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李广性格看“李广难封”

2016-04-10何一鹤

社科纵横 2016年3期
关键词:霍去病安国李广

何一鹤

(兰州大学文学院 甘肃 兰州 730100)



从李广性格看“李广难封”

何一鹤

(兰州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100)

【内容摘要】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每读《史记·李将军列传》,就想到李白“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名句。李广为何难封,原因很多,但笔者认为性格是主因。在这里,笔者想就李广性格与其悲剧命运之间的联系作些探讨,以期给自己、为他人提供一些必要的借鉴。【关键词】李广难封性格

性格,是指人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而命运则是指生死、贫富和一切遭遇。人在对人、对事时的心理,会影响人的行为方式和事情发展的方向,从而会导致自己或他人具有不同的人生轨迹。李广(?-前119),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人,西汉名将。历经汉文、景、武三朝。长期守卫汉朝北方边境,多次主动出击匈奴。纵横沙场40年,与匈奴大小70余战,守边的跨度从渤海湾到天水,历任边境八个郡的军事长官。终其一生,功勋显著,多次以少胜多,极大地保障了国家边防安全。就是这样一代名将,终其一生,不但没有得到封侯,反而含恨自杀。原因何在呢?这其中的缘由令人深思。历史上学者们对李广难封的原因有不同的解释,如运气不好,生不逢时,军功不够,等等。但笔者认为李广自身的性格是诸多原因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在这里,笔者就李广的悲剧人生从性格方面作一些探讨分析。

一、自负其能

“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这是典属国公孙昆邪对李广的评价。“广家世世受射”,“善骑射,杀首虏多”,“广为人长,猨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可以说,李广武艺高强,世所公认,其自信也显而易见。但凡事都有两面性,自信的背面就是自负,如果自信走到了极端,就会演变为自负。当一个人开始自负的时候,失败离他也就不远了。由于自恃武艺高强,李广常常逞一己之勇,只身犯险,多次将自己和军队置身绝地。因为自负,“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身猛兽亦为所伤云”。因为自负,导致他在行军打仗时,常常没有大局观。李广在上郡与匈奴作战时,曾经亲率三百士兵离开大部队去追击匈奴的三个射雕者,得手后,却遭遇匈奴数千骑兵,虽然侥幸脱险,但如果万一失手,其后果可想而知,但他却没有设计周到的预案。因为自负,他过高地估计自己,有时看不起身边的人。李广与相士王朔私下说:“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他只看到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功劳,但他却看不到别人的长处,不明白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在哪里,而把一切都归结为命。因为自负,他往往认为自己的功勋卓著,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固执己见。“后二岁,大将军、骠骑将军大出击匈奴,广数自请行……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得一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幕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虽然这是他最后一次建功立业的机会,他的立功心切可以理解,但他表现出来的,却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意气用事。正是因为他的固执,使他坠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二、心胸不宽

李广有一个明显的不足,就是气量小,爱记仇,不能轻易原谅别人。“顷之家居数岁。广家与故颖阴侯孙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韩将军徙右北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事实上,霸陵尉忠于职守,按章办事,理应受到褒奖,只是因为喝了酒,对李广不够尊重,这实在算不得什么天大的事,罪不当死。但李广却容不下一个尽职的亭尉,没有候王之风范。同样是同时代的御史大夫韩安国,对比霸陵尉更刻薄的人,就显得气度宏阔多了。“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这就是韩安国一种大人不计小人过的气度,李广却做不到。李广曾经与相士王朔讨教他不得封侯的原因时说:“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失信屠杀已经投降的羌兵,而且一杀就是八百余人,这不仅仅是心胸不够宽广,简直可以说是心胸狭窄了。虽然事后李广表示悔恨,但他悔悟得太晚了,既没有在他杀降时想到这一行为会激起敌人拼死抵抗的勇气,也没有在悔悟的时候反省到由于当年自己的狭隘行为给自己的成功设置了巨大的障碍。元狩四年,在对匈奴的围歼战中,当卫青派长史质问李广迷路失道的原因,李广愤懑地不仅自己拒绝回答,也不让幕僚向大将军幕府解释,最终导致战役失利的罪名自然落到了自己头上。正是这种心胸狭窄的性格缺陷,导致他在遭遇挫折后,出现过激行为,最后含恨自杀。

