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中的社区组织发展初探

2016-04-10杨娅倩郭忠庆

社科纵横 2016年7期
关键词:居民社区发展

杨娅倩郭忠庆

(1.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62;2.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甘肃 兰州 730000)

社区中的社区组织发展初探

杨娅倩1郭忠庆2

(1.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062;2.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甘肃兰州730000)

当前我国社区组织主要由社区居民委员会、党委以及其下设委员会等带有行政色彩的正式组织以及包括志愿者队伍、社区照顾组织等由居民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组织。本文对目标对象多个社区进行调查,探讨其对于社区建设的作用发挥并发掘其中的阻碍因素。综合考量组织现实状况并有效运用各种推动途径,充分考虑社区的整体利益并满足社区居民的切身需求,能够使得社区组织摆脱体制机制的束缚而实现长足发展,进一步促进社区乃至社会的和谐进步。

社会转型社区组织需求评估

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社区的辖地面积和人口迅速扩张,开放性和人口流动性加剧,原有的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的职责承担压力重重,作用范围的局限性也慢慢显露。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政府将许多社会管理以及公共服务事宜下放到社会组织层面来进行管理。在社会转型这一宏观背景下,社区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愈加明显。

与此同时,基层社区组织依靠其组织灵活、功能多样的优势,能够较好地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多元化需求,帮助居民逐步完成从“单位人”到“社会人”的转变。[1]社区中的社区组织是加强社会管理的依靠力量,对于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区中社区组织的发展

(一)国内社区组织的普遍现状

据统计,目前我国65%以上的社区都拥有社会组织,其总数量将近100万个,是社会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当前我国的社区组织主要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两种类型。正式组织主要是指行政化的社区组织例如社区党委、综治委、妇联、工会等法律中有规定可循的组织。长期以来,这些社区组织属于政府自上而下的公共管理体系中的基层环节,在资源获得上高度依赖政府,可以说属于政府高度介入的自上而下成立的负责社区主要事务管理的社区组织。非正式组织则主要包含一些由社区居委会安排、倡导或居民们自发,自下而上成立的组织。这些组织没有非常系统正规的制度规章等来规定职能约束成员行为,法律中也缺乏相关依据进行界定,其与政府部门及社区居委会等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从属关系,因而具有更大的自治能力。

(二)社区组织的建设困境

1.政府职能转变产生的问题

在政府转变职能的社会大背景下,社区组织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其自身的优势证明了它就是承接政府职能转变的最佳对象。而作为政府在人民基层的组织延伸,社区组织出现了逐步行政化的趋势。这就使得本应属于完全自治性质的社区组织具有了行政色彩,那么其自治的功能发挥就必然受到了阻碍。

2.居民需求多样化带来的各种压力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们的分布和来源日益多样化,需求层次更高,涉及的范围更为广泛,由被动接受服务转变为主动寻求途径来满足需求。那么哪些方面的涉及和重点推进能够使得生活在社区中的居民满意度更高更有归属感,这就为社区组织的建设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3.组织功能相对单一无法发挥更大作用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社区的成长也在与时俱进,无论是社区的医疗卫生、环境保护还是文艺体育、志愿服务等多方面都需要诸多不同职能的社区组织参与社区社会生活。但我国的社区组织当前主要侧重于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种类较为单一,功能也不是很健全,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二、研究社区中的社区组织

(一)研究社区的社区组织现状

1.社区组织的概况

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社区正式组织也就是社区居民委员会等组织的存在发展有其较为完善的轨道。而其他一些非正式组织也正在如雨后春笋般迅速萌芽成长。

访谈对象社区正式组织居民委员会A的负责人如此陈述:“我们社区目前的社区组织除了社区居民委员会外,主要还有社区党总支、计生协会、综治委、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站、妇联、未成年人思想建设委员会、老龄办、双拥办、民政办以及志愿者服务队等等。”

可以看出,社区组织的种类是非常繁多的。当前社区一般区划范围以两三千人为一个整体单位,不同职能的社区组织以一定规模的数量存在,并配合社区居委会进行工作,使社区事务正常运转。

除了带有行政色彩的居民委员会等正式组织负责社区整体事务的管理外,“百合服务”流动儿童之家、“爱心集结号”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站、“夕阳红”社区舞蹈团等等非正式组织正在为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整个社区的环境氛围完善乃至社会的稳定添砖加瓦。

2.社区组织的作用及评价

(1)从社区居民的角度来看,社区组织发展尚不成熟

调查过程中大部分居民反映,无论是对于社区组织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素质水平,还是社区组织对于社区居民所做的贡献以及对于社区发展的影响作用,都没有达到居民理想中一个功能健全的社区组织所应该达到的标准。

访谈对象居民A表示:“自己是一名门卫,同时也是社区居民成员之一,每天都能与社区各个组织的工作人员有所接触,但是只停留在工作人员让帮忙开门的层面上。但自己还算是对社区组织有一些关注和了解,我觉得社区没有真正调动起居民参与兴趣并且适合居民们广泛参与的社区组织。”另外,“我们十分希望社区组织以及组织的工作人员能够更贴近社区居民,从居民的角度出发办一些实事而不是仅仅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

