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夯实基础目标,落实核心目标

2016-04-07左荣李学伟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宋涛画风生字

左荣++李学伟

【内容目标】

1.复习本课“我会认”的7个生字,会写“丝、转、斜”。

2.分角色有感情朗读三个小伙伴画风的句子,学习表达“怎样画风”。

【活动目标】

1.自主勾画画风的句子,小组讨论并展示汇报“三个小朋友是怎么画出风来的”。

2.发现古诗《风》、课文《画风》、叶圣陶儿童诗《风》中“画风”的秘密,发展学生思维创造力和语言表述力。

【能力目标】

1.初步培养提炼关键词语的能力,感悟词语搭配的规律。

2.让学生明白“画风就是画会动的景物”,会抓住特点表述风中的景物。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感受风的画面

师:来,大家一起朗诵这首诗!

生: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师:这首诗的诗题是——

生:风。

师:唐代诗人李峤真的是个神奇的魔术师,他写的这首《风》里面没有一个“风”字,但仍能让我们感觉风仿佛就在眼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画风》里,三位小伙伴有没有这样的魔法呢?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画风》。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三个小伙伴,想不想请他们出来啊?

生:想。

二、引出三位小伙伴,学习姓名中的生字

师:老师已经把他们请出来了,热情地喊出他们的名字。

生:宋涛。

师:打打招呼。

(师面带微笑挥手)

生:你好,宋涛。(挥手)

师:读一读“涛”字。(出示生字卡片)

生:tāo涛涛涛。波涛、海涛、松涛。

师:这个若有所思的小女孩,她叫什么名字?

生:陈丹。

师:一起来打个招呼。

(师微笑,挥手)

生:陈丹,你好!(挥手)

师:其实我们班也有姓陈的小朋友呢!陈露瑶还有陈欣妍。

师:“陈”,读好前鼻音(出示生字卡片)

生:chén陈陈陈,陈旧、陈列、推陈出新。

生:dān丹丹丹。

师:练太极要怎么样啊?(做练太极的动作)

生:气沉丹田。

师:中国的国花是——

生:牡丹。

师:书写“丹”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生:“丹”字下面不能多写一点。

师:来,读一读这些词。(出示生字卡片)

生:丹青、丹霞、丹心。

师:看看还有一个小伙伴是谁呢?

生:赵小艺。

师:写“艺”字的时候可得注意。(边说边用身体做出“乙”字状)

生:肚子要挺过去。

师:对,一起书空“横折弯钩”。

三、细读课文,感受三位小伙伴怎样画风

活动一:学习默读,勾画三个小伙伴画风的句子,小组内交流。

(师出示学习提示1:默读课文第4~8自然段,思考三个小伙伴是怎样画风的,勾出他们画风的句子。)

师:默读要做到——

生:不出声,不指读。

(生按要求默读课文。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状态。)

(师出示学习提示2:乐于分享,展开小组交流。1号汇报:赵小艺是怎样画风的; 2号汇报:宋涛是怎样画风的;3号汇报:陈丹是怎样画风的;4号:组织小组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勾画出的句子。)

(生小组交流,师巡视各小组的交流情况,适时在小组评价栏中贴“小红旗”并进行评价。)

师:刚才大家在交流的时候,我发现有的小组组织有序,交流很顺利。有的小组要慢一点,这时候,组员们该怎么办?我们是不是应该鼓励他,而不是责怪,因为我们是一个团队!

活动二:小组汇报,先说一说“小伙伴是怎样画风的”,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8自然段。

师:风看不见、摸不着,三个小伙伴是怎样把它画出来的呢?我们邀请两个小组来汇报,好不好?最先举手的是鲸鱼组。好,第一个机会给鲸鱼组,海星组第二。好,名额已经抢完了哦,欢迎鲸鱼组代表!

