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艺界核心价值观主导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形式研究

2016-04-10武晓霞大连艺术学院思政部辽宁大连116600

社科纵横 2016年1期
关键词:文艺界艺术院校思政课

武晓霞(大连艺术学院思政部 辽宁 大连 116600)



文艺界核心价值观主导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形式研究

武晓霞
(大连艺术学院思政部辽宁大连116600)

【内容摘要】在文艺界积极号召和践行文艺界核心价值观的大背景下,将文艺界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已成为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条主线。与此同时,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原理启示,艺术院校的思政课教学改革还应以文艺界核心价值观为主导探讨多种科学高效的教学形式,这是推动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文艺界核心价值观主导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形式

*本文为2014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文艺界核心价值观融入艺术院校思政课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UPRP20140361)阶段性成果。项目负责人:武晓霞。

2012年3月2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向社会发布了以“爱国、为民、崇德、尚艺”为内容的文艺界核心价值观,这既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共同的价值追求,也是未来文艺工作者队伍潜在力量的艺术类大学生应当追寻的价值航标。作为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政课,有必要将文艺界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有机融入到思政课的四门主干课程,以承担起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文艺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任。然而,内容和形式是唯物辩证法中互不分离的一对范畴。正如别林斯基所说:“如果形式是内容的表现,它必和内容紧密地联系着,你想把它从内容中分出来,那就等于消灭了形式。”[1]教学活动也是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辩证统一体。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教学形式反作用于教学内容。为此,艺术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需考虑在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内容主导下采取适合艺术院校思政课的教学形式。本文将从教学形式的方法和手段两个方面进行分述。

一、选用适合艺术类大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当前,全国很多高校都在探索思政课的教学方法问题,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其主要原因在于未能根据学生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基于艺术类大学生文化课基础薄弱、形象思维较多等特点,我认为以下几种思政课教学方法比较妥当,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1.案例式教学法

灌输性教育是当前高校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途径。然而,纯粹的理性灌输极易招致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行为,艺术类大学生更是如此。为此,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师的灌输应更隐蔽、艺术性地进行,案例教学法是当前普遍采用且收效明显的方法之一。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资源,教师可充分挖掘艺术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找准二者的最佳结合点,在对艺术资源的层层剖析中引导学生理解书本知识,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评价和选择。比如,结合艺术名家的成长、成才、成功经历对大学生进行艺德教育和挫折教育,培养学生对于艺术的理想信念和对于人生的执着追求。在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第一节时,教师可选用05年春晚节目《千手观音》中演员邰丽华的表现作为引子,说明她在为社会作出杰出贡献同时实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以启发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此外,也可结合部分艺术作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第一章第三节时,教师可以1978年在上海热映的话剧《于无声处》为例,反映当时人们对于冲破“四人帮”设置的禁区,对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殷切期盼,以培养学生的大胆尝试精神和创新思维。

2.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在中国源远流长。春秋时期孔子讲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首次提出了启发教学法,之后战国时期《学记》的作者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进一步阐发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此外,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也提出了用“问答法”来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以探求真理,这与中国的“启发法”有相同之处,如均围绕伦理问题,运用互动式交谈的方式,注重启发,反对灌输。当前,启发式教学法对于改变艺术院校思政课“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扭转课堂枯燥乏味沉闷的教学现状,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艺术类大学生思维活跃,他们有着诸多关于人生和社会问题的困惑和思考,亟待思政课给予合理解释。为此,教师可在贴近学生思想、生活和专业上下功夫,结合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和思政课的相关内容,精心设计课堂,力争在对相关问题的层层解答中启发学生理解、认同课堂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比如,在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第二节时,教师可给学生设计一系列问题,你最喜爱的艺术家是谁?他的成名作是什么?他还有哪些艺术作品?这些艺术作品是如何表现“美”的?他的人生是如何度过的?人们对他的总体评价如何等等。让学生在系列问题的回答中体会到高远的艺术理想、丰富的人生体验、高尚的人格品质、求真的艺术态度对于自身成功的重要性,最后由教师进行综合阐述,并逐步引出事物发展过程中三大规律的内容,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情景式教学法

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2]换言之,人们只有在特定情感、情绪的冲击推动下,才产生对知识的渴望和真理的探求。这一理念对于思辨能力薄弱,感性思维强烈的艺术类大学生更为契合。因而,在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思政课教学时,教师要努力创设出直观感性、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情境,如可在多媒体教学的幻灯片中插入反映教学内容的鲜活图片,播放反映讲授内容的经典歌曲、精彩专题片或影片等,也可组织学生进行影视片段表演等,让学生在观看、收听和表演中,仔细揣摩和用心体验个中意蕴。与此同时,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注重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调动学生体验情境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切身感悟中树立科学的理性认知,践行正确的价值观念。比如,在讲《概论》第七章第一节时,教师可播放学生熟稔于心的歌曲《春天的故事》,分析每句歌词的具体内容和中国对外开放的联系,让学生在理解这首政治抒情歌中感受到艺术和政治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用艺术的多种形式讴歌祖国和时代。同时,通过《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歌曲的广为传唱,引导学生理解优秀艺术作品应是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加深学生对“尚艺”的理解。

