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雄之刃:威廉?华莱士与苏格兰大剑

2016-04-15江小宁

轻兵器 2016年7期
关键词:苏格兰人华莱士护手

江小宁

威廉·华莱士(William Wallace)是苏格兰人心中的民族英雄,为纪念和颂扬他抗击外来侵略的那段峥嵘岁月,苏格兰境内多处建有威廉·华莱士的塑像,塑像大多为威廉·华莱士右手握持苏格兰大剑的造型。威廉·华莱士有着怎样的英雄事迹?苏格兰大剑有哪些形制?其如何使用?请看——

在苏格兰阿伯丁市大街上,矗立着一尊苏格兰民族英雄华莱士雕像,其右手持苏格兰高地大剑

威廉·华莱士的英雄事迹

威廉·华莱士(1270~1305年)出生于苏格兰伦弗鲁郡的一个小贵族家庭,他是家族中的次子,不能继承遗产与爵位。史料对华莱士的童年生活无详细记载,只有一些在苏格兰境内流传下来的口头传说。传说中,华莱士在伦弗鲁郡的佩斯利修道院接受了童年教育,青年时期在艾尔郡由他的叔父教授剑术和骑射武艺。他身高约2m,武艺高强,可力敌数人。

据有关史料记载,华莱士在青年时期即开始领导苏格兰人抗击英格兰人入侵。当时的苏格兰国王约翰·巴里奥尔(1249~1314年)横征暴敛,丧失民心,全国各地都有暴动事件发生。巴里奥尔眼看大势已去,于是向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求助,并将国家主权双手奉送。爱德华一世接管苏格兰后,以非常残暴的手段控制局势,制造了数起大屠杀事件,更加激起了苏格兰人的反抗。

在这种局势下,华莱士在拉纳克郡领导了一支队伍发动起义。华莱士屡战屡胜,威名日盛,引来众多苏格兰人加入起义军,队伍逐渐壮大。华莱士和他的起义军逐渐引起爱德华一世的注意,遂派遣一支英格兰大军前去剿灭。1297年9月,英格兰大军在渡过斯特林大桥时遭到起义军的伏击。在华莱士的指挥下,英勇无比的起义军获得了此次战役的胜利。此次战役,史称斯特林大桥战役。

1298年5月,遭到失败的爱德华一世恼羞成怒,他动用英格兰全国兵力,亲率大军讨伐华莱士的起义军。而华莱士确定了两个策略:一是坚壁清野,将英军可能路过之处的居民、牲畜、粮食全部转移,不给英格兰侵略者留下任何补给之物。二是训练士兵使用“枪矛方阵”,以提升部队的作战能力。同年7月,起义军与英格兰大军在福尔科克展开激战,由于双方兵力相差过于悬殊,奋勇作战的起义军几乎全军覆没,而华莱士则逃出战场。此次战役,史称福尔科克战役或福尔科克会战。

斯特林大桥遗址。1297年9月,英格兰大军在渡过斯特林大桥时遭到华莱士率领的起义军伏击,英勇无比的起义军获得了此次战役的胜利。此次战役,史称斯特林大桥战役

华莱士从福尔科克战役之后曾组建游击队,袭扰英格兰部队。另外,他还到过挪威、法国甚至罗马教皇处寻求国外援助。华莱士的行动更加激怒了爱德华一世,他颁下严令,许以重赏,一定要捉拿华莱士归案,死活不限。然而,在众多爱国的苏格兰人的帮助和保护下,华莱士数次化险为夷,爱德华一世始终未能得逞。

1305年,由于叛徒约翰·曼提斯出卖,华莱士在格拉斯哥城堡附近被俘,随即押往伦敦。在伦敦,经过一场形式上的审判,华莱士没有为自己辩护的权利而被判处死刑。在押赴刑场的路上,华莱士遭到英格兰围观人群的辱骂嘲笑,人们纷纷向他投掷腐烂的蔬菜、面包等,因为他们被告之这个犯人是个罪大恶极的匪徒,而且杀害了许多无辜的英格兰人。在遭受绳勒、刀割、火烧等酷刑后,华莱士被斩首,身子被肢解成多块,分别送往英格兰和苏格兰的4个地方,头颅则被悬挂在伦敦桥上,这是历史上最血腥的一幕。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如今的苏格兰已经成为英国领土的一部分,但其在内部立法、行政管理等方面,仍拥有高度的自治权。虽然如此,苏格兰人为争取民族独立的呼声至今也未停止。距今发生的最大事件是苏格兰政府于2014年9月18日举行一场公投,让苏格兰选民决定是否从英国独立,结果是55%的选票反对独立、45%的选票支持独立,英国继续保持统一。

