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金作文”评委点评

2016-04-14

初中生 2016年32期
关键词:阴谋安徒生袜子

“千金作文”评委点评

魏斌(诗人、编辑。发表作品百余万字,出版诗集《我看见雪花的翅膀》。湖南省优秀中青年期刊出版工作者、湖南省双十佳期刊编辑):这期的三篇作文让我脑洞大开,不禁为这三位中学生的想象力而赞叹。

《安徒生丢了童话》让我印象最为深刻。在这篇习作中,小作者巧妙地虚构了安徒生丢失了自己的童话——也就是忘记了自己所有的作品,当然也认不出作品中所有的人物了。对于他所创造的童话中的人物而言,不知道童话,却能认出他们的创造者——安徒生。这确实是个有趣而充满想象力的故事,细细读来,让人深思。这很容易让人想到,故事内容本身是经典的,才能活生生地存在,而童话只是一种题材、一个概念。结尾寓示着抛弃形式,重新开始,才能遇见新的内容,找回令人感动与喜爱的“童话”。小作者能悟到“重要的是内容本身,而不是形式”,实属不易。(选《安徒生丢了童话》)

冯与蓝(上海作家协会会员。出版长篇儿童小说《跑啊跑的程千里》、短篇小说集《不让一个南瓜掉队》等):这次的三篇习作都富有童话或寓言色彩。《阴谋》的叙述较为老到,具有实验气息,寥寥数笔勾勒出两个截然不同的族群,并且对于因巨大差异造成的荒诞后果也有其独到的思考。但是,由于题目的指向性明确,所以个人认为,本文对于主题的凸显力度还不够。《安徒生丢了童话》的构思比较特别,将安徒生的经典作品巧妙地嵌入到童话中去;问题在于叙述这样一个奇妙故事,是不是应该用更加有趣的笔调呢?《致袜子》用写信的形式,向虚拟的收信者“袜子”,倾诉了“我”从小时候向往自由到成熟后渴望回归这样一个心路历程,信中的“黑夜、水流、石块”以及各种小动物等各有象征,象征物背后的情感才是重心——从少年时试图摆脱母爱,到历经重重难关,最终又感应到爱的召唤,并以小男孩母亲的回答作为结尾,告诉读者母爱是生命中永不能抹去的羁绊。作者笔调柔和,首尾相呼应的两处景物描写富有朦胧的意趣。“白天所看不到的风景”究竟象征了什么呢?值得玩味。(选《致袜子》)

彭剑斌(青年小说家。出版小说集《我去钱德勒威尔参加舞会》):三篇作品里,我最喜欢《阴谋》。它让我联想起两个经典的故事。一是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黑羊》:从前有个国家,人人都是贼,大家你偷我、我偷你,倒也相安无事,至少没有贫富差距;有一天来了个陌生人,他不愿意出去偷,结果这个国家的面貌就完全改观了,出现了穷人和富人,出现了警察和监狱。另一个故事出自《圣经》,人类联合起来兴建通往天堂的巴别塔;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计划因此失败,人类自此各散东西。

《阴谋》像是这两个故事的综合体,对作为故事前提的游戏规则的设定和外来者的闯入,和《黑羊》如出一辙,而主体事件则和“巴别塔”一样,都是兴建一座高建筑,并且都遭遇失败。我并不是说,《阴谋》模仿了这两则故事,我相信相同元素的出现,只是巧合,而这种巧合也解释了为什么这是一篇成功的作品——况且和那两个寓意明显的故事比起来,《阴谋》显得完全无所用心。

这个故事虽然充满着孩童特有的天马行空,但作者笔法老练,写得很自信。面对这样的行文,读者当然也不能一哂了之,而是会愈加警觉起来,以十二分的认真去揣摩文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

看似矛盾的细节。一番深思之后,虽不能锁定一个确凿的答案,但这个寻觅的过程本身就体现了阅读的乐趣。(选《阴谋》)

