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巴苗族原生态舞蹈的社会功能

2016-04-14彭学艳向士敏贵州大学艺术学院贵阳550000

内蒙古艺术 2016年1期
关键词:巴人芦笙苗族

彭学艳向士敏(贵州大学艺术学院贵阳550000)

彭学艳向士敏
(贵州大学艺术学院贵阳550000)

这个以“竹王”为崇拜对象的民族,多年来生活在封闭的大山深处,虽属苗族,但其生活习俗以及舞蹈、音乐、服饰等文化形式与其他苗族支系相去甚远。尤其是巴的舞蹈,质朴本真,融汇着巴人对人类起源、历史、宗教、自然等问题的独特理解和思考,是民族文化中的奇葩。其独特之处除了以“竹王宫”作为演出场景外,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内涵深厚、极具个性的舞蹈内容。

1.宗教祭祀舞蹈

《请竹王》:即请竹王吃饭、喝酒,这是每年必有的祭祀仪式。巴文化有浓郁的竹崇拜情结。男人一生中的三件大事,件件离不开竹王:成家立户时要请竹王、有生之年要供竹王、离开人世时要用供奉一生的竹王来陪祭,否则将得不到竹王祖先的认可。竹王是巴人的守护神,每个家庭都要供奉。

请竹王、摔花跤是一个舞蹈中的两个片段。四人一字排开,前面两人吹芦笙伴奏、领舞,后面一对夫妻,丈夫拿着木刀挥舞,妻子抬着簸箕紧随其后(簸箕为竹王的落脚处),二人随芦笙节奏左右摆动,跳步前行,芦笙悠扬,节奏欢快。正当欢聚、喧闹之时,夫妻俩忽然放下手中道具,和着芦笙节奏开始摔花跤。他们边跳边摔,乐舞协调,十分滑稽。这个开放、风趣的舞蹈,体现了浓浓的巴风情以及他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神话传说舞蹈

与《淮南子》不同,主角后羿成了英雄杨鲁,尧成了助手,而太阳成了苗族神话中的三足鸟。杨鲁肩扛木棒和长柄刀,木棒一端倒吊着狗,腰挎弓箭,手拿酒葫芦。尧紧随其后,手持两把长剑,边走边舞边跳,好似挥刀斩魔,为杨鲁帮忙助威。杨鲁围着竹王宫饮酒、喷洒,并哄骗太阳:我们要杀狗,快下来喝酒!太阳被骗出,杨鲁杀狗祭祀天神,拉弓搭箭,九射九中,第十只箭被尧夺下。

整个过程具有很强的写实性,动作质朴、简单,故事完整、有趣。古老的歌谣,拙朴的动作,原汁原味。祖先崇拜与神话故事相结合,正是巴舞蹈底蕴深厚和独特之处。

《伏羲姊妹制人烟》:这个神话舞蹈,苗语叫“贝带巴”,意为“纪念伏羲姊妹制人烟”。两人靠近柴架,侧身相对,女以手捋麻线,男唱。歌词大意是:前是藤后是麻,前是杨鲁后是杨芳。今天某家养了九年的老母猪,拿来给你们做夫妻,对年十二月生个孩子,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杨芳对杨鲁说:“我们不能成为夫妻,咋办?”杨鲁说:“过了今晚再打算。”天黑了,杨鲁拿刀分割那个怪胎,第一块放在石头上就姓石,第二块和第三块分别挂在猪栏、牛栏上就姓朱和刘,剩下的化成灰,撒满天。

《独异志》中“女娲兄妹为夫妇”的故事与此大致相同:“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妇,又自羞耻。兄即与其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是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今时人取妇执扇,像其事也。”不同的是:“杨鲁姊妹”代替了“女娲兄妹”,成为巴人繁衍后代的英雄,这是祖先崇拜的遗存,同时也是巴人对生殖崇拜,对自然平衡、和谐,对族群生存、强大的一种精神理念。

3.历史记忆舞蹈

4.风情习俗舞蹈

明月下,马身四弦胡二重奏,笛子二重奏,吹木叶,情歌对唱等,巴人自制乐器在这个场景中一一亮相,巴男人的才情在这个场景中淋漓彰显。他们争相显露本领,吸引女人的注意……

这与《南昭野史》记载的“男吹芦笙,女吹口弦,唱和相悦,即为夫妇”的情形何其相似。取悦女性为第一目的,作为舞蹈代称的“跳花”“跳月”,则是男女青年公开社交,跳舞求爱的一种方式。

尽管表演形式单一,但蕴含的情感却丰富多彩。音乐、古歌是主要的抒情载体,舞蹈的肢体语言很少,因此,只能说它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情景再现,体现了巴人多姿多彩的风情习俗。

5.生活劳作舞蹈

男耕女织,分工明确,劳动负担尤其沉重。因缺少水源,每逢天旱,巴妇女要到距离村子3公里的翠河去背水。由竹子箍着的大木水桶,高过背水人头顶。她们用腰部作支撑,以草垫垫着桶底,一根绳子将水桶拦腰系在胸前捆一个结。为平衡,她们必须挺胸撅臀,把身体扭成“S”形,艰难前行。

古朴的舞蹈语言,自由的表演形式,整个生活场景,无音乐伴奏,道具也略显笨重。妇女们踩着自然节奏,依循天籁之音,行走于绿树环绕的山间小路,以最原始也最朴实的肢体语言,演绎了一曲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之下,顽强固守生存意识的生命之歌。

1.动作简约、韵味无穷

2.动静自如、毫无雕琢

1.文化传承功能

2.抒情叙事功能

3.生活纪实功能

无文字民族传承文化的主要方式为舞蹈、歌唱。苗族能歌善舞,也许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文字,巴苗族用肢体语言传播本民族文化,这种口传身授法已在巴人中长久延续,并成了约定俗成的习惯。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在原生地传承祖先文化、演绎族群兴衰、教育子孙后代。

[1][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版.

[2][晋]常璩撰,刘琳校注.华阳国志校注(修订版).[M].成都:时代出版社,2007年版.

[3][汉]刘安等[汉]高诱注.淮南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4][唐]李冗撰独异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5]游建西.近代贵州苗族文化的社会变迁(1895~1945).[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猜你喜欢

巴人芦笙苗族
英勇善战的巴人
岜沙芦笙节
英勇善战的巴人
你好,芦笙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巴人:一个不能忘却的文化战士
苗族民歌
芦笙恋歌
苗族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