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凝土成本与质量:鱼与熊掌可以兼得

2016-04-08李茂奇

商品混凝土 2016年3期
关键词:单方胶凝外加剂

李茂奇

(天津市交通科学研究院,天津 300300)

混凝土成本与质量:鱼与熊掌可以兼得

李茂奇

(天津市交通科学研究院,天津300300)

混凝土成本与质量成为困扰许多混凝土生产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难题,针对这一难题,本文提出了几种解决方案,在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前提下,可以大大降低混凝土成本。本文可以为混凝土生产企业节约生产成本,提高混凝土质量提供借鉴。

成本;质量;总胶凝材料;矿物掺合料;管理

0 前言

随着商品混凝土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混凝土生产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为了获得生存,降低混凝土成本成为混凝土生产企业的首要选择。目前,大多数混凝土生产企业是通过降低胶凝材料(主要是水泥)用量的方法来实现成本降低的,一方面胶凝材料单价最高,另一方面也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但是,随着胶凝材料用量的降低,混凝土质量问题越来越突出。许多混凝土生产企业因为混凝土质量问题而面临巨额索赔,更甚至导致混凝土生产企业一蹶不振,濒临破产。成本和质量真的像鱼和熊掌一样,不可兼得吗?当然不是!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

1 原因分析

混凝土成本和质量之所以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难题,主要是因为混凝土生产企业没有搞清楚问题的关键,认为要想降低混凝土的成本,只有降低胶材用量这一条路可走。片面追求低胶材用量,而忽略了材料本身品质差别带来的影响;盲目照搬配合比,不根据原材料的变化进行实时调整;另外,企业管理混乱,权责不清,搅拌站和施工现场沟通不畅。以上是导致混凝土的质量变差的主要原因。

2 解决方案

在对混凝土的设计、生产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后,本文认为,在保证混凝土质量不变的前提下,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降低混凝土成本:

2.1原材料控制

混凝土是多种材料的混合物,要想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首先,原材料的质量要有保证。

(1)骨料

骨料作为混凝土的主要骨架,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对于粗骨料,应重点控制粗骨料的压碎值、针片状含量和含泥量;细骨料应重点控制含泥量。压碎值偏大、针片状含量偏高均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针片状含量越高,则需要的胶凝材料用量越高,从而造成混凝土成本提高。当含泥量在3% 以下时,对 C30 以下混凝土的质量影响不太明显,但对 C30 以上混凝土的质量影响较明显。有些混凝土生产厂家在选择砂时,宁愿选择含泥量3% 的砂,也不愿意每吨多花五元钱选择含泥量1% 的砂。在混凝土生产企业看来,混凝土生产成本下降了,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外加剂的用量增加了!由于泥为多孔结构,对外加剂的吸附性较强,由于含泥量的增加而导致外加剂的用量大大增加,因外加剂用量增加而造成的单方混凝土成本增加往往是十几甚至二十几元。且因含泥量的增加而导致的混凝土强度偏低和开裂等问题时有发生,混凝土生产企业面临高额索赔的事情时有发生。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2)矿物掺合料

现在常用的矿物掺合料是粉煤灰和矿粉,粉煤灰应重点控制烧失量,在价格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烧失量低的粉煤灰。因为烧失量高就代表粉煤灰的含碳量高,碳同样是多孔结构,对外加剂的吸附性很强,同样会增加外加剂的用量,造成混凝土成本的提高。对于矿粉,应重点控制矿粉的活性指数,活性指数越高,对混凝土前期强度增长越有利,对减少开裂、提高混凝土质量十分有利。

(3)采用高效减水剂

采用高效减水剂,可以大大减少混凝土的单方用水量,在保证水胶比不变的前提下,可以减少总胶凝材料的用量,降低混凝土成本。由于单方用水量的减少,使混凝土内部更加密实,可以明显减少混凝土早期收缩和开裂现象的发生,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2.2配合比调整

