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太原食品街改造为例谈仿古明清商业街重生

2016-04-10李晓丹王颖君常湘珘

山西建筑 2016年5期
关键词:太原街道建筑

李晓丹 王颖君 常湘珘

(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2.艾麦欧(上海)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上海 200235)



以太原食品街改造为例谈仿古明清商业街重生

李晓丹1王颖君1常湘珘2

(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2.艾麦欧(上海)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上海 200235)

结合太原食品街的地理位置及规划背景,分析了该食品街没落的原因,从空间形态、建筑形象、街道景观等方面,论述了该食品街仿古明清商业街的重生策略,并提出了食品街新的商业开发理念,旨在传承传统文化,营造特色文化商业氛围。

食品街,空间形态,建筑形象,街道景观

0 引言

太原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发展较早的城市,至今已经2500多年的历史。因为太原地处内地,没有被划成商埠、开辟租界,所以太原近代建筑受外来建筑文化的冲击影响较小,西方近代建筑形式也没有深入影响太原市近代化的进程。近代建筑由于近年来重视保护不够,遗迹至今更加稀少[1]。

太原现存的近代传统商业街区是近代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桥头街、钟楼街、柳巷等街区。其中太原食品街近邻钟楼街、柳巷,以天津十八街为蓝本建造,仿古明清建筑为特点,汇聚八方风味小吃。它承载了一代太原人的记忆,是太原人最热衷的去处。

1 太原食品街的概况

1.1 食品街的地理环境

太原食品街处于太原市区交通发达地段,临近柳巷—钟楼街商业街区。食品街呈南北走向,北起府东街,南至钟楼街,街道总长552 m,宽10 m左右。原街有两条,即以鼓楼街为界,以北名都督北街(原督军前街),以南名帽儿巷,原路宽为5 m~7 m。

1.2 食品街的规划背景

1955年,都督北街并入帽儿巷,路两边都是些低矮的平房,经营土产日杂、烟酒副食,还有几家做衣服、帽子的裁缝店。当时的帽儿巷,虽然破旧,但因为挨着钟楼街,也堪称太原繁华的商业区。这是食品街成立的雏形,为当时客观环境自发形成商业街规模。

1985年,太原旧城改造,帽儿巷街道路面拓宽,旧房拆除,建成多为二层楼的仿明清建筑群,并在东、南、西、北各立仿古木制牌楼一座,上书“食品街”几个大字[2],展示着它特殊的街名,也昭示着它古老的身份。并于1986年1月1日,正式开街营业,成为太原市一道独特的风景。

然而,食品街的红火并没有持续几年,在市场的洗礼中,食品街曾一度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艰难选择。

2012年8月初,太原市迎泽区政府提出实施食品街升级改造工程。在业态方面,政府对食品街进行统一招商管理,统一产业布局。在街道规划方面,恢复仿明清建筑风格,重铺地下管网,恢复性改造路面,加设停车场等配套设施。目标将食品街打造成集观光、餐饮、休闲于一体的特色餐饮步行街,成为太原人心中的“舌尖上地标”。

2 太原食品街没落的原因

经过调研和翻阅历史资料,食品街没落的原因归于以下3个方面:

1)缺少发展和特色:食品街在发展中固步自封,没有与时俱进提升档次,与当今特色步行街的多元化发展相比,缺乏活力与机遇。2)缺乏专业化管理:当时食品街管委会只进行行政管理,缺乏行业管理的经验。步行街人车混行,交通混乱。店铺各自为政,业态混杂,副食、音像、棋牌、电器、服装、美容美发等行业更换频繁。3)设施老旧环境差:配套服务设施,如绿化、照明、停车、休憩场所等在建设初期考虑不周。随后街道出现了“脏、乱、差”的现象,食品街的吸引力和档次极大的被降低,从而影响经营[3]。

3 太原仿古食品街的空间形态分析

食品街不仅是舒适的就餐场所,活跃多变的空间使“人、建筑、餐饮、传统文化”融合交替,结合餐饮经营、民间艺术展示、民俗活动,满足人们的寻古怀旧心理与保留城市之根等多种要求。

3.1 功能结构

改造后的食品街总长552 m,拥有近60家店铺,50多个品牌。餐饮各具特色,北部为特色风味区,中部时尚酒吧西餐区,南部山西特色风味区。不仅众多太原老字号餐饮品牌得以保留,还能吃到各地时尚风味小吃。

