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俗化教育初探

2016-04-13任靖宇董晶晶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习俗价值观核心

任靖宇,董晶晶

(石家庄学院 美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35)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俗化教育初探

任靖宇,董晶晶

(石家庄学院美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5)

高校在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由于在关注主体参与、教育内容、学生思想和个性心理特点等方面存在不足,教育效果尚未实现习俗化要求。基于习俗化的视角实施教育活动,有利于按照习俗养成规律和实现机制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方式和路径,进而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习俗化,需要根据习俗演化、影响的特点,注重分析教化、驯化和习化的机制,通过内化于知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中,通过中化于志将核心价值观深入到大学生的情感意志中,通过外化于行将核心价值观植入到大学生的行为习惯中。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习俗化

大学生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认同,但又存在不能自觉践行、理想信念缺失、易受多元价值观影响等问题。由于习俗本身影响作用的持续化和持久性、稳定性,从习俗化视角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更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有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

一、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校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在教育形式方面,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理论教育依旧以输入式为主,教学过程中缺少问题探究式、讨论式、作业式等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教学方法。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教学片面地保留了知识教学特征,学生主体参与度不高,在很大程度上不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教学内容难以入脑入心。而同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和活动(第二课堂)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形式化、表面化倾向,宣传教育活动主体参与不够广泛,教育效果不佳。二是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对12个主题的核心价值观内容,缺乏进一步的细化和分解,在教育内容体系化、内容与场景、环境及时机的契合等方面缺乏系统设计,主题选择带有随意性。与大学生生活实际贴近性不足。[1]14三是在教育对象上未充分关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当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主流是向上的,但在其思想实际方面又存在诸多问题,缺乏如何更好地关照当代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总体状态和个体差异。当代大学生既对核心价值观思想高度认同,又存在诸多实际问题。如在处理个体与他人关系、个体与社会关系方面更凸显以自我为中心,理想信念不够坚定,集体主义意识不够鲜明;价值判断正确,而实际行动意识缺乏,存在“敬而不从”的态度和行为,在人生观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消极心态等。[2]由于在对象上的针对性、贴近性不强,导致价值观教育效果受到影响。四是在教育机制上不够科学完善。在教育过程中,对形式、方法和内容强调多于机制,机制建设的意识和措施不够到位,对教育机制的构造、功能分工、关系处理不到位,重制度建设而轻环节衔接,重过程而轻实效,教育的强化、塑化、习化功能受到削弱。

从归因看,形式的问题在于缺少了受教育者主体的积极参与。主动参与是主体构建个体内部知识、能力、情感的基础。缺少这一基础,教育就失去了前提条件,习俗化也将是空谈。让大学生真正成为活动者、思考者和探究者,也就成为了习俗的践行者和推行者。从教育习俗化的要求看,教育内容和教育主体的筛选也非常重要。核心价值观12个主题的教育都需要开展,但如何区分层面、如何选择主题、怎样贴近学生、选择什么时机也攸关教育效果。在实践中,教育者和教育活动组织者往往忽略对当前大学生思想实际的深入分析,教育内容空洞、与学生思想实际有距离、难以触及学生内心共鸣,都导致教育效果难以向日常习惯靠近。在关注学生自身思想和个性心理特点方面,教育活动难以切中学生的脉搏。缺少教育者和教育者关系的分析与定位,就容易形成主动和被动的关系,容易将教育活动作为“任务”来处理,或可引发学生的抵触心理和情绪,与习俗化后的自觉、本能化的要求背道而驰。在教育机制上,制度和制度化方式的缺位是影响习俗化的主因。由于缺少将教育实践作为一个工作系统来设计,也难以进一步谈及作为工作系统各部分关系的衔接和处理。如评价和激励机制、方式方法的科学性与整合、自我约束与监督机制等。

收稿日期:2016-03-18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俗化方式研究”(15JDSZ3071);河北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习俗学视角下深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研究”(GXDJ2015B072)

作者简介:任靖宇(1974-),女,河北保定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中国文化研究。

相比较而言,社会习俗和个体习惯中,活动的自觉性、自在性、有序性、固定化、长期化等特点,都可以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提供有益的参照。在教育习俗化过程中,通过对习俗成因、习俗影响力、习俗演化过程等方面的分析,能够获取指导和推动教育习俗化的有益启示。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习俗化的必要性

一般而言,习俗的影响要素主要包括观念、环境、现象等方面,而集体遵从、反复演示、不断实行则是习俗养成的过程性特征。习俗形成或养成的过程就是习俗化,即指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群体环境等条件的影响下,不断实现社会意识经验的统合与内化,最终在观念、意识、行为等方面达到高度程式化和惯常化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需求,体现了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大学生在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不断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统合与内化,最终形成高度程式化和惯常化的观念、意识与行为的过程,就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俗化。

