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2016-04-11崔竞宇

生物技术世界 2016年2期
关键词:针药中医药大学针灸

崔竞宇

(河南中医药大学 河南郑州 450000)

针灸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崔竞宇

(河南中医药大学 河南郑州 450000)

从针灸治疗心律失常的类型、方法、机制等方面介绍针灸治疗的研究进展,从而凸显针灸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而提出针药结合在治疗心律失常疾病方面的必要性,从而为祖国医学的发展增添动力。

针灸 心律失常 针药并用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紊乱而发生的心脏节律、频率货激动顺序异常。主要表现为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不齐和心脏停搏或颤动是心脏骤停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心脏性猝死的重要原因[1]。轻者出现心慌、心悸和运动耐量降低,重者可诱发或加重心功能不全,多归属于祖国医学的“心悸”、“怔忡”等范畴。近年来由于祖国医学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接触并认识到祖国医学在很多疾病的治疗方面的显著优势,特别是针灸,以其简、便、廉、验及副作用小的特点,征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可,故在此对心律失常方面的针灸治疗做一综述。

1 古代医家的认识

黄帝内经云:“阴维为病苦心痛。”皇甫谧认为“心澹澹惊,间使及大陵主之,心澹澹而善惊恐,心悲,内关主之。”“实则暴心痛,虚则烦心,心惕惕能动,失智,内关主之。”王执中认为:“神门治惊悸少气,大陵主心下澹澹喜惊。”杨继洲认为:“百会主惊悸健忘。”徐凤认为:“心中虚惕神思不安,取内关、百会、神门,心脏诸虚、怔忡惊悸,取内关、心俞、阴郗、通里。”

2 现代临床中针灸治疗心律失常特点

2.1 治疗类型

针灸常用于治疗各种心律失常,从各相关参考文献中不难发现,针灸治疗心律失常类型分析,多为以下三方面:(1)心律失常:其中有各类型的心律失常,尤其以早搏和阵发性心动过速、房颤为主。(2)阵发性心动过速:包括室上性、室性,两者相当。(3)早搏:包括房性、室性、 房室交界性,以室性为多。针刺治疗各病的报道频次以各种心动过速和早搏为多,而治疗心动过缓较少[2]。

2.2 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有毫针,有穴位注射,有耳穴,有皮内针,有体针加耳针等。综上所述,其中毫针用法最多。

2.3 针灸取穴规律

主要取心的俞穴、募穴,手少阴、厥阴经穴,以辨病取穴为主,或在辨病取穴基础上辨证选穴。选穴原则以俞募配穴加内关、神门、 足三里为主,其主穴为内关、神门、足三里、膻中、心俞、三阴交、 大陵、郄门、厥阴俞等。

3 针灸治疗心律失常机理

目前多数医者认为针刺可以通过调节植物神经系统调节心脏的功能。夏氏[3]认为由神经系统支配下的心律失常,可以通过针刺刺激神经系统进而调节心脏机能,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活动来改变心脏电活动。调节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改善心功能,增加冠脉血流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协同对抗心律失常。但是针刺抑制心律失常的机制仍和“得气”一样不慎明朗。胡利民[4]等采用Ca2+选择性针型电极,观察了乌头碱型心律失常家兔心包经上Ca2+浓度的动态变化及针刺内关对它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家兔心律失常过程中,心包经上(曲泽、内关上2cm)Ca2+浓度先下降然后逐渐回升,澹30min内不能恢复至原有水平,而相应的对照点(曲池、足三里等)处无明显变化。该实验说明针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Ca2+拮抗剂的作用,通过调节细胞内外钙离子浓度治疗心律失常。

4 临床应用举例

王振洲针刺治疗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269例,以内关、郄门、神门为主穴,气血亏虚者加足三里、脾俞、膈俞,气滞血瘀者加太冲,寒凝血瘀者加血海,胸痛加心俞、巨阙,脾虚湿盛者加脾俞、胃俞、三焦俞,痰浊壅盛者加肺俞、太白。进针后行平补平泻法,留针20min,阳虚者加温针灸。结果疗效显著157例,好转77例,无效35例,总有效率为87.0%。滕旭等采用温针灸治疗儿童心律失常15例,选取双侧内关、足三里、三阴交隔日左右交替使用。进针得气后分别在所选穴位上温针灸2壮,,2min后取针,每天1次,10d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12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达100%。郑海兴观察76例心律失常患者的针刺疗效,穴位选取心俞、神门、内关、三阴交、足三里、膻中,结果痊愈48例,显效18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05%。

5 针药并用治疗心律失常的必要性

在中医疗法中,针灸和中药是最为常见的两种治疗方法。中药方面,人体组织可以有效吸收内服或外用的药物,以达到调理阴阳平衡、气血输布的效果,从而使体内各脏腑的气血生理功能得到改善;而针灸疗法可以有效刺激体表穴位,通过激发经气感应来改善人体各脏腑的功能,调整气血。针灸、中药疗法的治疗形式有着根本的区别,但两者的治疗原理都是建立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基础理论之上的。疾病在发展到不同阶段时,反应出的症状和表现也会有所变化,可将疾病视为由不同的病理状态所构成的连续的病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的不同时段,症状及证候均可呈现出“宜针”或“宜药”的特点,故针药结合,有助于从整体上提高临床疗效。

目前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及对心律失常疾病的不断研究,中医在治疗疾病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出来,人们对于中医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也不断提高。当然,这并不能完全代替西医在治疗心脏疾病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西药的快速取得疗效以及其科学性,加之现如今先进的干预治疗手段,使得西医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独占鳌头。但是近年来不断报道的关于西药不良的副作用,中医针药并用的治疗方法如能投入大样本的研究,使其治疗体系不断完善,更加科学,相信定能为整个医疗体系注入新的力量,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疾苦带来更多希望,也能使我们的祖国医学更加大放异彩。

[1]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陈采益,徐斌.近15年心律失常的针灸治疗特点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03).

[3]滕滕旭,王雪平.温针灸治疗儿童心律失常15例[J].中国针灸,20005(11).

[4]郑海兴.针刺治疗76例心律失常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5(5):38.

R246.1

A

1674-2060(2016)02-0208-01

崔竞宇(1992—),女,河南卫辉人,河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

猜你喜欢

针药中医药大学针灸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江中中医药大学学报》简介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针药并用治疗癔症性失声验案1则
针药并用治疗舌咽神经痛验案1则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湖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