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彰显思想品德课德育魅力的有效尝试

2016-04-12南澳县南澳中学张雪云

师道(教研) 2016年12期
关键词:品德课德育交流

文/南澳县南澳中学 张雪云

彰显思想品德课德育魅力的有效尝试

文/南澳县南澳中学 张雪云

一、抓好备课环节,挖掘德育因素

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内容,确定德育目标,并在课堂教学中将它突显出来。备课要摸清学生的思想,这是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性、发挥其德育功能的前提。教师备课不但要备教材、教法,还要备学生的思想,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确定思想教育的重点和方法,并根据实际进行教学,使学生直接具体地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分清真、善、美、假、丑、恶。如我在上“喜、怒、哀、惧,人之常情”一节时,先简单介绍了这四种情绪在生活中的反映,然后围绕着课文中“由于生活条件,个人经历,阶级地位的不同,情绪也会有极大的差别,人的情绪也有其品质上的区分”这一观点,结合实例加以分析。我在课堂上讲述了英雄徐洪刚,面对歹徒表现出充满凛然正气的怒,显示出英雄的本色,使学生对英雄更加崇敬。相比之下,为了个人私利而引起的感情冲动,这是无谓之怒。我又分析了在日常生活中,为国为民而喜的情绪,为国家和人民的灾难、困顿而悲哀的情绪,使学生懂得,人的情绪与国家、集体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培养爱国爱集体的情操。现有思想品德课教材中大有潜力可挖,关键在于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注意落实德育方面的内容。

二、把德育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要使学生置身于充满爱的气氛和富有情感色彩的情景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师不应作过多的抽象地说教,而是根据教育要求设置教育情境,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政治教师,上课时必须饱含丰富的情感,让学生在爱的情境中,受到情感上的陶冶。首先,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备情感,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情感的内容。其次,也是最关键的,讲课要以情动人,就如演员一样,进入角色。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进行教育,使他们感到亲切,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当学生与教师的感情产生共鸣时,就是教育的最好契机。最后,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情感教育延伸到课后,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经常与学生交流感情,以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并寻找恰当的机会,结合课文内容,在师生情感交融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通过与学生积极的情感交流,可以缩短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使知识交流借助情感交流达到应有的效果。如有一学生从小失去双亲,仅靠年迈爷爷不多的生活费维持生活,因从小缺乏管教,养成了许多恶习,小学时已成为公安派出所的“常客”,学习成绩自然也很差。但我没有歧视他,放弃他,而是主动关心他,爱护他。在学习上,发现他没有教材和本子,便送给他书和本子;没有书包,便买了书包和铅笔盒送给他;生活上,了解到他家确实困难,便给他送衣物、被子等,还争取学校领导和其他老师对他的关心和支持;在日常行为规范上,要求他每天写日记,记优点,也记缺点,并提出改正措施,同时在学习上个别辅导他。一段时间后,他变了: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能按时完成,对老师有礼貌,坏毛病也改了许多,学习成绩有明显上升,老师同学都说他换了一个人。

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德育实效

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调查、探究、体验、合作与交流等方式进行活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并逐步实现德育知行统一、觉悟和能力并重的目标。这些活动可以包括:1.课内组织的知识抢答、情景教学。如:学生书写环保标语,学生设计20年后自己的名片,针对学生浪费严重的问题,倡导班级刊出“反浪费、我能行”黑板报,针对学生学习劲头不足,消费过高的问题,课堂上组织“我如何渡过中学时代”演讲比赛等等。2.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是用社会力量来启发、教育学生。(1)请进来,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或学生存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邀请有关人士作专题讲座。如:为了宣传禁毒知识,我们学校邀请公安部门、戒毒所有关人员来校开展禁毒图片宣传活动,通过活动,产生了课堂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2)走出去,是根据教学内容或学生疑惑的问题,组织学生到农村、工厂参观、调查。我们可以利用星期六、日的时间开展活动,让学生明确社会调查的目的,就近进行调查,通过学生的实地考察,取得第一手材料,写出心得体会或调查报告,在课堂上向同学们作汇报、展示成果。通过这些第二课堂活动,增强了品德课的可信度,提高了同学们学习品德课的兴趣,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增强了学生实践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

责任编辑 邱丽

猜你喜欢

品德课德育交流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
未雨绸缪 静等花开——基于“儿童立场”下的品德课前准备策略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