从历史进程分析,习俗和价值观共同产生,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习俗和价值观逐渐分离,习俗以更加感性和直观的方式呈现,价值观则成为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辨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本质意义上来看,价值观是道德、价值观念的体现,习俗则具有类似道德和法律的作用,成为人类交往活动中的知识和信息。习俗和价值观既有联系,也存在不同之处。在一般习俗中,群体意志影响个体行为,而价值观则是促使人们作出呵护群体习惯的行为选择。在习俗系统中,价值观不是强制性力量,是依靠个体自觉而践行。价值观不仅能在习俗中体现,还体现在个体活动的其他方面。习俗是一切道德生活的背景。道德要对人们的行为及观念发生作用,离不开习俗的支撑。[3]15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习俗化的探索,能够在教育方式、路径探索、构筑新的教育形态等方面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益启示,对提高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提升高效育人水平尤为必要。

其一,有利于按照习俗养成规律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方式。因为习俗养成规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所以从习俗及其养成角度研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目前,社会形势发展、信息传播手段变革、社会结构和形态的变化、人际交往形式的改变,都对以往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些变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出新课题、新挑战,也不断考验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以习俗学以及习俗养成理论为基础,分析力量源泉、习俗影响的深刻性及其中的关键要素与习俗的关系,并从习俗养成的观念、环境、现象变化规律层面入手,才能更有效地贴近大学生实际,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方式。

其二,有利于在实现机制上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习俗化过程主要由教化、驯化和习化三种机制构成。教化是指个体或组织通过说理、启示和开导等正面教育方法,影响人的意识,最终取得认同并自觉执行的过程。教化的目的在于通过启发引导—统一认识—内化于知的过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观念上的习俗。驯化是指教育者运用一定的行为规范,通过借助社会规范和制度压力、创设情境、提供条件等使受教育者行为符合规范要求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重要意义在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培育过程中,促使大学生获得对核心价值理念的认可和遵循,并借助场域的影响不断实现价值观的统合与内化,实现其情感与意志上的服从。规范约束—统一情感—中化于志是驯化的基本程式,即将外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所认可与服从的规则与习俗的过程。习化是指通过行为的高频次强化,使大学生由被动感知、机械认同、逐渐接受进而形成习惯,达到习俗化。行为的周期化、程式化和仪式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特征,它是由学校教育的目的、教育内容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与特征决定的,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程式化和仪式化活动中形成的潜移默化的效果。强化训练—统一行为—外化于行是习化的基本程式。因此,只有明晰习俗化的实现机制,才能在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过程中实现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突破,从过程、方式、内容的有效性等方面探索教育的新路径,以内容鲜活、思想贴近、叩击心灵、激发共鸣、集体遵从、追求实效为指导思想,达到习俗化的目的。

其三,有利于在教育过程中形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形态。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是对传统教育观念和方式的扬弃,更应是新的教育形态的建立。新形态的主要标志是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的紧密贴近、与大学生个性心理特点的紧密贴近、与大学生交往和活动环境的密切结合、与大学生耳濡目染社会现象的有机融合。构筑新形态,需要坚持教育与习化相结合、摒弃和创新相结合、弘扬和培育相结合等工作原则,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习俗化教育能够吸纳习俗养成过程的价值成分,将非系统或不适应当代大学生特点的方式加以改进,借助习俗养成规律,追求习俗化所能产生的教育效果,也就是使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化、生活化、习惯化。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俗化教育策略

在策略上,应力求多层面、多维度施加教育影响,提升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习俗意识。而环境的营造和主流价值现象的蔚然成风,将有力地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朝向习俗化发展,形成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良好氛围。

(一)内化于知,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中

1.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4]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要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与大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相联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做到可学、可记、可行。应着力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具体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国家和社会的德。[5]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4]由此可见,总书记并没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抽象概念,而是深入浅出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描述为一种美德,这使大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高校教师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做不同领域的解读。如解读“和谐”时,可以从国家范畴阐明和谐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也可以将“和谐”解读为家庭和睦幸福的重要特征。

2.开展核心价值观的探究性学习

探究过程是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认识深化和升华进而达到理解、认同和内化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核心价值观的12个主题,列出探究选题或结合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自主确定选题。选题应具有开放性,不能让选题有预设结论。确定选题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并在文献查阅、观点疑惑或价值两难选择等方面提供有效指导。教师要主动了解小组选题和研究进展。要围绕学生撰写的研究报告开展交流,达到让学生取长补短、共享分享的效果。

