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中国城市化背景下的文化遗产保护

2016-04-07

山西建筑 2016年19期
关键词:遗产城市化文化遗产

江 俊 涛

(西南民族大学,四川 成都 610041)



谈中国城市化背景下的文化遗产保护

江 俊 涛

(西南民族大学,四川 成都610041)

介绍了现今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大背景,分析了中国城市文化遗产的主要破坏因素和保护研究的现状,并针对中国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特殊性,提出了适合中国的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思路。

城市化,文化遗产,文物保护,文物建筑

1 背景

自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迅速腾飞,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发展迅猛。有资料显示,在1949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为10.6%,1977年为17.6%,1999年为30.9%,这50年是中国城市化的初期阶段,虽然增长缓慢,但是对文化遗产的破坏已经十分严重;2000年—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进入加速阶段,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或将达到54.5%[2]。中国的城市面貌将发生更加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在给中国城市带来新的巨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必将给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带来新一轮的严峻考验。

2 城市文化遗产的主要破坏因素

城市文化遗产的破坏因素有两大部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有来自天灾,如台风、暴雨、雷电等造成的损毁和长期的风化腐蚀造成的损毁,人为因素主要包括战争冲突造成的破坏和城市建设导致的破坏。这其中,自然因素和战争因素多为不可控因素和不可抗力造成,并不是主要原因,而城市建设导致的破坏是人为的、主动的、大面积的和长期的破坏,是导致城市文化遗产遭到破坏的主要因素。

城市建设导致的破坏又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建设性破坏,即因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工程项目导致的遗产破坏。20世纪90年代至今,它一直是我国文化遗产破坏的主要因素。在不断高涨的经济建设潮流中,我国许多有价值的古代和近现代文化建筑、历史街区被拆毁,大部分古城失去了其原有的历史风貌[1]。

2)开发性破坏,即在文化遗产的社会性享用中产生的遗产破坏,是新时期中国文物破坏的另一个主因,并可能成为第一主因。盲目过度的旅游开发建设等不断对本属于旅游核心资源的文化遗产,造成毁灭性的破坏[1]。很多所谓的古镇、古街、古城开发项目,严重地破坏了其原有风貌,使许多有价值的文化遗产沦为“假古董”。

3)规划性破坏,即在没有确定城市的文化个性和历史脉络就进行规划而导致的遗产破坏[1]。城市的规划在整体上确定了城市的形态和发展方向,一旦整体发展方针出现错误,带来的破坏将是毁灭性的。

3 中国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的现状问题

1)仍将文化遗产的保护重点放在有形遗产的保护上而对无形遗产的保护不够重视。比起有形遗产,无形遗产的保护难度更大,研究保护形势也更为紧迫。文物、古建一旦损毁便难以恢复,然而本就“无形”的文化遗产一旦消失真的是“一砖一瓦”都不会留下了。而且如果文化遗产没有了精神内涵,那么即使其外表再光鲜亮丽那也不过是具空壳而已。

2)研究中尚未建立一套系统、科学、全面的保护研究体系。现在的大量研究都将目光对准城市发展、旅游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等热门方向而缺乏全面细致的研究。在研究中也更多地关注文物建筑本体,而对周边环境的研究不够重视,多为“就事论事”的研究而忽略了对社会因素、专业因素等的深入研究。

3)在文物保护的前沿技术方面落后发达国家一大截。在保护技术方面,现在的保护研究更重理论而对保护技术方面的投入不够。特别是在木结构建筑的保护与修复方面,中国不论是技术、设施还是制度都与日本及许多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亟需对设施、制度进行改进,加大对保护修复技术的研究力度。

4)缺乏完善细致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致使省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等关注度高的大型项目做得很好,而大量普通古迹和民间文化却因不受重视而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4 中国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特殊性

各个国家因其历史文化、地理气候、土地人口等各种因素的差异从而导致各个国家都有其特殊的、独一无二的问题与矛盾,而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也是一样的。

1)中国正好迎来城市化高潮。就如在背景中所介绍的那样,中国现在正处于城市化的加速阶段,城市化水平刚刚突破50%的大关,迎来了城市化的高潮。而正如上文提到的那样,城市化是伴随着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发展的,而这些因素的增长也代表了城市文化遗址保护难度的加大。

2)中国城市化发展规模巨大。钢、水泥等与城市基本建设最密切相关的几大原料的产量都十分巨大,其增长速度也十分惊人。据国家统计数据可以了解到,1977年,中国的钢产量是2 400万t,1996年增加到1亿t,2003年增加到2亿t,到2013年达到了7.8亿t,总产量居世界第一,占全世界钢产量的50%以上。1980年,中国的水泥产量为7 986万t,自1985年以后一直位居世界第一,到2013年达24.2亿t,占全球总产量的58.6%[2]。从这些基础建材的产量就可以窥出中国城市化的巨大规模,城市化建设的迅猛速度以及由此而带来的文化遗产的保护难度。

