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内交通车路线及站点规划方法研究

2016-04-08杨钧月代富红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贵州贵阳550003

山西建筑 2016年6期
关键词:路线站点校园

杨钧月 代富红 周 捷(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3)



高校校内交通车路线及站点规划方法研究

杨钧月代富红周捷
(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贵州贵阳550003)

摘要:分析了贵州大学校内交通车运行的现状,结合校园交通的特点,从使用者需求、路线设置、交通管理制度等方面,探讨了高校校内交通车路线及站点的规划方法,对高校校内交通规划的实践应用和理论研究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校园,交通车,路线,站点,规划方法

近年来,为满足高校更丰富的内涵和更高的要求,扩建校园成为中国大学校园发展的趋势之一,校园内部交通的规划研究因此成为热点。如何对校内交通进行正确分析和预测,运用校内交通车将不同校区紧密联系,将校园各功能通过校内交通车合理整合,优化组织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构建安全、安静、绿色的校园交通,是校内交通车路线规划研究的关键。贵州大学校区众多,本次研究主要以北校区和西校区为背景,进行校内交通车路线规划方法的专门研究。

1 贵州大学概况及空间布局

贵州大学创建于1902年,位于贵阳市南侧的花溪区,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现学校北区和西区总占地6 319亩。在校全日制本科生54 279人,研究生6 533人,在职职工3 922人。共设34个学院,有行政部门49个,科研机构13个。贵州大学北校区位于花溪大道南段,西区位于北区西侧,北区与西区由一条东西向的大道相联通,虽有南北向的花溪二道(甲秀南路)将北校区和西校区纵向分割开,但两个校区实为一体。贵州大学校园内部道路以环状道路为主,可根据其主要功能将道路分为五类,由外至内为外环路、内环路、内部联系道路、步行道,另外还有展示校园景观与文化的景观路。其中,外环路是机动车快速通道;内环路为校园工作、学习、生活交通道路;内部联系道路主要是保证出行的便捷性和可达性;而步行道则发挥着营造校园安全、宁静、开放氛围的功能。

2 校内交通车运行现状

贵州大学校内交通车自2012年运行以来,一直是联系北校区和西校区的唯一公共交通工具,对学生及教职工的学习、生活、工作有重要的影响。然而,随着西校区的不断扩大,原有的交通车路线已经不能满足使用需求;此外,由于站点设置的不合理,学生出行很不便捷,为了节约时间,甚至出现路中拦车、未到站强行下车的现象。这为校园交通埋下很大的安全隐患,校内交通车路线及站点规划迫在眉睫。

3 校内交通车路线及站点规划的原则

综合考虑,校园内部交通车路线及站点的规划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合理规划,保障安全。规划是安全的保障。在线路的选择上,应合理避让交通复杂的区域和人流拥挤的地段,还应就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教职工的工作需求做理性分析,避开冲突,引导路线和站点的规划。

2)提高效率,节约成本。路线及站点规划应尽可能缩短校内交通车总行驶时间,缩短乘客的等待时间。同时,减少学校投入校车的数量,减少校车路线的数量,减少人员的投入。

3)使用便捷,方便管理。校园内包含的功能和流线多样又各具特征,路线及站点的规划应考虑各功能的整合和各流线的合理,做到不同人群的便捷实用和各功能的满足。

4)展示校园,传承文化。校内交通车是校园景观及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在路线设计和站点选择上应结合校园的主要景观和标志性建筑综合考虑,使交通和校园景观一体化[1]。

4 校内交通车路线规划方法

结合高校校园交通的特色以及贵州大学校园交通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高校校园校内交通车路线及站点的规划方法,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研究先行,以人为本。这里的研究是基于校园内不同人群对交通车使用需求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把人群分为使用者和管理者两大类,其中使用者又可分为学生、教职工、校外人员三类。不同的人群具有不同的出行习惯和需求,如学生的出行具有阵发性,而对校外人员的路线规划,则应注重校园景观及文化的展示,而管理人员则需要交接班的休息空间等等。交通车运行路线和站点的规划应以校园内不同人群的行为特征与使用需求研究为基础,研究方法以网络问卷调查为主,观察、访谈、数据统计为辅助。此外,利用大数据平台对校园人群行为特征进行分析,也是研究的发展方向。

2)系统整合,合理设置路线和站点。高校内涵丰富、功能多样。校园内的道路将校园分割成不同的地块,而每个地块承载不同的功能,大致可以总结为教学、行政、居住、学习交流、体育、餐饮、购物、娱乐等。我们可以利用交通车路线和站点的规划,将这些功能整合并联系起来,使不同的人群能够最快最便捷的达到自己的出行目的。这就要求在规划前,先对校园进行系统分析,明确各个地块的功能,根据不同人群的出行习惯和需求,反复斟酌行车路线和站点位置,以达到最优方案。此外,路线和站点的确定还应综合考虑与对外交通结合,满足转乘需求和出行方式中途转换的需求。

3)动态、静态交通相互协作。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作为交通的两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在校园交通中应该相互协作,共同构建安静、安全、绿色的交通环境。在动态交通方面:一方面,推行“步行优先”的理念,营造人车分流的交通环境[2];另一方面,控制校内车流量,严格控制车速,设置减速带和限速标识牌,在人流拥挤地段仅限交通车通行[2,3]。在静态交通方面,合理设置停车位,保障校内交通车运行通畅,站点的设置与非机动车停车点相结合,方便出行方式的中途转换,同时与园林景观结合,构建舒适的候车环境。

4)完善管理制度,保障交通车正常运行。出台完善、严格的校园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提高校内交通管理水平,是校内交通车正常运行的根本保障[4]。包括严格控制校外车辆进入校园;限定校内机动车行驶速度;划定禁行区和禁停区;禁止乘车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明确交通车运行过程中的各类责任和义务,制定校园内的各类车辆违法行为或是交通事故的应急处理预案等。

5 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高等院校内不同人群的行为特征也在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这就要求校园交通适应新的变化,满足使用者和管理者新的需求。也就是说,校内交通车的路线和站点规划并非一劳永逸,而应随着人群需求的改变做相应的调整,而相关的研究也应一直持续。

参考文献:

[1]黄平,郁朝鸣,马立,等.大学校园交通规划与设计方法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为例[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06(2):15-18.

[2]孙建军,颜昌文.浅析同济大学校园交通[J].山西建筑,2008,34(23):39-40.

[3]杨洁,胡克.交通稳静化在高校校园交通安全中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6):20-21.

[4]马利红.青海大学校园交通管理现状探析[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78-79.

Methods research for bus route and station planning in campus

Yang Junyue Dai Fuhong Zhou Jie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550003,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d the operation current situation of Guizhou university campus transport,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mpus transport,from the user demand,route setting,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 and other aspects,discussed the university campus transport route and site planning method,had some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significance to campus traffic planning.

Key words:high school,transport,route,site,planning method

中图分类号:TU98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825(2016)06-0019-02

收稿日期:2015-12-18

作者简介:杨钧月(1988-),女,硕士,助教

猜你喜欢

路线站点校园
最优路线
『原路返回』找路线
基于Web站点的SQL注入分析与防范
2017~2018年冬季西北地区某站点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画路线
首届欧洲自行车共享站点协商会召开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怕被人认出
找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