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浸染·专注·互动——让有效的家庭导读方略引导儿童爱上阅读

2016-04-11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亲子家庭儿童

朱 敏

(1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

2山东工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山东烟台 264005)



浸染·专注·互动
——让有效的家庭导读方略引导儿童爱上阅读

朱敏1,2

(1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

2山东工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山东烟台 264005)

[摘要]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儿童阅读推广的重要性将日渐凸显。亲子阅读在儿童阅读特别是早期阅读中占据很大比重,有效的家庭阅读引导对儿童阅读的习惯和兴趣养成、方法示范和阅读能力培养等方面意义重大。论文试从浸染方略、专注策略和互动策略三个方面来谈儿童阅读中的家庭导读方略问题。

[关键词]家庭导读方略亲子阅读儿童阅读

2015年10月29日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正式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人口政策。这是国家对实施了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生育率过低、性别比失衡等人口形势,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据多位人口学专家测算,全面放开“两孩生育”后新生儿的出生峰值可能在2017年到来,最乐观的估计新增人口峰值不会超过800万*赵孟.中国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每年或新增人口300-800万[N/OL].(2015-10-29)[2015-12-8].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90564。这就意味着,随着新一轮生育高峰的来临,在社会层面,儿童入托入学等社会教育问题,连同儿童医疗保障等方面,都将面临新的挑战;在家庭层面,特别是在大量新涌现的“双孩”家庭中,家庭承担起的包括儿童教育在内的儿童抚养责任加重,家庭教育问题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而幼儿教育的工作量和儿童阅读的家庭任务量也将因之倍增。

儿童阅读是儿童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发生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介入阅读的最初阶段,是培养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儿童时期的阅读习惯具有延续性,影响终身。因此,在儿童中推广阅读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是关乎国家发展、民族未来的战略问题。

在国家社会层面,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在我国,都已注意将儿童阅读作为全民阅读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纳入政府工程加以推进*朱淑华.从战略高度推进儿童阅读[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2)。在全国率先出台的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中,也特别强调了重视和支持儿童阅读的战略意义和重要性。从家庭层面来看,儿童阅读的推广与实现的主要形式,还是持之以恒的“亲子阅读”活动和行之有效的“家庭导读”氛围,才是让儿童爱上阅读、阅读见效的关键,在儿童阅读的习惯和兴趣养成、方法示范以及阅读能力培养等方面意义重大*徐雁.全民阅读推广手册[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1。本文拟主要从家庭层面来谈谈儿童阅读的家庭导读方略问题。

1“浸染方略”:父母垂范与家庭熏染

诸多阅读调研结果表明,父母的阅读习惯和家庭的阅读氛围对儿童的阅读习惯有着很大影响。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是儿童接触时间最长、最信赖的人。能否让儿童爱上读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能否给其树立热爱阅读的榜样,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其读书。只有真正热爱阅读的家长,才能培养出真正喜爱阅读的儿童。那些能享阅读之乐、解读书之味的父母,会经常阅读,并为书事喜不自禁甚或废寝忘食。这在无意中传达给儿童一个重要信息,即阅读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这个信息会给儿童大脑中留下一个关于阅读的正向刺激,使得他们在参与阅读之初,就对阅读心怀朦胧的好感和强烈的好奇心,并吸引儿童主动模仿家人的阅读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对阅读产生兴趣。

首先,环境树人。在我国富饶的语言文化中,有一个成语叫“书香门第”,它所传达出的读书世家那种书香氤氲的美妙氛围,就是很利于培养读书种子的家庭环境,所谓“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试想:家中若有书案三尺、藏书四壁,父母若常手不释卷、风檐展读,儿童从小耳濡目染,自然会把读书习文视作一日三餐般习以为常、不可或缺之事。可以说,明窗净几,几架藏书和安静的阅读环境、相伴阅读的家庭成员,是书香之家的“基本配置”。有条件的家庭,最好再为儿童设置一个专属于他的阅读区域:儿童专用的小桌椅,孩子的专属书架,以及种类丰富适宜的图书,让他可以安静、舒适、便利地进行阅读。