在位于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市的古城堡入口处侧面墙壁上,设有华莱士的塑像,其右手持苏格兰大剑,左手持盾牌。该剑与欧洲一手半剑相似,剑柄的握持部分长度约为30cm,用西方人的手测量握持部分的长度,为一手半长,故而得其名

有关威廉·华莱士的艺术

作品及其使用的苏格兰大剑

在苏格兰境内,可以看到苏格兰人为颂扬他们的民族英雄华莱士而建立的许多塑像、纪念塔及纪念碑。其中,华莱士塑像大多为其右手握持苏格兰大剑的造型,这些苏格兰大剑的形制有所不同,主要是剑柄及护手存在差异。

由于考古学家至今没有找到对华莱士使用的苏格兰大剑的具体文献及图片资料,加之现今留存在华莱士纪念塔内的古董级实物——华莱士使用的苏格兰大剑曾经多次维修,剑柄、护手等配件已经更换,与原品的形制差异较大,因而造成华莱士塑像的创作者缺少苏格兰大剑形制的第一手资料,所以就出现了塑像中不同形制的苏格兰大剑。

在位于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市的古城堡入口处侧面墙壁上,设有华莱士的塑像,其表情严肃,身穿锁子甲,右手持苏格兰大剑,左手持盾牌。该剑与欧洲一手半剑(hand and a half sword)相似,这种剑规格较大,长度为90~110cm,剑柄的握持部分长度约为30cm,用西方人的手测量握持部分的长度,为一手半长,故而得其名。该剑的典型特征是设有十字形护手,两条锷叉呈直线状,剑柄较长,可以双手握持也可单手握持。

在中世纪(公元476~公元1453年)时期,欧洲多数国家的步兵使用单手握持的剑,这种剑剑身及剑柄较短,质量较轻,易于操控。到了15世纪,单手握持的剑尺寸增大,出现了一手半剑,16世纪出现尺寸更大的长剑,其质量较重,使用者不可能以一只手握剑挥舞,只有用双手持剑才能发挥出它的威力。也就是说,欧洲步兵剑的发展过程是,先有单手剑,后有一手半剑、双手大剑。

双手大剑在德国广受欢迎,当时的德国雇佣兵使用它杀入敌人的长矛阵,并可为此获得双倍的雇佣收入。随后,双手大剑在欧洲的其他一些国家开始广泛流行,比如瑞士、意大利、英格兰、苏格兰等国家和地区。

欧洲于16世纪出现的几种双手大剑,这些双手大剑在欧洲国家广泛流行,比如瑞士、意大利、英格兰、苏格兰等国家和地区

受欧洲双手大剑流行的影响,苏格兰的剑型也开始变化。多数德国双手大剑被直接引入苏格兰使用,也有一些德国双手大剑是经过改装的,如将欧洲各国制造的剑身更换上苏格兰式的剑柄,或是德国造的剑柄、护手加装在苏格兰造的剑身上,等等。

在斯特林大桥战役克雷格(Craig)修道院旧址上,矗立有一座华莱士纪念塔。该修道院是斯特林桥战役时华莱士的指挥所。纪念塔的建设历时8年,于1869年落成。塔高67m,共有246级台阶,全部造价费用超过1万英镑,在当时可谓天文数字。这么一大笔钱都来自捐献,捐献者包括世界各地的苏格兰人,以及很多欧洲国家的领导人。在纪念塔的墙角、距地面约9m处设有华莱士雕像。其面部冷峻,直视前方,右手高举苏格兰大剑,左手扶盾。

华莱士纪念塔内陈列有玻璃专柜,玻璃专柜内用绳索悬挂着一件古董级实物——华莱士使用过的苏格兰大剑,玻璃专柜下部标示有英文“THE WALLACE SWORD”,中文之意为华莱士之剑。该剑剑身无血槽,护手两侧的锷叉向下弯曲。全剑质量2.7kg,全长1.63cm,剑刃长132cm,剑身宽度1.9~5.7cm。

