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座没有围墙的穆斯林大学——甘肃省“兰州穆斯林图书馆”田野调查手记

2016-04-11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北京100871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穆斯林兰州图书馆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北京 100871)



一座没有围墙的穆斯林大学
——甘肃省“兰州穆斯林图书馆”田野调查手记

王子舟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北京 100871)

1兰州穆斯林图书馆成长经历

在祖国的大西北——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232号,有一座普通简易楼房,三楼走廊左侧的一排房间就是兰州穆斯林图书馆。这是目前国内在清真寺之外唯一的民办穆斯林图书馆,也是国内藏书规模最大的一个民间少数民族图书馆。

兰州穆斯林图书馆创办于1993年4月初,发起者是唐增禄、马军、马慰淇、马妍哲等外语学习班的15位年轻的穆斯林同学。他们组成了读书会,经常在一起讨论学习问题。有时发现课堂上老师说的内容与某些书上讲的历史过程不太一致,大家就找书看认真讨论。在互学互助过程中,同学们萌发了办个图书馆的想法,约定书籍由会员们各自捐赠,报纸则由会员交会费订阅。最初他们借兰州市小西湖北街居民楼里陈德胜同学待结婚用的住房作图书馆,面积不足六十平米。唐增禄捐出1000元,其中500元买了旧书柜,500元购了些国学辞书,与其他同学捐的书放在一起就办起了这个图书馆。唐增禄被选为馆长,马妍哲为副馆长。1995年,马妍哲出国到约旦留学,获得硕士学位后,又到马来西亚读博士学位。后来他回国就聘于中山大学,组建了中山大学翻译学院阿拉伯语系,并任系主任。而唐增禄则一直未离开兰州,现在兰州市政部门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将一个小小的图书馆,逐步发展为有着丰富馆藏且名闻遐迩的公益性穆斯林图书馆。

兰州穆斯林图书馆曾几经搬迁,1994年,图书馆从同学家里迁到黄河北兰州坊清真寺里。随着图书、读者数量逐年增加,这里的图书馆空间也开始变得狭小起来。清真寺是个神圣的地方,图书馆的开放面向所有读者,凡是来图书馆的读者是不分民族,不分信仰,都可以随时借阅书刊。去图书馆的人员较杂,年轻的读者穿戴也比较裸露随便,时间久了出入图书馆引起清真寺里老者们的不满。但图书馆具有公益性,又不能限制人们来读书、借书,所以唐增禄与朋友们商议后,将图书馆从清真寺里搬了出来,最终落脚到兰州市博物馆东侧的城关区庆阳路这座楼房三层的几间房子里。这是穆斯林企业家马克先生出钱购买免费提供图书馆使用的,总面积约300平方米。图书馆新增了书柜、阅览桌、办公桌等家具,还配备了电脑、电视、打印扫描传真复印一体机、G7佳能数码相机等设备。

如今的兰州穆斯林图书馆,图书已有5万册(含杂志等),主要分为中文经典、圣训教法、伊斯兰史、宗教常识、阿拉伯史、中东历史、中东人物、中东小说、中亚历史、波斯历史、希伯来史、回族历史、回族人物、回族文学、少数民族、书法画册、工具辞书、杂志报纸等十九大类,其中珍藏的中文《古兰经》译本就有20余种,外文《古兰经》的版本40余种等。大部分书籍都是解放后国家正规出版社发行的,书籍来源多为省内外穆斯林捐赠。兰州穆斯林图书馆以其小而全、小而精、小而专、小而强的特色成为了国内民族历史、宗教哲学类藏书最多、种类最全的民间图书馆,现已成为一座没有围墙的穆斯林大学。

二十多年来,兰州穆斯林图书馆除了日常开放,还先后接待中外专家、学者、阿訇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数万人次。口碑众塑,声誉远播。甘肃省图书馆秉承延伸服务与资源共享的理念,还将兰州穆斯林图书馆发展为“甘肃省图书馆穆斯林分馆”。2015年1月24日,“甘肃省图书馆穆斯林分馆”授牌仪式在甘肃省国际大酒店3楼会议厅隆重举行。

2走访兰州穆斯林图书馆机缘

第一次造访兰州穆斯林图书馆,还是五年前的事。2010年6月22日,借到兰州参加美国青树教育基金会主办、甘肃省图书馆与兰州大学图书馆协办的第四届“信息技术与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借鉴最佳实例(ITIE2010)”的机会,在甘肃省图书馆学会秘书长董隽等朋友的陪同下,我与中国图书馆学会秘书长汤更生一行人,前往考察了兰州穆斯林图书馆。当时穆斯林图书馆的唐增禄馆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接受了我的初次采访与问卷调查。此后,我们互通函信,建立起了联系。