在调查中发现,100%的居民都有意愿加入社区组织,并且有相当多的居民非常愿意参与社区组织的活动。然而这些居民中绝大部分是没有加入现有的社区组织的。究其缘由,大多是没有时间或者没有合适的组织这两方面的原因。

访谈对象居民B是一位国企退休职工,他讲述到:“别看现在社区看似很多组织,但是能够很贴近居民生活的组织可是少之又少。与我相似情况的退休人员,大多选择每天早上去逛逛市场,下午在楼下院子里相约打打牌来消磨时光。”

访谈对象老干部居民C说:“社区组织应该将现在管理型的基层单位转变成真正服务型的基层组织。社区应该多组织助老帮残活动,还应该提倡有能力的居民作为组织的骨干人员,共同参与社区的事务。”

这些都需要有专业性的社区组织针对这一方面来进行建设,而不是选择社区居委会中的工作人员兼任组织负责人的方式来发展社区组织。

另外一位访谈对象居民D阿姨则表示:“由于在国企上班,按时上下班的同时还要照顾家庭,不会有很多空余时间也没有太多精力去参加社区组织。但希望社区组织能够开展一些和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没有便捷渠道去了解的例如法律援助、健康体检、爱心捐助等活动,如果有类似的机会,我会非常愿意抽出时间来加入到活动中去。”

由此可知,社区居民认为社区的组织发展尚未达到成熟的阶段,所开展的一些活动也没有满足居民的切身需求,因而无法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以及社区的整体发展中发挥有效的作用。

(2)站在社区正式组织的立场,其自身对社区影响作用显著

社区正式组织大多认为其存在与运作对于社区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

有经历过我国基层政治体制改革过程的老一辈居民,肯定了社区居民委员会等正式组织的存在发展与进步。

访谈对象居民E带着感慨说:“现在的社区比从前的居委会的确好的多,以前的居委会都是一些热心的大爷大妈,缺乏处理事务的专业手段。而现在的社区工作人员最起码都是大专学历,少数是本科学历,这样在开展活动时就比较有规划有效率,管理手段也更为与时俱进,能够让居民们放心。”

走访过程中发现,X、N、H等多个社区现在正在推行“楼院长”制度,鼓励本社区的普通居民通过推荐和自荐的方式来参与楼院长的选拔。社区居委会正是采用这种方式,让正式组织承担的一些社区管理职能下放给居民中的带头者,让一些基层事务能够通过社区居民自身的力量予以解决。

访谈对象D社区的居委会主任大致介绍了D社区正式组织的概况:“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经换届选举所产生的,属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组织中有正式工作人员两名,其余都由社会公益性岗位招聘产生。”当问及社区居委会在社区中发挥的作用时,她说:“社区正式组织是归所在的街道办事处管理的,但在社区中应是扮演服务者的角色,无论是在社区邻里关系还是文化艺术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促进作用。”

如N社区大力宣扬好人好事,并在社区居委会外墙上的醒目位置张贴了“善行义举榜”,鼓励居民们弘扬互助精神,将身边的好人好事推荐出来,增强大家的责任感和凝聚力。还有X社区的社区居委会在每年的寒暑假期都会组织辖区内的学生们开展一次社区实践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主题也都很具教育意义。

尽管社区正式组织的正常运作的确在社区整体方面都发挥着促进作用,但其发展仍然面临着行政干预过多、居民认同感不高等问题。很明显,带有行政色彩的社区正式组织在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下发展壮大,在资金拨付、人员选拔、资源整合等多方面都依赖于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其作用的发挥主要都体现在社区工作的宏观方面。

(3)社区非正式组织正在不断进步争取为社区做出更大贡献

社区的非正式组织基本都于近几年成立,其中有社区倡导成立的,也有居民自发组织形成的。这些组织大多是一些志愿服务或文体艺术类的居民兴趣群体,虽然没有十分完善的规章制度及运作体制,但都有固定的办公、活动场所。其人员构成也基本不受限制,只要是社区居民自身有意愿都可以积极参与。

就调查对象H社区的“爱心港湾”组织来说,这是一个由社区的党员为主导,居民们志愿加入的组织,主要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咨询和无偿服务,居民有任何问题可以随时来咨询,组织内人员还提供上门陪护、打扫卫生等志愿服务。该组织曾与该社区的“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站”一起,由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带领,居民们志愿参与,为辖区范围内的失独老人送餐,并陪伴他们进行一些棋牌娱乐活动。这对于社区非正式组织而言,不仅是活动方式上的创新,也是组织建设中的进步。

N社区的“夕阳红”舞蹈团的团长说:“我们组织的成员有50余人,主要活动就是训练、表演和参加一些社区大型活动。我们舞蹈团为响应“全名健身”的口号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促进作用,也号召了更多的居民共同加入来强身健体、健康生活,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

