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文本解读有效设计教学
——闽教版三(下)Unit 3 Food Part A两节同课异构课的分析与思考

2016-04-16廖荣莲

小学教学设计(英语) 2016年1期
关键词:文本教材作业

廖荣莲

关注文本解读是优化教学设计与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与根本。教师对文本解读的深浅,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文本语言及情感的体验,直接左右课堂教学效果,导致学生能否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故关注文本解读,是一堂课成败与否的关键问题,教师对文本的解读程度,决定着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笔者在不久前的一次市教研活动中聆听了两位教师执教闽教版三年级下册Unit 3 Food Part A一课。现选取其中部分教学片断作简要分析,谈谈自己对文本解读的点滴思考。

一、解读内容,基于学情,处理教材,再构文本

解读文本的第一步,即解读文本内容。在明确“文本说了什么之后”,我们要依据学生的学情,做教材方面的处理。“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益处,还得靠教师的善于运用”(叶圣陶)。教材提供的仅仅是一个例子、一种方向、一条线索,在向教师传输着一种信息。教师应在充分考虑学生语言水平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艺术”加工:或增添,或删减,或调整,或置换,从而使教学文本切合学生实际,进而发挥最大的功效。

本节课所学新知识不多,仅学习两个新单词:rice,hamburger及一个新句型:I like...。这一学习内容对三年级下期学生而言,难度不大,挑战性不高,完全可以对文本进行补充,使教学内容“增值”。然而教师甲却疏忽了对文本的解读,只是按部就班地“用教材教”,完成教材规定内容即可,课堂容量明显不足;而教师乙则在仔细分析、准确定位学情的基础上,根据单元主题(food)及文本内容(Mimi过生日)对教材进行了再构,将本课话题定为 Mimi’s Birthday,再构了四个场景:

场景一:Mimi’s breakfast

由Mimi生日这天的breakfast开始讲述故事,呈现新词rice及句型“I like...It’s yummy.”(见图 1、图 2、图 3)。

图1

图2

图3

场景二:Dicos Shop

Mimi到Dicos shop享用会员优惠活动:汉堡包买一送一,呈现新单词hamburger,并巩固句型“I like...It’s yummy.”(见图 4、图 5、图 6)。

图4

图5

图6

场景三:At the Supermarket

Mimi’s mother到 supermarket购买birthday party需要的东西。考虑到学情差异,分层让学生运用相应句型帮Mimi’s mother选购(见图 7、图 8)。

图7

图8

场景四:Birthday Party

Mimi’s birthday party 开始了,学生进入课文文本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再构了Grandparents为Mimi过生日的场景。

所以,教师应在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科学处理文本内容,整合、调整、补充教材,以更好地符合课堂篇幅,突出单元主题,使学生真正在一节课中学有所得。

二、解读语言,巧设活动,凸显语用,渐进开展

教师解读完文本语言,在明确教材要求学生学什么的基础上,应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完成活动的过程中达成学习目标,实现语用输出。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课堂教学活动成为英语教学的追求(朱浦,2008)。课堂活动要有效,一是要有实践性,活动内容要有价值,要关注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二是要有渐进性,语言学习必须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也就是必须循序渐进(Krashen,1982)。因此,在设计活动时应注意前后活动之间的逻辑性和层次性,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设计层层深入的活动。换句话说,有效的活动应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有序累积的语用实践过程。

教师甲在Practicing环节一共设计了五个活动:

活动一:Look and say.

教师依次出示apples,bananas, oranges, noodles,hamburgers,rice,让学生用句子“I like...”描述。

活动二:打地鼠(见图9)。

图9

活动三:Say a chant.

Noodles,noodles,I like noodles.

Bananas,bananas,Ilike bananas.

Hamburgers,hamburgers,I like hamburgers.

活动四:Guessing game.

依次出示Shitou,Angela,Kimi三个小朋友,让学生猜猜这三个小朋友各自喜欢什么食物(见图 10、图 11、图 12)。活动五:即时抽卡(见图13)。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这五个活动看似形式多样、新奇有趣,尤其活动二和活动四,学生很是喜欢。但仔细分析,前四个活动都只是单纯地巩固操练句型“I like...”,学生并没有语用层次上的提高,仅是活动的形式不同而已;活动五虽说由前面谈论喜欢的食物提升到谈论喜欢的颜色、文具,但也只是在词汇上稍有拓展,学生能力提高不大,语用能力的培养落实不够。

教师乙的Practicing环节只设计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角色扮演,再现文本(见图14)。

图14

活动二:阅读绘本,回答问题。

学 生 阅 读 Mimi’s grandparents come to celebrate his birthday的续编故事(见图15、图 16、图 17),然后回答以下问题(图18):

图15

图16

图17

图18

活动由说到读、由口语到书面语,符合语言学习的自然顺序及教学规律,提供了较广阔的语言使用平台,实现学生语言能力的层次性提高。

三、解读情感,挖掘文本,渗透德育,彰显育人

任何文本包括汉语文本,都蕴含极为丰富的情感内涵。对文本的解读不仅要解读文本中语句的关系,更多地是要解读它的内容和语言带给我们的认识以及我们对文本所产生的情感。教师对文本情感的解读直接左右学生能否感受到文章所包含的情感。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除了关注学生语言知识的获得与语言技能的发展外,还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甲对文本情感的解读比较欠缺,没有深入挖掘文本,仅在离下课还有几分钟的时间出示了几张图片,对学生进行了关于健康饮食的情感教育,蜻蜓点水,匆匆而过(见图 19)。

图19

教师乙则从本课主题birthday出发,通过解读birthday,从“生日即母亲难日”这一角度为学生呈现了每一个孩子都是从母亲肚子中的胎儿到襁褓中的婴儿,到蹒跚学步的幼儿再到今天充满阳光与活力的少年儿童的过程,让学生通过看照片体会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诸多辛劳,从而渗透感恩父母的情感教育(见图20—图26)。

图20

图21

图22

图23

图24

图25

图26

没有情感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一节课最大的感染力莫过于语言带给我们的情感,要充分发挥教材作为情感教育载体的作用,透彻解读文本,深入挖掘文本,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习得语言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

四、解读目标,巧设作业,因生而异,拓展延伸

作业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一环,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有效载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现今不少英语课堂教学已形成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和谐氛围。但学生一走出课堂,却仍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英语作业的内容与形式并未得到大的改观,很多作业仍局限于抄单词、读课文、背对话的形式上。如教师甲的作业只布置了两项(见图27),这种作业形式单调乏味,限制了学生的活动空间,造成课堂教学与课外作业的失调,学生获取知识的脱节与不和谐(朱浦,2008)。

要使英语作业真正发挥其作用,教师应认真解读文本目标,围绕既定教学目标,根据本班学情,科学设计课时作业。如教师乙,虽说布置了三种作业(见图28),但仅要求学生任选其中的两项完成。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而且类型多样,适合不同个性的学生。所以,有效的作业应具有自主性、开放性、活动性、趣味性,应关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与提高,以真正达到及时巩固课堂所学、有效拓展课内知识的作用。

图27

图28

总之,关注文本解读,既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通过挖掘文本的内容、语言与情感,与文本进行深入的感知、理解、对话和创造的过程,从而充分发挥文本价值,让学生于文本的解读、品味、内化中,体验语言、建构语言、丰满语言、运用语言。

猜你喜欢

文本教材作业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作业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