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合作农场 推进规模经营

2016-04-10张建华朱利江江苏省常熟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江苏农村经济 2016年6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场管理者

张建华 朱利江 /江苏省常熟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发展合作农场 推进规模经营

张建华 朱利江 /江苏省常熟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江苏省常熟市古里镇坞坵村共有农户950户,农业人口3774人,其中农村劳动力 2003人。全村现有耕地面积4529 亩,稻麦种植面积为3580亩。2009年以来,村里为了更好地开展农业生产经营和提高农业服务水平,分别成立了坞坵米业、农地股份、农机服务、农村劳务等专业合作组织,取得了较好效果。2013年,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将四家合作社和部分农户联结起来,成立了常熟市坞坵村级合作农场,土地经营面积达到1530亩,实现了在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上的联合与合作,积极探索农村承包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新途径,有效地提升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一、村级合作农场的基本做法

(一)实行分区域包干的经营方式。坞坵村是由原沈闸、童王、双庙和坞坵四个行政村合并而成,考虑到方便农事管理和农忙季节便于聘用临时工等因素,从合作农场成立之初,就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采取分区域包干的方式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即将1530亩种植面积分为5个区域,选聘5个具有较为丰富的农业种植经验、责任性较强、年龄不超过60周岁的合作农场成员担任区域生产管理者,平均每人承包管理300亩左右,主要包干产量和田间生产管理费用:核定小麦产量为600斤/亩;水稻分种类及品种定单产,常规品种为1100斤/亩,优质品种为950斤/亩;管理费用为每年每亩200元。同时,核定管理人员的基本报酬为每亩90-100元(管理面积超过300亩的为90元/亩)。包干管理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肥药使用以及田间管理都必须符合技术操作规程,由村委会委派一名原村书记对生产过程中的用药、用肥以及田间管理情况作经常性的检查考核,确保农场的生产管理水平。

(二)采取绩效挂钩的考核办法。为充分激发和调动区域管理者的责任心、积极性和主动性,合作农场采取绩效挂钩的考核办法,将管理人员的报酬收入与农业生产效益相挂钩。按照农场核定的产量,超产部分对区域管理者各按超产金额(按照当年国家收购价折算)的50%进行奖励;因责任心不强、管理不善等人为因素造成减产的,则对管理者按减产部分的50%从基本报酬中进行扣除。同时,加强生产成本核算管理,凡购买生产资料均由村委会委派人员进行确认,年底统一核算生产成本。绩效挂钩的考核办法,极大地调动了管理者的积极性,在较大程度上增加了管理者收入。据测算,每个管理者年收入均在8-10万元左右,其工作责任心得到进一步增强,为合作农场创收增效和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形成了产加销一体的农业经营体系。为提高农场经营效益,延长农业产业链,合作农场在市、镇两级支持下,投资60多万元,购置了一套稻米加工设备,年加工能力达到5000吨;建成粮食仓储、晒场和生产用房面积5500平方米;拥有粮食烘干设备1台套,初步形成了一个具有现代、高效的“产、加、销”农业产业化经营实体。同时,积极培育农产品品牌,目前已拥有“坞坵”“白禾”两个品牌,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产品主要销往苏州及常熟本地。通过深加工和品牌培育,有效地提高了产品附加值。2015年合作农场纯收入达到146万元(包括各种政策性补贴)。

二、村级合作农场的主要成效

一是农业生产效益明显提高。合作农场特别是村里的各种合作组织尚未成立之前,农户由于分散经营,农业生产效率较低。通过成立合作农场,将农户承包土地实现集中连片管理,共同经营,农场1530亩土地常年管理人员不到10人,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2015年农场水稻平均亩产常规品种达到650公斤,优质品种平均亩产达到550公斤,农场亩均纯收益达到960元。

二是农民收入得到持续增长。随着合作农场经营效益的提高,不但使农场务农人员的报酬有了明显增加,也使全村村民增加了收入,得到了实惠。农户将土地流转给农场,在获得较高的土地流转费之外,年轻农民可以安心务工或从事其他经营增加收益,年龄较大的农民可以通过为农场务工实现增收,2015年农场共发放临工费用20多万元。同时,合作农场还每年给每户村民发放50斤的优质稻米优惠供应券,2015年共发放1000多张共计5万斤左右,优惠幅度达10万多元,并给每位70岁以上老人每年发放大米20斤共计1.2万斤,让村民共享合作农场发展成果。

三是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加快。农户承包耕地的有效聚集和连片规模经营,有效地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田成方、渠成网、路成框、树成行”的标准农田。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合作农场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操作,拥有插秧机26台,联合收割机7台,中拖1台,新型植保机6台,育秧流水线7条。农业科技不断进步,新品、优良品种种植率达到70%以上。合作农场形成了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机械化耕作,提升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三、合作农场实践的借鉴意义

启示之一:发展合作农场,形成较大规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坞坵村合作农场的建立,改变了农业种养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营规模偏小,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现状,通过合作社之间、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的联合,实现了在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上的合作经营,目前坞坵合作农场自主经营面积已达1530亩,设想到今年底达到2000亩。随着经营面积的逐步扩大,坞坵合作农场的农业装备设施不断完善,并注重农机与农地的结合,初步实现了农业生产耕作全程机械化,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坞坵合作农场的成功实践证明,较大的农业经营规模,是不断提高农机化水平和实现农业科技进步的前提条件,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

启示之二:加强合作农场内部管理,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是提高农场经营效益的关键。常熟市的村级合作农场,最主要的特点是一般由集体统一经营,但如果仅仅是由集体统一经营,不采取能够充分发挥和调动各方积极性的管理模式,也就不会产生出良好的经营效益,甚至重走大集体的老路。坞坵村实行分区域包干的经营方式和“核定产量、成本核算、绩效挂钩”的经营手段,有效地促进和调动了生产经营各方的积极性,农场1530亩经营土地除承包管理者外,常年用工仅有3人,大大降低了用工成本,经营效益明显高于其他合作农场。同时,合作农场还应建立起合理的分配机制,本着共赢共享的原则,在提取公积金、公益金和扩大再生产所需资金后,将农场取得的部分经营效益进行分红,让全体成员进一步支持合作农场的建设和发展。坞坵合作农场的管理模式,为全市合作农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值得借鉴。

启示之三:注重市场开发,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形成较为广泛的农产品市场网络体系,合作农场才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坞坵合作农场由于受条件限制,市场销售环节较为薄弱,导致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大米加工设备仅有20%的利用率,影响了合作农场的进一步发展。从常熟市面上情况来看,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市场销售方面的问题。为此,需进一步加强对合作组织的帮助和支持。鼓励合作组织加强质量、品牌建设,走品牌兴农之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积极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培育一批质量高、品牌效应好、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支持和帮助合作组织加强与超市、龙头企业、城市社区等实现“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社对接”。大力支持合作组织探索开展网络销售,发展电子商务,拓展市场销售渠道,提高市场覆盖率,为合作组织的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农场管理者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农场假期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农场
一号农场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丰收的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