生1:大家好,我们是鲸鱼组代表。赵小艺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帜在风中飘着。

生2:他还画了一个拿着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呼呼地”转着。

生3: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去的太阳擦去,画了

几朵乌云,还有几条斜斜的

雨丝。

生4:陈丹在旁边看了说:“我也会画风了。”说着他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鲸鱼组有感情地朗读第4~8自然段)

师:分工明确,还会互相补充,小组朗读默契,一看就是认真合作了的。小组展示继续,有请海星组。

生1:大家好,我是海星组的代表杨谨榕。赵小艺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帜在风中飘着,他还画了……(停顿了一下)赵小艺还画了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呼呼”地转;宋涛把太阳擦去,画了几朵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陈丹在大树旁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下面请我们组的朗读能手陈欣妍给大家朗读课文第4~8自然段。

(生有感情朗读第4~8自然段)

师:说得清楚完整,读得很有感情。掌声送给自信的海星组代表!

师:孩子们,三个小伙伴真有法子,他们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都给画出来了。我们一起来分角色朗读整篇课文,每个小组读一段。

(生有滋有味地读课文)

活动三:提炼画风的关键词语,相机指导写字。

师:孩子们,三个小伙伴有智慧,同学们也很聪明,我们来挑战一下自己,玩一个“瘦身魔法”的游戏。你们看,宋涛是怎么画风的。(课件出示相关语段)这么大一块,我们能不能为它瘦一下身,找到宋涛画风的关键词?宋涛画了什么?

生1:雨丝。

师:(板书“雨丝”)“丝”是本课的生字,绞丝旁没有提,下面是一长横。什么样的雨丝?

生2:斜斜的雨丝。

师:同意他提炼的关键

词吗?

(生情不自禁为他鼓掌)

师:谢谢孩子们的掌声,学会欣赏与赞美,真好!来,请看左老师书写“斜”字,左边一个余字,右边“斗”变窄,短横微微往上扬。

师:斜斜的雨丝,“斜”和“丝”都是本课的生字,书写两个“斜”。

师:写字要做到——

生:一看、二写、三对照。

师:写好了吗?“瘦身魔法”继续玩。陈丹也会画风,她画了什么?

生:弯弯的小树。

师:我写上,一起说。

生:(齐)弯弯的小树。

师:接下来小组里合作,把赵小艺画的风变一变“瘦身魔法”。提炼出的词语要与“斜斜的雨丝、弯弯的小树”相似。

(小组合作学习)

师:赵小艺画了——

生:红红的旗子。

师:红红的旗子怎么能表现出风呢?小组同学一起想想,什么样的旗子?

生:飘着的旗子。

师:把“飘着”换一个词。

生:飘扬。

师:飘扬的旗子。还可以用什么?

生:飘动的旗子。

生:飘舞的旗子。

师:赵小艺后来还画了什么?用上同样形式的词语。

生:呼呼的风车。

师:如果前面是个表示动作的词就更好了。

生:转动的风车。

师:真好,转动的风车。“转”是本课的生字,左边一个“车”,右边一个“专”,书写“转”。

四、 课外拓展,完成关于风的“画作”或“话作”

(出示:三个小伙伴正说着,画着,忽然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

师:认真读一读这个句子。同学们,画风其实是在画什么呢?

生:画风其实是在画周围的景物,周围的景物摇晃着,就代表着有风。

师:今天左老师还要和大家分享一首叶圣陶爷爷写的《风》。

(师出示,师生配乐同诵。)

叶圣陶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叶颤动的时候,

我们知道你在那儿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木点头的时候,

我们知道你正走过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水起波纹的时候,

我们知道你来游戏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

我知道……

师:你想怎样画风?写下你的奇思妙想。

(出示“读读写写”:

张洁问:“你想怎样画风?”

我说:“___________。”)

师:哪些景物在风中会动?你准备怎样画风?说一说。

师:“张洁问:‘你想怎样画风?”

生1:“我说:‘风会把蒲公英的种子,送到四面八方。我会画飘飘悠悠的蒲公英的种子。”

师:“张洁问:‘你想怎样画风?”