三、讷口少言

“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恂恂如鄙人,口不能道辞。”这是《史记》中司马迁对李广的描述。这两句话,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李广十分老实,很不善言谈,关键时刻更加无话,犹如一位固执倔强的乡下老农。而他性情质朴笃厚的特点,也决定了他不会也不屑于奉迎拍马、巴结权贵。与李广同时代的霍去病,平时也不爱说话,可是当“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时,霍去病喊出了“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名句,表明了自己忠君报国、将家事置于国事之后的态度,“由此上益重爱之”。而李广一生为国家冲锋陷阵,将生死置之度外,但他从未说出过像霍去病这样的豪迈话语。因此,同样是沉默少言,李广和霍去病在汉武帝的心里就有了质的差别。也正是因为他不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表现在带兵打仗上,没有也不能向将士们阐述自己系统的战略战术,只有靠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李广就是一个不讲求以法治军、严格管理的将领。行军时“无部伍行阵”,止舍时“人人自便”,连必要的警卫都不设置,“不击刁斗以自卫”,在幕府中则无“文书籍事”。孙子说“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李广违背了这一治军的基本原则,无怪乎劳而无功、际遇坎坷了。他在军中经常是独来独往任意行事。“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李广对部下很好,部下也乐于为他而死战,但这并不能说明他善于治军。司马光评价说“效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卫青、霍去病等新兴将领对李广的自由式带兵更是不以为然,以致于汉武帝也慢慢觉得心里不踏实,私下里告诉卫青“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四、胸无城府

李广年轻时跟随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击溃了叛军,解救了汉景帝的弟弟梁王刘武,立下了卓越功勋,本应加封爵位。可是由于李广没有看清皇帝和地方诸侯之间明争暗斗的复杂形势,平叛之后,曾经同汉景帝争夺帝位的梁王私下“授广将军印”,李广没有拒绝就接受了,使好事变成了坏事,成为影响他终生仕途的阴影。当时中央政府和地方诸侯斗争激烈,私受诸侯封赏,违反汉律,性质严重,犯了大忌,自然让皇帝对李广产生了“私党地方诸侯”的怀疑,“故还,赏不行”。李广的赫赫战功不仅没有得到封赏,还成为日后朝廷不加重用,始终不让其领兵超过万人的根源,导致了李广在与匈奴作战的过程中,只能利用有限的兵力长途奔袭,无法像卫青、霍去病那样组织大规模的作战,难以立下荡敌灭国、擒贼擒王的不世奇功,只好眼巴巴看着那些“才不及中人”的同僚和部属拜相封侯,而自己始终“官不过九卿”。

卡利斯丁说过一句名言:“在诸多的成功因素中,性格是最重要的。”成功者肯定有其成功的理由,其成功必然与其性格分不开的。反之,如果一个人的性格存在缺陷,他的人生必将受到这些缺陷性格的影响,甚至在关键时刻这些缺陷性格对人生起决定性作用,成为走向成功的绊脚石。综上所述,李广的性格是他终老也没能封侯的重要原因。作为一个耿直粗犷的武人,他没有办法博得皇上的龙颜大悦,也不会圆滑地处理人际关系。因此,一代飞将军落幕令人感伤。“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太史公以赞美与同情的笔触,描述了李广悲壮的一生,激起了千百年来人们对他的广泛同情。但是,当我们今天重新审视李广这个历史人物时,不能用感情代替理智,而应当从史实出发,从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分析中,总结出符合历史逻辑的结论,从而使后来者借鉴和警醒。

参考文献:

[1]王伯祥选注.史记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2]“标点资治通鉴小组”校点.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63.

[3]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7.

[4]顾竺.史记十大名篇解读[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

·史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16)03-0104-03

猜你喜欢

霍去病安国李广
千年药都,健康安国
敢为当先
盼春
How to Arous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terest in English Study
An improved potential field method for mobile robot navigation①
ACC Secretary-General H.E. Mme. Yang Xiuping Attended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8thChina-ASEAN Education Cooperation Week
西汉抗击匈奴的青年统帅霍去病
李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