其次,“模仿”力量的强大。儿童最初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来自对成人世界的模仿与习得,故而对于家庭“榜样”的模仿作用在儿童阅读习惯养成方面作用重大。以笔者的家庭为例:笔者有睡前夜读的习惯,床头总会放几本可心的书籍。闲暇时,也常会习惯性地站在书架边审视,随手抽出一本书来翻翻。儿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样儿”,每次睡前洗漱完毕上床后,他就开始有模有样地坐在床上翻书,有时是翻看刚给他讲完的睡前故事,有时是摩挲爸爸妈妈的枕边书。那时,他基本停留在“听书”阶段,没有多少独立阅读的能力,尤其看不懂父母的书籍,可他依然觉得翻看摆弄那些书是件有趣的事情,津津有味、乐此不疲。何故?无非“模仿”之功。

第三,利用“仪式感”效应。所谓仪式感,就是带有正式感、形式感地参与一件事情。“仪式”的好处是让这个时刻与众不同,让参与者可以认真地感受到某种细节。而“仪式感”效应就是利用“仪式”中某些不同以往的约定和程式,制造与众不同的行为吸引力。中国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比较习惯“顺其自然”,但美国家庭往往强调一些有结构的活动,比如安排Doughnuts with Dad(和爸爸一起吃多纳圈)、Muffins with Moms(和妈妈一起吃松饼)、Mom and Son Day(妈妈和儿子亲子日)、Dad and Daughter Party(爸爸和女儿亲子日)等活动*方柏林.改善亲子关系的十句话[EB/OL].(2015-12-23)[2015-12-27].https://wap.koudaitong.com/v2/showcase/feature?alias=tj7u95v3&spm=m1451866215919305570651868.autoreply。在我们看来,就是用“大张旗鼓”的方式地做稀松平常的事情。可这么做的意义何在呢?其实就是上面讲到的,蓄意制造的亲子机会,并利用“仪式感”效应增强活动的意味。

这种“仪式感”效应,笔者也在家庭的亲子阅读活动中尝试过。笔者在孩子识字渐多,有了一定独立阅读能力后,约定了每晚半小时的“全家阅读时间”。活动形式很简单,就是一家人围坐在一张长桌前,一起阅读,各看各的书,互不干扰。在这个时间里,全家人汇聚一处,在同一盏台灯下做着同样的事情,儿子觉得这种仪式性的约定很有趣,就像一种特殊的过家家游戏,于是非常拥护!有时,除了父母,祖辈也常会拿着书报加入其中,一家四五口围坐在一起,彼此间很贴近,感觉就特别亲切,其乐融融。儿子身处其中,左右看看是爸爸妈妈,抬头望望是姥姥姥爷,大家都埋首于自己的阅读中,自己身处这种仪式感的活动中,有种特别的归属感、趣味感和情感满足。

此外,父母还可以通过各种日常的亲子活动提高孩子的阅读热情,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比如:坚持每天固定时间进行亲子阅读,周末闲暇常带孩子去泡书店、泡图书馆,经常与孩子交流读书心得,让“聊书”成为亲子之间很轻松愉快的日常交流……这些也都是向孩子传达阅读乐趣、让孩子浸润在书香中的有效方法。

2“专注方略”——“亲子阅读”,贵在亲长“用心、细心、专心”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很多年轻父母特别是“两孩”父母,肩负工作、家庭的双重责任,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不多。在这种情形下,父母很容易出现的状况是:会在压力大、工作繁忙时对日复一日的亲子阅读疲于应付、心不在焉。但亲子阅读不在数量,重在质量。它不应流于形式,成为父母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被看成是占用时间的负担。亲子阅读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家长与孩子共同享受一起阅读的乐趣,父母发自内心地喜欢这样一个过程,喜欢阅读,喜欢与孩子共读。那些为故事情节吸引而沉浸在故事中的家长会感染儿童,使其也投入到故事当中,对阅读产生兴趣。反之,父母心不在焉、很不耐烦地敷衍,很容易败坏儿童阅读时的心情。长此以往,家长这种不情愿的态度,也会传染给儿童,让他们面对阅读时也感到不轻松、有负担。这样的亲子阅读,就适得其反了。

