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税收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以兰州财经大学为例

2016-04-13王彦平邓琨

山西农经 2016年15期
关键词:财经大学税制实务

□王彦平 邓琨

(兰州财经大学甘肃兰州730020)

《税收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以兰州财经大学为例

□王彦平 邓琨

(兰州财经大学甘肃兰州730020)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税制建设和改革取得了巨大进步。近几年来,为了满足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国内税制正在进行较为深入的改革,涉及税收立法、税制结构调整、税收制度设计等等。本文以兰州财经大学为例,对《税收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改革进行探索,旨在将不断更新的税法知识更好的传授给学生,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税制;改革;税收理论

1 课程概述

税收无论对国家还是个人都十分重要。《税收理论与实务》是传统税收理论与税收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是一门实务技能性极强的课程,是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它的专业性、理论性极强。该课程包含了两大部分:税收理论和税收实务。

2 课程的重要性

从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来看,不论是采购或是销售,不论是生产经营或是投资,都离不开税收。通常,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都是作为未来的会计从业人员和税收部门以及财政部门的工作的人员,税收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这些专业的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们应当且必须学好《税收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程。由于这门课程不同于一般的理论课程,它还注重实践环节,在对应用实务型人才的培养计划中应被作为核心课程进行安排。通过这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双教学,一方面应当使学生了解并理解税收的现行税制及其原理,另一方面也应当使学生掌握各税种的具体规定和计算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普遍反映这门课程不好学,甚至于某些老师也曾反映这门课程不好教,究其原因,莫过于实践环节的复杂性和难以归纳性,但是作为培养应用实务型人才的核心课,这门课程应当也必须让学生学好。因此在对该门课程的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认真思考和细心总结的基础上,多结合实践,将理论和实践辩证统一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再用实践来理解和检验理论知识,从而将税收理论和实务真正结合起来。

3 课程教学现状

在兰州财经大学,这门课程仅针对财政学和税收学两个本科专业开设成为必修课,这两个专业每一级共有四个班,学生200左右,开设率很低。每周四课时,每学期总共72课时,就目前的税收法律制度来看,内容较多,课时远远不够,教师授课也是主要讲解几个主体税种,不能讲解全部税种,其他税种没有时间展开去讲述,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税收知识的全面学习要求。另外,作为税收,在当前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政府重要的收入来源。同时,任何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都离不开税收的调节,但作为财经类大学,无论经济还是管理专业都没有这门课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甚为遗憾。1

3.1 从学生角度

3.1.1 学生主体地位欠缺,实践机会少,不能理论联系实际。面对教学对象为应用型高校的学生,就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性和技能性。但《税收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的问题。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突出,参与社会实践机会少,缺乏对企业和社会的了解,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不能及时地在实践中检验。导致学生不能深入理解我国税收理论在实践领域的新制度、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造成学校教学与社会实际应用脱节。

3.1.2 财税专业学生就业困难,学习自主性欠缺,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导致的:(1)《税收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程在涉及从纳税义务,征税权力到税款的缴纳与征收整个过程中,学生没有实践操作的机会,感到非常枯燥,其主动性很难调动起来;(2)由于税法与其他专业课程,尤其是会计学等专业联系紧密。任何一门相关课程没有掌握好,都会影响学生学习,即使学过税法之后,遇到涉税业务,在会计上仍然不会处理。学习难度较大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减弱;(3)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被动接受的方法,过于单一和呆板,整节课堂都是“教师单一灌输式讲解、学生流水式记”的形式。学生只是充当“搬运工”的角色,并没有投入课堂,致使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产生惰性,没有独立思考,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从学校角度

3.2.1 课程开课率低,受众面窄。我校这门课程只是财政学和税收学两个本科专业开设成为必修课,这两个专业每一级共有四个班,学生200左右,开设率很低。一周仅四课时,每学期总共72课时,就目前的税收法律制度来看,变化快,内容较多,课时远远不够,教师授课也是主要讲解几个主体税种,不能估计全部税种,很多税种没时间展开讲述,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税收知识的全面学习。

3.2.2 缺少校内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有待加强。目前,学校并没有专门针对税收课程的校内实验室,学生无法即时进行模拟操作,学校的实习基地有待加强提高。对内增加经费,建立比较健全的税收模拟实验室;对外,学校、学院共同利用各种资源,开辟建设校外基地——各级财政局、税务局、企事业单位等。