2011年6月4日至6日,唐增禄馆长受邀参加了北戴河的第一届“民间图书馆论坛(2011)”。在会议期间,他和我有过一次夜间长谈。我被他满腔的热情、深厚的穆斯林情怀与渊博的伊斯兰教知识所感染,至今还有深刻的印象。后来,唐增禄馆长还给我赠过书,包括他们自编的一部《兰州穆斯林图书馆图书目录》(2013年)。2014年夏,兰州穆斯林图书馆举行建馆20周年馆庆活动,邀我参加,可惜因故未能前往。2015年7月11日至13日,第二届“民间图书馆论坛(2015)”在北京亦庄召开,唐增禄冒着酷暑代表兰州穆斯林图书馆前来参加会议,我们又得以相见。

2015年10月15日,我应邀到兰州参加“2015年甘肃省图书馆学会年会”。此前唐增禄馆长听说我要来兰州,希望我能再到他的图书馆去看看。我当即表示要好好在穆斯林图书馆再做一回调查研究,并找时间与唐增禄进行一次深度访谈。16日下午,甘肃省图书馆魏志鹏乘车送我到穆斯林图书馆,我在那里进行了细致的考察。第二天上午,我又专约唐增禄馆长到我所住的兰州饭店长谈了一上午。此次兰州之行,使我对穆斯林图书馆有了更深的了解。

3兰州穆斯林图书馆的办馆特色

经过23年的历程,兰州穆斯林图书馆已经从一棵小树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也形成了不少办馆特色。约略数来,至少以下几点使人感到颇为突出。

(1)丰富的非正式出版物。兰州穆斯林图书馆收藏有丰富的穆斯林文化报刊,除了国家出版的刊物20多种、报纸58种外,还收藏了大量的非正式出版刊物、内部报纸等。非正式出版的刊物里,有各地伊斯兰协会主编的刊物,如《宁夏穆斯林》(季刊)、《青海穆斯林》(季刊)、《陕西穆斯林》(季刊)、《广州穆斯林通讯》(季刊)等,还有中东国家的伊斯兰内容的刊物,如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大学中国学生会主办的《复兴》(2005年创刊),马来西亚华人伊斯兰福利机构创办的《伊斯兰之光》(2008年创刊),中国留叙学生会主办的《绿》《灯塔》,沙特留学生主办的《渗渗泉》,埃及留学生主办的《留学时代》《学报》等。内部报纸则大多来源各地清真大寺、伊斯兰学校等,如湖南省邵阳市清真古寺的《穆斯林报》,河南省镇平县贾宗镇清真寺的《主麻之声》、大连清真寺的《大连穆斯林》、甘肃省临夏中阿女校的《穆斯林妇女》、西安大皮院清真寺伊斯兰学校的《求知》等,约在60种左右。这些非公开的、内部的报刊杂志,因印量小、流传范围窄,一般不易得到。经过长期积累,它们已经成为兰州穆斯林图书馆的特色馆藏资源。

(2)馆藏文献的包容性。伊斯兰教虽然是一神教,但是穆斯林们相信真主的给养无处不在;也相信普慈特慈,倡导各种思想包容共存。兰州穆斯林图书馆不仅收藏了伊斯兰教的文献,也收藏了犹太教、道教、佛教、基督教的经典、宗教辞书等。唐增禄馆长说,在我们馆里可以见到世界十大宗教即犹太教、罗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印度教、锡克教、神道教,国内五大宗教即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兰教的书籍,还有介绍世界上十大邪教组织的书籍。他讲到,有些宗教在某些方面其实也是有相联系或相通之处的,如犹太教、基督教里的亚当、诺亚、亚伯拉罕、摩西、耶稣等,他们也是伊斯兰教里真主派遣的先知,分别称作阿丹、努哈、易卜拉欣、穆萨、尔撒等。《古兰经》里提及了25位先知和使者的名字,前述这几位是提到次数最多的,其中摩西(即“穆萨”)被提到136次。真主曾讲过,我给每个民族派遣了许多使者(类似汉族所称圣人),他们中有我已告诉你(他们的故事)的,有我未告诉你(他们的故事)的。所以,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是真主分别启示给穆萨(摩西)、尔撒(耶稣)、穆罕默德的宗教。各民族宗教应该和平相处、互通互助。国内宗教界有“五教同光”的口号,就是五教并重、互相学习、和谐相处的一种理念。我们图书馆收藏书籍,就应该采取兼收并包的原则,让更多的读者真正了解原汁原味的伊斯兰文明。