有了好的原材料并不代表就一定会生产出好的混凝土,因为混凝土配合比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

(1)降低水泥用量,掺加矿物掺合料

对于低强度等级和大体积混凝土,过大的水泥用量不仅不经济,而且会带来如早期收缩量大、混凝土开裂等许多问题,因此,这种条件下适当降低胶凝材料用量是经济合理的。对于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在保持总胶凝材料用量不变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减少水泥用量,增加矿物掺合料用量的方法来降低成本。因为一方面矿物掺合料价格较低,可以降低混凝土成本;另一方面,矿物掺合料的物理填充作用和二次水化反应,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程度,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增加混凝土的耐久性,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2)减少总胶凝材料用量、掺加超细掺合料

这里的超细掺合料一般指磨细的石粉,超细掺合料具有物理润滑作用,可以减少混凝土的单方用水量,在保证水胶比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减少总胶凝材料用量,降低混凝土成本。另外,超细掺合料的填充作用,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密实程度,减少收缩和开裂,增加混凝土耐久性,提高混凝土的质量。

(3)优化粗骨料级配

可以将连续单级配变成连续两级配或三级配,提高粗骨料的堆积密度,减少骨料间的空隙,从而减少胶凝材料用量,降低混凝土成本。由于混凝土密实程度提高,混凝土的质量也随之提高。

2.3加强管理

由于混凝土涉及的原材料种类繁多,一种原材料发生变化将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因此,加强对混凝土生产过程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1)加强生产前的管理

混凝土生产之前,应对骨料含水量进行严格监测,如果仅白天生产,每天应至少测试2次,如果夜间生产,应不少于3次。如果雨天生产,测试次数应加倍。对含水量的正确判断,既可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又可以减少混凝土生产配合比的调整次数,减少不达标混凝土的出现。

(2)加强生产过程中的管理

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施工现场应与混凝土拌合站紧密沟通,既要避免因混凝土等待时间过长不能浇筑而造成的浪费,又要避免盲目加水(外加剂)而造成的混凝土离析、泌水,强度降低等现象。

(3)加强生产后的管理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加强对混凝土养护情况的监测,避免因养护不及时或养护不到位造成混凝土质量变差,而向混凝土生产企业索赔的事情发生。

(4)加强计量系统的管理

计量系统的准确程度不仅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而且影响到混凝土的成本。以外加剂计量系统为例,如果外加剂计量系统误差偏大,导致单方混凝土外加剂用量大于设计值,一方面增加了外加剂的成本,另一方面容易造成混凝土出现离析、泌水,凝结时间变长等问题。既造成了混凝土成本的增加,又造成了混凝土质量的下降。如果用量小于设计值,往往造成混凝土工作性能(流动性)变差而不能正常浇筑,为了得到较好的工作状态,技术人员往往会采用增加单盘用水量的方式进行调节,从而导致单方用水量过大,造成混凝土早期收缩和开裂现象增加,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无形之中增加了混凝土成本。

3 结论

综上所述,混凝土的成本和质量是可以兼顾的,只要加强对原材料的管理,合理选用骨料、掺合料、外加剂,优化配合比设计,加强生产管理,就可以做到既能降低混凝土的成本,又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通讯地址]天津市东丽开发区一经路25号(300300)

李茂奇(1982—),男,工学硕士,桥梁部部长;工程师,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大跨度桥梁的设计理论、旧桥的检测与加固。先后的国内、外各大刊物发表论文20 余篇,EI 检索3篇。

猜你喜欢

单方胶凝外加剂
婚内单方举债,债务自己承担
富硒青钱柳、黄精单方及复方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建筑工程掺外加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检验
煅烧高镁磷尾矿制备硫氧镁胶凝材料
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差的原因分析与解决措施
基于复合胶凝材料的CO2矿化养护实验研究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
混凝土外加剂检测及应用技术简析
民间单方莫偏信
油气井用合成树脂胶凝材料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