除了餐饮业,还保留了其他业态,包括住宿、娱乐、文物保护建筑等等。布老虎客栈,内部装修为山西窑洞风格,让游客在享受完美食之后,体验山西的民俗民风。食品街北端的盛唐之夜商务KTV和“太原人自己的烟行”——九州烟行,都是老字号品牌。文物保护建筑包括晋绥铁路银行(太原市保护文物)和山西省曲艺团所在的民国西洋式办公楼,历史悠久,与整条街的仿明清建筑风格有着强烈的对比。食品街的北段因为临近山西省眼科医院,聚集了几家眼镜店。适当的业态排布,不仅满足了游客的需求,也保留了老街的历史沧桑,凸显出食品街的文化氛围。

3.2 空间布局

太原仿古食品街具有线形的动态空间。以小型广场连接,店铺线形排列,形成“十”形商业街。从平面布局上,空间序列以“街—广场—街—广场—街”呈线状发展,故事性地组织出“开端—发展—高潮—尾声”这样一种序列,给人丰富的空间体验[4]。

3.2.1 入口段

穿过太原市繁华的鼓楼街商业区,眼前便是太原食品街的古牌楼。入口的大门为仿明清木制牌楼古建筑形式,属一间二柱式牌楼,整个牌楼东西跨度10 m,高21 m,气势恢宏,上书“食品街”几个大字,展示着它特殊的街名,昭示着它古老的身份。

3.2.2 发展段

由南至北进入食品街,玲珑别致的仿明清建筑、古色古香的门窗、干净的青瓦,让人赞为惊叹。多为2层建筑,高约8 m,建筑高低错落。街面宽与两侧建筑高度之比约为1∶1,尺度宜人。铺面开间尺度与路宽相近。

十二兽首喷泉广场是食品街最具特色的文化区域,游客争相与仿十二兽首铜像合影留念。一株百年古槐静立广场之中,与牌坊、铜像等景观小品,营造出气息浓郁的文化观赏空间。

3.2.3 过渡段

经过广场,进入山西特色饮食街区。街宽10 m左右,多为2层建筑,高近8 m。整个街道直线布局,空间开阔,使人心情愉悦。通过使用红灯笼、招牌、酒旗等标识性文字符号,来展现古朴的街市风貌和丰富的视觉感观。

由南向北,不同立面形态的仿明清建筑林立街道两旁,两侧层高错落不等,格局紧凑。东西向连接着住宅区和停车场,与南北向的食品街十字交叉,融为一体。继续向北,经过具有民国建筑风格的晋绥铁路银行,西洋建筑风格的山西省戏曲团办公楼,直达鼓楼街,食品街一期到此为止。

3.2.4 尾声段

鼓楼街至府西街之间的这段街道,笔者称之为食品街二期。这一段与前边的修缮不同,改造时对这段街道进行了重新规划和施工。街宽12 m左右,多为3层建筑,高近12 m,整个建筑群崭新雄伟,是食品街中最夺目的建筑。

食品街最北端为鼓楼广场,广场南边新建一座高大的木制仿清代牌坊。牌坊北面,额上木刻“抚绥全晋”四个大字,正对省政府那古老的门楼。牌坊南面,木刻“文武为宪”,朝向食品街。牌坊南侧为中国传统的仿清代砖雕照壁,由2001年修建的“三晋文哲壁”原地改建。照壁北面中心是砖雕的貌似麒麟的图,这是传统照壁上的典型图;壁南朝向食品街,上书砖雕莲花图,比喻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廉洁。

鼓楼广场南面连着食品街,虽然面积不大,但地理位置非常好。绿树丛中,古雅的亭廊雕梁画栋,园内建筑古朴雅致,树木生机勃勃,颇受市民和游客的欢迎,成为附近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4 太原仿古食品街的建筑形象分析

改建后的食品街遵循原有的建筑格局、体量和高度不变,运用了传统商业步行街的建筑法式和建筑材料。

4.1 建筑风格

在太原食品街上,出现得多是以明清商业风格的建筑。建筑层高多为一二层,以青灰、赤红、木黄为主色调,鲜明的色彩为建筑物带来活泼和生趣。门楼、牌坊、照壁等大量北方明清商业元素,地域特色浓郁,体现黄土高坡的晋商文化内涵。