(3)最早实现董事会制度。作为一个民间图书馆,兰州穆斯林图书馆应发展的需求以及公信力的树立,还建立起了有效的现代管理制度,即经过穆斯林的民主协商,于2005年成立了图书馆董事会。董事会由马克先生为董事长,马维渊、马鹏举等8人为董事,董事会聘请了原甘肃省副省长穆永吉、原甘肃省人大副主任马玉海(已去世)、原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喇敏智等数人为图书馆顾问。图书馆馆长由董事会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唐增禄馆长说,他就是董事会任命的。此外,图书馆的经费来源也是由董事会议决的。图书馆运行经费主要靠会员(办证读者)的捐助。从1993年到2013年,图书馆收到捐资累计20多万人民币。图书馆建立了完善的财务制度。保障收支两条线、专款专用。每逢捐款赠书,都要开具专用收据和感谢信[1]。图书馆初期的馆藏曾是借用学者个人专藏来服务读者的,后来则主要依靠社会群众、民族企业家们的捐款购书。现在藏书达5万册,已有了一定规模。

(4)志愿者管理模式。兰州穆斯林图书馆所有管理人员都是志愿者。馆长唐增禄的本职是在兰州市政管理处从事技术工作。他的业余时间几乎都被图书馆的工作占据了。现在图书馆担任日常管理的馆员马英、马建玲、唐玉花,也都是志愿者。此外还有4位志愿者也时常参与图书馆的工作。图书馆平时每周三到周日早10点到18点开放。能够全月都参与管理的马英、马建玲每月有1500元的补助,这笔经费主要出自穆斯林的捐助。伊斯兰教在功修与行为方面有礼拜、朝觐、斋戒、祈祷、天课(施舍)等规定。其中“天课”要求,凡有合法收入的穆斯林家庭,每年须抽出纯收入的2.5%,用于施舍穷人或急需救助者。因为真主曾将“天课”作为穆斯林的主命,意在涤净信众的财产盈余,以救助穷人等八种人。所以,生意上收入较好的穆斯林,经常会拿出钱来捐助图书馆。因为图书馆是社会公益机构,图书馆员也是宣传主道的人,他们也是“天课”的资助对象。兰州穆斯林图书馆的“天课”捐款,一半用来购书,一半用来购置书柜等办公用品。

(5)最大的服务半径。来兰州穆斯林图书馆看书的读者主要以年轻人为多,1999年时,办证读者有千人。近几年因网络的冲击,办证读者略有下降。但开馆时间总有读者前来看书,70%是大学生,如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以及兰州阿拉伯语学校、伊斯兰经学院的学生等。10月16日我在该馆调研时,就碰到了一位西北民族大学社会学2014级研究生来馆里借阅书籍,他说这里的书很有质量,如描写清代西北回民起义的小说《回惊天下》,民大图书馆就没有,作者陈自仁还是民大图书馆的馆长呢。我翻阅了图书馆的借阅记录簿,发现除当地的读者外,国内外还有许多人专程来这里借书或参观访问。有中国社科院的伊斯兰研究专家、外地乃至台湾的穆斯林教授、作家、学生、知名人士,也有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波兰、爱沙尼亚、斯洛文尼亚、哈萨克斯坦、埃及、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沙特、约旦、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孟加拉、日本、韩国等十几个国家的伊斯兰文化研究者及穆斯林国际友人,为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研究的信息平台。

(6)公益慈善方面的延伸服务。兰州穆斯林图书馆是在穆斯林信众公益慈善资助下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它又给穆斯林们做出了许多公益慈善服务,并搭建出了更好的公益慈善活动平台。馆长唐增禄在图书馆创办初期,发现有男女青年读者会员经图书馆相识并喜结姻缘,于是1998年3月22日干脆在图书馆成立了一个附属的“兰州穆斯林婚介所”,举办青年联谊活动,免费为穆斯林青年提供婚介服务。婚介所也实行会员制(类似图书馆读者会员),会员会费用于支付图书馆电费、水费等,婚介所的服务人员也由图书馆志愿者担当。婚介所从开办至今,已有几百对穆斯林青年经牵线搭桥步入婚姻殿堂。除了婚介所,图书馆开展的公益慈善活动还有许多,如每年冬季动员穆斯林企业家为甘、宁两省贫困村民捐款捐物,截至2010年,已累计捐赠2千袋面粉、现金11万元、衣物万余件,还帮助贫困村打了两口井[2]。2007年的斋月,在兰州穆斯林婚介所的基础上,图书馆还成立了兰州穆斯林妇女慈善会。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图书馆与兰州穆斯林妇女慈善会动员群众,为灾区捐献17万元人民币、34顶帐篷、毛毯百余条、手套千余副[3]。