因为,父母对待儿童的心念、情绪和情感会在儿童心理中形成投射并在其成长中发生作用。尽管父母在面对孩子时往往会尽力克服不良心绪,但内心的急躁、不从容和紧迫感,还是会在亲子阅读的小细节中隐隐流露出来。比如:因为大脑的投入度不高,思维不如平时活跃,所以会不由自主地减少阅读中向孩子提问、交流的次数。在孩子就某个细节展开联想力,手舞足蹈地大加发挥时,可能也不像平时那样听得兴致盎然,所以就没法准确地给予真诚的正面反馈,甚至会对此感到急躁和厌烦,希望他尽快终止“无止尽地发挥”,赶紧转入阅读的主线,赶紧把阅读进行完……这些细小的差异和变化,其实是逃不出儿童敏锐的感受力的,他也许没法明确指出家长读书时哪里不太对劲了,但他能感受到有种莫名的变化,压抑住了他以往看书时的兴奋。亲子阅读的效果好坏,往往就决定于因态度和专注程度而产生的这些细节差异中。有效的亲子阅读贵在“专注”,贵在用心、细心、专心。

被充足而稳定的爱浇灌长大的儿童才是身心健康的儿童。家长是否用心对待孩子,有几分投入几分敷衍,孩子们敏感的内心是可以感受到的。所以,“专注”尤显重要。无论再忙,每天至少抽出十分钟、半小时,放下其他全部事务,什么也不做,一心一意地陪伴孩子,哪怕只是给他讲几页书、欣赏几幅插图,跟他聊几句书中的故事,这才是有质量的亲子阅读,有效率的陪伴。如果实在太忙,宁可将固定的亲子阅读时间压缩一点,或换一下时间,抑或用做游戏的口吻激励孩子这次换个方式尝试自己来读,也不要把自己的紧张焦虑和烦躁带到亲子阅读中。

其实,换一个角度,专心的陪伴,也不只是为了孩子。亲子共读的过程也是家长感受孩子对自己深深依恋和体验孩童纯净多彩的内心世界的精神享受过程。与孩子一起亲近书籍,听他们讲述自己的阅读感受,观察他们在阅读时的反应,真的是一件很美妙很有趣的事情。一个生命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这个新的世界会不断丰满。在与孩子伴读的过程中,尝试回归孩子的身份,与他同喜同悲,感受他内心的情感波动,你会发现一个远比你想象中丰富细腻得多的内心世界。

以书籍为纽带,用心陪伴,用心倾听,父母会在把爱与阅读的种子播进孩子内心的同时,意外地发现打开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而感受孩子内心世界的过程,其实同时也是成人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一次重新唤醒。

3 “互动方略”——构建互动型的亲子阅读关系

我们在处理亲子关系,包括亲子之间的教育关系、阅读关系时,常不由自主地将自己摆在一个高高在上、指手画脚的优势地位。在我国,从古代起,教育强调的是垂范和导善,《说文解字》里如是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虽然用意是好的,但主要是一种无差别的教育方式,且多少有点教者自重的味道。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te,本义为“引出”或“导出”,意思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这种教育观念充分尊重每个个体自身的特点,重视受教者自身潜能的开发,且并未将教者凌驾于受教者之上。在亲子阅读方面,构建互动型的亲子阅读方式也正是后一种教育观在阅读引导方面的具体体现。

对于大部分学龄前儿童(甚至更大些的儿童),父母在其亲子阅读过程中往往自发采取“父母读、孩子听”为主要形式的阅读策略。但即使形式大致如此,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却常常操作各异。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张晓怡在其硕士论文中对其细分为两种:互动型亲子阅读策略和平行型亲子阅读策略。

互动型亲子阅读策略的核心是“合作引导式”的阅读理念,儿童在阅读活动中具有相当的主动权,参与性强。家长则充分尊重儿童的意愿,重视他的阅读兴趣,并据此调整亲子阅读方式,阅读指导策略灵活、多变。平行型亲子阅读策略则正好相反,是一种家长主导阅读活动,儿童被动接受的阅读过程。家长往往只是一味宣读或讲述图书内容,忽视儿童在阅读中的反应,亲子之间较少互动,缺乏身体接触与情感交流,整个阅读活动的气氛压抑、沉闷。*张晓怡.不同亲子阅读策略对3~6岁儿童图画书阅读能力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8