建筑的屋顶可以分为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和录顶,个别建筑还出现了卷棚顶,其中修缮的多为硬山建筑,新修建的多为单檐歇山建筑。建筑大门向街,红色立柱,抹灰墙面,砖砌山墙,青瓦屋面,简而不陋、精而不繁。

各个店家在不破坏整体性的同时,对商铺进行了个性化装修。部分建筑在临街一侧利用挑檐,在二层形成出廊,增加立面的丰富性,虚实对比的檐廊使街道空间充满韵律。

4.2 建筑细部

食品街的建筑从细部角度看,精致美观,尺度适宜。

门窗棂格、斗拱卷杀、瓦当滴水、门簪门钉(虽然它们不再是结构构件,仅仅起到装饰作用)等的雕绘精致,吻兽、山花、雀替彩画等的神形各异,具有独特性却不失统一性的店铺匾额,丰富的装饰内容使街道的立面效果充实饱满。屋面、檐部的重点处理设计,装饰、雕绘的特色设计,都使得建筑的个性得到充分体现。

这些仿古建筑延续了明清建筑文化,立面装饰采用了山西传统彩画、苏式彩画、卡箍头彩画以及少量的沥粉贴金和玺彩画。各家不同的招牌、酒旗和红灯笼作为最常见的装饰物,洋溢着喜庆的气氛,烘托了商业的热闹。

4.3 文物保护建筑

除了仿古明清建筑,还有一座近代风格的文物保护建筑身藏其中。晋绥铁路银行,位于食品街27号,1934年7月1日成立。该建筑1911年建成,具有百年历史,是民国时期山西金融业的一个重要历史见证,也是太原近代金融商贸建筑的代表之一。2009年被市政府列入“太原市文物单位”。站在这栋建筑物前,百年前的民国建筑风格一览无遗,它与周围的建筑既显得非常和谐,又不失其个性,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5 太原仿古食品街的街道景观

5.1 休息场所

广场承担着聚集、分流、休憩、娱乐等功能,是步行街中重要的停顿节。食品街中段共有三个广场,最著名的是十二生肖喷泉广场。食品街北端的鼓楼广场,面积虽然不大,但是绿树环绕,亭台楼阁,环境宜人,起到引导市民和游客光顾食品街的作用。

沿街道两旁,每隔30 m有一把固定木制两人休息座椅,游客可以随走随坐。每逢夏季,食品街会举办啤酒节,街道上摆放木制的六人座桌椅,绿化隔离景观带围合出半包围的休憩空间。较宽的街道,根据不同的季节性活动,设计摆放多变的休息空间。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配上仿古的城市家具,使整条街道彰显文化气息。

5.2 交通

合理便利的交通区位是餐饮街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太原食品街正是太原市北城商业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便利的交通可达性,使得方便人流的到达,重新改造变得尤为重要。

整条食品街为步行街,宽度为10 m~12 m,机动车、非机动车禁止通行。有东南西北四个开放性出口,交通顺畅。同时在食品街和鼓楼街之间开辟了可容纳400多车辆停放的停车场,出口直达食品街中段。食品街附近有3个公交车站,便利的交通条件提高了太原食品街的可达性。

5.3 景观小品

食品街的改造不仅加强改善环境,更注重文化的传承。

在食品街泛着青光的大理石路面上,每隔50 m就可以分别看到“酸、甜、苦、辣、咸”五个古体字,与众不同的石材地雕,书尽山西味道。

水是灵动的象征,但是原有街道并没有关于水的景观,所以专门设计了十二生肖喷泉,为街道添加了文化的气息和跳跃的灵性。

在不同的路段,会看到形态各异、具有山西饮食文化特色的铜雕塑。有祖孙三人享用烧卖和扁食;有老妪教孙子压饸烙面等,简单的日常生活展示着三晋大地的传统面食文化;还有孩童在奔波归来的驼队前嬉闹(骆驼是沙漠之舟,生动的展现晋商经商的足迹,也寓意晋商精神后继有人)。晋商文化源远流长,坚固铜像屹立不倒,让游客享受美食的同时,深切感悟山西的晋商文化。

