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师范生教育见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C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2016-04-14戴佳陶王建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11期
关键词:师范生问卷教育

戴佳陶,王建

(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初等教育系,四川 隆昌 642150)



高职院校师范生教育见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C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戴佳陶,王建

(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初等教育系,四川 隆昌 642150)

教育见习是师范生职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师范生通过教育见习,不仅可以印证、巩固和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还有助于教师综合职业品质的形成,对于师范生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然而,当前师范生教育见习却存在着见习次数较少、见习范围较窄、见习重视不足、见习教师不精、见习总结不够等诸多现实问题。结合师范生教育见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增加教育见习次数、拓展教育见习范围、加强教育见习顶层设计、优化见习教师队伍、注重教育见习总结等措施来改进和完善教育见习,以提高教育见习质量。

师范生;教育见习;问题;对策

1 问题的提出

教育见习是指师范生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实境进行的观摩和体验活动,一般以教师助手或辅导教师的身份出现,其任务主要是观摩教育教学,参与部分活动。师范生通过教育见习,不仅可以印证、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还有助于教师综合职业品质的形成,对于师范生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美国学者罗森伯格和哈默从实践角度也验证了教育见习经验对教师成长、教育教学效果的影响是显著的[1]。然而,我国目前不少高等师范院校却对教育见习认识不到位或重视程度不足,致使教育见习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已严重制约师范生专业素质的提升和教师教育质量的提高。本文以C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系统探究师范生教育见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以期为师范生教育见习改革提供参考,切实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问卷调查的对象是从C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4级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音乐教育三个专业中随机抽取的174名师范生。选取2014级在校师范生主要是基于两个因素的考虑:一方面是因为这部分学生已基本学完或者正在学习教育基本理论课程,对师范生教育见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是因为C校师范生的教育见习主要安排在大学二年级。在174名师范生当中,男生有33人,占总人数的19%,女生有144人,占总人数的81%。本研究访谈的对象一共有13人,分别是从完成问卷调查的174名师范生中随机选取的10名学生和从校内指导教师中随机选取的3名教师,对他们进行非正式访谈,进一步深入了解师范生教育见习情况,为师范生教育见习问题提供可靠详实的资料。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是问卷法和访谈法。调查采用自编《高校师范生教育见习情况调查表》。问卷包括“见习时间”“见习内容”“见习重视程度”“指导教师”和“见习总结”5个维度。本研究以班级为单位,集体发放问卷 174份,回收166份,问卷回收率为 95.4%。其中,有效问卷 153 份,无效问卷 13份,问卷有效率为 92.1%。访谈法是为辅助问卷法而实施的研究方法。本研究根据调查问卷得出的部分分析结果来设置访谈提纲,通过与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访谈,进一步深入了解和分析师范生教育见习的整体现状。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来采集数据与信息,并对获得的第一手数据与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为归纳和总结师范生教育见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供坚实而又可靠的基础。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见习次数较少,时间缺乏连续性

通过调查发现,C校师范生教育见习的总次数只有2~3次,并且从问卷统计的结果来看,有88.8%的学生认为学校安排的教育见习次数较少,不能满足师范生专业成长的需求。一位参加过教育见习的学生也谈到:“我觉得学校组织和安排的教育见习次数真的比较少,马上成为应届毕业生的我们仅仅只参加过两次教育见习,每一次教育见习的时间只有一天,并且两次见习时间相隔半年以上,不利于持续发展。”欧美发达国家基本上都对学生的教育见习时间做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如美国许多大学将见习时间规定为150 学时,并且从大学一年级开始, 一直贯穿于大学二、三年级[2],德国教师教育见习阶段的持续时间集中在12~24个月之间[3],英国教育见习时间一般在20周以上。可见,无论是通过调查结果显示,还是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C校师范生教育见习都存在着见习次数较少、见习时间短、且时间缺乏连续性的问题。