3.发挥网络新媒体教育作用

新媒体的发展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与冲击,高校要积极占领这一主阵地,发挥好网络的正面作用。一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网站和网页建设,打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使之成为大学生思想传播和关注讨论价值观问题的主渠道;要注重倾听大学生的心声,安排专业教师维护网络环境,解答大学生困惑,过滤消极负面信息。当前,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越来越成为大学生信息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渠道,各类手机社交的应用程序应成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之一。要建好、用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信平台,根据党和国家的政策、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大学生推送喜闻乐见、有利于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

(二)中化于志,将核心价值观深入到大学生的情感意志中

1.加强高校物质环境建设

整洁优美、风光宜人的校园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物质环境条件。一是要不断优化、美化校园环境。要完善图书馆、教学楼、运动场等教学设施建设,力求功能完备,细节完善,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理想环境;要完善食堂、宿舍等大学生生活场所建设,彰显以人为本理念,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生活、服务条件。二是体现人文关怀。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B·A·Cyxomjnhcknn)曾形象地指出,要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让每一块绿地都育人。高校可以结合自身资源和专业特色,对学生的衣食住行合理投放人性关怀的元素,如绿茵长廊、休闲长椅、小品景观、励志碑牌、安全标识,以温馨向上的氛围影响大学生的情感归属,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2.优化高校文化环境建设

高校应重视并积极充实和积淀文化内涵。文化环境主要包括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规章制度、班级文化等内容。校训内容简短精炼、催人向上,代表着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反映着主旋律和正能量。大学校训往往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很高的契合度。因此,要时时注重发挥校训的提示和启发作用。班集体建设要注重营造团结、友善、奋发、向上的环境,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班级目标的制定之中,在班级文化建设、班集体精神涵养、班集体活动开展中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的规章制度建设。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制定符合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制定符合学生的行为道德规范,并将规范具体化、细节化,制定奖励与惩罚措施,严格执行,加强监督。社会重大政治事件、重要纪念活动、突发事件等是媒体报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影响范围比较广,关注度很高,现实性非常强,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设了独特的教育情境。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结合事件的不同性质和具体内容,设计相应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和活动,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有针对性地推动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大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三)外化于行,将核心价值观植入到为大学生的行为习惯中

1.重视党团、社团活动

高校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党组织的统帅和组织保障作用。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党建、团建的全过程。首先,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创新发展模式,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和培训,把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参照,吸纳优秀大学生到党的队伍中来;其次,高校党组织应定期组织党员学习和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核心价值观达到高度理解和认同,并成为自己的行动指针。共青团建设应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通过日常团日活动竭诚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学生会和社团应该定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如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演讲赛、辩论赛和征文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要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团队活动的广泛性。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要注重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做到每年有活动计划,每年有提升和推进,要关照不同的学生群体,针对不同群体特点形成活动设计,确保主题教育活动向纵深化开展,确保教育的实效。

2.深入开展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需要接触到社会各领域和各行各业,可以通过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公益活动等形式可以向社会公众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大学生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社会实践,一方面可以将学校所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社会实际生活中,另一方面,可以使大学生经历社会实践的锻炼,在社会活动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更加自觉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则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3.加强社会志愿服务活动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志愿服务所倡导的主旨精神。志愿服务既完美地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的内涵,又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平台。高校应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应与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大学生在参加志愿服务过程中,应承担起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不仅要为社会公众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高校应组织开展“优秀志愿者”评选活动,一方面,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身边的榜样,另一方面,有助于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传播和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和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结语

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塑造和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校园流行什么样的价值观,大学生群体就会通过求同原则进行自我塑造,使广大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觉悟行为并入同一条轨道。因此,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无论是组织方式还是活动形式,其主旨都在于必须大力强化教育活动的群体效应方式,使宣传、传播、教育、践行过程始终围绕这一主旨展开,不断探索,反复实践,常抓不懈,使向上、向善、向美成为大学校园主流文化,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习俗化。

[1]陈佩洁.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2]肖正德.教学习惯的意蕴、特质与改变路向:教学文化变革的视角[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9):15-22.

[3]陈艳.从习俗的角度审视学校道德教育[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6.

[4]习近平.把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EB/OL]. (2014-05-24)[2016-03-16].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24/c_1110843342_2.htm.

[6]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责任编辑苏肖)

A Research on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Socialist Core Values

REN Jing-yu,DONG Jing-jing
(School of Fine Arts,Shijiazhuang University,Shijiazhuang,Hebei 050035,China)

In the current edu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for college students,there are inadequacies of students'subjective participation,personality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content,so the educational effects have not been realized.Efforts need to be made to find effective ways and approaches,building a new form of education.In the light of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re to be integrated into students'ideological attitude,emotion and behavior.

college student;socialist core values;convention

1673-1972(2016)04-0151-05

G641

A

猜你喜欢

习俗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