒背后所蕴含的酒文化和它的政治目的,读来让人深思。

关于皖中文化研究:巢湖学院张安东的《环巢湖文化研究的现状及问题》一文直奔主题,认为环巢湖文化研究的主要成果,表现为环巢湖文化的概念、特征、形成、历史地位等方面。研究存在低水平重复、进展缓慢,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滞后等问题。需要在内涵和外延上下功夫,微观和宏观研究并重,将环巢湖文化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应用紧密结合,加强对环巢湖文化生态保护及开发,运用研究成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实践层面上不断推进环巢湖文化的现代化、应用化和实效化。

关于皖南文化研究:池州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何根海探讨了皖南贵池宗族跳傩文化,他提交的《论安徽贵池宗族跳傩文化的几个特点》一文,通过与贵州、四川、浙江等傩戏比较,概括了安徽贵池傩戏所具有的鲜明地方特色和独特的学术文化价值,指出贵池傩戏有边界较为清晰的傩舞、傩仪、傩戏三段体结构,贵池傩传承着沿门逐疫的“乡人傩”文化因子,是中国族傩表演一个活的标本。安徽师范大学丁修真博士论述了皖南科举文化中的祁门现象,其论文《地方科举史的兴衰:“祁门<春秋>天下闻”现象考论》,另辟蹊径,从地方科举史的兴衰来看待祁门文化,发现在明代祁门地方科举中,从景泰元年庚午科直至弘治二年己酉科的14科考试中,祁门县学共考取45名举人,43人是以《春秋》本经中式。这一结果,援引明代大学士丘浚的话,便是“祁门《春秋》天下闻”。意在说明对地方史料的研究,更应根据历史演变,注重史料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也以期能够深化地方科举史研究中的面向。

三、现实的维度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挖掘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为当下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历史的参考与助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对当前安徽各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以及非物质文化开发与保护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而富有成效的讨论。

关于地方文化资源服务当地旅游发展的问题,安庆师范大学方晓珍教授在《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利用与区域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以安庆禅宗文化旅游开发为例》文中指出:历史文化资源是区域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也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灵魂和根基,其挖掘利用及资本化是实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阜阳师范学院郭从杰副教授《阜阳旅游资源开发路径探析》一文指出,长期以来,阜阳旅游业存在诸多问题与制约因素,影响了其健康发展。阜阳旅游业发展的思路与路径在于转变思维,因地制宜,有效利用国家及安徽省出台的相关文件精神,积极争取资金支持,突出历史旅游资源开发重点,强化精品意识,形成品牌效应,提高旅游吸引力和影响力。阜阳师范学院白如山老师《旅游资源非优县域的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研究——以颍上县为例》一文,以阜阳市颍上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颍上县旅游发展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建立相应的动力机制。

阜阳师范学院彭立雪、王德庆《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研究——以六安市为例》论文以安徽省六安市为例,提出了一些关于红色旅游方面的问题以及相对应的建议。阜阳师范学院薛庆燕、陈芳《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研究——以安徽省六安市为例》一文也以安徽省六安市为例,探讨了六安市宗教旅游资源的现状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开发与保护的对策。

阜阳师范学院陈雷教授《安徽高铁建设与旅游经济发展》一文指出:近年来,安徽高铁建设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给人们的旅游方式和旅游形态带来了深刻变化,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旅游区域合作和市场一体化发展,为安徽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陈立柱研究员《生态文明建设是淮河流域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文从生态文明建设角度对淮河流域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考。作者认为南宋以后的淮河贫困文化是制约淮河流域经济发展缓慢、工业化水平低的重要原因。而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大战略背景,为淮河流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基于此,论文提出了淮河流域未来发展的六点新思考。

关于皖北文化产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安徽大学教授朱正业、孙语圣等著《皖北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建议》一文在深入分析皖北文化产业现状、问题、机遇和潜力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推进皖北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即加快大项目落地力度,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元素,推进文化产业特色发展;加快文化科技与产业融合,带动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强与皖中南文化的有效对接和协同发展;落实相关政策支持,优化投资、金融、人才环境;建立区域战略合作与沟通协调机制。

一些学者还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关系。安徽师范大学解光云教授《共享的精神家园:区域文化与世界遗产》一文从世界遗产的评定标准,世界遗产中的区域历史文化特色,区域文化世界遗产化的启示三个方面阐述了区域文化与世界遗产的关系。

阜阳师范学院于文善教授《阜阳民间剪纸艺术的保护与开发研究——以阜阳程式剪纸艺术为例》一文分析了阜阳程式剪纸艺术特点,提出了保护与开发的对策与途径。阜阳师范学院洪共福副教授在《浅论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以颍上花鼓灯为例》一文中指出:颍上花鼓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文化生态保护应按照全传承、系统性,政府主导、专家指导和百姓参与三结合的原则,扎实开展非遗生态保护。

阜阳师范学院李才森老师在《亳州中医药文化生存现状与发展出路研究》中指出:新时代背景下的亳州中医药文化在传承过程中面临后继无人、药方和医术流失严重、市场冷清、墙内开花墙外香等困境,提出了解决这些困境的思路与途径。

综上所述,本次研讨会紧密结合会议主题,就历史资源如何为皖北振兴服务的问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讨论,提交的学术成果既有在深入分析历史资源的基础上对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理论思考,又有针对影响皖北振兴的一些薄弱产业和行业的微观剖析,并提出了一些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办法和建设性建议。这次会议是安徽史学界的一次盛会,体现了安徽省史学界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振兴皖北的号召,将史学研究的学术性和服务性相融合,为皖北振兴贡献了学界的智慧。

A Summary of Anhui Historical Society 2015 Annual Meeting and the Symposium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Use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and Northern Anhui Revitalization

WU yun,LIU Jia-fu
(School of History,Culture and Tourism,Fuyang Normal University,Fuyang 236037,China)

Abstract:Anhui Historical Society 2015 Annual Meeting and the Symposium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Use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and Northern Anhui Revitalization were held on November 21-23,2015 in Fuyang city,Anhui .The symposium briefly described the theme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use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and northern Anhui revitalization through three dimensions: history,regional culture,reality.The symposium summarized the latest research results and widened the path of the Anhui revitalization ,offering scholars the wisdom of the contribution to the community.

Key words:history and culture; northern Anhui revitalization ; symposium; Anhui Historical Society

作者简介:吴云(1964- ),男,安徽巢湖人,阜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党总支书记,硕士,副教授;刘家富(1972- ),男,安徽蚌埠人,阜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历史学博士,副教授。

收稿日期:2015-12-10

DOI:10.14096/j.cnki.cn34-1044/c.2016.01.003

中图分类号:K0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4310(2016)01-0020-04

猜你喜欢

历史文化
辽阳历史文化旅游发展思考
中学校园景观设计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战略
历史文化街区环境标识系统设计初探
湖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刍议
地方历史文化开发的媒介策略
城市化下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共存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