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原县近43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2016-04-07罗锐敏赵晓慧

陕西气象 2016年1期
关键词:三原县日照时数降水量

李 群,李 飞,罗锐敏,赵晓慧

(三原县气象局,陕西三原 713800)



三原县近43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李群,李飞,罗锐敏,赵晓慧

(三原县气象局,陕西三原713800)

摘要:利用1972—2014年三原县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气温、降水量、平均风速、日照时数等资料,采用5年滑动平均、一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三原县近43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3年来三原县温度变化特征为明显的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96 ℃/10 a;年降水量、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干燥指数均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3.959 mm/10 a、-30.872 h/10 a、-0.048 (m/s)/10 a和-0.448(10 a)-1。20世纪80年代气温较低,主要由夏季降温所致;21世纪气候变暖,四季均有贡献,以春季贡献最大。80年代降水偏多,春季贡献最大;90年代降水的减少,主要由秋季降水减少造成。春季风速变化对年平均风速变化影响较大。80年代日照时数减少,夏季贡献最大;90年代日照时数减少,春季贡献最大;21世纪日照时数增加,春季贡献最大。80年代末以前为冷湿期,80年代末到2000年为相对暖干期,2000年以后向暖湿发展。

关键词:气温;降水量;风速;日照时数;干燥指数;三原县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着一次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过去的100年(1906—2005年)全球地表平均气温升高了0.74℃[1]。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也在升高,尤其是近50年更为显著,其中以冬季西北、华北、东北地区最为明显[2-5]。蔡新玲等[6]指出:关中平原年平均气温显著升高,降水量年际波动较大,阶段性变化特征明显。三原县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平均海拔350~610 m,地势北高南低,在近十年气候变化异常明显背景下对三原县气候变化进行全面分析,以期为本地地方工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1资料和方法

选用三原县气象站1972—2014年气温、降水、平均风速、日照时数等要素的逐月序列,利用5年滑动平均、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三原县气候变化趋势。采用德马顿干燥指数[7-8]表征三原气候的干燥程度,即

式中,I为年干燥指数,R为年降水量(mm),t为年平均气温 (℃)。季节按照气候统计学划分,即春季为3—5月,夏季为6—8月,秋季为9—11月,冬季为12—次年2月。

2气候变化分析

2.1气温

2.1.1平均气温由图1可看出,近43 a气温年际波动较大,呈明显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96 ℃/10 a。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呈缓慢上升趋势,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呈现明显下降趋势,80年代中期以后持续增温,2006年最高为15.3 ℃。各季温度变化与全年较为相似,夏、秋、冬三季的变化趋势比全年小,其气候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243 ℃/10 a、0.260 ℃/10 a、0.177 ℃/10 a,而春季的气候变化倾向率为0.506 ℃/10 a,可见,三原县四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春季较显著。

从表1可看出,平均气温在各年代波动变化,20世纪80年代最低,比43 a平均值低0.5 ℃,21世纪最高,比平均值高0.58 ℃,且气温的变化幅度比其它时段大得多。对于各季而言,各年代变化不尽相同。80年代夏、冬季气温较70年代分别下降了0.99 ℃和0.12 ℃,秋季变化不大,春季上升了0.05 ℃;21世纪以来,四季气温均在升高。三原县20世纪80年代气温较低,主要是夏季降温所致,而21世纪气候变暖,四季均有贡献,以春季贡献最大。

图1 三原县1972—2014年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

时段/年份平均气温/℃降水量/mm年春夏秋冬年春夏秋冬1972—198013.3813.7725.6613.320.84488.3100.7269.0170.718.61981—199013.0913.8224.6713.220.72568.9115.7274.3179.018.21991—200013.4113.9325.5813.191.14477.3115.1275.6134.217.62001—201414.1715.4225.8113.921.38512.976.1255.6171.817.21972—201413.5914.4026.0313.471.06512.6104.8268.0164.619.3

2.1.2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从年平均最高气温的变化曲线(图略)可见,最高气温的年际波动较大,呈上升趋势,5年左右的周期变化显著。各季平均最高气温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呈下降趋势,80年代中期开始均为上升趋势,春季变化最明显,高于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率,冬、秋变化基本一致,低于年平均气温趋势率。夏季年代变化不明显。

年平均最低气温整体为上升趋势(图略),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较平稳,从8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前在波动中缓慢下降,21世纪以后平均最低气温升高显著。冬季5年滑动平均曲线与全年一致,波动中呈缓慢上升趋势,春、夏、秋三季在21世纪前呈波动变化,趋势不明显。

2.2降水量

从图2可看出,三原县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阶段性变化特征明显,总体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959 mm/10 a。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末,降水量呈下降趋势,1996年最低为295.9 mm。90年代后期降水为上升趋势,2003年最高为824.2 mm。各季降水变化不一致,夏季变化不明显,春、秋季与全年趋势较为一致,冬季呈减少趋势,但是降水量较少,只占全年降水量的10%。可见:三原县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1972年以来降水减少主要由秋季降水减少造成。

图2 三原县1972—2014年降水量变化趋势

20世纪80年代降水量最多,比平均值偏多56.3 mm,90年代最少,较比平均值偏少35.3 mm。从表1可看出,降水量80年代春、夏、秋都在增加,冬季略减少;90年代春、秋、冬均减少,夏季略增加。三原县80年代降水增多,春季贡献最大;90年代降水减少,主要由秋季降水减少造成。

