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彝尊研究论著叙录(一)

2016-04-08张宗友

古典文学知识 2016年2期
关键词:经义朱彝尊朱氏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秀水人),是清初文学大家,在诗、词、古文等领域,享有盛名,“不愧一代之词宗”(《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卷十八《曝书亭集》提要),编有《词综》《明诗综》等大型总集,自定诗文集《曝书亭集》有八十卷。朱彝尊同时也是学术名家,本集收有《原儒》《原贞》等立论之作,及《尚书古文考》《孔子弟子考》等考辨之作;另外撰有《经义考》《日下旧闻》等经史名著。朱彝尊治学通贯四部,以博雅精勤见长,顾炎武曾称赞说:“文章尔雅,宅心和厚,吾不如朱锡鬯”(《亭林文集》卷六《广师》篇)。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朱彝尊就是学界关注的重点人物之一。据笔者不完全统计,相关著作、论文有近三百篇之多(其中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就有二十多篇)。对于清代的文学与学术研究而言,朱彝尊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而有待开掘或深入抉发的论域仍然十分广阔,有进一步深入探研的价值。文学与学术是朱彝尊一生成就的两翼,相济为用,自应引起研究者的同等重视。为此,笔者拟通考有关朱彝尊的研究论著,择其较有发明者,按年编次,撮要述评,为推动研究走向更加深入而贡献绵薄。所涉专家,临文不讳,径载其名,以符通例。

1931年

论文:翁衍相《朱彝尊〈经义考〉》(《文华图书科学季刊》第三卷第四号,12月)。

按:《经义考》是朱彝尊的学术名著,以著录弘富、体例完备、考证精详、征引广博著称,实集经学目录之大成,在经学、目录学等领域,卓有贡献(参张宗友《〈经义考〉研究》,中华书局2009年版)。在朱彝尊众多著述中,《经义考》首先得以进入现代学人的研究视野,并非偶然。翁文注意于著者身世、编纂趣旨、内容体例、刊刻经过、各家评语、通行版本,属于全景式介绍而非问题研究。翁氏推此书“不但为经学者之宝典,抑亦目录学家之要籍”,系学界共识。

1933年

著作:罗振玉《经义考目录》《经义考校记》(《七经堪丛刊》本)。

按:《经义考》系先秦至清初经学文献总目,被目为通往经学的门径之作。但该书有三百卷之巨(实存二百九十七卷),原书并无目录,查检颇为不易。罗振玉摘其纲目,编成《目录》八卷,下附书志所记卷数及存佚信息,提供了检索之便;同时又针对书中错误,别为《校记》一卷,备列清人辑本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原书不记录版本的缺憾。

1970年

论文:江润勋《朱彝尊及其词学》(香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按:朱彝尊首先是以词人的面目进入现代学术研究的视野的。用现代学术范式对朱彝尊的文学与学术成就与思想加以研究,江氏此篇堪称开创之作。在简要介绍朱彝尊文献学、史学、文学等领域的贡献之后,该文重点讨论了朱彝尊的词学成就(包括《曝书亭词》的创作成就及《词综》的编纂成就),对朱氏的词学交游、浙西词派之后进与反对者也有所考述,并附有新编朱氏简谱、《朱竹垞手定词稿》校勘记。江文观点中肯,态度审慎,方法科学,文笔雅正,对朱彝尊及清初学术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不容忽视。

1972年

论文:乔衍琯《经义考所引千顷堂书目汇证》(《书目季刊》第六卷三、四期合刊,6月)。

按:《千顷堂书目》系与朱氏同时被荐鸿博、共修《明史》的黄虞稷(1629—1691),为撰《艺文志》,借助家藏撰成,仿《隋书·经籍志》兼志五代之例,著录辽、金、元、明四代之书。朱、黄二人自康熙十七年起即有交游,又因修史机缘,朱氏遂得以拜读黄氏书目原稿,取为《经义考》资料来源之一。乔氏把《经义考》中“黄虞稷曰”的材料(凡三百五十五处)逐一辑出,同《千顷堂书目》(用了三个传本)进行对校,对是否引自该目、有无出入等情形做了详细分析。乔文旨在借以考察《千顷堂书目》原稿的面貌,由于方法得当,工作细致,不仅结论征实可信,而且开创了详细探考《经义考》引据资料原委的研究范式。

1977年

论文:乔衍琯《论〈千顷堂书目〉〈经义考〉与〈明志〉的关系》(《“国立中央图书馆”馆刊》新十卷第一期,6月)。

按:清修《明史》,历经数代,《艺文志》部分由数人经手,其最终面貌与修撰者所备志稿之关系等问题,久未解决。乔文取《千顷堂书目》《经义考》与《明史·艺文志》(简称《明志》)之经部《书》类为例,予以详细比较,对其间书名、卷数、著者之出入分合,有客观之观察,得出了“《明志》经部实从《经义考》出,而不从《千顷目》出”的结论,旧说为之一新,《经义考》的文献价值也得到发明。

