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为何总是不停地翻书

2016-04-15立立

现代家长 2016年4期
关键词:强迫性病人护理

立立

张涛自述

我叫张涛,在农村长大,从小父母忙于照顾蔬菜大棚,很少对我进行管教,大多数时间都是我和奶奶一起生活。整个家族就我一个男孩,父亲对我期望很高,希望我能成才为家庭争光。母亲对我宠爱有加,父亲则对我管教严格。奶奶性格内向,很少上街串门。所以,小时候我基本上都是自己在家里玩,和周围人接触较少。

我从小是个乖孩子,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但上初中后,学习成绩明显不如以前。考高中时因比录取分数线低2分,交了择校费才得以上高中。我从上初二开始关注自己的穿衣打扮,很想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但表现的同时又感到紧张和不好意思。父母来学校看我,我也不愿意让同学见到他们。初三下学期,我开始失眠、头痛,看到书本上有任何划痕一定要擦干净才行,对自己的衣物也非常在意是否脏了,翻书的时候总感觉书本里有东西,总会不停地去翻。中考过后症状有所减轻,虽然也偶尔发生过几次类似的强迫行为,但很快就过去了,对生活没有造成什么影响。但近半年来,我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强迫症状越来越严重,自己明明知道书本里没有东西,但还是控制不住一遍又一遍地去翻。为此,我感到身心疲惫,却又无法自拔。高考越来越近了,这种状况使我无法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因此,来到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希望能把问题解决掉,尽快投入到学习中去。

分析诊断

从张涛的自述分析,他有强迫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特征的疾病,其特点为:1.患者意识到这种强迫观念、意向和动作是不必要的,但不能控制;2.患者为这些强迫症状所苦恼和不安;3.患者可仅有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也可既有强迫观念又有强迫动作,强迫动作可认为是为了减轻焦虑不安而做出来的仪式性活动;4.患者自制力完好,求治心切。本病发病年龄多见于16~30岁,性别间无差异,脑力劳动者居多,心理社会因素常为诱发因素。病程迁延难治,常需行为治疗结合药物治疗。

临床表现

1.强迫性怀疑;2.强迫性回忆;3.强迫性穷思竭虑;4.强迫性对立思维;5.强迫意向;6.强迫性洗涤;7.强迫计数;8.强迫性仪式动作;9.伴焦虑情绪。

病因:

1.心理社会因素: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强迫性神经症是强迫性人格的进一步发展。行为学家则认为,强迫性神经症的产生是由于刺激——反应出现过多重复导致焦虑,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失调,从而导致异常习惯的形成,病理性认识和反射的建立,使冲动、思维和行动拘泥于固定的行为学习模式,这就是强迫性神经症的原因。

2.遗传因素:调查发现,患者的父母中有约5%~7%的人患有强迫性神经症,远远较普通人群高。另外由于人格特征主要受遗传的影响,而人格特征又在强迫性神经症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故强迫性神经症与遗传有关。在临床上也观察到,约2/3的强迫性神经症患者在病前即存在有强迫性人格。

3.人格特征因素:胆小怕事,谨小慎微,优柔寡断,严肃古板,办事井井有条,力求一丝不苟,注重细节,酷爱清洁。

4.生化因素:有人认为强迫性神经症患者5-ht能神经系统活动减弱导致强迫症产生,用增多5-ht生化递质的药物可治疗。

危害:

在心理咨询门诊,几乎每天都有强迫性神经症患者向医生诉苦:“医生救救我吧,我每天都感到很痛苦,内心的挣扎让我痛不欲生,我时常想要克制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但总是无济于事。周围的人和家人也不理解我的行为,我真的很痛苦。”很多患者只知道强迫性神经症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却很少明白强迫性神经症的危害,它的危害不仅是心理上的,而是对生活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首先,强迫性神经症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产生消极心理。强迫性神经症患者每天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阻止自己的强迫心理,以致对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长期如此会导致睡眠和身体健康状态迅速下降,陷入强迫的恶性循环无法自拔。

由于强迫性神经症属于一种心理精神疾病,患者的行为举止在旁人看来很奇怪,加上人们对精神疾病知识的缺乏,往往无法理解强迫性神经症患者的行为,不但不能给予患者正面的帮助,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加重患者的病情。

强迫性神经症患者自身也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对抗,导致自身的心理状态下降至极点,从而引起患者拒绝一切社交活动,甚至与家人发生争吵,这样就降低了社会关系的质量。