这两种不同的亲子阅读策略对阅读效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家长在亲子阅读时,应该明确树立互动式的阅读策略,提升儿童的阅读热情和阅读参与度。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首先,尊重儿童的阅读选择。由于儿童在阅读能力、经济地位等方面处于弱势的原因,亲子阅读很容易落入一种家长绝对主导、儿童被动服从的关系中。其实,当儿童对书籍有了一定的接触后,他就会逐渐形成的自己的喜好,在选择读物方面,也会越来越有主见。这时,家长不应一味从自己的眼光来判断儿童的好恶,总试图对其选择横加干涉,或一味从自己的育儿理念和培养计划出发去向儿童强行推荐,而应俯下身子,以儿童的眼光去审视他的选择,试图理解他们选择某些书、不选择某些书的真实原因。在理解儿童阅读需求的基础上,再引导他们亲近更优秀的作品,绝不能强买强卖,切忌用成人阅读中常见的功利心去败坏儿童的阅读兴致。

即使是很幼小的婴儿,还不具备跟父母表达和交流自己意愿的能力,更不具备选择图书的能力,但对于阅读这件事本身,他们也有自己的好恶,并会通过表情和各种行为表现传递出来。比如,情绪是否愉悦,身心状态是否稳定,是否愿意与父母配合,有没有不断转移注意力等等。这时,细心的家长就需要通过仔细观察这些细节来掌握孩子的状态,以便随时调整阅读的时间、时长、内容和讲述的语气、语调、方式等。

其次,提倡建构“对话式”的亲子阅读过程。亲子阅读绝不是简单的“我读你听”或“我讲你听”的过程,而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家长在讲述图书内容的同时,应该留意儿童的反应,通过观察和询问及时了解他们的接受情况,可以通过语调变化、表情、动作等适当增加表演性,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有意识地加强互动,带动儿童进入到阅读情境之中来。激发亲子双方的相互问答,让阅读内容在充分交流中变得更加清晰、丰厚。当儿童对图书内容比较熟悉以后,还可以组织一些延伸活动:比如针对图书的内容进行扩展阅读,查阅百科书或求助网站,以便对图书里讲到的事物有更充分、形象的了解;比如和孩子一起把书中的故事表演出来,或是给图书接着续编出新的故事来;比如陪伴孩子用彩泥来塑造书中的形象,或者把书中提到的重要人物、事物、场景画出来,甚至还可以进一步制作成手工图画书……只要家长肯用心、勤动脑,可以让阅读变成一种亲子双方能够充分交流、读得开心、玩得愉快的有趣过程。

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是家长先朗读或讲述,再请儿童来回忆、复述内容,或结合生活经验回答问题,家长进一步追问和补充,以此实现互动;也可以是家长一边讲述图书内容,一边向儿童提问,引导他们的思路紧随阅读节奏收放自如,或是儿童和家长相互提问,彼此交流;还可以是儿童和家长一起翻看图书,然后由儿童来讲述或表演,家长给以配合、重复、补充和评价……总之,交流形式可灵活多样,原则就一个:这种交流应该是“对等式”的交流,交流的问题是开放式的,提问的角度是丰富多变的,问题的答案可以是多元的,打破对任何问题的固化思考;交流的过程也是开放式的,允许儿童随时发问,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让阅读成为亲子沟通的媒介,让亲子交流成为阅读的孵化器。

在阅读交流的过程中,家长需要斟酌语言,不能为了提高亲和力就一味停留在“儿语”阶段。当儿童具备基本的听说能力后,应逐步使用规范语言代替萌稚的儿语,力求让自己的表述能够结构完整、生动活泼、句式多样、词语准确、语言优美,以便于儿童通过阅读和交流从家长那里获得正确、丰富的语言表达,也为理解复杂的书面语打好基础。

第三,及时给予儿童正面的、积极的反馈。

无论是从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还是从个人的切身经验,积极正面的反馈都是建立自信、强化兴趣的有效方法。“知乎”中曾有一期话题探讨到游戏为什么吸引人。有一个结论很有趣也很有说服力:“因为游戏有一个非常快速的刺激反馈机制。你在游戏里每打倒一个怪物,都可以立刻拾取战利品。在游戏中你可以时时刻刻看到自己的经验条,看见经验条不断向前延伸,满了之后就会升级。做任务的时候,非常明确的知道需要打几个怪,拾取几个物品,之后会得到什么奖励。而且所有任务的长度都会经过精密的计算,保证在任务期间你的注意力不会散失。一旦任务过长,就会把这个大任务切割成一连串小任务链的形式,不断刺激你的注意力。这种快速、明确的反馈机制是游戏吸引人的一大法宝。”*赵嘉木.有些事明显对自己有益,为什么却无法去做?[EB/OL].[2015-11-3].http://www.zhihu.com/question/36529596/answer/69446486