1978年

论文:田凤台《朱彝尊与〈经义考〉》(《中华文化复兴月刊》第十一卷二期,2月)。

按:田文推《经义考》为“研究中国经籍必读之入门要册”,将其置入专科目录的视野中加以介绍,包括朱氏略历、成书缘起、分类体例、诸家评估等,与前揭翁衍相文颇类,而缕举较细。

1979年

论文:[日]杉山宽行《论朱彝尊的〈经义考〉——主论〈经义考〉之诸版本》(《日本中国学会报》第三十一集,10月)。

按:作者曾编《经义考撰著者索引》。此文在介绍《经义考》成书与刊行概况后,重点论述几种版本的特征,包括《经义存亡考》稿本、曝书亭刊本及卢氏续刊本、四库全书及荟要本、秀水朱氏重修刊本、浙江书局本等。

1980年

论文:[日]竹村则行《朱彝尊的遗民意识》(九州大学文学部《文学研究》第七十七辑,昭和五十五年[1980]刊;朱则杰译,附录于朱氏《朱彝尊研究》,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按:该文从朱氏诗歌纪年、《王礼部诗序》、寿李清诗、史馆传稿、弹劾事件、《腾笑集序》等方面,探讨朱彝尊“复杂曲折”的遗民意识,指出朱氏既不同于顾炎武等前明遗民,也不同于一心事清的当代官员,眼光较为敏锐。但文中有关朱彝尊的史实,不尽准确。

1981年

论文:高建中《朱彝尊的词论及其创作》(《文学遗产》第4期)。endprint

按: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大陆学者对朱彝尊的研究开始兴起,首先聚焦的仍然是其词学。高文认为朱彝尊论词的基本观点有三,即宗法南宋、崇尚醇雅、推尊姜张(姜夔、张炎)。其意义在于救弊补偏、开宗立派、顺应形势,展现了个人态度与特征。朱氏词作,可分为感时怀古、抒写恋情、游冶酬赠、咏物句等类型,其词风则高秀清丽,杂以咽塞悲凉;复圆转浏亮,琢句精工。其缺点则在重格调而轻内容,词论并未能贯穿本人的全部词作。

1982年

论文:林湮《朱彝尊的词论》(《浙江师范学院学报》第3期),雷履平《朱彝尊〈词综发凡〉在词学理论上的贡献》(《四川师院学报》第4期)。

按:林湮指出,朱彝尊是学问家、考据家,故其论词,谈源流多于现状、谈传统多于创新;论词的流变,则是从传统精神、形式和合乐三个角度切入的。词要能吟咏情性,表达求自然,篇章求浑一,句语求工炼,达于醇雅清新之域。雷履平细绎《词综发凡》条例,指出朱彝尊推宗南宋具有救弊、尊体的历史作用,崇雅黜浮,不无可取;缺点是未能总结苏轼开创的革新精神,且有门户之见;实际创作也因此有所局限。

1984年

论文:高建中《朱彝尊诗论摭谈》(《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九辑)》,4月),朱则杰《朱彝尊古文浅探》(《江淮论坛》第3期),吴肃森《朱彝尊和〈曝书亭词〉》(《人文杂志》第5期),张弘《介绍朱彝尊的一篇佚文》(《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第5期)。

按:本年数篇论文,表明学界开始探讨朱彝尊诗学与古文成就,关注其佚文及价值。高建中指出,朱彝尊诗论有三个特色,一是宗唐而不言派,二是师古而不泥古,三是性情与学问并重;朱氏诗论具有救弊的现实意义,宜统合而观,不宜割裂而论。朱则杰指出,朱彝尊古文(存五十卷)内容丰富,时时流露出“故国之思”(即爱国情感);范围广泛,无论抒情、传人、写景,均有一定的成就。其艺术特色则表现为两个方面,即叙述“简而要”,语言“雅以醇”;体现了清代古文从初期诸大家向中期桐城派发展的趋势,思想意义逐渐减退,艺术形式则日趋讲究。吴肃森举例说明朱彝尊在词论与创作上崇尚清空、醇雅,宗法南宋的特色;目的是为了推尊词体与救明词之弊。张弘则介绍了朱彝尊本集未收的《耒边词序》,有助于了解清初各词派的情况。

1985年

论文:朱则杰《朱彝尊与永嘉》(《温州师范学院学报》第1期),乔衍琯《经义考及补正、校记综合引得叙例》(《书目季刊》第十八卷第4期),邱建群《朱彝尊〈经义考〉读后记》(《四川图书馆学报》第2期),罗仲鼎《论朱彝尊的诗歌创作》(《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第4期),陈铭《浙西词派醇雅清空说评议》(《浙江学刊》第6期),马步云《景中寓情愫淡中见丰腴——读朱彝尊〈卖花声·雨花台〉》(《名作欣赏第6期)。

