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諮會官方主導VS民間主導

2016-04-15

澳门月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公眾建議過程

如今的公眾諮詢委員會均為官方指導,是一個由政府挑選議題、人員等組成公眾諮詢會委員會,公佈諮詢的時間、地點,開放給公眾參與的一個過程。其實澳門作為一個較為自由的地區,很多社團、機構,甚至小型的社區委員會,都會有自己的諮詢活動,他們跟隨政府的指引,開辦民間的諮詢會,由於向上層傳遞資訊的困難,似乎成為一小眾人“自娛自樂”的活動,良好的建議卻無法讓政府採納也非常可惜。那麼,是否一定是所有的公眾諮詢會都應該由官方主辦,民間的諮詢會就是毫無價值呢?

張嘉敏主任表示每個公眾諮詢會議的最後,我們都希望決策能跟隨民意,所以政府主導公眾諮詢是一定的好事。由政府主導公眾諮詢會更加能直接傾聽市民和各方代表的建議,避免中轉信息的傳遞誤差,並且具有一定的執行力度。“民間力量是否能在諮詢會中擔任一定的角色?是可以的。如今每個市民社團,組織成員討論多種話題,形成了自己的公眾諮詢模式,這種形式如何與政府的相關部門連接起來?溝通成為關鍵環節。”張嘉敏作為在社團中站前線的一份子,對此深有體會,一線的工作人員可以聽取市民最直接的建議,如果政府慢慢去收集一線意見,其行政成本、效率都會增加很多負擔。只要民間機構與政府能形成良好的溝通制度,定會大大地提高各方效率。

王禹副理事長認為諮詢只能由政府主導。如果諮詢由民間主導,就容易形成民間的少數極端意見獨佔鰲頭,甚至與政府形成對立,這種情況下政府又怎樣可能聽取正確意見呢?當然,政府主導諮詢過程,應當充分吸收合理意見。應當相信“民間有高手”。但也應該看到,民間意見裡,有些雖然合理,但未必在現階段可以做到;有些雖然符合社會某種情緒,獲得喝彩,但未必在法律上可以站得住腳,在專業上亦可能缺乏合理性。對於這些意見,政府應當充分考慮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可行的,哪些是可以在現階段馬上採用的。諮詢是當代民主的重要表現形式,是對當代選舉民主的一種必要補充。但是在諮詢民主實現的過程中,不是“一人一票”,不能認為每個參與諮詢的人士所提供的意見是一律平等的。在意見和意見之間,不能“比人頭”、“比大聲”,而應當是比哪一種意見更加合理,更加有建設性和操作性。政府決策時,應該充分辨別和合理利用這些意見。

陳家良主任指出由誰主導是一個科學性的問題,目前來說,政府主導是足夠的,“但是為何現在諮詢會被質疑,其實是政府在諮詢話題和過程當中的關係做得不到位。譬如是否所有話題都應該去諮詢?現行的諮詢指引要求重大政策一定要諮詢,其他的則沒有硬性要求。曾經有人跟我抱怨,上一年七、八月份出現一大堆公眾諮詢會,作為一個關心社會人實在不知道參與哪個,疲於奔命。”在陳家良看來,一些重大決策議題並不需要諮詢,因為此類諮詢若未能吸納居民的意見,反而讓居民覺得“假諮詢”,另外普通市民可能對這類領域不熟悉,缺乏專業判斷而“添亂”。

楊笑楊教練認為這是一個使命的問題,平衡點在於話題,偏民生的一定是以民眾為主,偏上層的話題包括宏觀政策,百姓的理解和政府的角度不一樣,故要從政府的角度來宏觀調控。防止公共諮詢不走過場最好的方式就是根據話題走程式,如果先走程式,形式化和形而上學,非常容易遭到反對和質疑。制度本身不存在誰是主導,不是所有的政策都聽民意的,也不是所有的政策都隨政府,公共諮詢的問題,恰恰是對制度本身的過於依賴。政策表達和諮詢意見涉及到一個升級的過程,這個過程必然會有缺失,不能保證任何一個公眾的利益都能得到滿足,公眾諮詢的目的是讓盡量多的人消除不滿意。從民眾的角度來看,參與公眾諮詢,要觀點明確,給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去表達,而不是一上來就抱怨一通。

無論是由官方主導還是民間主導,其諮詢的目的就是共同探討息息相關的話題,期望能在達成公共利益的前提下,為政府的決策提出建議和修改方向。既然有共同的目標,那麼達成目標的方式是允許各不相同的,畢竟“條條大路通羅馬”。

猜你喜欢

公眾建議過程
建议信写作
二项式定理一轮复习备考建议
跟踪导练(6)
你一定是翘首以盼的惊喜
建议
早上起不来,赖床
据说99%的青年都有这些“现代病”
细说“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
注重过程教学 促进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