生2:“我说:‘风会吹起小柳树的长发。我会画飘扬的柳枝。”

……

师:小组合作完成一件《风》的作品。可以像画家一样把风画出来,也可以像李峤、叶圣陶爷爷一样把风写出来。想当小画家还是小诗人,你们自己说了算!下课!

【评析】

小学低年级主要是进行字词句的教学。除了识字、写字和朗读的基础目标外,最能体现语文价值的核心目标应该是:感悟词语搭配,训练用词的准确能力;感悟构词规律,提高词语的生成能力;感悟组句方式,学习典型的基本句式。左荣老师的《画风》很好地体现了低年级教学基础目标和核心目标的把握。

一、“三类目标”契合“三个要素”,顶层设计明晰教学路径

如何把基础目标和核心目标表述清楚,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左荣老师创造性地把教学目标细分为“内容目标、活动目标、能力目标”,回答了“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的核心问题,解决了“教学目标、教学策略与教学评价”三个关联要素的有效匹配。在“内容目标”上,定位于本课的识字、写字和关键语句的朗读感悟,这是对基础目标的把握;在“活动目标”上,定位于“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发展思维能力和表述能力”;在“能力目标”上,定位于“提炼关键词语,感悟词语搭配”“抓住景物特点,表述画风方法”。三类目标的定位,让《画风》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构成了明晰、具体的教学路径。

二、“三个活动”体现“两个意识”,梯度设计提升语用能力

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以教材为中介展开对话的活动过程。活动是达成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的手段。左荣老师在教学中,围绕核心问题“三位小伙伴是怎样把风画出来的”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学习默读,勾画三个小伙伴画风的句子;活动二,小组汇报,并有感情朗读三个小伙伴画风的句子;活动三,从三个小伙伴画风的句子中,提炼词语搭配,相机指导写字。这三个活动,层层深入,分别体现了两个意识:首先,体现了“言语实践意识”,三个活动把“勾画、朗读、提炼、书写”等言语实践活动进行了序列化的设计,并把词语搭配、生字书写等教学内容融合到了“三个小伙伴画风的句子”的理解中;其次,体现了“让学意识”,三个活动“学先于教”,让学生大胆表现,在学生表现的基础上随机点拨,让教为学服务。三个活动,在内容上体现了语用的能级,在方法上体现了学力的培养,提升了学生的语用能力。

三、“三个材料”实现“一个整合”,课程设计提高语文素养

为什么教,为何而教,教师要有清醒的课程意识:通过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要弄清“是教教材,还是教课程”。我们都知道“要用教材来教”,用教材来达成字词句的基础目标,用教材来训练“思维和语言”。站在语文课程的角度,教的不仅是教材,还应该做到“课内与课外结合、语文与生活结合、积累与运用结合”。左荣老师的这节课,提供了三个材料:古诗《风》、课文《画风》、叶圣陶的诗《风》。这三个材料的作用不一样:古诗《风》让学生看到了风的画面,感受到了描写风的“魔法”,提高了学生对写风的兴趣;课文《画风》是最主要的素材,除了基础目标的夯实,还学习到了“画风”的表达;叶圣陶的诗《风》则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拓展了学生“画风、写风”的思路,把课文情境过渡到生活情境,沟通了课内语言的积累和课外实践的运用。三个材料实现了一个整合,形成了一个各有侧重的主题学习活动。事实证明,学生在主题学习活动中,最能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总之,这节课“三类目标、三个活动、三个材料”,很好地夯实了基础目标,落实了核心目标,培养了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重庆市南岸区天台岗雅居乐小学/重庆市南岸区天台岗小学课程中心)

责任编辑 郝 帅

猜你喜欢

宋涛画风生字
关于“口”字的教学分析
斯诗私塾
诗人玩微信,画风很奇特
老公得了恐惧症
画风
真实存在的怪异植物:“画风”太诡异
生字变身
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