2.3平均风速

从图3可看出,三原县平均风速的年际变化较小,总体呈减小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048 (m/s)/10 a。上世纪70年代维持高风速期,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平均风速呈明显下降趋势,1982最小为1.47 m/s,80年代中期以后到90年代末年际波动变化明显,90年代末以后呈明显上升趋势,2008年风速最大为1.98 m/s。各季平均风速变化与全年基本一致,5年滑动平均曲线秋季与全年接近,各季无明显差异。

图3 三原县1972—2014年平均风速变化趋势

从表2可看出,20世纪70年代风速最大,之后减小,90年代减至最小,减幅较80年代小。春季平均风速最大,夏、冬季次之,秋季最小。80年代平均风速除冬季略有偏大外,其他三季均偏小;90年代春、夏季略有增大,秋、冬季减小,冬季减少幅度较大;21世纪以后,平均风速迅速增加。由此可见:三原县春季风速较大,春季风速变化对年平均风速变化影响较大。

表2 三原县1972—2014年各阶段平均风速和年(季)日照时数

2.4日照时数

从图4可看出,日照时数呈波动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0.872 h/10 a。日照时数20世纪70年代呈上升趋势,1977年最多为2 525.40 h,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1993年最少为1 405.90 h;之后到90年代末期,年日照时数呈上升趋势;21世纪初年日照时数年际变化较大。各季日照时数变化不一致,只有春季为增加趋势,夏、秋、冬季与年日照时数变化趋势一致,呈减少趋势,夏、冬季最为明显,由此可见:三原县日照时数减少夏、冬季均有贡献。

从表2可看出:20世纪70年代日照时数最多,比历年平均值偏多213.54 h,90年代最少,平均值减少134.19 h。80年代四季均为减少,90年代,春、秋季减少,夏、冬季增加,21世纪四季均为增加。80年代日照时数减少,夏季贡献最大;90年代日照时数减少,春季贡献最大;21世纪日照时数增加,春季贡献最大。

图4 三原县1972—2014年日照时数变化趋势

2.5干燥指数

由图5可看出,干燥指数80年代末以前出现极湿年,降水较多,气温较低,相对湿度较大,为相对冷湿期;80年代末到2000年,干燥指数明显减少,降水偏少,温度偏高,相对湿度减小,为相对暖干期;2000年以后干旱指数上升,温度升高,降水增加,为暖湿期。

3结论

(1)降水量年际变化在波动中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96 mm/10 a。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降水减少主要因秋季降水减少造成。20世纪80年代降水增多,春季贡献最大;90年代降水减少,主要由秋季降水减少造成。

图5 三原县1972—2014年干旱指数变化趋势

(2)三原县温度变化特征为明显的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96 ℃/10 a;20世纪80年代气温较低,主要由夏季降温所致;21世纪气候变暖,四季均有贡献,以春季贡献最大。

(3)平均风速的年际变化较小,总体呈减小趋势。70年代为高风速区,90年代处于低风速区,各季平均风速的变化与全年基本一致,但春季风速较大,对全年风速变化影响较大。

(4)日照时数呈波动减少趋势,日照时数减少夏、冬季均有贡献。80年代日照时数减少,夏季贡献最大;90年代日照时数减少,春季贡献最大;21世纪日照时数增加,春季贡献最大。

(5) 三原县80年代为冷湿期,90年代为暖干期,2000年以后向暖湿发展。

参考文献:

[1]秦大河.气候变化科学的最新进展[J].科技导报,2008,26(7):35-37.

[2]孙成权,高峰,曲建升.全球气候变化的新认识——IPCC第三次气候变化评价报告概览[J].自然杂志,2002,24(2):114-122.

[3]汤懋苍,汤池.历史上气候变化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初探[J].高原气象,2000,19(2):159-165.

[4]张家诚.中国气候概论[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343-350.

[5]白冰,薛万孝,孔令旺,等,甘肃省1963~2012年气候变化特征[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3,33(2):41-45.

[6]蔡新玲,高红燕,王繁强,等.气候变暖背景下关中地区水热资源变化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27(3):226-231.

[7]王艳姣,周晓兰,倪绍祥,等.近40 年来青海湖地区的气候变化分析[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3,26(2):228-235.

[8]黄露箐,郑德娟.一种干湿气候指数的计算方法[J].气象,1997,23(3):16-20.

中图分类号:P467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李群(1964—),女,汉,陕西三原人,工程师,从事气象科技服务与地面测报。

收稿日期:2015-07-09

文章编号:1006-4354(2016)01-0016-04

李群,李飞,罗锐敏,等. 三原县近43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陕西气象,2016(1):16-19.

猜你喜欢

三原县日照时数降水量
福州市近70年日照变化趋势分析
乡村振兴需要“硬”引领——三原县陂西镇党建、产业、民生一体推进
西昌近60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分析
1961~2020年曲麻莱县日照时数变化特征
产业的“鞋”应当适合农民的“脚”——三原县陂西镇乡村产业发展调查
降水量是怎么算出来的
黄台桥站多年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1980年~2017年大冶市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1988—2017年呼和浩特市降水演变特征分析
基于小波变换的三江平原旬降水量主周期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