4唐增禄馆长其人其事

兰州穆斯林图书馆与馆长唐增禄是互为生命的,说起图书馆的发展就不得不认识一下馆长唐增禄先生。

唐增禄(1957-)出生在兰州。他生活在一个工薪阶层的家庭。从小父母亲对他们弟妹的学习抓得很紧,尤其在母亲的影响下,他养成了好奇心强、爱看书的习性。唐增禄喜爱宗教哲学和科技方面的书,长大后爱好广泛,喜好摄影、集邮,收藏钱币、字画等。唐增禄小学上了五年,初中上了二年,高中在兰州市十二中上了二年。1973年冬季高中毕业,那时他才16岁,在家呆了一年。1975年,唐增禄到兰州秦川乡(今中川机场附近)下乡插队,那里是个回民知青点,一共有11个回族青年。劳动两年后,他于1978年3月进入永登连城铁合金厂当工人。起初当冶炼工一年,炼硅铁,后又考进了厂中心化验室干了六年。连城铁合金厂里青年男性工人多,5800名职工中,男女比例是7∶1,不好找对象。于是唐增禄又设法调回省城兰州工作。1985年,唐增禄成家立业。他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现已成为甘肃省慈善总会穆斯林扶贫助教委员会理事、甘肃省穆斯林书画摄影协会理事、甘肃省图书馆学会理事、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他和兰州穆斯林图书馆多次受到省市领导等部门的表彰。

说起当年创办穆斯林图书馆,唐增禄提到,虽然是一个小小阅览室,但是他们最初就明确了五个方向:再小也叫“图书馆”;一开馆就面向公众而不是小圈子开放;坚持免费服务;建立读者会员制;保持图书馆的民间性、独立性,不依附体制与其他组织机构。这种初期的规定,为图书馆的发展奠定了方向,也得到了穆斯林信众以及社会各方面的认可。

唐增禄将自己的业余时间全部奉献给了图书馆。每逢双休日、节假日,他都要呆在图书馆里。他爱书如命,袜子破了舍不得买新的,但一见到好书则倾囊而出。平时唐增禄爱去书店、书摊,希望能给图书馆淘得好书。到外地出差,也爱逛书店、旧货市场。他从图书馆书架上抽出一本埃及阿拉伯语作家纳吉布·马哈福兹的《宫间街》说:“这是在沈阳故宫旧书摊上买到的,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原价为三块五毛钱,我40元买下来了,因为它是世界上第一位阿拉伯语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作品”。又抽出一本《伊斯兰的起义》说:“这是英国大诗人雪莱的长篇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年出版的,原价为一块一毛钱,2009年我在北京潘家园花五块钱一本,买了两本”。再抽出一本《清真菜谱及烹饪技术》,他说这是在天津旧货市场淘来的。向来访者介绍藏书,仿佛是唐增禄最大乐趣,他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好似每本书都经过了一个神奇的经历,才来到穆斯林图书馆的书架上。

管理图书馆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应具有好的管理能力。唐增禄是义务当馆长,馆员也都是志愿者。据唐增禄介绍,他在图书馆不拿补贴,反倒每年要给图书馆补贴几千元,如买书、买书柜、出邮寄费等。但是他却主张为日常值班的馆员发放一些补贴。这些补贴主要来源于图书馆会员、婚介所会员的会费,以及零星捐款,即属于穆斯林出散“施舍”的一部分。图书馆会员会费是每月5元,学生优惠为1元。零星捐款每年也有2万元左右。图书馆的图书订购通常靠穆斯林企业家的赞助,因此唐增禄与企业家保持着良好人脉关系。他曾成功地动员企业家为图书馆购置了235巨册、价值16.8万元的《回族典藏全书》,该书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年联合出版,囊括了五代至民国的回族典籍532种、3000余卷,堪称回族的四库全书;还有25册、价值1.75万元的《清真大典》,该书由黄山书社出版,属于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中的一套伊斯兰教大部头丛书。为了鼓励穆斯林信众的善举,穆斯林图书馆在2014年举行20年馆庆时,唐增禄策划图书馆专门给多次捐资人颁发了“最美穆斯林”奖杯,以及贡献奖、纪念奖等。