1869年,华莱士纪念塔落成,华莱士之剑被安放在该塔内。在此之前,该剑曾经过多次维修,最早的一次是由詹姆士四世(苏格兰国王,1488~1513年在位)下令修补,为其更换了剑柄、护手等配件。该剑现今配装的护手由黄铜制成,护手两侧的锷叉向下弯曲,这种护手形制最早出现于15世纪的欧洲,晚于华莱士在世时的年代。

在苏格兰阿伯丁市大街上,矗立着一尊威廉·华莱士雕像,其右手持苏格兰高地大剑(Scottish Highland claymore)。“Scottish”一词为“苏格兰的”之意;“Highland”一词为“高地”之意;“claymore”一词来自苏格兰的民族语言盖尔语中的“claidheamoh mor”,其原意是“大剑”的意思。

苏格兰从地理上有高地和低地之分,高地是指苏格兰西北部的山区,低地是指苏格兰中部地势相对较低的地带。苏格兰低地这一词语的使用频率没有高地词语的使用频率高。高地地区是苏格兰民族精神的源泉,承载着苏格兰人引以为傲的民族文化,也展示着世外桃源般的如诗美景。

在华莱士纪念塔的墙角、距地面约9m处设有华莱士雕像。其面部冷峻,直视前方,右手高举苏格兰大剑,左手扶盾。雕像居高临下,如同半空中一尊脚踏流云、驭风而飞的战神,给人以庄严、威武之感

苏格兰高地大剑由苏格兰高地人独创于16世纪,其出现的年代比华莱士在世的年代晚3~4个世纪。该剑的典型特征是十字护手两侧的锷叉呈V形,两条锷叉之间的夹角约为120°,并且向剑身方向倾斜,这一形制可格挡对方兵器。两条锷叉末端设有4个小圆环,故该剑也称为苏格兰四环大剑。这一特征是苏格兰高地大剑区别于其他大剑的显著标志。

还值得一提的是,该雕像以阿伯丁市盛产的花岗岩为基座。阿伯丁市也有花岗岩城(Granite City)的称谓,伦敦著名的英国议会大厦、早期的滑铁卢大桥(电影《魂断蓝桥》以此桥为背景)以及许多英国著名人物的纪念塑像基座在建筑时均采用阿伯丁市出产的花岗岩。1970年代之后,临近阿伯丁市的北海海底发现有大量的原油蕴藏,许多开采石油的大型公司均以阿伯丁市作为转运母港与总部所在地,因此该市又有“欧洲石油之都”的美誉。丰厚的北海原油储量带来巨大的收入归入英国政府的腰包使苏格兰人忿忿不平,这也是苏格兰人要求独立的原因之一。

华莱士纪念塔内陈列有玻璃专柜,玻璃专柜内用绳索悬挂着一件古董级实物——华莱士使用过的苏格兰大剑,玻璃专柜的下部标有英文“THE WALLACE SWORD”,中文之意为华莱士之剑。该剑几经维修,其剑柄、护手等配件已经更换,与原剑有较大差异

在苏格兰边区郡(Scottish Borders,该郡是苏格兰32个一级行政区之一,地处苏格兰和英格兰的交接处,境内地形多丘陵)梅尔柔斯小镇,留存有最早的华莱士雕像,其目视远方,络腮胡须,身躯强壮,穿着苏格兰传统花格短裙和披风,右手持苏格兰大剑,左手持圆形盾牌。这把苏格兰大剑的尺寸很大,竖立时高度与华莱士雕像的高度几乎相同。剑的护手中央处设有一个方形把手,使用者在操控此剑时,可以一只手握持方形把手,另一只手握持剑柄。护手两侧的锷叉末端向上弯曲。

苏格兰男士所穿的传统短裙上设有各种格子图案,据说共有几百种不同的图案。这些格子有的以姓氏命名,代表着不同的苏格兰家族,还有一些是特别为皇室成员和贵族定制的格子图案。在17、18世纪,苏格兰高地的各部落之间战争终年不休,战场上的男人们便以所穿短裙的格子图案来辨认敌我。格子裙起初的形态是一件长度为6m、宽度超过1.5m的未经剪裁布料,折叠后裹在身上,腰间用皮带固定。为了对付阴雨寒冷的气候,还有把布料浸透鹅油的做法,以达到防水的效果。布料的下半身呈短裙状,比裤子更舒适,便于腿部行动自如,上半身可做披风御寒,打开腰带可作为毯子使用,故这种装束非常适合高地的气候和地形。19世纪以后,这种高地人的传统服饰逐渐被低地人接受,成为苏格兰民族的特色标志。