3.2 见习范围较窄,内容缺乏递进性

通过调查发现,有70%的学生认为教育见习的内容范围比较窄。正如一位学生所说:“我们学校教育见习的内容基本停留在课堂教学观摩上,很少涉及到班主任工作观摩、备课及作业批改观摩、教学科研活动观摩等,这就致使我们对中小学常规教学缺乏整体感知,不利于全面地接触、认识和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教育见习不是听几节课,亦不是局限于观摩一线教师的常规教学,而是应该完全参与和渗透到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教研活动等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以获得全面的教育教学经验。有效的教育见习内容必须具备递进性这一基本属性。然而,通过调查研究却发现,C校对同一批次师范生的教育见习不管开展多少次,其教育见习要求基本上都趋于一致,每次见习内容之间缺乏递进性,没有体现出见习内容的深度和层级,不利于师范生进一步的提高与发展。

3.3 见习重视不足,过程趋于形式化

通过调查发现,有64%的学生认为学校不够重视教育见习。一位指导教师也曾谈到:“在教育见习之前,学校对教育见习缺乏系统的规划和安排,仅仅只搞一次教育见习动员大会,从宏观方面简单介绍下教育见习的目的、任务和要求。由于对教育见习重视程度不足,缺乏明确的见习目标和具体的见习任务,导致教育见习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教育见习成了听几节课,写见习日记,最后撰写见习总结这一过程形式。”更有甚者,有的师范院校以教学视频来代替教育见习,即便带队见习,也是走马观花,没有真正深入到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使得教育见习效果大打折扣。现在的教育见习,与其说是为了进行的充实而有效,还不如说只是追求“做过了”“做完了”的使命感和成就感。

3.4 见习教师不精,指导缺乏有效性

通过调查发现,有62%的学生认为指导教师在教育见习过程中没有真正发挥作用。进一步访谈得知,大多数学生认为指导教师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因为“指导教师往往只是过分强调和注重见习的纪律性和常规的教学听课,对我们如何观课、议课、如何与中小学生接触以及有针对性地对我们教育见习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专业指导等方面做的较少。”同时发现,C校由于管理上的忽视和重视程度不足,对指导教师的安排具有随意性和方便性。一般情况下都是安排各班的辅导员或者年轻教师,每次教育见习基本上都是匆匆上阵,缺乏专业培训,很多指导教师并没有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经验,甚至有些教师不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这些因素导致指导教师不能专业而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见习,最后致使教育见习效果缺失,不利于师范生的专业成长。

3.5 见习总结不够,结果缺乏实效性

在被调查的153名学生中,选择“学校或班级开展了教育见习总结”的同学仅占总人数的23%,这充分说明C校师范生的教育见习总结缺失,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位指导教师曾说到:“我们学校的教育见习往往在准备工作上倾注了大量精力,准备过程中也进行了多次研讨论证,但最终只不过是搞过了事,缺乏对教育见习的系统总结和必要反馈,这种以头重脚轻的方式开展教育见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投入很多却收效甚微的结果。”在教育见习中,比起见习前形式化的动员大会来讲,见习后开展对整个见习过程的总结,针对具体实践进行改进和提高更为重要。但是,很多学院在三至五天的见习结束后,教师把听课本交教务处检查,学生把听课本和见习体会交班主任就算完成任务[4],很少组织和开展教育见习总结大会,至于在教育见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指导教师也没有及时、有效地反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慢慢去领会和消化。

4 对策与建议

4.1 增加教育见习次数,重视教育见习时间的连续性

教育见习应贯穿于整个教育周期,突出教师教育面向中小学、注重实践和应用的价值趋向。把那种期待学生会发生戏剧性变化的教育见习转变为不间断地可持续培育学生的见习,因为仅靠一两次教育见习是根本无法满足师范生专业化成长的需要。师范生应适当地到中小学进行见习,并结合在校学习,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结合起来,深化关于基础教育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也就是说,开展教育见习的次数必须得到保证,但不能一味追求数量的增加而忽视质量的提升,应确保在数量最小化前提下获得质量的最优化。这种连续的见习方式使师范生能经常接触并关注基础教育实际,有助于师范生保持较稳定的职业意识,扎实培养和发展学生自身的专业能力,提高见习质量。