为了弘扬文化、促进学术,兰州穆斯林图书馆平时还十分重视开展各种学术讲座或知识交流活动。唐增禄说,他从1995年起就开始请专家到馆里举办讲座,比央视的“百家讲坛”还早。如请回族摄影家马健讲摄影,请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的杨宗德教授讲公共关系学,请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高占福教授讲回族历史等。知识竞赛、谜语竞猜活动搞得更早,从1994年斋月就开始了,到了2010年已经举办了7届。每次活动都邀请幼儿园小朋友表演节目,还有现场捐款、书法义卖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宣传了图书馆,也凝聚了读者的感情。

有人问唐增禄,与民办学校比,办图书馆有什么优势?他说:“学校可以系统地传授专业知识,让学生接受良好的训练,但并非人人都有脱产学习的条件。我办一个图书馆,就等于把古今中外的学者都请到我这里来了,你想听马克思的有马克思的书,你想听毛泽东的有毛泽东的书,你想听王静斋的有王静斋的书,你想听马良骏的有马良骏的书……图书馆就是一个最开放、最包容的思想广场,这是与我们国家、教门提倡的精神都是相符一致的。”[4]

5兰州穆斯林图书馆的远景

截至2012年,世界上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人口已有16亿,占全球69亿人口的23%[5]。中国境内的穆斯林截至2010年也超过了2300多万[6],占全国总人口的1.74%,他们主要集中生活在西北地区,其中甘肃的穆斯林人口有185万,占到全国穆斯林人口的8.0%、全国总人口的0.14%[7]。

在穆斯林的生活中,公共空间是不可或缺的,如清真寺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共空间。“清真寺”阿语音译为“买斯志德”,原意为叩拜之所,是穆斯林封斋、礼拜、学习、过宗教生活、欢庆节日的公共空间[8]。庄严、安静、清洁的寺内氛围与环境,对穆斯林的心灵有着洗涤、净化的作用。而兰州穆斯林图书馆,也是一个公共空间。所不同的是,这里没有封斋、礼拜等宗教活动,它面向所有人开放,是穆斯林以及寻求多元文化人们的公共知识空间。作为全国唯一的开办在寺院之外的民间穆斯林图书馆,他的未来发展将会是怎样的?这是穆斯林信众们以及社会各界所关心的。我在兰州饭店与唐增禄馆长长谈中也特意问到了这个问题。

唐增禄说,他一生中做的事情可以用“3+2”来表示。所谓“3”,指的是兰州穆斯林图书馆、兰州穆斯林婚介所、兰州穆斯林妇女慈善会,这三个组织机构是三块牌子,一套人马,老中青三结合,即老年妇女志愿者主要负责婚介所的工作,中年妇女志愿者主要承担慈善会的工作,青年男女志愿者主要承担图书馆的工作。“3”是已经完成了的事业。所谓“2”,指的是兰州穆斯林图书馆新馆和兰州穆斯林书院。这是两个未完成的事业。他在有生之年,将努力完成这两个事业。

按照唐增禄的介绍,目前兰州穆斯林图书馆借用的房舍,一是空间小,随着馆藏图书的增加,限制了未来的发展,二是具有不稳定性,说不上还能够借用多少年。因此,从十年前他们就通过人大、政协代表等渠道向政府部门提请议案,请省市主管部门能批给一块建设用地,由穆斯林信众自己筹资建设一个新馆。议案上了两次市政协会议,一次上了省政协会议,都批转有关部门了,但是至今新馆建设用地批不下来。唐增禄说,他已经在兰州西湖公园对面、清真寺旁边物色好一块地方,正在与土地所有者洽谈合作建馆。他打算建造一座具有民族风格的11层大楼,一部分用作图书馆,一部分用作宾馆。图书馆新馆部分占5层,宾馆部分占6层。用宾馆的收入来养图书馆。新馆包含中文阅览室、外文阅览室、古籍阅览室、妇女儿童阅览室以及多功能会议室等。

