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奶奶想回家

2016-04-07羊之杭

南方人物周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家属院溧阳胃癌

羊之杭

曾经一顿饭能吃两个四喜丸子的奶奶已经瘦得不成样子,甚至能看到骨骼的宽度,只有手和脚鼓鼓的,撑起一层油纸似的皮肤——那是输入体内的营养液不被吸收的结果。

白天,她躺在从家带到医院的红格枕头上,昏睡。家人去看她,她就抬起眼皮,望一望大家,她不吃不喝躺了六十多天,已经不想说话了,也不再抓着我的手嘱咐我赶快嫁人了。她只是看着,单纯地看着。

王秀华(1931—2016)江苏溧阳人,军属

“这是侬个啊?”每次我去,爸爸都用家乡话在她耳边大声问。奶奶每次都能不负众望地、准确地说出我的名字,语速很慢。她是清醒的,只是至今都不知道折磨着她的是胃癌。

胃癌是2014年秋天查出来的。早期。但84岁的年纪,医生建议保守治疗,以控制饮食为主。儿女们怕她知道是癌,受不了,便以胃病相告。奶奶不识字,所以就算带她去肿瘤医院检查,只要小心言辞,也不必担心她看出问题。

“你胃不好,不能吃硬的东西。”“这是胃药,按时吃。”“蜂蜜记得喝啊,养胃。”……

奶奶似乎一直相信自己只是“胃不好”,她是那么相信她的孩子们。因为除了相信,她也没有别的选择。

十来岁时,这个名叫汪秀华的女孩被邻村地主的爷爷家买去当了童养媳,洗衣做饭喂鸡;后来,丈夫参军,她留在南方的乡下抚育第一个儿子;新中国成立后,随夫北迁,被安顿在位于京郊的部队家属院,从此再没去过别的地方。

爷爷一生戎马,生活重心从未放在家庭上,爱军装胜过一切。1981年5月,他死于胃癌——据说临终前疼痛难忍,只能靠喊来缓解。奶奶极少谈起爷爷,只是从前年夜饭,面对一桌好菜,不忘对儿女念叨一句,“可惜你爸爸没看到今天。” 笑呵呵的,似乎无意。

奶奶有5个孩子,四男一女。最小的儿子过继给了远在兰州的无子嗣的妯娌(去年母子相认了);最大的一个娶妻后因婆媳问题引发的灾难性的家庭矛盾导致30年几乎无往来。所幸留在身边的两儿一女都孝顺,相守相伴,奶奶的晚年过得平静安稳。

奶奶的手巧在家属院里是出了名的。我幼年的衣服大半出自她的缝纫机,结实耐看。端午包粽子虽只简单点缀几颗小枣,却也比外面卖的更加香糯。腌制糖蒜更是一绝,连素不喜蒜的我都能就着饺子津津有味地吃下一整头……

暑天,奶奶常搬着小板凳到树荫下和老街坊们打牌消夏,三条二饼就过一下午。吃过晚饭,有人在窗下喊她的名字,那是和朋友遛弯的时间到了。“来啦!”奶奶嗓门亮,出门的时候不忘拿一把蒲扇。然而近年来,打牌和散步都没有了,老朋友也一个一个地都没有了。

于是奶奶整日只能半醒半睡地守着电视机看家长里短的电视剧和坑蒙拐骗的法治节目——“仄个宁不似个东西!”分辨出谁是坏人后,她总是在第一时间表达出不满,虽然在北京生活了大半辈子,却依旧一口地道的溧阳话。她总想回老家。

江苏溧阳南渡村。那里有稻田和竹笋、米酒和春笋,那里的每个人都能听懂她说话,那里住着她的弟弟,埋着她父母和丈夫。她想回家。

猜你喜欢

家属院溧阳胃癌
感谢我的邻居亲人们
海归吴凡:激情追梦的“新溧阳人”
反“四风”永远在路上
——《东丽中学家属院唯一公厕为“迎检”被街道强拆,居民“内急”成难题》采写体会
走进溧阳忘记四季
平邑县人大办公室慰问一线疫情防控工作人员
溧阳中材重型机器有限公司
风味美食——溧阳扎肝
猖狂的小偷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