按:本年论文,研究范围有所扩大,不仅有文学研究之作,也有文学鉴赏之作;不仅关注朱彝尊的文学成就,也关注他的学术著作。在文学研究方面,朱则杰关注朱彝尊与永嘉一地的因缘,考其游历史实,论其吟咏诸作,开创了地域研究的新方向。罗仲鼎结合朱彝尊生平,把朱氏诗作分为四期(分别以康熙元年、十八年、康熙三十一年为时间节点),对各期主题及创作特色有所论列,指出朱氏诗作具有四大特点:感情真挚、直抒胸怀;风格豪迈激荡、浑厚苍凉;举重若轻,挥洒自如;学习民歌,青出于蓝。其缺点是逐渐脱离实际,由诗人之诗走向学人之诗,性情为学问所淹没。对于集经学目录之大成的《经义考》,台湾地区的学者在整理、利用该部巨著方面走在了前列。乔衍琯等即为《经义考》及其衍生著作《经义考补正》(翁方纲著)、《经义考校记》(罗振玉著)合编了索引,《叙例》一文对《经义考》的价值及缺陷做了说明。邱建群的读后记,对《经义考》有简要介绍,表明大陆学者开始关注该著。陈铭指出,浙西词派以清空的艺术手法,表达醇雅的思想内容,朱彝尊作为开创者,有怀旧、纠弊的现实考量。

1986年

著作:苏淑芬《朱彝尊之词与词学》(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论文:陈士彪《〈曝书亭词〉略论》(《杭州师院学报》第3期)。

按:苏著系研究朱彝尊词学的专著,共分七章,前两章略述朱氏时代背景、生平交游,第三章探讨朱氏词论体系,第四章论《词综》之整理及其优缺点,第五章论朱氏词作(四种词集);第六章综述其词风特色;末章结论,统叙后世评陟及反响。苏著对朱氏词学有全面观照,内容充实,结论公允,但可能出于资料查检之限,本文上揭各篇研究朱氏词学之专文,多未能引据。陈文取典型词作进行剖析,指出朱彝尊怀古词、爱情词(艳词)、咏物词所具有的思想情感、艺术技巧与特色,分析颇能入细。

1987年

著作:吴肃森编校《曝书亭词》(广东人民出版社)。

论文:吴肃森《〈蕃锦集〉与唐诗》(《天府新论》第1期);金望恩《朱彝尊词学理论》(《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第1期);邱世友《朱彝尊论词的醇雅》(《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十二辑)》,11月)。

按:朱彝尊词作,除《曝书亭集》所收外,此前并无合集。吴肃森因合朱氏本集、翁之润《曝书亭词拾遗·志异》、叶德辉《曝书亭删余词·校勘记》等所收凡654首,加以编校,附录前人所撰年谱、序跋及评论等资料,成《曝书亭词》,为夏成焘主编《天风阁丛书》之一。朱彝尊词集中,《蕃锦集》系全部采用唐人诗句入词,凡109首。吴文分析了该集作品的艺术特色,指出此类作品虽属艺术再创作,但由于朱氏匠心独运,“采而能融,法而能化”,通常浑然一体,贴切自然,展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属于集大成之作。金文聚焦于朱氏词论,认为体现在主张词宜“宴嬉逸乐,歌咏太平”,提出“雅”的标准以纠正颓风,标举“宗南宋”以纠云间派之弊,推崇姜(夔)张(炎)以归雅正等四个方面。邱文对朱彝尊的醇雅理论有详细论析,指出朱氏此论及其词作、词选具有纠偏补弊的作用,所以能开浙西词派,引领一时风气。

1988年

著作:王镇远《朱彝尊诗词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论文:王渭清《谈〈经义考〉中的〈易〉考——兼及全祖望〈读易别录〉》(《四川图书馆学报》第二、三期合刊,5月);庄清辉《〈经义考〉与〈四库提要〉之关系》(《四库全书总目经部研究》,台北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6月);徐志平《“神韵”说和“醇雅”说》(《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十三辑,9月);赵永纪《朱彝尊及其诗》(《渤海学刊》第3期)。

按:王镇远选录朱彝尊诗词凡114首(其中诗45题64首,词50首),为之注释,深韪其“遣字典雅,用事赡博”(《前言》)。本年论文,集中于朱彝尊的《经义考》及诗学、词学。王文旨在纠正前揭邱建群《朱彝尊〈经义考〉读后记》误识而发,指出书名为朱彝尊亲定,其中《易》类凡七十卷,虽有全祖望之匡正,但并不影响其所具有之重要价值。由于《经义考》是近两千年经籍之总汇,后世志目录者无不视为渊薮,尤以《四库全书总目》为最。庄文对四库馆臣取资《经义考》的情况做了详细分析,指出馆臣既引用其说,又辨正其误;同时也纠正了馆臣之误。庄文引证宏富,条分缕析,极为细致。徐志平指出王士禛“神韵”诗说与朱彝尊“醇雅”词论具有共同的学术背景,在艺术上因此颇有相通之处。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文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义朱彝尊朱氏
王祥卧冰
朱氏正骨结合圆利针针刺代秩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下肢放射痛的临床观察
宝应图书馆馆藏稿本《朱氏诗文世珍》考论
朱彝尊年谱新考
从“经义”的角度思考中国遗产本土意义:以古泮池街区为例
藏书家朱彝尊
泥塑占卜师
《十三经辞典》的编纂历程
叫你不告诉我秘方
汉续秦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