兰州穆斯林书院打算建在城乡结合部。甘肃省历史上有过几个著名的书院,而今都消失了。唐增禄想复活书院及其文化功能。他说,他设计的书院占地不少于3亩,三进院,是多功能的,既有教育功能,也有文化功能。书院里开办阿拉伯语、英语学习班,还开办书法、绘画班,同时还要办一个图书馆,里面收藏中外文图书,还有陈列馆、古籍馆、文物馆。原兰州穆斯林图书馆的珍善本、孤本书放在书院里,复本都放到新馆里。书院是中式古典式建筑,外观周围要树木参天,以使书院显出幽静、深邃的气质,让人们知道这里是有品位的人来的地方。唐增禄说地方已经找好了,正在与有关部门商谈审批落实。书院的名称也想好了,就叫“金城穆民书院”。

我对唐增禄建议道,穆斯林图书馆今后还应在专业化管理上上一个台阶。我们开发出的小型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可以应用于穆斯林图书馆的业务管理中,这样既可以提升图书馆管理的现代化水准,也可以方便读者进行远程网上访问。唐增禄听后很兴奋,连说要考虑安装这样的自动化管理系统。他向我介绍说,1936年9月22日,北平东四牌楼清真寺南侧曾诞生了中国近代以来的第一个穆斯林图书馆“福德图书馆”,后来因日本侵华,该馆衰落而消亡。他现在做的就是承先启后,为往圣继绝学,在中国建设出一个现代化的穆斯林图书馆。穆罕默德《圣训》有言:“学问哪怕远在中国亦当求之。”这句话被写成条幅挂在图书馆墙上,就是意在激励办馆者要将穆斯林图书馆建设成为一个丰富的知识宝库,以待四方求学者。

阿拉伯语的“伊斯兰”汉译的意思是“和平、安宁”,伊斯兰教文明的核心是“敬主、喜圣、爱人”,教义是“命人行善,止人作恶。”阿拉伯语“穆斯林”的汉译含义是指顺从真主法典的人,是指信仰伊斯兰教每天坚守五番拜功的人。智者说:“人人都顺从真主的法度了,这个世界就和平了;大家都奉献了,社会就安宁了。”

在走访兰州穆斯林图书馆之后的回京途中,我忽然产生了这样的感悟:兰州穆斯林图书馆不就是传统穆斯林文化与现代图书馆制度结合的产物吗?穆斯林大众在这里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也可以净化心灵,产生虔诚,培养包容精神,还能通过认识与交流来寻找自己的同道乃至未来伴侣。所以,兰州穆斯林图书馆是神圣精神与世俗生活连接的结点,是不同民族与信仰者之间相互沟通的一个桥梁,也是各族各界读者了解穆斯林文化和伊斯兰文明的重要窗口。

我注意到穆斯林《关注》杂志的主编马千里先生,曾于2010年2月20日在兰州穆斯林图书馆留言簿上写了这样一句话:“兰州穆斯林图书馆的价值,有待百年之后的历史来评判。”他的意思是,时间距离越大我们才有可能理解一个事物真正意义。故此,我也真诚地希望,百年以后的人们对兰州穆斯林图书馆的历史价值能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与解读。

参考文献

〔1〕兰州穆斯林图书馆.兰州穆斯林图书馆史[M]//兰州穆斯林图书馆图书目录.兰州:兰州穆斯林图书馆,2013:1-7

〔2〕兰州穆斯林图书馆简介[EB/OL].每日甘肃,(2010-07-06)[2011-10-15].http://zgao.gansudaily.com.cn/system/2010/07/06/011613959.shtml

〔3〕〔4〕穆罕默德.读书岂可容忽视:印象奠基人的十七年历程[M].关注,2010(1-2):106-109

〔5〕阿立,编译.世界穆斯林人口最新统计与分析[EB/OL].伊斯兰之光,(2013-01-02)[2015-11-05].http://www.norislam.com/?viewnews-15085

〔6〕马正亮.中国穆斯林人口发展分析[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2(3):98-106

〔7〕刘晓春.基于人口普查的中国穆斯林人口特征分析[J].回族研究,2014(1):70-76

〔8〕佚名.清真寺的功能[J].甘肃穆斯林,2010(4):26-28

〔作者简介〕王子舟,男,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

猜你喜欢

穆斯林兰州图书馆
我的兰州梦
兰州石化推进改革正当时
兰州琐记
印尼·雅加达
图书馆
英国穆斯林更重国家认同
穆斯林在欧洲与居民互认度迥异
美国穆斯林群体探析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