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物资源在农村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6-04-10朱建军

生物学教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长骨实物生物学

朱建军

(广东省惠州市合生实验学校 516255)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呢?可利用各种实物进行相关的教学,将学生置于现实环境中切身体验,达到上述目的。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实物与实地教学资源在农村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1 实物资源在植物学知识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在平时虽然会经常接触到许多不同的植物。但是,那些知识还停留在生活经验的感性认识阶段。将植物的根或茎、叶、花、果实和种子或是整株植物,恰当地应用到相关的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将其植物学知识从感性阶段提升到理性认识阶段。

例如,“器官构成完整的植物体”一节涉及植物的六种不同的器官。为了使学生对各种器官的功能有初步了解,同时为后续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吸收作用、蒸腾作用和运输作用等做好教学铺垫,教师可多采集一些正处于开花结果期的植株,带到课堂内,分发给学生。让他们结合教师的讲解,再通过自己的认真观察,掌握“器官构成完整的植物体”这一核心概念。在学习“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时,为了使学生正确认识植物的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和保护组织,同时加深理解保护组织对植物内部各种组织起保护作用,可让学生将一个果皮完整的柑橘,从外到内逐渐剥开,依次取出果皮、筋络和果肉,观察并指出它们各自的分布、特点,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认识植物的保护组织、输导组织和营养组织。而当学生将一个果皮破损且已经开始腐烂的柑橘与之前的柑橘果皮、果肉进行对比之后,保护组织对植物的作用也就不言自明了。

在利用实物资源进行教学时,要摆脱教材的限制,灵活使用,以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例如,在“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一节的教学中,一般是通过学生自己参与完成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使他们正确认识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结构组成。这一活动可以使学生认识一朵发育完全花的结构组成,但是对于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这一事实还是不甚明了。如果教师能在课前准备一些葫芦科植物,如黄瓜的雌花、雄花,在课堂上请学生认真观察,并对比雄花及雌花的子房。当学生看到黄瓜的雏形时,自然就能理解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2 实物资源在动物学知识教学中的应用

与应用于植物学知识教学的实物资源相比,应用于动物学知识教学的实物资源成本较高,且不易保鲜。为了节约成本,应该对动物学实物教学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合理保存。同时,要做到课前及时、适时准备,避免存放时间过长而导致非活体动物学实物教学资源失去使用价值。

例如,在进行“动物运动的形成”中“骨是由骨膜、骨质和骨髓构成的器官”一节的教学时,如果仅仅利用长骨的解剖结构模式图进行讲解,学生难以从空间上全面理解骨的结构。所以,教材安排了一个观察哺乳动物的长骨的活动,由于观察活动所使用的长骨一般为猪腿长骨,内有骨髓,存放时间过长会导致骨髓腐败变质发臭。同时,骨密质失水干燥会变硬使骨不易解剖锯开。为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最好当天准备材料当天用。由于在“关节是活动的骨连结”知识点教学中所使用的哺乳动物(猪)关节已经包含了长骨,为节约资源,可以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剖开的猪腿部关节,并认识掌握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和关节腔等结构及其功能后,立即进入“长骨的结构”的教学。这样一物多用既可节约资源,又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一般很难获得腔肠动物、扁形动物和线虫动物等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以及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鸟类等脊椎动物的鲜活实物教学资源,这时可将各种动物标本作为教学的有益补充。

例如,在“动物的主要类群”一节的教学中,依次展示水母标本、血吸虫标本、蛔虫标本、河蚌(活体或标本)、蚯蚓和蝗虫等无脊椎动物的标本或实物,引导学生分析各种动物的形态特征、结构特征、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等,再归纳总结不同类群动物的异同点。学生经过仔细观察,主动思考所掌握的相关生物学知识比被动接受的知识印象要深刻得多。而在学生观察鱼类标本、鸟类标本,以及蛙类标本、蜥蜴标本和兔标本的基础上,对这些脊椎动物(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形态特征、结构特征、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等进行分析对比之后,正确理解生物从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和结构简单到结构复杂的进化顺序,自然就水到渠成。

3 实物资源在人体生理学知识教学中的应用

人体生理学知识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涉及的人体各个器官的结构及其功能十分复杂。视频、动画、图片和模型不足以全面说明其中的生物学原理。然而,不管从经济的角度还是伦理的角度考虑,都不可能直接将人体器官应用于教学。但一些高等哺乳动物尤其是猪的许多内脏器官的形态结构与人体器官相似,且功能也基本相同,可作为人体生理学教学的理想实物资源。

例如,在“血液”一节内容的教学中,弄清楚血液的组成是学习血液各成分的功能的基础。由于猪血成分与人血几乎相同,且容易获得,可为教师组织学生观察血的组成提供极大的便利。“血液循环”知识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教材中对于“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知识点的呈现是通过用显微镜观察各种血管(切片)展开的。如果教师能精心准备好新鲜的猪的动脉和静脉,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用手触摸体验等途径比较它们管壁结构的差异,效果会比观察切片好。而在“心脏是血液流动的动力器官”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利用结构完整的猪心脏取代心脏结构模式图,由学生亲手操作,通过选取与心脏相连的不同大血管向心脏注水,并观察水流出的位置,可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与心脏相连的主动脉、上下腔静脉、肺动脉和肺静脉。之后再根据教师的引导对心脏进行解剖,进而认识心脏的内部结构及其功能。猪的肺、肾脏在帮助学生学习“肺的结构”及“肾脏是泌尿系统重要器官”时,同样起到其他相关模式图所无法取代的作用。

4 实物资源在微生物学知识教学及生物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由于微生物个体微小难以用肉眼观察得到,学生在学习有关微生物的知识时往往感觉抽象难懂。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是用肉眼无法观察的。

例如,有些大型真菌如霉菌、蘑菇等是由许多菌丝组成的,这是学生学习微生物的理想材料。空气中飘浮着大量的霉菌孢子,只要选取合适的培养基接种霉菌孢子,使之在温暖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就可用获得大量的霉菌,借助显微镜观察,即可学习霉菌菌丝的形态、霉菌的生殖方式等知识。而野外采集到的各种蘑菇也是学习的理想材料。

目前以绝大多数农村初中学校现有的条件虽然很难实践操作现代生物技术,但在传统生物技术中,有些技术还是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实践的。

例如,发酵技术中的酿制甜酒,无性繁殖技术中的嫁接、扦插等。这些活动对材料器材的要求不高,只要学生能够遵照教师指导认真操作,很容易取得理想的效果。通过这些理论指导实践的活动,不但可以巩固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5 实地资源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生物与环境、生物学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等知识时,通过实地考察体验,可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影响生物的生态因素”一节知识之后,可组织学生利用课间,在校园绿化带观察杂草对绿化植物长势的影响。当学生看到被杂草包围的绿化植物长势明显比周围没有杂草包围的绿化植物的长势差时,很容易理解生物间的竞争关系。而当学生看见一只昆虫逮住另一只小昆虫的情景时,对捕食的理解也会很深刻。又如,在学习“光合作用”一节知识之后,可组织学生到农田、菜园参观学习理解农民为了提高作物产量,而采取合理密植、立体种植等,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措施。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又可以使学生感受生物学知识对生产、生活的积极影响,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猜你喜欢

长骨实物生物学
带你学习实物电路图的连接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当手绘遇上实物
基于Arduino控制的半实物模拟驾驶系统
实物与宣传不符,卖方担责吗?
骨外科手术中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研究
AO钛制弹性髓内钉微创治疗儿童长骨骨干骨折的疗效
引产胎儿长骨的宫内外测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