3.3 从教师角度

3.3.1 师资匮乏,教学团队薄弱。我校地处西北,由于受到地域以及经济条件的制约,人才引进十分困难。对教师的培养主要靠内部教师培训,这就存在局限性。使得师资力量薄弱。

3.3.2 教学方法陈旧。目前。教学方法主要是依靠老师讲理论,学生被动记笔记的方式,授课方式陈旧,缺乏创新意识。教学与实践脱节,很多老师备课也只停留在表面,并未与实践案例相结合,一方面是由于老师本身没有过多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受课时的限制,没有更多的时间留给实践环节。

4 课程教学改革途径选择

4.1 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税收理论与实务》是一门系统反映税收政策、制度和管理内容的课程,是一门兼有专业性、实践性、技术性、时效性于一体的多重复合型法学课程,这就决定了其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首先,可以根据该课程实用性的特点,引入案例法教学。选取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教学实例,将涉及税收及相关税法的具体案例穿插在理论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化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避免学生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要求的严重脱节。使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我国税收理论在实践领域的新制度、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其次,安排学生到税务部门实习,与有关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税收征收及缴纳过程。将课堂内的理论向课堂外的实践延伸,做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效结合。

4.2 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积极性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兴趣是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建立税收实验室,学生可以方便及时有效地把课堂所学税收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直接将税制知识与税收管理实践对接。既可以解决实践性教学不足的问题,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加深理解,强化了实践操作能力。

其次,设计实际业务讨论课,可以由老师整理相关实例,也可以由学生搜集相关案例进行讨论与交流,形成老师学生间的良性互动。将实例所要揭示的内容层层展开,然后通过实践和习题加以验证和巩固,整个过程是螺旋式的周而复始,在这个循环过程中,将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由被动接受学习变为主动投人学习。

第三,开设相关配套课程。税务离不开财务,在征税纳税过程中计算纳税额时,不可避免的会涉及会计相关知识。开设会计等相关课程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可使学生全方位地了解《税收理论与实务》,同时也可以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3 提高《税收理论与实务》开课率,同时增加学生实习、实践机会

目前,我校《税收理论与实务》的开课率较低。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都会接触到税收。仅对财政和税务专业的学生开设这门课程是远远不够的,经管类专业的学生都应该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因此,经管类专业的学生都应将这门课程作为必修课开设。

针对学生缺乏实际操作机会的现状,对内,学校应增加相关经费,建立比较健全的税收模拟实验室,以便学生在校内进行实践操作,;对外,学校、学院共同利用各种资源开辟建设校外基地——各级财政局、税务局、企事业单位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为他们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提供坚实的基础。

4.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合理教师梯队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邀请税务和企业实践部门的业务骨干定期为学生作实践知识讲解,同时鼓励学生将自己关于实际操作的疑惑向业务骨干咨询并获得解答,与传统的理论授课相结合,将理论尽量多的运用到实际中。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假期组织年青教师和骨干教师到税务部门和相关企业进行挂职锻炼,让他们学习最新的业务实践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缩短课堂与实践部门的距离。

结束语

《税收理论与实务》这门课与国家政策财税改革息息相关,一方面任课老师要积极关注财税政策,融会贯通,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努力将该课程打造成精品课程;另一方面,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学校、学院要高度重视,积极整合校内外的教学资源,搭建各种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氛围与环境,同时各方面应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支持,使得课程改革顺利进行。

[1]李芳.案例教学法在中国税制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132.

[2]赵恒群.税法教学问题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7(1):89.

[3]袁敬,代彬.“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文汇,2011(5):40.

[4]谢力雄,杨漾.新经济条件下高等院校《中国税制》课程教学改革[J].经济管理,2009(1):79.

1004-7026(2016)15-0113-02

F275-4;G642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15.086

本文系2016年度兰州财经大学教改项目(基于卓越管理人才的《税收理论与实务》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号:LJY201605)。

王彦平(1978-),男,甘肃武都人,讲师,研究方向为税收理论与政策。

猜你喜欢

财经大学税制实务
唐朝“两税法”税制要素欠缺析论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寻找最美校园 吉林财经大学
Research on financing strategy for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近期我国税制改革的重点
减低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的税制改革思考
新税制来了 今后咋淘洋货?
ODI实务
FDI实务
改善商品包装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