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不需要刻苦吗?

2016-04-15陈彤

现代家长 2016年4期
关键词:考试家长老师

前几年,伴随着给中小学生减负的春风,社会上流行过一股“快乐教育”的思潮,强调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于是,小学被要求下午4点半就放学,家庭作业大幅度减少,倡导老师和家长对孩子要多表扬,少批评,不得不批评时,也不能把孩子批评得过于难堪。这样的教育,听起来很美好,但家长们很担心,这样下去,只会疯玩的孩子会不会荒废学业?以前刻苦学习的观念难道过时了?本期,我们邀请教育专家、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苗玉凤女士,与家长朋友们一起座谈这个话题。

学习从来不轻松

吴欣伟(9岁男孩的爸爸):当初儿子入学时,我为他赶上了减负运动而庆幸,做家长的,谁不想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呢?但是现在我不这样想,我发现减负已经减过了头。每次期中、期末考试,老师都按上级要求,不公布学生的成绩,评语也写得尽可能好,我被蒙在鼓里,以为孩子表现不错。现在我儿子上四年级,课程难度加深了,考试也有明确分数了,问题也就暴露了。他的语文成绩大致在75分左右,数学勉强及格。我慌了,急忙给他报补习班,可是那小子已经养成了贪玩的习惯,根本坐不住。看来,享受快乐童年是要付出代价的!

唐忠惠(10岁女孩的妈妈):所谓快乐教育,我看就是一个骗局!学校对孩子的要求放松了,家长们可不敢怠慢,都在使暗劲儿。孩子放学早,家长就给孩子报补习班;家庭作业少,家长就给孩子买练习册;考试没分数,家长们就私下找老师打听……明白了吧?快乐教育其实就是老师把教育责任转嫁给家长。如果哪位家长不明白其中的潜规则,一味让孩子放松学习,等到动真格的时候,比如小升初、中考、高考,孩子肯定吃亏。

主持人:首先,我们肯定给小学生减负是正确的。在此前提下,我们来讨论学习过程是快乐的还是辛苦的。请苗老师发言。

苗玉凤(教育专家、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广义地讲,学习是一个解惑的过程,当然有快乐,甚至可以说是人生最快乐的事,但学习的过程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凡是取得成就的人,哪个不是一路考试拼搏上来的?谁小时候不是一大堆作业,有时做得不好还要被老师批评?小学生心智不成熟,解惑的快乐几乎感觉不到,没有强制性的学习就不会取得好成绩。中国的快乐教育是照搬国外的做法,但照搬得很生硬,甚至有点歪曲的意思。新加坡的小学里,至今保留着老师用戒尺打学生手心的惩罚传统,日本、韩国的高考一点不比中国的轻松,再看看欧美精英家庭,大多要求孩子提前学习大学课程。说国外教育轻松的人,是没有认清其通过教育的商品化完成淘汰的本质,只看到人家的孩子快乐,背后的选拔机制却没考虑到,属于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本来中国的基础教育还算扎实,经过一番照猫画虎的折腾,几乎要自废武功了。

主持人:教育不是讲究寓教于乐吗?

苗玉凤:寓教于乐指的是教学方法,每个教师都会为此付出努力,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一定有一个不快乐的过程,否则就不会有好成绩。凡是成绩优异的学生,都是在别人玩耍的时候、看电视的时候、玩网络游戏的时候静下心来用功的孩子。我在工作中发现,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有一个共性,就是心中有远大志向,至少要有一个“下次考试进步多少分”的阶段性目标,并愿意为此付出努力。这个过程谈不上快乐,只有取得了好成绩,辛苦努力获得了回报才是快乐的。当然,少数孩子智商极高,不用怎么努力也能取得好成绩,但那只是特例,不在讨论之列。

兴趣只是原动力

冯维嘉(6岁男孩的妈妈):我读过一本国外的教育专著,上面说教育要遵循孩子的兴趣,挖掘孩子的潜力,这样的教育对孩子来说才可能是快乐的,否则就是痛苦的。请问苗老师,这种说法能否这样理解:孩子快乐学习的前提是家长和老师发现孩子的兴趣、特长和潜力,因材施教,否则就需要头悬梁、锥刺股地刻苦用功?

