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挺举的上挺动作对举重成绩的影响

2016-04-08龙玉萍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6年6期

龙玉萍

中图分类号:G88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6-000-01

摘 要 在中国举重历史上,陈镜开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是挺举,2008年北京奥运会展示中国力量是陆永挺举212公斤。这些优异成绩的取得,充分体现出我国运动员在挺举竞赛中,具备极高的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争得了荣誉。然而近几年青少年比賽挺举成功率低于抓举成功率。经调查统计的结果表明:在举重竞赛中,反映极为突出的问题是挺举上挺动作成功率偏低,影响总成绩提升。故此,本人作为业余举重教练,经过多年认真的分析和实践找出阻碍挺举上挺失败的原因,如何掌握上挺技术的方法,为培养更多全面运动员而努力。

关键词 上挺动作 挺举 举重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的对象是参加2008年湖南省青少年举重的运动员288人,其中甲组56人,平均年龄17.2岁;乙组100人,平均年龄15.5岁;丙组132人,平均年龄13.6岁。研究方法主要运用了现场直接观察法与文献资料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试举次数及成功率统计分析

实训统计结果显示:男子三个组抓举成功率分别为:66.9%,62.2%,58.9%。挺举为:60.8%,59%,57.3%;女子三个组抓举成功率分别为:61.1%,63.8%,62%,挺举为:53.3%,61.8%,55.5%,挺举的成功率低于抓举的成功率。

(二)挺举上挺技术失败的原因

1.预蹲偏前上送不能完全用上全身力量;2.下蹲翻技术不好反站后调整后架子不硬;3.预蹲节奏控制不稳定过浅或者过深;4.预蹲过程中手臂用力过早;5.肩关节支撑偏前进肩不干脆;6.上肢力量不足。

三、对策措施

采用科学的训练手段,调动队员的训练积极因素,重视增加上肢力量的训练时数和训练比重。

根据动作与用力特点,上挺动作是由预备姿势,预蹲、发力、下蹲支撑、起立、完成姿势与放下杠铃等互相衔接的动作环节组成。目前,上挺动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预姿、预蹲和发力锁肩动作上。因此,改进上挺的技术动作,首先,抓好这方面的训练,是保证上挺成功的关键。

预备姿势的任务是为预蹲做好准备,给预蹲与发力创造良好的条件。

明确预备姿势的任务后,还应当了解到,随着上举重量的增加,上挺的稳定支撑和平衡就越来越困难,问题在于如何在胸上能够支撑住杠铃的重量。那么,运动员的支撑面只能由脚掌支撑面和脚掌之间举重台的面积构成,杠铃—身体系统总体重心的投影位于踝关节中心前面,在预备姿势中,身体备关节保持正确的动作固定不动,躯干、下脚与上肢肌肉等保持一定程度的静力性肌紧张。

预蹲的任务是使参与上挺用力的肌肉拉长,为上挺发力创造最有利的条件。

预蹲是上挺动作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正确的掌握预蹲动作。在上挺预蹲的过程中,膝、踝和髋关节角度减少,伸膝、屈足和伸髋肌群进行退让性工作,肌肉被适度拉长,躯干和两臂固定,躯干与两臂肌群保持相对静力性肌紧张。

如果在预蹲时,躯干垂直移动,那么,杠铃、身体系统总重心就会稍微向前移动,这是因为预蹲时膝关节弯曲,腿向前移动导致身体某一部分向前移动。若在上挺的过程中躯干部位未能保持正确的肌肉用力方向,挺胸不明显,出肘支撑杠铃未能形成正确的三角支撑,随之,杠铃—身体的系统总重心向同一方向移动。由此,就会产生杠铃—身体系统重心前倾,破坏了正确的预蹲身体各部位用力角度,杠铃上升路线偏前,不适宜正常的支撑杠铃,造成试举前掉的现象。

如果的预蹲时,臀部向后移的幅度过大,那么杠铃—身体系统重心就会向前移动移动一段距离,使与膝关节相对平衡的身体其它部位向后移动,在预蹲时臀部稍向后移,失去正确的肌肉用力方向、肌肉用力顺序,不利于充分发挥身体各部位的肌力,上挺的效果也不明显。

为此,在预蹲时,躯干相对的作垂直移动,使杠铃—身体系统的总重心的作用力向同一方向移动,保持在预蹲时,身体各部分的相对平衡,会有效地完成动作。

发力是上挺动作的重要一环节,对上挺动作的成败关系极大,其目的是在最短时间内爆发出最大的力量,使杠铃获得向上运动的最大加速度,使杠铃上升到必要的高度,为下蹲支撑创造良好的条件。

发力后,两臂用力的时机和上蹬、预蹲动作衔接不连贯,预蹲发力后,要求腰腿和身体各部位充分伸展,两臂积极用力,支撑杠铃、锁肩,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锁肩动作不明显、不及时,是造成试举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往往有一些队员采用不锁肩的方式附着支撑杠铃,由于不锁肩,形成肩部肌肉放松,支撑重心不稳定,杠铃前后摆,需要前后移动来维护支撑总的平衡,给顺利完成动作设置了障碍,而且杠铃会因此产生回降,形成两臂屈伸动作,该次试举失败,也是常见现象。所以,必须重视这一技术环节的训练,为顺利完成试举打下基础,才能够在以后的比赛中,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

同时,利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调动队员训练的积极性,让他们投入到大运动量训练中,增加上肢部位练习的比重,应将其列为重点训练项目。可采用多种多样的训练方法,引导和组织教学比赛、单项赛。

四、结论

教练员平时多学习专业理论方面的有关知识,利用正确的训练方法和手段,结合运动员身体条件,身体素质的情况,进行解剖学、力学分析,采用合理有效的上挺技术动作,因材施教;其次,必须掌握好预姿、预蹲的技术,正确掌握上挺时,肌肉用力方向和杠铃运行轨迹,同时,加强上肢部位的力量训练比重,将其作为重要训练内容;三是要根据运动员的身材条件和力量比例选择挺举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