而阅读其实是缺乏立竿见影的反馈机制的,它的效益反馈(益处)来源于长久的累积,特别是当阅读主体还没有达到直接以阅读为乐的境界时。这就需要家长在阅读过程中人为地给予外在反馈,好让儿童及时对自己的阅读效果有所认识,知道自己在阅读行为和阅读习惯方面的进步。当然,有缺点和问题时,也要通过恰当的方式委婉地表达出来,引导儿童去修正。这种人为的阅读反馈机制,可以借鉴游戏反馈机制的特点,初期先由家长帮助儿童切分阅读任务,分段设立阅读目标及其激励机制,如此执行过一段时期后,就可以让儿童效仿家长,自己去完成阅读规划了。同时,注意在现实情境中创造机会让儿童“读有所用”,比如开展家庭故事大赛、知识竞赛等游戏;在出行游玩时,让他们指认各种标识牌、店铺招牌并给予赞赏;去参观动物园、植物园时,可以向儿童“请教”关于动植物的相关知识等等,让儿童在寓教于乐的过程感受到阅读带来的“益处”。

在亲子阅读中,家长给予儿童的反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对儿童的阅读行为和阅读效果给予及时的正面反馈,肯定他的做法和想法,让他们感到自己的阅读很成功并产生自信,那么他就愿意继续挑战更加复杂的阅读内容,这一点非常重要;反之,如果阅读中总是受挫和被指责,由此积累了挫败感,那他就会对阅读失去兴趣,并产生抵触心理;二是要对儿童在阅读中提出的问题做出反馈,无论是提示、引导、直接作答还是共同探寻,总之要对儿童的问题有所交代。要让儿童感受到,自己的提问是有价值的,被重视的,这也是鼓励儿童质疑和思考的好时机。而且,这种反馈应该尽可能及时。因为儿童的思维具有跳跃性、不稳定性等特点,他们脑海中迸发出的问题往往稍纵即逝,一旦没有及时回应,可能很快就会随着注意力的转移而时过境迁,这样就可能白白地失去了一次极好的教育机会。有些问题如果很复杂,难以当即用三言两语解决,也要尽可能对问题有所交代,设下悬念,答应事后再跟儿童一起探索。并且,一定要信守承诺,不要敷衍。

说到底,亲子阅读不仅仅是通过家人伴读“喂”给儿童多少阅读内容,而是要借此过程引导儿童步入阅读门径,在阅读情感上、阅读习惯上、能力方法上做足储备。所以,家长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采用有效的导读方略,以帮助儿童打开阅读之门,为他们种下读书种子,给他们展示阅读的美好,引领他们感受阅读的魅力,培养他们独立阅读的能力。这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儿童阅读推广过程中关乎成败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主要内容[EB/OL].[2015-07-20].http://www.jsfzb.gov.cn/art/2015/1/19/art_61_46193.html

〔2〕李俊国,汪茜.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M].北京:朝华出版社,2015

·馆员书评·

Edification Strategy, Focus Strategy and Interactive Strategy——Effective Family Reading Strategies Making Children Love Reading More

Zhu Min

[Abstract]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universal two-child policy”, the importance of children’s reading promotion become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Parent-child reading occupies a large proportion in children’s reading, especially in the early reading. Effective family reading strategies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in cultivating children’s reading habits, interests and method demonstration. The paper tries to discuss the problem of family reading strategies in children’s reading from three aspects of edification strategy, focus strategy and interactive strategy.

[Key words]Family reading strategy; Parent- child reading; Child reading

〔作者简介〕朱敏(1980-),女,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在读博士生,山东工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编辑出版专业讲师,从事图书学、阅读文化、数字出版等方向的教学和研究。

[中图分类号]G252.17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亲子家庭儿童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六·一”——我们过年啦!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