4.实践式教学法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指出:“实践教育法、理论教育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基本方法”。[3]2014年5月,习总书记在北大考察时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两句话的相同之处在于肯定了实践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或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为此,高校思政课虽为理论课,仍需实践这一有效方法,以弥补灌输方法的不足,强化学生对教育的认同度。在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主要有课内和课外实践两种方式。课内实践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课前五分钟展示环节,以考核加分的方式激励更多学生走上讲台,或分析他们关注的国内外的重大事件,或以书法、唱歌、绘画、微视频等所学专业的艺术形式展示思政课的教学内容等。课外实践活指针对全院学生组织的社会调查以及参观考察等。比如,我院每年都安排部分学生到旅顺军港、关向应纪念馆、后石村等处参观,让学生感受到近代中国遭受的屈辱,中华儿女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所作出的艰辛努力,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貌,这对学生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内容大有裨益。

二、综合运用传统和现代化的多维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指在教学活动中师生进行信息传递时所使用的工具、媒体或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在经历了传统的口头讲授、文字书籍和黑板粉笔等形式外,逐步进入以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化新时期。艺术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手段也亟待探索集传统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新媒体教学手段于一体的多维教学手段体系。

1.传统教学手段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基础

目前,艺术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手段以多媒体技术为主。客观而言,多媒体技术融文字、图像、音频、影像等多种形式于一体,不仅教师操作起来简单快捷,展示内容系统丰富,而且学生看起来生动直观,趣味新颖,适合艺术类大学生感性思维的特点,教学效果也明显优于传统“一本书、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手段。然而,教师们发现,单纯的多媒体课件往往教学内容固定繁多,重难点不突出,展示速度较快,减少了即兴发挥的精彩,课堂上少了“讲课”的感觉,存在“读课件”之嫌。如果长期以多媒体课件为主要教学手段,自己对课堂的主导性将会有所缺失,自身的语言艺术和授课能力等也难以体现或提高。与此同时,过多的课件幻灯片极易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导致学生对重难点把握不准或理解不透,进而造成学习积极性的逐渐下降。为此,教师仍需更多运用传统的口授、板书等传统教学手段进行课程教学。实践证实,通过教师富有激情、抑扬顿挫的口头表达,以及重难点突出、过程性明显的板书呈现,可让学生在较为轻松的情境中理解记忆书本知识。简言之,以传统教学手段为基础,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辅助,是当前艺术院校思政课堂较好表达教学内容的理想手段选择。以此理念为牵引,一方面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要做到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图文并茂;另一方面教师要对课件进行全面普讲和重点精讲,必要时运用板书进行解释补充。

2.新媒体教学手段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补充

孔子在集教育思想大成的《学记》中讲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艺术院校的思政课教师要想成为“善歌者”和“善教者”,既需要持久的从教热情,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常新的社会把握,更需要对学生的深切了解。就“90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而言,面对电脑和手机的“指族”生活已成“新常态”,这是互联网跌宕发展20年给予当代大学生最普遍的变化。面对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磅礴大势,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师应积极探索除多媒体之外的其它新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创建红色网站、网络课程,发布博客、微博、微信,建立微课堂等进行文艺界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渗透,这是针对学生“无生不网”状况的必然选择。而新媒体教学手段以其开放性、交互性和即时性的特点,决定了它作为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必要补充的地位。需要强调的是,新媒体教学手段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媒介素养较高的教师才能用好这把利剑。思政课教师的媒介素养,既包括敏锐的媒介意识,要善于收集、分析和处理海量的媒介信息;还包括高超的媒介化能力,要善于运用各种媒介工具或软件去制作教学所需的媒介信息。只有媒介素养较高的教师,才能充分运用新媒体的优势和便利,给学生营造一个没有时空限制的“自主学习”新环境,让学生在点击浏览中接受并内化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资源,进而实现新媒体教学手段服务于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终诉求。

在艺术院校运用思政课这一主渠道进行文艺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已是必然,而教学手段的多维性决定了艺术院校的思政课教师要集“思想者”“把关人”“引路人”“意见领袖”“发言人”“制作者”于一身,既要“重神”又要“重巧”,让文艺界核心价值观这一“大道”在“有形”中入耳入脑入心。

综上所述,艺术类大学生是中国艺术界的未来,是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事业的中坚力量,提升他们对文艺界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度、认同度和践行度,对中国的文化强国战略以及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进行文艺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政课教师,应秉承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精神,在自身教学中找准结合点,选用巧方法,运用好手段,唯有如此,才可能完成这项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别林斯基.别林斯基论文学[M].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8:147.

[2]列宁.列宁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255.

[3]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33.

*作者简介:武晓霞(1981—),女,大连艺术学院思政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9106(2016)01- 0156- 03

猜你喜欢

文艺界艺术院校思政课
“卖艺黄家”文艺界黄氏兄妹的精彩人生故事(上)
“卖艺黄家”文艺界黄氏兄妹的精彩人生故事(中)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西藏文艺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黔南文艺界3-4月大事记
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