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高职旅游资源开发课程设计研究

2016-04-12徐秀玉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本门课程设计教学内容

◎徐秀玉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广州510510)

高职教育研究

基于地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高职旅游资源开发课程设计研究

◎徐秀玉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广州510510)

旅游资源开发课程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目前,高职院校旅游资源开发课程存在教学目标脱离现实需求,教学内容忽视地域旅游资源,教学方法欠缺应用实践训练等问题。将地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融入高职旅游资源开发课程的教学过程,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充实知识结构,提高职业素养;满足行业需求,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因此,需要创新课程设计目标;重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课程教学形式;优化课程考核评价。

高职旅游教育;旅游资源开发;课程设计

随着旅游的深入发展,旅游资源开发的现实需要对旅游专业人才有了更高的需求。旅游资源开发课程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类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之一。其课程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实用性、实践性特征,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目前,大多数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均开设了旅游资源开发或者相关课程,但是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上与目前旅游新形势下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存在明显脱节现象,因此要解决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现实课程教学之间的矛盾,必须对旅游资源开发课程进行深入改革。

一、高职旅游资源开发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上脱离行业现实需求

随着中国旅游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旅游产业、旅游企业、旅游产品、旅游需求均出现了一定的转型升级趋势。在旅游新形势下,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出现了新的变化,其中复合知识结构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要求日益提高。在这种行业需求的新形势下,要求高职旅游教育培养从事旅游服务与管理工作的,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也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各门课程设计必须关注行业现实的需求变化,根据行业需求变化设计教学内容。旅游资源开发课程本质上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积累丰富的旅游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高职院校旅游资源开发及相关课程偏重于旅游资源理论讲解和知识介绍,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上忽视地域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开发是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课程内容涉及面广泛,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了旅游资源介绍和旅游理论及应用。目前旅游资源开发的教材众多,为本门课程的开设提供了很多的选择性,但是教材主要面向本科生使用,面向高职高专学生使用的教材偏少。并且大部分教材内容很少融入地方旅游资源的知识内容及理论应用。在旅游资源知识介绍方面,大部分教材内容都是对我国或者是中外的旅游资源进行知识介绍,内容涉及众多的自然旅游资源及人文旅游资源。在旅游资源开发理论应用方面,也大多会选择国内外典型的旅游地或者旅游景区进行理论应用介绍。而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在其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及社会阅历都有限的情况下,对于记忆林林总总的众多旅游资源知识和掌握复杂的旅游开发理论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导致学生本门课程学习热情不高,严重影响了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另外在教学中,由于受教学计划、教材内容等方面的影响,各院校对该门课程的重视程度轻重不一,导致本门课程的讲解的内容存在着很大的差异[1]。

(三)教学方法上欠缺应用实践训练

目前在旅游资源开发课程的教学方法上,各高校在教学中多采用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粗线条教学范式。教师过多地注重理论知识的课堂讲解和传授,忽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自主知识丰富的意识培养,导致学生的旅游资源知识结构平台难以构建[2]。教学中规划设计操作停留在简单的模仿、复制甚至抄袭水平,学生基本素质和侧重技能点不能更好地突显和锻炼[3]。《旅游资源开发》本质上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训练的缺乏导致学生对旅游资源的理论难以深入理解,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

二、地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旅游资源开发课程双向互动的意义

(一)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同时也是生动的旅游资源素材。将地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融入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会为本门课程提供更加生动的案例,丰富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促进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优化。同时,将地域性旅游资源的开发融入课程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地域性旅游资源,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充分结合,改变目前本门课程理论讲授为主的状态,促进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

(二)充实知识结构,提高职业素养

旅游资源开发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培养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知识结构和具有一定旅游资源开发策划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将地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融入本门课程的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生动地在了解本地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加深对同类旅游资源的了解。同时通过实地调研和实践性教学,形成对本地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为以后从事相关的旅游景区管理、旅游线路策划、旅游资源开发等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三)满足行业需求,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旅游行业的发展进入了旅游新常态发展阶段,其具体的表现是旅游产业升级调整,新的旅游形式层出不穷,旅游需求多元化加剧。在此种形势下要求旅游课程的组织实施必须与行业紧密对接,以应对行业发展变化对旅游人才的新需求。随着旅游行业的深入发展,旅游行业对旅游资源开发类人才的需求和要求日益增加。将地方旅游资源融入旅游资源开发课程的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本地旅游发展形势与本地旅游资源开发之间的矛盾,结合本地情况加深对旅游资源开发的了解,为适应旅游行业的需求变化积累能力。同时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资源的积累、推广和运用,可以为本地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意见参考,提高课程教学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三、基于地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开发课程的改革措施及课程设计