5.4 文化小品

文化是街区改造的导向与动力,对街区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5]。本次改造,食品街确定了文化强街的发展方向。山西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改造后的食品街要将众多的民俗文化元素融入到餐饮服务中。

山西省曲艺团位于食品街的一栋西洋式建筑,每天都有演员在食品街进行曲艺表演。表演的曲种多样,引进各地的戏曲(比如晋南的蒲剧眉户等等),让人有种穿越不同地域,重温当年生活的难得记忆,同时把不同地域不同习俗的人群汇聚于此,增加人气,做大规模。

沿街道两旁,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座方形的木制小屋,用作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品专营店。面塑、风筝、内画、剪纸、脸谱、糖画等非遗项目齐聚于此。通过现存制作、展示表演等多渠道,来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品的价值以及山西民间传统手工艺文化的艺术成就。

关公是仁义礼智信的代表,关公身上所体现的价值观也是几百年来晋商的核心价值观。在民间,关公是武财神,是保护商贾之神。食品街中段立有关公威武站立像,上书“神勇”二字。

6 新的商业开发理念

太原食品街能够辉煌再现,我认为是基于以下几点:

1)找准主题,形成商业圈:特色步行街是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生动体现。主题是吸引眼球的关键,不仅抓住市民的胃,更要吸引旅游者的眼球,成为本市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管理统一规范化:政府采取“四个统一”:统一产业布局,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管理运作,统一招商管理。管理公司指定时间、指定地点,统一清理餐厨垃圾,这样的日产日清方式,给饭店经营带来很大的便利。3)招商目标多元化:引进国内外有实力、有影响的餐饮品牌;保留山西精品老字号,打造山西特色主题小吃城,建立山西省特产专营店。特设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品专营店等。

作为一个完全人为造就的仿古步行街,太原食品街运用古建筑传统设计方法,以“文化是魂,建筑是体,商业是心”的开发理念,传承传统文化,营造特色文化商业氛围。

7 结语

经过保护后的食品街,各类特色美食云集,古朴街道绽放异彩,民间手工艺术精巧展示,传统曲艺精彩上演,古朴优雅的食品街以各种姿态展示着改造后的勃勃生机。外地游客或太原市民来食品街不仅可以一饱口福,还能通过它了解到山西的饮食文化、民俗文化、晋商文化、旅游文化等。如今的太原食品街已恢复了昔日的繁荣,重现了当年的盛景,成为市民和游客休闲品尝美食的又一好去处。

[1] 王正武.太原近代建筑初探[J].古建园林技术,2009(10):21-24,31.

[2] 袁 毅.“再生”的建筑——以太原市食品街历史建筑改造为例[J].大众文艺,2013(4):281.

[3] 亓文斐.以太原为例谈城市特色街区[J].山西建筑,2014,40(10):24-25.

[4] 杨 芳,段晓丹.成都锦里仿古步行街探析[J].四川建筑,2007,27(2):25-27.

[5] 宫远山,高子钧,李铁鹏,等.文化导向下的特色文化商业街区改造路径探索——以沈阳市吉祥街改造为例[J].规划师,2014(S1):28-30.

Discussion on mall rebirth antiquing Ming-Qing taking the Taiyuan Food Mall reformation for example

Li Xiaodan1Wang Yingjun1Chang Xiangzhou2

(1.MechanicalandArchitecturalEngineeringInstitute,ChinaMiningUniversity(Beijing),Beijing100083,China; 2.M.A.O(Shanghai)ArchitecturalDesignConsultingCo.,Ltd,Shanghai200235,China)

Combining with the location and planning background of Taiyuan Food Mall,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ause of the Food Mall declination, from the space form, architectural image, street landscape and other aspects, discussed the rebirth strategy of Food Mall antiquing Ming-Qing commercial street, and put forward the new business development concept of Food Mall, for the purpose of inheriting traditional culture, create special cultural business atmosphere.

Food Mall, space form, architectural image, street landscape

1009-6825(2016)05-0004-04

2015-12-06

李晓丹(1970- ),女,博士生导师,教授; 王颖君(1990- ),女,在读硕士; 常湘珘(1990- ),女,建筑师

TU984.13

A

猜你喜欢

太原街道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太原清廉地图
人造太原
热闹的街道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除夜太原寒甚
热闹的街道
风居住的街道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