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胫腓骨支具在介入治疗术后下肢制动患者中的应用

2016-04-11卢坚芳苏善英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介入治疗

卢坚芳 苏善英

537000 玉林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股胫腓骨支具在介入治疗术后下肢制动患者中的应用

卢坚芳苏善英

537000玉林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摘要目的:探讨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应用股胫腓骨支具制动下肢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4年11月我科收治的80例接受经股动脉穿刺行介入治疗术后制动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应用股胫腓骨支具制动下肢,对照组应用约束带固定术侧下肢于床尾。观察患者舒适度、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舒适度、预防术后并发症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胫腓骨支具应用于介入治疗术后下肢制动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舒适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介入治疗;下肢制动;股胫腓骨支具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6.02.026

血管内介入治疗手术是临床上诊断和治疗恶性肿瘤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方法,其主要优点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1-2]。经股动脉穿刺的血管介入治疗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多用于恶性肿瘤的栓塞化疗以及血管的造影检查。临床上为了防止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术后穿刺处的出血,常需要患者保持穿刺侧下肢伸直制动12 h,卧床休息24 h的体位[3],尤其是在支架术后需持续性肝素化的情况下,过早活动的出血风险更大。 我科对经皮股动脉穿刺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同时放置支架患者,术后应用股胫腓骨支具制动术侧下肢,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1月我科经股动脉穿刺术行脑血管造影同时放置支架治疗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男55例,女25例。年龄36~82岁,平均59岁。患者凝血均正常。将患者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均按照脑梗塞治疗指南在术前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波立维和拜阿斯匹林),常规给予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各种检查、训练床上大小便等术前准备。手术均为一次穿刺成功,术程顺利,术后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抗凝,其拔鞘管时间均为术后 4 h。压迫止血20 min,加压包扎后置1 kg沙袋压迫穿刺点6 h,术侧下肢制动24 h,(从拔鞘后开始计时),禁止做屈曲动作。

1.2.1试验组使用骨外科的股胫腓支具方法制动,见图1。使用时将支具放于病床术侧下肢顶部平股骨中上1/3位置,将患者的穿刺侧整个下肢放进支具内,膝部、踝部放棉垫衬垫,保护骨突处并使患者更舒适,搭结好尼龙搭扣带固定即可。

图1 股胫腓骨支具使用图

1.2.2对照组应用传统的约束带固定法固定术侧下肢外踝部于床尾。

1.3观察指标(1)并发症。观察股动脉穿刺点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的发生情况。(2)舒适度。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24 h的舒适度,包括:①焦虑。观察患者感受、感觉,有无焦躁情绪,如患者是否经常问:还要躺多久或有抱怨的语气、或叹气等。②失眠。以护士观察、患者主诉为主。睡眠障碍标准:整夜睡眠时间少于 5 h,表现为入睡困难、浅睡、易醒。③术侧肢体麻木。以患者的肢体感觉及手法检查触觉、痛觉改变为指标。若无明显不适感发生为0分;有上述症状轻度不适感评分(1~3)分;有上述症状中度不适感评分(4~6)分;上述症状无法忍受评分(8~10)分。中度不适感以上为不适。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2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例)

注:试验组并发症局部渗血2例;对照组并发症局部渗血10例,局部血肿4例

2.2两组患者术后不舒适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不舒适比较 (例)

3讨论

术后股动脉止血和肢体制动是介于治疗围手术期的一个重要内容[4]。目前,临床上尚没有很好的方法能够防止患者下肢活动特别是患者睡眠中不自主的下肢活动。有报道,230例经股动脉穿刺行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术后睡眠障碍者占总例数的73.04%,而引起术后睡眠障碍最常见原因为患者担心术后肢体活动致穿刺处出血[5]。由于传统的约束带固定制动法要求患者严格卧床,长时间自觉按要求保持术肢伸直,容易引起心理负担,导致心理厌倦和焦虑,也容易引起腰背部及腿部肌肉僵直。另外患者多不习惯平卧排尿,加之术后疼痛、环境不适及情绪紧张[6],因此部分患者出现排尿困难、尿潴留。近年来研发的侵入性血管闭合装置如An-giorsed,Preclose,Vasosed等装置操作步骤普遍复杂,不易熟练掌握,使用时要求股动脉无明显钙化迂曲及狭窄,穿刺点多位于股深动脉的近侧,且使用后90 d内不适宜再次穿刺该股动脉。股胫腓骨支具能被动限制肢体自主及不自主运动,而且在术后平卧6 h后可翻身侧卧,侧身床上排尿,也可以左右轻度摆动肢体,因此解除了患者因担心下肢曲腿活动引发穿刺处出血所致的焦虑心理及睡眠状态紊乱,也减少了排尿困难、尿潴留,由于被动限制了肢体的弯曲,从而减少了穿刺口出血和假性动脉瘤的发生。该制动支具取材方便,是骨科常用的外固定支具,不必定做;成本低廉,且可以反复使用,用后用乙醇擦拭消毒即可;固定程序简单,尼龙粘贴搭扣自动粘贴;可根据肢体粗细情况调节宽度,取戴方便;内置一次性棉垫可使患者更舒适,能防止关节处受压。此支具简单、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Huang J,Zhang T,Ma K,et al.Clinical evaluation of targeted arterial pefusion of verapamil and chemotherapeutic drugs ininterventional therapy of advanced lung cancer[J].Cancer Chemother Pharmacol,2013,72(4):889-896.

[2]李国琪,吴湘华,周津津.循证护理在老年心血管疾病介入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6):18-20.

[3]李麟荪,滕皋军.介入放射学临床与并发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825-826.

[4]孟燕燕,何炼英.止血贴用于冠脉介入术后股动脉止血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当代护士,2014(1):128-130.

[5]邓锐颖,覃业宁,黄海英,等.心脏介于手术后制动护具的研制及临床应用[J].广西医学,2012,34(9):1241-1242.

[6]王苏苏.威派在血管介入术后股动脉压迫止血中的应用及患者舒适度观察[J].中国血液流动变学杂志,2011,21(4):770-771.

(本文编辑冯晓倩)

(收稿日期:2015-01-15)

卢坚芳:女,大专,主管护师

猜你喜欢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探究
心血管介入治疗后拔管反应的临床研究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髋部滑囊炎的介入治疗探讨
导管碎栓溶栓治疗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分析
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
急性消化道出血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