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中的记忆力

2016-04-15徐贲

中国新闻周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穆斯记性笔头

徐贲

老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无论是摘抄还是笔记,都是为了开动脑筋,勤于思考,一边书写,一边理解,并通过理解加深记忆

杨绛在《钱锺书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一文中写道,“许多人说,钱锺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 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们来说,这应该是有益的经验。那么,为什么记笔记有助于记住阅读的内容呢?

直到今天,还是有人会用“过目不忘”来形容一个记忆力特别好的人,并把他能记住的东西就当作他的学问。在古埃及,记忆力被当作唯一的神圣智慧,其他保存知识或信息的方式则被看成是对它的威胁。透特(Theut)是埃及神话中的月神,掌魔法、智慧和写作,是传说中书写的发明者。柏拉图在《斐多篇》里说,透特向法老塞穆斯(Thamus)展示了他的对书写的发明,法老赞扬了这种可让人类记住善忘之事的前所未闻的技艺。但是,法老塞穆斯并未兴高采烈。他说,“我的多才多艺的透特啊,记忆之力乃天赐神赋,须经不断训练才可保持长青。可人类一旦得到你的发明,将无须再磨炼其记忆之力。彼等记事,将不再因内在之努力,而仅仅借助外部工具的力量。”

法老塞穆斯担心的是,书写弱化了人类精神力量,由于这种力量的减弱,人类的灵魂会被僵化,心智会被曲解,智慧会被减弱,从此必须依靠书写来记忆,失去了人的知识自足。我们现在知道,这种担忧其实是智者的庸人自扰。意大利小说家、符号学家翁贝托·艾柯(Umberto Eco)指出,“我们不认同法老的偏见,是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并不是用书籍代替我们自己的头脑,正相反,书籍是一种激发我们思考,让头脑能更广阔思维的工具。而且,如果人们从前为了记事而训练其记忆力的话,那么,在书写发明之后,他们仍然可以为了记住书中所说而训练记忆。书籍挑战并改进了记忆力,而不是使记忆麻痹。”钱锺书善于做读书笔记,因为勤于笔记,增强了记忆,便是用书写训练记忆。

笔记是用手写的,把书里的字句移到自己的笔记本上,这个过程不是机械的“誊抄”,而是已经包括了理解、选择、删除或增添的成分,这本身就是一个帮助记忆的知识消化和吸收过程,也是一种“深度阅读”的过程。在电脑上,我们可以对文本的字句快速地进行剪贴处理,甚至编辑或组织成某种“笔记”,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笔记,所以并不能增强记忆,反而更使我们依赖这种近于机械的操作。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对书写文字的反应不是把文字简单地当成抽象符号,而是当作人的有形生存世界的一部分。美国认知神经学家玛莉安·沃夫(Maryanne Wolf)在《普鲁斯特与乌贼》(Proust and the Squid,已有中文译本) 一书里指出,人类并不具备阅读所需要的天生能力,书写文字花了两千年的时间才被发展出来,新生儿更需要两千个日子才能学会阅读,简直就是要大脑全面改造才能适应文字!人的大脑是由于调动一些其他天生的能力(如说话、视觉、协调行动、辨物)才变得能够阅读的。

人在写字的时候,人脑里的形象是有动感的,就算手里不拿书写工具,脑子还是会随形而动。写汉字讲究笔顺,是否与此有关姑且不论,但讲究笔顺比较容易记住字的写法,恐怕是许多人都有的体会。用拼音在电脑上写作,输入汉字与手写汉字对记住字的效果相去甚远。许多人由于习惯于在键盘上敲打写作,在必须手写的时候,时常提笔忘字。

老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类似的说法是,好记性不如勤笔头,“勤笔头”的另一个说法是“手抄一遍,胜读十遍”。无论是摘抄还是笔记,都是为了开动脑筋,勤于思考,一边书写,一边理解,并通过理解加深记忆。

记忆本身不是目的,不是为了死记硬背,而是为了更深入地认知。这样的记忆才能成为一种对知识的内化汲取。记笔记有助于加强记忆力和理解,是许多人都有的经验,并非大学者们的奇妙创造,只是用大学者的事迹说出来,更显得不凡罢了。好记性不是天生的,而是训练出来的,当然,训练需要得法,大学者们往往都有一套自己在学习中摸索出来的有效方法。这些方法各不相同,可作参考,但不宜刻意地机械模仿,否则就会像死记硬背一样,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穆斯记性笔头
《小丑回魂》前传筹拍
“鸽子蛋”
8岁治疗犬获荣誉博士学位
一共几个人
好记性
笔头和笔帽
记性不好
记性与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