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2016-04-16夏朴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烟火新课程解题

夏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怎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怎样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课堂教学企及的高度.在新课程教学理念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革,这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成长的进步.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一、开展兴趣教学,实施激趣策略

兴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高中学生,对兴趣的敏感性更强,数学学习中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只有让学生感兴趣,才能让学生意识到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有兴趣地开展学习,才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和能力成长的重要根基.在教学中采取激趣策略,让学生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兴趣盎然,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例如,在讲“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时,在教学引入环节,我采取情境创设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布置教学任务:把全班学生进行编号,一共50个学生,于是就从1号到50号有50个号码.然后让每一个学生按照要求的数量准备大米,其中编号为1的学生准备2粒大米,编号为2的学生准备4粒大米,编号为3的学生准备6粒大米,编号为4的学生准备8粒大米,依次类推,让每个学生通过计算得出自己应该准备的大米数量是多少?之后对刚才的教学内容进行变更,改变要求为:编号为1的学生准备2粒大米,编号为2的学生准备4粒大米,编号为3的学生准备8粒大米,编号为4的学生准备16粒大米,依次类推,让每个学生通过计算得出自己应该准备的大米数量是多少?对于这两个问题,学生只要认真地进行计算,就能得出最后的结果.只是对于编号为50的学生,计算上就会出现一些难度,此时需要学生在计算中寻找其中蕴涵的数学规律.接着我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如果我们在这两个问题中采用函数的方式表示,是不是可以列出以大米的数量为y,以学生的号码为x的表达式呢?这个表达式可以怎样来书写呢?这个问题在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知识进行了升华.通过前两问题的激趣,让学生体会到利用数学函数公式来计算相关问题的必要性,并通过第三个问题的引导,实现了问题的有效突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饶有兴致地展开自主探究,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

二、培养问题意识,实施创新策略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实现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冲突,激活学生对问题探究的欲望,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必要性和发现自身学习的弱点.通过这样的问题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跳起来解决数学问题,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能够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讲“直线方程”时,我提出这样一道练习题:已知量包括:a(0,4),b(6,5),请在横轴上求出一个点c,使│ca│+ │cb│最小.对于这个问题,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经验得出结果.接下来我提出新的要求:请同学们用另一种解法求出结果.此时,经过小组的交流和讨论,学生集思广益,发挥集体的智慧进行有效求解,引申出对于这一类问题的求解思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合理的、富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问题的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意识,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成长,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巧用类比教学,实施解题策略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些数学知识点,在解题思路、形式方法等方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对于这些具有类比性质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采取类比教学,实施相应的解题策略.例如,在讲“双曲线以及标准方程”时,我采用类比的方法开展教学.通过以下的情境进行引入:在城市举办的迎中秋烟火表演中,张某和王某在甲、乙两地同时观看烟火表演,已知甲、乙两地的距离是2km,假设此时的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烟火的爆炸声被张某和王某听到需要的时间总共为8s.请问:烟火爆炸的位置A所在的曲线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同时,如果张某和王某在听到爆炸声的时间间隔是2s,爆炸的A所在的曲线应该是什么样的?这样的数学问题设置,很明显存在着类比成分.通过类比的学习方法,学生能够很快地掌握解题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类比的方法,合理地设置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类比性质的学习,让学生在类比中发现解题思路和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激趣策略,创新教学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烟火新课程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用“同样多”解题
Fun in Spring Festival
烟火镇的盛典
烟火镇的盛典
解题勿忘我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长明未安,烟火阑珊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