3)中国人口规模巨大。1949年—2015年,中国人口由5.34亿人猛增到14亿人,人口的巨大压力,使得人们不得不将生存与发展作为首选目标,在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自然更容易倾向于发展[2]。

4)中国土地资源紧缺。中国是一个山多平原少的国家,国土面积的66%是山地,只有10%是适合居住的平原,而耕地面积也只占国土面积的10%,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3[2]。同时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地上地下有数不清的文物遗存,全国不可移动的文物点达40多万处,且其中大都分布在平原地带与现代居民点重合,很多甚至位于城市中心位置,这大大增加了文化遗产的保护难度[2]。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中心的土地可谓“寸土寸金”,要在这种情况下“避旧建新”,其难度可想而知。

5 中国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思路

综合上述所提到的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种种问题与我国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特殊性,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思路:

1)提升遗产保护技术,构建更为科学系统的文化遗产保护技术体系。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先进国家相比,我国与它们的保护技术的差距是巨大的。科技力量是整个文化遗产保护基础,只有拥有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的保护技术才能为进一步的保护、修复、开发等提供前提条件。

2)由单体文物建筑的保护向整体的、综合的、全面的文化遗产保护转变。以往的城市文化遗产多是仅保护指定的单个或群组建筑,对其周围的附属文化区域则关注甚微甚至不予保护,使城市文化遗产成为城市中的“孤岛”。如此,其保留历史、传承文化的本来作用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珍贵的文化遗产渐渐变成了供人观赏的“游乐园”。

3)由先规划后保护向先保护后规划转变。在以前,不论是战争还是城市发展造成的破坏,城市总是先破坏后发展的,这也就导致了文化遗产保护的滞后。要改变这种传统滞后的保护模式,就应该实行“先保护,再规划”的策略,在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占得先机。

4)由以物质文化保护为重点向以“物质+精神”为重点的保护思路转变。此前的文化遗产保护多侧重于现存文物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今后应侧重于对其深层文化的挖掘与研究,以及以文化遗产为载体学习和传承传统民族文化与价值观。

5)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的完善。世界上在文化保护方面走在前沿的国家,均有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法。在遗产保护方面做到让一切有法可依、有例可循,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便不会出现如今这种“参差不齐、鱼龙混杂”的现象了。

6)重视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修复中,要坚持原真性原则。原真性指尽量保持其原本的结构形式和文化内涵,不作随意改动,不造“假古董”。

7)加强教育,提高市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与地方政府的责任,更应该是城市里每一位市民的责任[7]。市民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觉醒,是城市化进程中进行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

6 结语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应遵循“新旧共存、逐步更新”的原则。一味地保留旧的文化遗产而没有新的发展和完全推倒重建切断城市历史文脉都是不可取的。城市是因为有人在这里生活所以称之为城市,其他的一切,都是服务于居住于其中的居民的。如何延续城市居民的生活是所有建设行为应该遵循的原则。这里的生活不仅仅指活在城市中,不光是要有生存所需的衣食住行,还要有生活所需的文化、娱乐、休闲和城市居民们的历史记忆。破坏了城市、破坏了建筑、破坏了街道,那破坏的不仅仅是城市、建筑、街道,而是城市的历史、城市的文化、城市的味道和那再也找不回来的城市的记忆。因为东西没了,人的记忆会渐渐淡去,当这一代人离去,下一代人出生,这条文脉就是真的断了,而每一条小的文脉的断裂最终将导致整个民族文化、民族记忆发生“断裂”。

今天的中国已经实现了经济的腾飞,完成了“原始积累”,开始谋求国家综合国力的发展和国家软实力的提升,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1]梅联华.对城市化进程中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11(1):3.

[2]河南科技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课题组.城市化进程中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6(4):2-4.

[3]姚士谋,William Chang,朱振国.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问题[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5):1-5.

[4]袁玲玲.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1-2.

[5]孙俊桥.走向新文脉主义[D].重庆:重庆大学,2010:163-164.

[6]倪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探析[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2-4.

[7]杨文笔.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宁夏银川市为例[J].民族艺林,2015(2):6-8.

On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Jiang Juntao

(SouthwestUniversityofNationalities,Chengdu610041,China)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analyzes the primary destructive factors of China’s urban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its protection and relevant researches. Meanwhile, article also puts forward ideas that are suitable for the protection of China’s urban cultural heritage, based on the special issues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 in urban areas.

urbanization,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cultural relics architecture

1009-6825(2016)19-0014-02

2016-04-11

江俊涛(1993- ),女,在读本科生

TU-87

A

猜你喜欢

遗产城市化文化遗产
与文化遗产相遇
遗产怎么分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千万遗产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遗产之谜
遗产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