其次,丧失了正常的家庭职责。强迫性神经症对家庭功能存在着明显的不良影响。不仅患者自己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亲属也和患者一起承受着疾病所带来的负担。他们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患者,甚至要花费高额的医疗费用,给家庭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最后,强迫性神经症对患者的人格健康发展形成阻碍。强迫性神经症患者大多在发病前就存在性格缺陷,发病后生活品质较差,加上长时间生病、长期低自尊、缺乏人际社交活动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患者对于自己的看法、自我效能、情绪控制与行为模式也会逐渐受到影响。

后果:

患者总对自己不满意,会习惯性地反省自己,甚至苛刻地检查自己的言行,放大缺点。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通过重复某一行为或观点,修正自己的“不足”,久而久之,牛角尖越钻越深,最终让自己陷入不反复做就焦虑,越做越焦虑的恶性循环之中,进而造成工作学习效率下降。同时,他们往往对自己期望过高,即使不断努力,仍难达到目标,于是引发骨子里的自卑,难以积极面对工作学习上的挑战。

因为有不自主的思想纠缠,或刻板的礼仪或无意义的行为重复,严重影响了患者注意力的集中,严重者可能完全丧失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导致精神残废,自己又无法摆脱,造成内心极大痛苦,甚至走上绝路。

化解对策

1.治疗原则

(1)以行为治疗为主的心理治疗

(2)药物治疗

2.用药原则

(1)一般认为氯丙咪嗪较其他药物对强迫性神经症有较好效果,故常为首选。

(2)用药同时需进行心理治疗,以行为治疗较为常用,可采用暴露疗法、系统性脱敏疗法及思维中断法等,并可辅以认知治疗及催眠治疗等。

3.科学护理

强迫性神经症患者不能单纯地依靠药物治疗,因为药物治愈强迫症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好通过日常的护理,使得强迫性神经症患者能够调整心态,勇于克服病症。不妨根据实际情况试试以下几种护理方法:

(1)心理护理

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就要以支持心理治疗为主要内容,坚定病人的治疗信心,在病人的病情有所改善时,及时予以肯定。鼓励病人,让病人看到希望和光明,对康复抱有乐观态度而不是绝望。

(2)建立有效沟通

主要是为了了解病人的内心体验、感受,了解病人的情绪反应类型,有助于及时、准确地掌握病人的情绪变化,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预防意外发生。

(3)注意沟通技巧

与病人沟通时一定要讲究沟通的技巧,讲究语言的使用。避免使用中伤性的语言和粗暴的行为去制止病人的强迫动作和行为。如强迫将病人保护起来而不做任何解释,或斥责病人“烦死了”“假干净”等。不要伤害病人的自尊心,要考虑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4)说明约束目的

对有强烈自杀企图和行为的病人进行保护性约束时,要向病人讲清保护的目的。否则,病人会误解为惩罚,加重对立情绪而出现极端的行为反应。

(5)按“防自杀护理常规”护理

(6)评估病人的睡眠情况

包括睡眠时间、睡眠质量、醒来的时间、使用镇静药物的情况。要准确记录病人的睡眠时间,做好交班,并制订出可行的护理措施。

(7)白天督促病人多参加工娱疗

使病人产生疲乏感、劳累感,晚间有助于改善睡眠。

(8)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如睡前用热水泡脚、饮热牛奶、按摩涌泉穴等方法。另外,说服病人不可因惧怕入睡困难而早早上床,这种做法只会加重强迫症状。

(9)为病人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如拉上窗帘、关灯、维持室内安静、制止他人聊天干扰病人睡眠。

(10)重者,必要时请示医生让病人服用适量的镇静剂以利入睡。

温馨提示:

很多强迫性神经症患者把接受正规心理诊断和治疗当成耻辱,认为只有“精神不正常”才会进精神病医院看病,这种现象在医学领域被称作“病耻感”,严重影响强迫症的治疗。只有消除“病耻感”,才能做到及时有效地医治。

强迫性神经症患者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会出现自残等行为,所以为了自身的心理健康,一旦发现有强迫症的症状,就应及时接受科学治疗。

【编辑:花洁】

猜你喜欢

强迫性病人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谁是病人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强迫症——停不下来的执着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虐恋为何总是如影随形
近六成港人强迫性囤货
病人膏育
还能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