尽管社区非正式组织正在不断地发展完善,但是组织负责人们普遍反映了其非正式地位所导致的经费短缺问题。他们不是无经费就是通过经费自筹的方式来保障活动开展,这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组织生活的开展频率和效率,同时制约组织的建设发展。

(二)社区组织发展壮大的障碍

1.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居民认同

社区组织发展是社区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但目前关于社区组织的法律法规出台是滞后于现实需求的,急需专项法规来使其正规化。而我国的民间组织想要确定自己的合法地位,就必须首先找到主管部门,再依照相关规定去注册、登记,程序比较繁琐。社区民间组织的登记门槛要稍微低一些,但这无形中也会影响甚至阻碍一些社区组织的形成。另外,由于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这些组织得不到正确有效的指导和支持,居民对其的了解度也不够。

2.资金来源有局限,缺乏发展支撑

资金的筹集一直是我国各种民间社会组织的一大发展瓶颈。尤其是社区组织,他们大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想要成熟壮大,就必须有足够的经费用于各方面的有效运作和活动开展。然而多数社区组织的经费完全依靠自筹来解决,个别与社区居委会联系紧密的会选择通过社区的力量向街道、民政部门等争取。但是这些资金远远无法满足一个组织的需求,有限的财力就必然会制约组织发展。调查社区大多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够适当划拨资金或下发活动经费来让组织能更好地开展活动。

3.人力资源不到位,缺乏专业人才

具备专业素养和能力的专业人才对于一个在探索中发展的组织是非常重要的。在社区组织目前的工作人员除了由上级政府组织委派任命外,其余组织专职人员均为社会公益性岗位招聘。居民普遍反映社区组织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素质和系统的培训。应该优化组织工作人员的结构组成,将可利用的人力资源加以善用,并积极吸纳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到组织队伍中来。同时定期评估组织成员的能力和需求,开展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

三、社区组织发展中的社会工作介入

通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及方法的介入,建立健全整个社区的社会工作服务制度,能够完善社区和组织体系,形成协调有力的专业机制。社区组织主要工作人员、社区专职工作者等若能够普遍掌握应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知识与技巧参与社区管理与服务,就可以有效满足社区居民服务需求,推动社区组织的发展壮大。

专业社会工作者在介入过程中承担着组织促进者、咨询服务者等多种角色,通过与社区和社区组织建立关系,了解和评估社区组织的基本情况,充分动员和利用社区内的资源来完善组织体系。同时,对社区居民的心理期望和需求状况进行调研,确保社区组织的发展方向符合居民们以及社区的总体要求。

1.依靠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为平台

社区组织应积极开发社会工作专业岗位,注重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同时重视对组织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鼓励其主动参加资格考试,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个人能力。要积极落实国家相关优惠政策,支持社会力量来兴办社区组织或为社区组织的发展提供帮助。

2.坚持满足社区居民需求为目标

定期评估社区居民的比较性需求和发展性需求,根据评估结果来分类开展组织活动。依据社区的特点和发展方向,重点开展针对老年人、青少年、流动人口、低收入家庭等的社区照顾、社区融入、就业辅导、信息咨询等服务。同时不能忽略对社区内有需要人士的生活照料、代际沟通、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方面服务。

3.建立多方合作交流机制为纽带

建立健全社区组织多方合作机制,联系相关合作对象如基金会、非营利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社区的社区组织等,积极开展合作交流和研讨学习。联系专业社会工作机构来开展专业服务,提升组织的层次水平,并创新组织活动开展方式,主动邀请社区居民和其他组织参与组织生活,增强与外界的互动。

社区组织的成熟壮大不仅是社区居民需求满足的发展趋势,也是社区进步和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在社区组织的发展中,融入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推进,从政策、体制、资金、人才等多方面发挥专业优势帮助社区组织实现长足发展,同时总结反思社区组织建设经验来丰富专业社会工作技巧,二者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大力推进社区组织与社会工作的促进融合,将会看到理论结合实际的具体社区工作机制对于社区组织摆脱行政色彩而在基层自治中发挥更大作用,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和社区发展需要等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1]社区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探讨[EB].中国宁波网—时政新闻材料.

[2]刘岩.城市社区组织的自主性缺失与内源性发展[J].社会科学战线,2009(02).

[3]徐道稳.转型社会中的社区组织建设——深圳市社区组织个案调查[J].城市问题,2005(03).

[4]陈喜强,张培胜.社区组织建设与社会协调发展——浅论社区组织在基层社会协调发展中的作用[J].广西社会科学,2006(02).

[5]胡国民.社区组织推进社区居民参与的对策探讨[J].中共宁波市委党报,2013(06).

[6]张姝.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甘肃城市社区社会工作方法的应用[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06).

C916

A

1007-9106(2016)07-0092-04

杨娅倩(1993—),女,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社会工作研究;郭忠庆(1964—),男,甘肃省社科联学术部副研究馆员。

猜你喜欢

居民社区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1/4居民睡眠“不及格”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