在华莱士被捕的格拉斯哥城堡附近,耸立有一座华莱士纪念碑,纪念碑上面雕刻有他使用的苏格兰大剑以及“苏格兰狮子”的图案。该大剑护手两侧的锷叉构成向下弯曲的弧形,这种形制的护手于15世纪在欧洲才出现,晚于华莱士在世时的年代。

在苏格兰边区郡梅尔柔斯小镇,留存有最早的华莱士雕像,其目视远方,络腮胡须,身躯强壮,穿着苏格兰传统花格短裙和披风,右手持苏格兰大剑,左手持圆形盾牌

1995年,由美国人执导的好莱坞电影大片《勇敢的心》(Brave Heart)公映,该影片成功塑造的苏格兰起义军领袖华莱士(梅尔·吉布森饰演)与英格兰侵略者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形象俘获了全世界影迷的心,以致于在影片公映后,苏格兰旅游局推出了“电影旅游”项目来满足从全世界蜂拥而至的观光客的要求,一时间,互联网上有关“Brave Heart”的搜索链接竟然达到了21000条之多。1996年,该影片荣获第68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奖。影片的宣传海报上,华莱士右手握持一把苏格兰大剑。

苏格兰高地大剑的形制

前文提到,在16世纪,苏格兰独创出一种苏格兰高地大剑,也称为四环大剑。此剑作为苏格兰人的兵器,一直使用到17世纪初才从战场上消失。

苏格兰高地大剑由剑身、剑柄及护手组成。其全长为140~170cm,剑刃长为110~140cm,质量为2.5~3.5kg。

剑身

剑身较宽,双侧开刃,表面平滑,一般在剑身靠近护手处加工有1~2条血槽。

剑柄

剑柄呈中间粗两段略细的鼓腰形,握持部分通常包覆硬质红木材料,也有一些剑柄的握持部分包覆有皮革材料,以增加握持的舒适感。

苏格兰大剑的剑首通常有两种形制,一种是喇叭形剑首,另一种是球形剑首,球形剑首末端设有圆钮状小突起。剑首的这两种形制均可平衡剑身质量或必要时作攻击用途。

在庆典仪式上,身穿各种格子短裙和披风的苏格兰男士

护手

苏格兰高地大剑独特的形制特征主要集中在护手部分。其护手近似十字形,两条锷叉(护手的横向部分)构成V形,夹角为120°,并且向剑身方向倾斜,这一形制可格挡对方兵器。

两条锷叉末端设有4个小圆环,故该剑也称为四环大剑。这一特征是苏格兰大剑区别于其他大剑的显著标志。从护手中心点向剑身方向延伸出的剑锷(护手的纵向部分)紧贴于剑身根部,主要起到对剑身的固定作用。

在华莱士被捕的格拉斯哥城堡附近,耸立有一座华莱士纪念碑,纪念碑上面雕刻有他使用的苏格兰大剑以及“苏格兰狮子”的图案

苏格兰高地大剑的使用

由于苏格兰高地大剑并没有书籍记载的剑法流传下来,因此苏格兰高地步兵如何在战场上使用该剑无从考究。现代人推测,使用苏格兰高地大剑的方法与使用其他双手大剑的方法一样,擅长对付使用长矛的步兵方阵。由于苏格兰高地大剑较长,苏格兰高地步兵可以比较容易在对手的方阵中杀出一条血路。

苏格兰高地步兵模型。3个模型人物均配用苏格兰高地大剑,该剑剑首为喇叭形

从16世纪后期开始,更长的矛和戟盛行起来,苏格兰高地大剑在战场上开始消失,17世纪完全销声匿迹。至今,苏格兰高地大剑已经成为苏格兰民族的一种象征,只出现在典礼仪式和阅兵式上。

大连汉威公司研制的现代版苏格兰高地大剑,其球形剑首末端设有圆钮状小突起,从护手中心点向剑身方向延伸出的剑锷紧贴于剑身根部,主要起到对剑身的固定作用

编辑/曾振宇

猜你喜欢

苏格兰人华莱士护手
春季护手正当时
不存在的杀手
华莱士父子:将提问进行到底
大卫·华莱士《无尽玩笑》的身体叙事
完形填空两则
看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