苗玉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孜孜不倦学习的动力,但兴趣只是孩子自觉学习的原动力,不能指望兴趣支撑孩子走完小学、中学12年的全过程。通常,孩子对很多方面有兴趣,但是并没有成为他们以后的成功能力,原因很简单,他们没有为这个兴趣付出努力。比如一个小孩,他很喜欢画画,但是他并没有为此而努力过,那他以后就能成为一个画家吗?再比如美国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有人认为他的成功是因为他有非凡的天赋,但是这种天赋也是要在漫长的奋斗过程中不断经历痛苦,不断尝试失败中积累下来。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优秀的人也是要通过不断努力,辛劳地付出才能成功。孩子因为有兴趣,所以对某件事更加努力学习,更加有目标去学习,甚至为此做出很多牺牲,这才是他以后成功的原因。我国的基础教育是通识教育,要求孩子全面发展,如果孩子对数学有兴趣,对语文没兴趣,难道就不需要学拼音,不需要掌握阅读技巧吗?从这个角度来看,过于依赖兴趣开发,有可能造成孩子偏科。我认为,基础教育阶段,孩子的兴趣处于培养阶段,只有到了大学的专业教育阶段才会发挥巨大作用。所以不要以为孩子有兴趣就会喜欢学习,这只是一种假象。

潘光薇(7岁男孩的妈妈):我儿子特别贪玩,不用心学习,我发现他对小学课程的任何一科都没兴趣。我又不敢逼他,害怕导致他厌学。请问苗老师,我该怎样开导孩子?

苗玉凤: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可适当满足,但如果您不让他知道学习是辛苦的,他怎么可能主动努力学习?对小学生来说,适当的强制是必要的。首先要让孩子明白,成长的道路上总是伴随着曲折,充满了艰辛,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努力,这是每一名学生的责任。要让孩子们知道,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使命,在学生阶段,学习就是最重要的使命。为了完成这个使命,他们必须学会忍耐、学会放弃、学会付出,这不仅仅是学习的需要,也是人生的一种修炼。如果在学习阶段,他们每天都想着玩,想着快乐的生活,而没有去体验人生这种为目标而努力付出的过程,他们长大后就不可能为了工作,为了人生的目标而去拼搏努力。其次,当孩子取得了好成绩,您要予以祝贺,引导孩子体会收获的快乐,培养“不付出就没有收获”的价值观,固化孩子勤奋学习的好习惯。

应试教育很无辜

曾茂珠(14岁男孩的妈妈):我认为,学习本来是快乐的,但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再有趣的学习也会变得索然无味。美国为什么可以实现快乐学习,因为人家实行的是素质教育,不是照样培养优秀人才吗?

黄巧云(15岁女孩的妈妈):没错,夺走孩子快乐童年的不是老师,更不是父母,而是高考!试想,如果没有高考,孩子们该多快乐啊!

主持人:如果没有高考,全国的孩子都想上北大、清华,怎么办?谁出的学费高谁上?总得有一个选拔标准,否则就没有教育公平。

苗玉凤:现在很多人在诟病中国的应试教育,认为高考制度使孩子学业负担过重,扼杀孩子的天性等。不能否认,有些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不是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的,甚至很多学习的内容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并没有什么用,孩子没必要花太多时间去学习。

主持人:这是教材改革、课程改革的任务,今天我们不讨论。

苗玉凤:对,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如果我们不能改变应试教育这种体制,那么如何去适应它。所谓适者生存,教育也是一样。比如高考,如果是按照所谓的素质来招生,中国有多少农村学生能进入清华、北大这些高等学府?高考制度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暂时找不到比它更好的制度。同样,谁都知道应试教育不是理想的教育,但是不可能马上抛弃它。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能做的,就是去适应它,必须要学会努力,勇于挑战,这样才能争取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什么现在美国不希望招收太多亚洲特别是中国的学生,是因为中国的学生太会考试了,每年都有大量中国学生考进美国重点大学,所以美国的教育界反过来研究为什么中国的学生如此优秀。从这个角度来说,家长们应该看到,中国的应试教育培养了学生在千军万马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能力,这背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学生学习用功,能吃苦。

主持人: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刻苦学习也是优良品质。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人在小时候不努力学习,没有目标,不懂得付出,整天吃喝玩乐,长大后在工作中会变得肯付出、肯努力、肯拼搏。所以,培养孩子刻苦学习的精神既是为了争取好成绩,也是在培养他们从小树立积极向上、有责任感的优秀品质。

苗玉凤:当然,快乐和辛苦是相对的,我举双手赞成为小学生减负,同时我绝不同意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理想的教育,不但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单纯为考试而教育,把孩子培养成考试机器,绝不是好的教育,但如果因此就排斥刻苦学习精神,反对应试教育,那就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我赞成主持人刚才所说的话,培养孩子刻苦学习的精神既是为了争取好成绩,也是在培养他们从小树立积极向上、有责任感的优秀品质。这是教育的终极目的。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考试家长老师
家长错了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家长请吃药Ⅱ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犯错误找家长
你考试焦虑吗?
六·一放假么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