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潘庄引黄灌区实施现代化升级改造探讨

2016-04-08乔木刘腾

山东水利 2016年9期
关键词:引黄灌区德州市干渠

乔木,刘腾

(德州市水利局,山东德州253014)

潘庄引黄灌区实施现代化升级改造探讨

乔木,刘腾

(德州市水利局,山东德州253014)

分析了德州市潘庄引黄灌区存在节水工程发展滞后、发展节水工程与分散种植矛盾凸显、建后管护不到位等主要问题,建议通过进一步加快灌区节水改造、推进信息化建设、探索管理改革新模式等对策,实现更高水平的现代化升级改造。

德州市;潘庄引黄灌区;节水改造;信息化建设

德州市潘庄引黄灌区于1971年兴建,1972年6月投入使用,属国家大型引黄灌区。该灌区控制耕地面积5 867 km2,设计灌溉面积33.33万hm2,截至2014年底,累计引黄河水430亿m3,在保障灌区工农业生产、城乡生活用水、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潘庄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于1998年开始实施,批复建设内容为续改建骨干渠道461.24 km,建筑物5 134座,总投资16.16亿元,其中骨干工程投资10.70亿元,计划整个项目2020年建设完成。截至2015年12月底,中央共下达潘庄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投资计划16期,累计下达计划资金4.5亿元,完成投资3.5亿元。主要完成新建渠道衬砌39.01 km,总干渠衬砌维修23.92 km,维修、改造建筑物143座,堤防整修61.02 km。

1 主要做法

1.1节水改造工程建设

为进一步提高渠道输水效率,对总干渠实施了防渗工程,新建渠道衬砌39.01 km,总干渠衬砌维修23.92 km,维修、改造建筑物143座,有效地防止了跑水漏水现象。为确保总干渠安全运行,对武庄、瓦王等病险建筑物建行了重建,对部分堤防进行了灌浆处理,并整修堤防61.02 km。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田间高效节水方面,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地表水丰富的地区,大力开展了“一泵一网一卡一表”灌溉模式;在地下水较好的地区,实施了机井+射频卡的灌溉模式;在自流灌区,对各级渠道进行了防渗衬砌。

1.2加强工程建设管理

德州市在潘庄引黄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工程实施过程中,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项目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四制”管理制度,完善“施工员初检、监理工程师终检、指挥部抽检”的质检程序,每个项目都在施工现场设置监理机构和派驻人员,按照“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的原则,认真实施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1.3加强灌区运行管理

1)管理体制改革。2010年对管理所进行优化整合,成立了4个正科级编制的管理所,改善了基层办公条件和生活条件。2)人员管理改革。对不适应原岗位的人员实行内部调配,对副科级以下干部实行竞聘上岗,不断优化人员配置。3)管水调水改革。多年来,认真搞好测水量水工作,做到用水前有计划,用水中有记录,用水后有总结,对各县(市、区)都实行了“按方收费”制度,多用水多交费。4)深化管理规章制度改革。潘庄引黄灌区管理局建立健全了各类管理规章制度,保证了基层管理工作高效、有序运转。同时,加强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确保规章制度执行到位。5)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围绕“明确水利工程的管理主体,实现权、责、利相统一”的目标,深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确管理主体,落实管护责任,探索了不同管理模式。

1.4加强灌区信息化建设

2009年春季开始,潘庄引黄灌区建成了覆盖整个总干渠的网络信息平台,在网络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又先后建成了水位传输、视频监控、远程闸控和自动化测流4项管理系统,为灌区安全引水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保障。经测算,每座引水口门大约能比过去节约引水量20%~30%,通过尚庙闸入马颊河的输水率由原来的48%提高到目前的58%,有力地保证了下游用水,确保了计划用水调度的实施,促进了节约用水。

1.5规范依法行政

潘庄引黄灌区管理局为加强依法管理,将水政派出所到基层管理所挂牌办公,执法人员全部到基层一线工作,与德州市水政监察支队联合成立了平原、禹城、齐河3个水政监察中队,形成县、乡、村三级执法网络。该局为构建和谐灌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巡查、执法、责任追究、监督、考核、奖惩等各项规章制度,做到重要制度上墙,办事程序成图,执法公正公开。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节水工程发展滞后

截至2015年底,虽然潘庄引黄灌区总干渠衬砌率已达97.50%,但干、支、斗渠衬砌率仅为3.60%,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仅占有效灌溉面积的31.50%。同时,由于部分建筑物建于20世纪70年代,建设标准低、老化失修严重,完好率仅为30.00%,渠系建筑物配套不完善等问题依然存在。

2.2节水灌溉工程与分散种植模式矛盾凸显

潘庄引黄灌区灌溉范围内的“责任田”“大锅水”与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管理的矛盾凸显。一是因施工中泵站、机井、管道等占地,群众阻碍工程建设,造成有些管道、阀门井布置在生产路上;二是由于泵站提水能力较大,若农户分散灌溉,就无法按设计提水能力运行,造成很大浪费。而在集中统一浇地时,个别地方又会出现争水现象;三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特别是分布在田间的给水栓,与用水户责任不明确或利益不直接,导致管理者责任心较差,个别地方损坏严重。

2.3工程缺乏有效建后管护

潘庄引黄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工程存在“重建轻管”现象。一是灌区支渠、斗渠由于管理不善,乱占、破坏等现象依然存在,同时许多隐患问题不能及时被发现并加以解决,日积月累便由于损毁严重而不得不重新建设;二是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完成后,虽然及时将工程进行了移交,明确了产权、使用权,但是在实际运行使用中,由于管护主体责任心不强,造成了部分工程闲置或破坏。

3 对策

3.1进一步加快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

针对目前仍存在的基础设施薄弱、建筑物老化失修严重、用水效率低下等问题,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至2020年使总干渠衬砌率达到100%,干、支、斗渠衬砌率由目前的3.60%提高到40.00%,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重由目前的31.50%提高到50.00%。

3.2继续推进信息化建设

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建立统一的通信网络平台、统一的综合数据库平台、统一的应用平台,以高度集成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方式,及时准确获取天气、水情、雨情、墒情、工情信息以及现场视频信息,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为保证工程安全引水、供水提供技术支撑。

3.3探索管理改革新模式

加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及水权市场改革,通过产权制度改革,理顺体制、完善机制,确保灌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得好、管得好、用得好;通过建立水权交易市场,根据当地水资源量确定初始水权,根据确定的用水量实行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初步形成“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以地定水,配水到户,水量交易,水权运转”的节水型农业灌溉运行机制,改变目前大水漫灌现象。

(责任编辑郑继胜)

S274

B

1009-6159(2016)-09-0032-02

2016-04-18

乔木(1989—),男,助理工程师

猜你喜欢

引黄灌区德州市干渠
赵口引黄灌区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德州市市场监管局赴济宁市学习观摩
南干渠儿童活动空间
兆儿河灌区干渠倒虹吸结构设计分析
丁庄引黄灌区存在问题及建设必要性
引黄灌区泥沙处理与利用技术发展现状及分析
平凡的岗位 非凡的业绩——记德州市关工委名誉主任蔚立臻
引黄灌区泥沙调控对策研究——以尊村灌区为例
如何开展新闻踏访——“三千里干渠探访”报道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