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2016-04-14胥明豪

江苏教育 2016年55期
关键词:苏州市陪伴师生关系

胥明豪

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胥明豪

在教师外在角色权威逐渐消解的背景下,我们应构建“我和你”指向下的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在师生交往中更应努力成为学生“温情的陪伴者”“成熟的对话者”“纯净的摆渡者”。

师生关系;角色转变;二元对立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直接交往和联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其对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关系极大,正如教育家赞科夫所说:“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一点是要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

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应然指向

无论是传统的“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还是现在提出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观点,都没能跳出教师、学生二元对立的思维,“教”和“学”依然是分离的。在教的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被主导;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非主体。相应的,教师与学生之间依然是权威与顺从、独白与失语的关系。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接受信息、获取知识的渠道已变得多样化了,教师在知识方面的优势也逐渐丧失;此外,社会民主进程的推进,学生的主体意识、民主意识也在逐步增强,传统的“师道尊严”已经不能延续。教师角色地位的变化对传统的师生关系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班主任不能仅仅局限于班级管理者的角色,而要向服务学生、指导学生、引领学生的角色不断转变,这些转变是真正良好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要素。校园里,班主任和学生的接触最多、最深,在具体琐碎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必然催生高频率的师生交往,这些交往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班主任对“交往”中“度”的艺术把握一旦失衡,将直接导致德育效能的减弱,甚至直接导致班主任与学生关系的对立。所以,在当前教师外在角色权威消解的背景下,班主任必须重新定义与学生的关系,构建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德国著名哲学家马丁·布伯认为,世界按照人的态度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被使用的世界”或“被利用的世界”,二是相遇的世界。他用“我和它”公式来称呼前者,用“我和你”公式来称呼后者。“它”是物性的,“我和它”象征着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即我把别的东西(包括他人、他物)都当作供我使用的“物”,而“你”是人性的,“我和你”之间是一种平等的主体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我把他人、他物都当成了和我一样具有独立自由性的主体。[1]

传统主客二元对立的师生关系可以借用马丁·布伯的“我和它”的表达来形容,师生都把对方当成“它”,互相利用、互相占有,结果教师物化为知识的传声筒,学生则物化为知识的容器,造成师生关系异化。根据马丁·布伯观点,只有到了“我和你”这个阶段,师生才能脱离成见、坦诚相见,教师才能真正抵达学生的心灵,触动学生。

二、新型师生关系中班主任的角色状态

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班主任要有意识地实现师生彼此间情感的体验、精神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

1.教师是温情的陪伴者。

生存境况决定人的生命境界。《圣经》宣称:“在爱里没有惧怕。”这启示我们,爱的陪伴能够增进人的心理安全感,在没有恐惧的环境中成长的人会更加具有主动性和自信,否则会形成懦弱和猥琐的人格。试想一下,如果在班级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人性的温暖,每一个人的优点、特长都能够得到充分的绽放,每一个人对未来都有着乐观的向往,每一个人心中也就能培植起对于教育无限信任的力量。无疑,这样的教育是美好的,但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温情陪伴。

我们要明白,任何虚假的、矫情的言辞和表演,甚至监视、操纵、控制、监管、牵制、钳制都无法唤起真诚,所以我们要在陪伴学生过程中“在乎他们的感受”。新型师生关系强调 “生命共在”中“温情的陪伴”,是守护、守候、守望、陪护。我们陪伴着孩子形成“自我的同一性”,塑造“完整的人格”。同时,温情是一种情绪表现,但情绪又往往是内隐观念表达的信号,班主任要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自己的情绪反应,并反省“我何以如此”以提高自我觉察的敏感性。

2.教师是成熟的对话者。

真正的教育意味着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与对话。学生的心灵世界是极广阔的天地,班主任特别需要和学生保持“对话”。“对话”是构筑师生交往关系的根本途径,或者说“对话”就是师生交往本身。对话是师生彼此理解的过程,双方向对方的精神世界敞开和彼此接纳,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对话,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都参与到教育中来,构成“我—你”式在场的相遇;对话也是一种“商谈”,体现出师生平等的关系,也是对民主精神的宣扬和民主能力的培养。[2]

肖川博士在 《文化生态视域中的师生关系》一书中指出,新型师生域中我们应该把自己的学生当成一个有情感、有灵魂、有智慧和有个性特点的人,班主任走进班级时,所想到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点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唤起他们作为一个人的崇高感和神圣感。“以生命影响生命”“以生命对话生命”,还要求我们要有一种成熟的“对话素养”,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以专业的姿态产生德育影响——温暖、感召、唤醒、触动和示范。

3.教师是纯净的摆渡者。

生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秘密渡口,我们从这里出发,驶向未知的远方。教师是 “摆渡者”,把每个学生摆渡到“成功的彼岸”。理想的教育必须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片面强调教学质量,就会把正当合理的质量追求异化为对学生智力的单向开发,对学生的身心带来极大的伤害。功利不是教育的唯一目的,使学生“眼镜越来越厚,情绪越来越沉闷,心理越来越变态”不是“成功的彼岸”,使学生成为“有学问的怪物,技术高超的精神病人”不是“成功的彼岸”。班主任追求的理想德育就应该是对应试教育、就业教育、技能教育等仅仅服务于学生的生存的教育的扬弃和超越,应该是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享受生命的教育。[3]学会过美好的生活,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能够创造幸福生活的人,这才是教育者作为“摆渡船工”的“成功的彼岸”。

作为教师,首先我们自己的灵魂应该是纯净的,如果我们的灵魂里有肮脏之处,我们教给学生的将是什么?新型师生关系要求班主任坚守教育公正,杜绝按照个人的好恶甚至得失处理问题。公正的制度和按照这种制度来平等地对待所有人,就是对个人独特性最广泛和最有力的保护。

世界著名的大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学生对教师给予他们的好感,反应是很灵敏的,他们是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的。”所以,是否具有融洽的师生关系取决于学生是怎么看待自己的教师的。如果班主任从“我和他(它)”转变到“我和你”,以“温情的陪伴者”“成熟的对话者”“纯净的摆渡者”等角色呈现在学生面前,师生将心理相容,师生间实现的也将是“我”与“你”精神上的相遇,形成的也将是真正平等的“我一你”关系。

[1]罗刚,佘雅斌.“我和你”师生关系及其建构:信息对称环境下的新型师生关系探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8).

[2]于海霞.高中教师团体反思促进师生关系改善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7.

[3]肖川.“生命教育”能给我们带来什么[J].北京教育(德育),2012(5).

叙事

于洁,江苏省昆山市葛江中学语文教师,全国模范教师,苏州市首批名优班主任,苏州市十佳班主任,2011年苏州教育十大年度人物,苏州市三八红旗手,昆山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昆山市德育带头人,苏州市名优班主任工作室“于洁工作室”主持人。她在一线班主任岗位工作二十多年,曾获苏州市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苏州市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苏州市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一等奖、苏州市主题班会课竞赛一等奖、苏州市叶圣陶思想研究课一等奖,受邀在全国各地做讲座238场,出版专著《草尖上的露珠》《对教育失败说不》《教育如此美好》《最好的教育在哪里》《努力做最好的班主任》《教室里发生了什么》。

G456

A

1005-6009(2016)50-0019-02

胥明豪,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南京,210000)年级主任,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苏州市陪伴师生关系
苏州市 多措并举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陪伴
苏州市坚持“三聚焦” 为民服务办实事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陪伴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的实践与思考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