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藏高原地质演化和大地构造特征简述

2016-04-14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地球 2016年1期
关键词:欧亚大陆造山喜马拉雅

■单 赛(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青藏高原地质演化和大地构造特征简述

■单赛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在白垩纪晚期,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之间发生了碰撞,导致了现今西藏所处地区地壳不断增厚,海拔升高,形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也最为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本文简述青藏高原整体的地质演化过程,并简单介绍地质学家的三种推测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时代的方法。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造山带板块构造

1 青藏高原地质演化过程

在大约70个百万年的时候印度支那大陆和欧洲大陆碰撞,逐渐形成青藏高原。有关青藏高原的成因,一个被广泛接受的解释是19世纪20年代Argand提出的:印度次大陆和欧亚大陆板块发生了碰撞,并在碰撞后发生汇聚,导致了这一地区地壳的缩短和增厚,以此形成了喜马拉雅—昆仑山—天山山脉[1]。

2 青藏高原地区地质构造单元碰撞前后构造变化

青藏高原与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形成和发展跨越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其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变化。

喜马拉雅碰撞前后构造变化。喜马拉雅造山带在新生代时期的变形是在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发生碰撞之后,在整个的碰撞过程持续发展的后期,喜马拉雅的内部发生了南北方向的逆冲作用,这一作用在喜马拉雅内部产生了两个逆冲断裂,分别是MCT(主中央逆冲断裂)和MBT(主边界逆冲断裂)。在MBT(主边界逆冲断裂)和MCT(主中央逆冲断裂)的北部发育了东西走向的STDS(藏南拆离系)[2]。THTB(特提斯喜马拉雅逆冲断裂带)位于STDS(藏南拆离系)和IYS(雅鲁藏布缝合带)之间[3]。这一逆冲断裂带是由特提斯喜马拉雅逆冲作用形成的,逆冲作用的开始时间与白垩纪晚期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之间的碰撞作用初期时间相符合。

西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脉碰撞前后构造变化。这一区域可以被分为5个相连的地体,每个地体都可以被看作是占据青藏高原中部和东部大部分地区的四个地体(拉萨地体、羌塘地体、松潘—甘孜—可可西里地体和东昆仑—柴达木地体)向高原西部延伸后,被多条断裂带分割后形成的。其中对应拉萨地体的是科希斯坦—拉达克地体,对应羌塘地体的是喀喇昆仑地体,对应松潘—甘孜—可可西里地体的是甜水海地体,对应东昆仑—柴达木地体的是南昆仑和北昆仑地体,5个地体之间有清晰地缝合线或断裂带作为界限。

3 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时代

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的汇聚和碰撞是喜马拉雅造山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利用板块运动学和古地磁学分析新生代时期印度洋的地磁异常可以发现,在距今大约50百万年(指正后约60至56百万年)时期,印度板块于欧亚大陆板块之间相对位置在不断变化,相对运动的速率也在不断地减小[4]。在约55百万年时期,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的发生了碰撞。通过对在印度东北部地区在早始新世后期(距今约52百万年)的地层沉积相和沉积模式突然由海相沉积转变为陆相沉积这一现象的分析,可以推断出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的碰撞的起始时间不会晚于这一时间点[5]。

地质学家们还综合考虑了将冈底斯岩基的年龄作为确定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时间的条件,用最为年轻的冈底斯岩基推测出印度板块的东北部向欧亚大陆板块下方俯冲的大致时间。综合了以上的三种办法后,地质学家们得出了结论,大约早在白垩系的晚期(距今约70百万年),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之间已经开始发生了碰撞[6]。

[1]E.Argand,Cong Geol.Int.1922,171(1922).

[2]Gansser A.1964.The geology of the Himalayas.Wiley In terscience,New York,289.

[3]Ratschbacher L,Frisch W,Lui G,Chen C.1994.Distributed deformation in southern and western Tibet during and after the India-Asia collision.J.Geophys.Res.,99:19817~19945.

[4]Jaeger JJ,Courtillot V,Tapponnier P.1989.Paleontological view of the ages of the Deccan traps,the Cretaceous/Tertiary boundary and the India-Asia collision.Geology,17:316~319.

[5]Gaetani M,Garzanti E.1991.Multicyclic history of the northern India continental margin (northwestern Himalaya).Am Assoc.Pet.Geol.Bull.,75:1427~1446.

[6]Tonarini S,Villa I,Oberli F,Meier M,Spencer DA.Pngnante U,Ramsay JG.1993. Eocene age of eclogite metamorphism in Pakistan Himalaya:implications for India-Eurasia collision.Terra Nova,(5):13~20.

K826.14[文献码]B

1000-405X(2016)-1-276-1

单赛(1993~),男,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球物理专业2011级本科生。

猜你喜欢

欧亚大陆造山喜马拉雅
黑龙江省造山带研究:关于洋壳俯冲造山和陆壳碰撞造山磨拉石的认识*
与南亚高压相联的欧亚大陆-印度洋经向环流
柴达木盆地北缘造山型金矿成矿条件及找矿潜力
巨人复活传 喜马拉雅
如何在几分钟之内往返欧亚大陆
美女冒险家:“翼装”飞越喜马拉雅
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床与造山型金矿床的区别
非洲东南部造山型金矿成矿环境与资源潜力分析
国际能源通道恩仇录五——欧亚大陆能源的东西突围
给喜马拉雅找找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