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学生投入数学课堂的探索

2016-04-11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中学曹鸣军

数学大世界 2016年28期
关键词:知识点思维数学

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中学 曹鸣军

如何让学生投入数学课堂的探索

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中学 曹鸣军

让学生投入数学课堂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创新意识,通过培养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认知,最终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投入到数学课堂之中。通过本文研究,可以看出数学课堂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知识储备量,还能帮助学生通过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解决实际困难,帮助学生独立自主地创新与发展。

数学课堂;思维模式;创新意识;学生兴趣

数学课堂是学生阶段最主要的课程之一,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些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极其深远的。数学课堂教给学生的除了知识,还有生活中的一些常识应用,帮助学生简洁、快速、有效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帮助学生多角度地看待问题,从而用知识的力量改变生活的质量。

一、学生投入数学课堂的重要性

1.数学课堂对学生的影响

数学课堂是学生阶段最主要的课程之一,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一些基本常识。例如,初中数学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四节中的《认识三角形》,就是生活中的一些基本常识,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了解到生活中对于三角形的应用,如:高压线、脚手架、房屋顶等,就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生可以通过数学课堂的学习丰富知识,并且可以运用到生活中。数学课堂中的基本常识,有助于学生简单、快速、有效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

数学课堂既能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还可以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课程中,学生通过学习x在等号右侧如何移到等号的左侧,最终得到x的数值。通过学习,就可以将生活中需要计算的复杂问题,在脑海中快速代入方程组,更快速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在原有的惯性思维基础上,通过数学课堂的学习,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数学的角度对世界有一个新的认识,有条理地获取信息、思考问题、解决困难。

3.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课堂中的难题没有固定的答案,所以,数学课堂带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例如,在△ABC中,AB=BC,D为AC上任意一点,DE⊥AB,DF⊥AC,CG⊥AB,求证CG=DE+DF。通过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的《图形的全等》及第二章《轴对称图形》的课程学习后,就会学习很多种不同的解法。学生通过数学课堂的学习,体会解决问题的多种方式,数学课堂给学生提供的广阔发展空间,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让学生投入数学课堂的具体实施方案

1.培养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每讲到一个新的知识点,应该多关注学生的接受情况,用一种学生容易记住的方式掌握并巩固知识点。例如:教师在教《圆的认识》一节时,在解释怎么确定圆心的位置时,可以提出问题:如果家中买了一个圆形的锅盖,把手还没有安装,请同学们帮忙想一想把手应该安在什么位置上?这样可以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学生们可以各抒己见,互相之间进行讨论,结果得出来应安在圆心处,把手的位置就是圆心。除了这种教学方式,还可以设计灵活的数学课堂氛围,例如,为了使学生保持解决问题的兴趣,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对比和解决问题,遇到多种不同解法的习题,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最终得出的结论由每个人分别讲解自己的看法,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氛围,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印象。在课堂讨论中,组织学生小组学习,互相帮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对数学课堂的认知

大部分学生觉得数学只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对学生来说并没有很多机会将数学知识实践到生活中,作为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培养学生对数学课堂有正确的认知。问题是数学课堂的关键所在,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将数学问题带入生活实际,向学生提出问题。例如:教师在教《图形相似》章节中的黄金分割时,可以抛出如下问题:舞台上的主持人的站位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一些身高较矮的女士喜欢穿高跟鞋呢?为什么人们认为雕塑维纳斯是如此的完美呢?对于上述问题,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都会一一得到解答,并且大家回去后还可以建议自己的母亲穿多高的高跟鞋最适宜。此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将知识点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提问,例如:为什么足球和篮球要做成球体?房子顶层为什么要建成三角形?下水井盖为什么是圆形的?让学生得出结论,并解释发现的生活现象。教师在提出这样身边的问题时,不仅会让学生对问题比较关注,而且将数学课堂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观念,让学生不再觉得数学课堂枯燥乏味,不再只是书本上没有用的理论知识,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让学生正确看待数学课堂。

3.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

数学课堂的学习,为了更好的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结合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的教学中,教师不应只是言传,更要结合身教,亲自动手与学生一起“走进图形世界”,作出各种图形的展开与折叠,一边观察图形的变化,一边传授知识,让学生在感受图形的丰富世界的同时,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生活中无处不在应用着数学课堂中的知识,创设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数学课堂,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印象,教师提前做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所感兴趣的话题,引用到数学课堂上,带入情景,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掌握基础的知识与必备的技能。

4.培养学生自主投入数学课堂

通过培养学生对数学课堂的正确认知和培养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最终目的还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独立自主地投入数学课堂。教师应该多给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对待问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使学生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获得丰富有成效的学习方式。例如:教师针对每个学生对待数学不同的解决方式,提供充足的空间,让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多练习那些条件隐蔽、思路开放、灵活多变的习题。例如:在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认识概率》的课堂中,教师就可以提出经典的掷骰子问题:投掷三个普通的正方体骰子,请说出可能会出现的数字有多少?有多少种情况?出现最大数字的概率是多少?出现三个一样的数字概率是多少?这种实践开放型的问题。让学生踊跃发言、随意讨论,不局限在座位上,鼓励学生动手制作模型骰子,实际操作,更直观地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稳定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未解决的问题,带动学生在课余时间继续思考,并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举一反三,提出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对数学课堂全身心投入。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基本印象是枯燥乏味的,还有一部分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印象是复杂困难、不容易掌握的一门学科。所以要使学生投入到数学课堂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消除以往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负面印象,作为教师,应该在课余时间与学生形成良好的沟通习惯,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引用到数学课堂当中,培养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数学课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学生的思维模式,通过学生的思维习惯、看问题角度的不同,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学课堂作为主要的学习课程之一,对学生培养自身的思维习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在学生没有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时,起到引导和帮助的作用,帮助学生创造良好的思维习惯,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作为理科其他科目的基础,数学课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数学课堂要做让学生感兴趣的课堂,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创新空间,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1]曹丽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学习的探索与实践[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2(02):77-80.

[2]沈卉卉.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数学课堂教育模式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3(04):291-292.

[3]洪婉丽.浅谈和谐数学课堂的创设[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3):205.

[4]丁春林.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初中数学的意识[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0):91.

[5]陈味凤.构建数学魅力课堂点滴谈[J].才智,2013(28):185.

猜你喜欢

知识点思维数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