4.2 拓展教育见习范围,强化教育见习内容的递进性

教育见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观摩这一方面,而是应拓展其内容,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到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如校园文化、班级设置、课外活动、班主任工作、第二课堂、教学设计与组织等[5],让学生从不同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感知、思考和深化对教育教学技艺性、专业性、复杂性的认识,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水平。同时,教育见习要明确不同阶段见习的目标、任务、重点和要求,并把握好见习之间的递进关系。我们可以借鉴德国教师教育见习的经验,将师范生的教育见习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定向阶段、独立教学阶段和考试阶段。定向阶段的任务是引导师范生适应教师角色和职业定向;独立教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为师范生提供独立教学的机会并逐渐培养其职业素养;考试阶段是通过课堂教学、笔试、学术论文等多种形式对师范生的教育见习进行综合评定。其中,不适合进入独立教学阶段的师范生则需要继续巩固和强化定向阶段的学习,直到达到定向阶段的各项要求。这种渐进而又递进的见习方式能使师范生在对实践经验科学反思和理性认识上升过程中不断获得坚实、全面的专业发展。

4.3 加强教育见习顶层设计,规范教育见习过程管理

开展教育见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国家对师范生培养的硬性规定和要求,也不是形式化的走过程,而是通过教育见习架起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之间的桥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促进知识的理解、内化和应用。各师范院校应高度重视教育见习,做好顶层设计,将教育见习明确为课程直接置于人才培养方案当中,建立起一个规范化、常态化和制度化的教育见习体制,以确保教育见习正常有序地进行。同时,一定要加强对教育见习过程的指导和管理,除了让学生完成基本的听课要求、写见习日记和撰写见习总结之外,还可以搭建网上交流平台和建立定期交流制度,让学生随时随地交流自身经验和体会,形成学习共同体,确保学生能得到经常性的实践反思,提高见习过程的实效性。

4.4 优化见习教师队伍,确保教育见习指导的专业性

指导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负责学生见习安全,管理学生见习纪律,还应切实把握好教育见习的各个方面,为师范生提供有针对性、实效性和专业化的见习指导。这就要求指导教师不仅要有大学课堂教学的专业水平,同时还要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更为重要的是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拥有中小学一线的教育教学经验。为此,各师范院校应精心遴选指导教师,对指导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并派指导教师到中小学挂职锻炼或者与中小学教师保持长期的伙伴关系,以此来优化指导教师队伍,确保教育见习指导的专业性和实效性。同时,大学指导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应相互沟通,共同对师范生教育见习进行多位一体的联合指导,切实保障和促进师范生在教育见习过程中专业化能力的发展。

4.5 注重教育见习的总结和反馈,保障教育见习质量

见习总结是师范生对整个见习过程的反思,是内化自身素质的重要环节。师范生通过教育见习总结的撰写,可以把自身的所见、所感、体会进行融合和升华,使见习中所获得的感性经验转变为理性认识,提升教育见习效果。当然,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见习总结一定要给予及时的反馈,并促进其有效吸收和应用,以充分发挥见习总结的作用,引领他们在理论与实践不断融合与互动中,自觉走上“经验+反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教育见习结束后,应在小组、班级和学校层面组织经验总结和交流会,个人总结可以在见习小组内交流,少数见习生的总结可以在班级交流,个别见习生的见习总结还可以在全校总结会上交流,以分享和积累好的见习经验,改进和推动教育见习工作健康地向前发展。

[1] 项亚光.论当前国内外教师专业社会化发展[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6):13-19.

[2] 陈静安.五国教育实习模式比较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4(5):81-86.

[3] 覃丽君.提升教师教育质量:德国教师教育见习制度发展新趋向[J].教师教育研究,2015(4):100-105.

[4] 张海燕.教育见习:问题与对策[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90-93.

[5] 陈珂.地方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教育见习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教育学刊,2015(S1):377-378.

(责任校对 莫秀珍)

10.13582/j.cnki.1674-5884.2016.11.051

20160609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学前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科研项目(CECER—2015—B22)

戴佳陶(1996- ),男,四川绵阳人,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主要从事小学教育研究。

G642

A

1674-5884(2016)11-0162-04

猜你喜欢

师范生问卷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问卷网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问卷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