笔者所任教学校所在地为我国的特大都市之一的广州市,是我国旅游经济发达的城市之一。2014年广州城市接待游客总人数排名全国前列,其中接待的过夜入境游客人数仅次于深圳名列全国第二;广州旅游业总收入次于上海、北京,名列全国第三,其中旅游外汇收入仅次于上海名列全国第二。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4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中指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广州旅游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一。广州市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是一座具有28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其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数量丰富,具有浓郁的热带南国特色,岭南文化源远流长,现代都市文明独具特色。这些都为地处广州市的旅游教育部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案例,针对广州市的特色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的优势,笔者对所任教课程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了深入改革,力图将广州市的旅游资源开发融入课程设计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新课程设计目标

课程目标从属于教育宗旨和培养目标,是教育宗旨和培养目标在教育活动中的具体化。课程目标依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习者身心发展的特点、当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学科发展的客观要求[4]。笔者对旅游资源开发课程的课程目标设计充分考虑了以上三者的有效结合。从学习者的身心发展来看,希望通过本门课程的设计能够使学生丰富知识,提高个人素质,增强求职能力。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为主,这要求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来看,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资源开发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需要学生能够具备岗位所需要的基本素质,这就要求旅游资源开发课程必须关注旅游经济发展形势的动态变化。从学科发展的要求来看,经过30多年旅游教育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研究生、本科、专科(高职)和中等职业教育四个层次,2012年旅游学科升级成为管理学下的一级学科,体现了中国旅游供需实践和旅游研究发展的必然。旅游资源开发课程作为旅游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之一,必然要与目前旅游学科的发展变化相联系,在创设课程目标时既体现旅游学科发展的理论性,又兼顾高职旅游教育的实践性本质。因此,结合学习者、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的特点和要求,旅游资源开发课程的设计以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就业从事的岗位需求为目标,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素质要求为核心,以理论够用为主要原则。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从知识掌握上,能够了解地文景观旅游资源、水域风光旅游资源、生物景观旅游资源、气候天象旅游资源、遗址遗迹旅游资源、建筑设施旅游资源、商品购物旅游资源、人文活动旅游资源等各类旅游资源的成因及文化背景。从能力塑造上,通过学习基本概念、原理、技术方法、最新理念,并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完成本地旅游行业的调查与实践,能够学会撰写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旅游业发展建议及导游词的编写,重点培养学生的导游、景区规划、旅游线路设计等方面的创新能力。

(二)重构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的设计必须以课程设计目标为准则,充分体现课程设计目标。在充分考虑旅游经济形势发展、高职旅游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本地旅游业发展现实需求下,笔者重构了旅游资源开发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设计以理论够用为基本原则,根据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特点,对理论课程内容进行了筛选,删除了较为复杂的旅游规划相关理论。整个教学内容理论内容涵盖五个项目,即旅游资源认知,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与环境。通过理论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旅游资源开发的理念及基本原理。同时,在删减理论教学的内容的同时,本课程更加强调发挥学生的实践性和能动性,增加了实践教学内容,侧重学生旅游策划能力、调研能力的培养。例如本课程增加了广州市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广州市老字号旅游、广州市一日游旅游线路点评、广州市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等具体的本地旅游资源开发实践案例。

(三)改革课程教学形式

在教学内容重构的基础上,旅游资源开发课程在教学形式上进行了改革,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进行重新设计。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和实地参观相结合。旅游资源包罗万象,涵盖内容丰富。只是通过教师口头讲述,很难展示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多媒体教学通过光、像、影、色等多种形式展示课程的教学内容,用来帮助或代替教师执行部分教学任务[5]。在本门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针对旅游资源大类选取经典代表性旅游资源的图片、视频进行展示,让同学对经典旅游资源有直观认识。同时,更加注重本地旅游资源在课程中的融入,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同学们实地参观进行。在教学中,将各类型资源的本地代表性旅游资源素材搜集任务分配到各个学习小组,各个学习小组在实地参观的基础上,将搜集到的旅游资源素材制作成视频、PPT等各种形式在班级进行成果展示,既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又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本课程强调“教师主导”模式向“教师引导”模式的转变,注重实践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就课程的理论部分进行总结归纳,将具体案例分析、旅游开发热点、旅游资源素材搜集等任务以具体的形式分配给同学完成,然后在课堂上进行陈述分析,分组讨论,最后教师针对讨论的问题进行概括性总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广泛搜集资料,使学生由被动式学习转化为主动性学习,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旅游的本质在于实践,课程设置依托于本土资源,可以最大限度地贯彻实践教学的理念,实现学生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间的相互转化,培养其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本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主要是按照课程分组—项目任务分配—具体项目操作—小组成果展示—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实践考核等环节来操作完成。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针对广州市的旅游资源,主要进行广州市各类型旅游资源搜集、经典旅游地案例开发、旅游线路策划等具体项目。通过这种方式,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体合作精神。