梦天岚(诗人、编辑。出版长诗《神秘园》、短诗集《羞于说出》《那镇》、散文集《屋檐三境》等。现为《诗品》副主编):本期是惊喜最多的一期。三篇习作,三种不同的写法,新颖,独特,极富想象,体现了当代中学生不凡的原创能力。虽然每一篇都还存有某些不足,但都无关紧要。《阴谋》的小作者受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影响,叙述一开始就有悖常理,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七日死七日活的北岸人和不死的南岸人,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直到镇长到来后,因一座在建的高楼,两岸人进行分工合作,结果是土坡上长满杂草、镇长消失。不确定的结尾让这个小镇发生的和即将发生的一切,充满了神秘感和悬念。文章虽短,却不失厚重,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安徒生丢了童话》,光是标题就让人充满好奇。小作者安排童话大师安徒生在丢了童话之后去寻找他的童话,并十分巧妙地让安徒生在寻找的途中遇见来自自己经典童话中的各式人物,从而出现了安徒生“在童话中寻找童话”的有趣画面。而最后,童话中的小男孩也加入到了寻找的行列。整篇文章脉络清晰,流畅生动,表达了小作者对安徒生童话的热爱,这是在向大师致敬。同时,这篇文章本身也是难得的童话佳构。相对而言,《致袜子》比前面说到的两篇都要弱一些。说句心里话,我在《阴谋》和《安徒生丢了童话》之间权衡了许久,最终,我还是决定选择《阴谋》,因为我喜欢更冒险、更有挑战性的写作。(选《阴谋》)

史金霞(全国知名教育专家、著名语文教师。出版《不拘一格教语文》《重建师生关系》等教育教学专著):本期的三篇文章都不是我们所常见的那种学生作文,而更接近于文学创作。

其中《阴谋》一文,明显更胜一筹。此文的文笔洗练、幽默典雅,不以辞采华美取胜,而追求表现力与艺术效果;小说(是的,这已经可以称为一篇小说了)所塑造的南、北两岸人的形象,耐人寻味,镇长这一形象也言人人殊。我们可以从文章中窥见作者在创作时的自觉意识。这篇小说,让人想起睿智、幽默、犀利、深刻的卡尔维诺。

《致袜子》的构思也很不错,只是首尾有关小男孩的情节设置略显生硬。文题用“袜子”也许会更好,“亲爱的袜子”也可以去掉。与《阴谋》相比,这篇文章略显中学生的稚嫩。

《安徒生丢了童话》是一篇很新颖的文章,可惜的是小作者对安徒生童话中经典形象的理解还不够深刻,所以文中的小人鱼、小男孩等,似乎都显得“简单”了点。(选《阴谋》)

孙智正(浙江嵊州人,现居北京。出版长篇小说《青少年》《南方》《日食》等,拍摄电影作品《杀手》《90分钟》等):感觉《阴谋》已不仅仅是作文,而是小说了。这篇作品的文字较为老练,没有故作华丽的地方。像“一座高到从飞机上都……是从地球的下面望过来都能望得到的楼”,我觉得是作者妙手偶得的句子。写作像科学实验一样,也是一种发现和发明。作者发现我们说一幢楼高时可以用“从地球的下面望过来都能望得到”,她把这个“夸张”发明了出来。另外,这篇文章弥漫着一种“不祥”的气氛。一般孩子的作文都是较为“正面”的,这篇文章看上去却似乎更关注生活的“背面”“反面”。不是说关注“背面”和“反面”就是好,而是说这样的眼光关照得更“全面”了。当然,最后不得不说,我没有完全看懂作者想表达什么、她说的“阴谋”到底是什么,只是我被打动了,心里若有所思。也许文学本来就不像解数学题一样有唯一的答案、只有解出答案才算完美。(选《阴谋》)

猜你喜欢

阴谋安徒生袜子
袜子少年
安徒生的世界
不一样的袜子
跳高者
峡谷阴谋
袜子
时光浸染安徒生(外四首)
赵高的阴谋
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