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全区工作指导思想努力建设现代化内蒙古

2016-04-13常文清

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2016年12期
关键词:底线纪律内蒙古

■文/常文清

把握全区工作指导思想努力建设现代化内蒙古

■文/常文清

努力把内蒙古云计算、大数据产业打造成全国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信息化产业,进一步发挥信息化的强有力支撑作用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全区工作的指导思想,概括讲就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决守住发展、生态和民生底线,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依法治区,从严推进管党治党,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一往无前,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伟大胜利,全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这一指导思想的确立,是内蒙古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的生动体现,是对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把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的行动纲领和实践指南,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贯彻好、落实好这一指导思想,必须牢牢把握“六条原则要求”,这是我们全面准确深刻领会这一指导思想的关键所在,必须不折不扣、一以贯之地抓好落实。

一是牢牢把握守住“三条底线”的原则要求。这是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基本要求

首先,一定要守住发展底线。进入新世纪以来,虽然我区曾连续8年经济增长居全国第一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欠发达的区情没有改变,发展不足和发展水平不高仍然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发展是硬道理,只有守住发展底线,不让经济增长滑出底线,自治区面临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种种难题才具有解决的可能和条件。

其次,一定要守住生态底线。目前,尽管全区生态环境实现“整体恶化趋缓,治理区明显好转”,但是也要看到,我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任务依然很艰巨。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更要不折不扣地坚决守住生态底线,绝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再次,一定要守住民生底线。目前,我区仍有贫困人口80.3万人,8个旗县被列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片区。虽然贫困人口总量不大,但基本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这就越发凸显了我区改善民生的紧迫性、艰巨性、重要性。因此,一定要守住民生底线,决不让一个困难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

二是牢牢把握加快转型升级的原则要求。这是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主攻方向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各国都在努力调整自身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我国也在努力适应经济“新常态”下带来的变化和挑战,着力改变过去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内蒙古要主动抓住机遇,改变过去我区传统的资源依赖型经济增长模式,在经济增长速度转换、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动力变化、资源配置方式转换、经济福祉包容共享等方面全方位转型升级。要紧紧抓住当前面临着的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新机遇,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创新型经济,以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自治区经济从“制造型”向“服务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整体转型发展。

三是牢牢把握促进“五化”协同的原则要求。这是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必然选择

一要充分发挥工业化的主导作用。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决定着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速度、规模和水平,是立国之本。对于内蒙古而言,拥有能够主导经济的工业制造业对于保证本地区长期繁荣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充分发挥工业化的主导作用,才能实现我区综合经济实力新跨越,才能不断开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才能为2020年如期实现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二要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支撑作用。近年来,我区大力发展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初步形成了“两大产业园区、三大数据中心、一批应用和服务”的发展格局。下一步,要依托国家级数据中心建设,逐步建设成为立足内蒙古、服务京津冀、辐射全中国的中国云计算数据中心、中国云计算和大数据增值服务中心、中国云计算技术创新中心,努力把内蒙古云计算、大数据产业打造成全国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信息化产业,进一步发挥信息化的强有力支撑作用。

三要充分发挥城镇化的带动作用。要充分发挥城镇化在带动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等方面的重大作用。同时,要坚持城镇化发展与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双轮驱动,协调共进,融合相生。要让广大农牧民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民族文化和草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四要充分发挥农牧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农牧业现代化是国家和内蒙古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目前仍是突出“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仍然在农村牧区。随着我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意义重大。做大做强农牧产业,可以形成很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有助于培育全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要充分发挥绿色化的引领作用。“绿色”是内蒙古的品牌和标签,我们不但要保护好,更要利用好。要坚持守住生态底线,在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把绿色的理念内化为人的绿色素养,外化为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企业的绿色产业、绿色产品,政府部门的绿色管理、绿色治理方式,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引领我区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

四是牢牢把握深化改革开放的原则要求。这是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治本之策

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道路和方向完全正确,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滞和倒退没有出路。应该看到,我区目前存在的种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并不是改革开放造成的,恰恰是改革深化不够的表现。特别是在当前,在全球经济下行,我区经济发展也进入“新常态”,出现诸多困难的情况下,继续前行,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尤为重要。在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一定要鼓足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拓宽视野,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才能不断增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活力。

五是牢牢把握坚持依法治区的原则要求。这是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重要保障

一要坚持把提高自治立法质量作为法治内蒙古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坚持自治立法遵循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突出自治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特点。要完善立法规划,突出立法重点,坚持立改废并举,提高自治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提高地方规范的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要完善自治立法工作机制和程序,扩大公众有序参与,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使规范内容全面准确地反映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发挥自治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二要坚持把司法为民作为法治内蒙古建设的基本要求。全区广大司法工作者要牢固树立“从事司法工作也是做群众工作”的思想意识,坚持司法为民,改进司法工作作风,通过强化司法的服务功能,畅通群众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的渠道。切实解决好群众打官司难问题,特别是加大对困难群众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援助。广大司法工作者要密切联系群众,规范司法行为,加大司法公开和案件执行力度,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公开的关注和期待。

六是牢牢把握从严管党治党的原则要求。这是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根本保证

一要着力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全区各级纪委要始终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要位置,通过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动组织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廉洁纪律和生活纪律立起来、严起来,这是从严治党的根本之策。要正确把握应用“四种形态”,严格分类处置问题线索,提高纪律审查工作效率,坚决把存量减下来;坚持问题导向,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抓早抓小、动真碰硬,使红脸出汗成为常态,违反党纪就要及时严肃处理,坚决把增量遏制住。

二要持之以恒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作风问题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只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巩固执政地位,实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正确领导。也只有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才能促使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持续好转,党员和干部队伍才能拒腐防变,始终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本色,才能使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始终保持自身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带领各族群众实现如期建成小康社会和本次党代会确立的未来五年“七个新”的主要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办公室秘书处主任)

猜你喜欢

底线纪律内蒙古
《自由》
坚决守住廉洁底线
彭绍辉:违反群众纪律最可耻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真相与底线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戈恩被捕:底线不可碰
可爱的内蒙古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