(四)优化课程考核评价

课程教学评价是课程教学中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具体课程的教学评价指标的确定不但要考虑高职院校整体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共性,而且要考虑该种类型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方案的个性[7]。在本门课程的实际考核评价中,结合本院校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课程考核政策,同时考虑本课程的实际特点,本门课程的考核按照理论笔试成绩占50%,实践考核和过程性考核成绩占50%的比例来进行,这种考核方式既强调了学生个性学习的差异,同时结合了本门课程需要团体合作学习的特点,改变了以往以笔试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在实践考核过程中,学生的项目实践报告总分100分,其中实际考核中学生实践出勤成绩占10%,此成绩的获得必须有全体小组成员调研当天出现在实际调研现场的照片作为证明。小组团体分工成绩占10%,此成绩的获得要求调研报告中要注明小组成员调研报告各模块具体分工。小组实践报告汇报占成绩的10%,小组成绩互评占成绩的10%,实习报告质量教师评价占60%。最后将每个实践项目的成绩进行汇总,按照60%的实践考核成绩比例进行核算,得出各小组的实践过程性考核成绩,作为团体合作成绩。然后加上各个同学的理论考核成绩得出本门课程的最终课程成绩。这种考核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同时也关注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强化。

四、结论

旅游资源开发课程作为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塑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旅游资源开发课程存在教学目标脱离现实需求,教学内容忽视地域旅游资源,教学方法欠缺应用实践训练等问题。因此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将地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融入高职旅游资源开发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创新了课程设计目标,重构了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了课程教学形式,优化了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经过几年的教学总结,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改善,具体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专业素养明显加强。但是囿于高职学生的学科基础较为薄弱,理论知识功底欠佳,在实践过程中对有些旅游开发问题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因此,完善整个高职旅游课程体系建设,设置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模块,加强各个课程环节的联动研究还有待继续探讨。

[1]汪明林.“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改革的探讨[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8):130-132.

[2]刘韵琴.高职旅游资源学范式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7(6):122-124.

[3]邓飞虎,田巧莉.应用型旅游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探索[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62-66.

[4]刘俊平,孙泽文.课程目标设计:依据、原则及其基本流程[J].教育与职业,2012(15):99-101.

[5]吴萍.高职旅游资源与开发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110-112.

[6]闫喜琴.旅游管理专业地方特色课程构建探研——以《河南旅游资源与开发》课程为例[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0(1):117-118.

[7]秦炳贞.旅游管理教学中情景模式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0(17):163-164.

(责任编辑 倪玲玲)

Research on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based on the local tourism resources

Xu Xiuyu(Guangdong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Guangzhou 510510,China)

The course of tourism resource development is one of the core courses of the major of tourism management in vocational colleges.Now,there are some questions in the course teaching,which are the teaching goal breaking away from the realistic demand,the teaching content ignoring the regional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e teaching methods being lack of application.Focuing on the local tourism resources in the course teaching can enrich the teaching content,innovate the teaching means,enrich the knowledge structure,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satisfy the demand of industry and improve the social service ability.So,there are some methods should be don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goal which are innovating the curriculum design goal,refactoring the teaching content,reforming the teaching form and optimizing the examining way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Curriculum design

G718.5

A

1671-9123(2016)02-0047-05

2016-05-06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改科研项目(2015-J-23)

徐秀玉(1981-),女,山东莱州人,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讲师。

猜你喜欢

本门课程设计教学内容
开设全科医疗中的医患关系及沟通技巧课程的调查分析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Control-Oriented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n Rigid-Aeroelasticity Coupling for Hypersonic Vehicle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体育学院学生对理论课课程改革的适应现状
——以《中学体育教材教法》为例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
终南派五行门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