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文部门开展水生态监测的实践研究——以江苏为例

2016-04-07邵飞燕吴荣荣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16年7期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部门

龚 慧 邵飞燕 吴荣荣 马 玲

(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常州分局, 江苏 常州 213000)



水文部门开展水生态监测的实践研究
——以江苏为例

龚 慧 邵飞燕 吴荣荣 马 玲

(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常州分局, 江苏 常州 213000)

水文事业是为防御自然灾害,为开发、利用、管理、保护水资源提供重要信息的前期性工作和基础性事业。开展水生态监测是实现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也是水文部门及时准确掌握水生态信息的主要方法。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对水文部门水生态监测的实践进行分析和研究。

水文部门; 水生态监测; 水生态文明

1 概 述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要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水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要想实现水生态文明建设就必须要了解水生态环境,准确掌握水生态信息,做好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水文部门进行水生态监测的实践与研究,是在原有监测范围内的一次开创性突破,也是水文事业发展的一项全新探索。如何科学化、系统化地开展水生态监测工作是水文部门目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2 水生态监测的概念和发展

水生态监测是使用物理、化学、生化、水文、生态等多种技术手段,对生态环境中的各要素、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监控和测试,从生态系统完整性角度出发,评价水生态环境质量,保护与修复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水生态文明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实现因水制宜、量水而行,以及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的协调。水生态保护和优化水资源配置是实现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式。自然界中水环境的状态决定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和人类社会发展。当前我国不仅面临水环境欠佳的问题,还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优化水资源配置、实现因水制宜和量水而行是建设水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

水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是目前我国改善水环境的重中之重,是实现水生态文明的基础。水生态监测作为水资源保护和修复的基础工作,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近些年,我国水生态监测也在不断发展成熟,监测指标也在由单一的理化指标向生物指标转变,监测方式也在向自动化方向有所进展。水文部门不断进行改革创新,采用现代化、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和工作方法以及管理模式,为水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3 江苏省水文部门水生态监测的现状与发展

1992年起,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开始了对水文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对水环境进行监测和信息数据的整理。目前,江苏省水文部门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初步建成了以省水情中心为首的“四大片区”水文信息化系统和以省水环境监测中心为首的全省水文水质监测网络。

2013年11月,江苏省水文局及下设的13个分中心开始进行浮游植物监测;2014年11月,水生态监测扩展评审;从2015年开始,水生态监测项目扩展到了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着生生物、底栖动物、大型水生植物等5个项目同步开展。

3.1 水生态监测指标

江苏省水生态监测开始于水质监测,仅限于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等若干常规理化指标;随着工业发展,大量废水进入水体,又引入了有机物、重金属、氮、磷等指标。但这些指标只能反映瞬时条件下的水体状况,无法体现河湖中多项化合物参与的各种复杂作用,亦无法表征其对环境中生物的影响。2007年太湖流域蓝藻暴发,此后开展以叶绿素、藻密度为代表的水生态监测。藻类作为水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反映一段时间内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从而更有效地实现水环境监测目的,但以藻类监测为代表的水生物监测方法,由于指示物种过于单一,仍存在局限性。因此需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水生态监测。

浮游动物监测通过定性和定量监测,采用镜检法,鉴定浮游动物的种类、计算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体积法)。

底栖动物监测通过定性和定量监测,采用镜检法,鉴定底栖动物的种类、计算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称重法)。

着生生物的监测采用刮片法获取着生生物,采用镜检法鉴定藻类的种类、计算藻密度。

大型水生植物采用调查法结合抽样方法采集水生植物,进行种类鉴定,并称量干重和湿重。

3.2 水生态监测方法

水生态监测一般采取常规监测和水质自动检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常规监测包括必测指标、选测指标、特定指标,如高锰酸盐指数、电导率、生化需要量等,均按GB 3838—2002中规定的标准方法进行。自动监测项目包括必测指标7项、选测指标14项,如pH值、水温、总磷、总氮等,均按国家环境保护部批准的水质自动监测技术规范进行。

对于浮游植物的监测,主要是进行定量监测,采用镜检法鉴定藻类的种类、计算藻密度,绘制浮游植物种类分布饼图和密度柱状图,计算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同时结合水质类别和富营养化程度,综合评价水质健康状况。

对于浮游动物、着生生物、底栖动物、大型水生植物的监测,检测方法是参照《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SL 167—2014),通过采样、样品的前处理、镜检计数和计算,形成检测记录。

3.3 水生态评价方法

水生态质量监测评价需考虑生物完整性要求,充分应用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分析采自不同环境梯度下的水生生物群落组成、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等指标与水体物理化学指标、胁迫指标间的内在联系,筛选出具有生态指示意义的多个水生生物指标。根据生物完整性指数构建框架,建立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标。对指标的可靠性、可操作性、效果及运行成本等进行综合评价,并对生物完整性指标与水环境因子、胁迫因子和景观因子的响应关系进行分析,最终建立评价水生态健康监测的水生生物指标。

目前,江苏省水文部门水生态评价主要从理化指标评价和水生态系统评价等角度出发。理化指标的评价方法主要有有毒污染指数评价法、湖泊营养水平指数评价法。水生态系统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基于鱼类种群结构的生物完整性指数法(Index of biological integrity)、基于底栖动物的溪流状况指数法(Stream condition index)和基于多样性指数的水质健康指数法等。

4 水生态监测普遍存在的问题

4.1 水生态监测的法律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对于水质监测和河流保护方面制定的法律法规较为成熟,但是在水生态保护方面,法律法规的制定就比较滞后,体系也不完善,造成水生态监测工作的起步与发展迟缓。

4.2 水生态监测范围和标准不成熟

水生态监测的技术标准是对工作人员工作的指导,是实现水生态保护的准则,也是促进生态循环、水资源合理利用的依据和水生态质量的衡量标准。因此,完整的标准体系对于水文工作和水生态监测系统工作的开展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江苏省水文部门水生态领域中,缺乏统一的相关技术标准和技术指标,缺乏完善的监测标准和监测体系,工作技术方法还不够成熟。

4.3 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

水生态监测涉及很多领域和很多专业,如计算机、水文、生物技术、地理信息、水质等。在水生态监测工作中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专业的水生态监测人员不足,水生态的监测经验和监测技术缺乏,导致水生态监测的开展有着很大难度。目前,生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等专业的人才相对匮乏,导致多学科联动监测的目标很难实现,影响了水生态监测的发展。

4.4 水文部门处于起步摸索阶段

水文部门的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目前我国水文部门的基层机构实行的是垂直管理模式,水文部门难以深入到地方经济社会中,难以发挥职能作用。水文站网的建设和监测系统还不够完善,服务体系也不够完善,水文部门服务水利中心方面的工作还不够深入,水文事业的科技创新经费有限,没有固定的经费渠道,没有完善的经费保障制度。

5 水文部门开展水生态监测的实践对策

5.1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在水生态监测方面和水文事业方面的法律法规都相对薄弱,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因此,要将流域管理和地域管理相结合,研制各个层面的法律法规,将水文事业的发展和水生态文明的建设作为我国目前主要任务。在法律法规的制定中,要结合当地水环境的特点,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例如,江苏省内河流湖泊较多,因此要考虑到流域的特点,制定流域的水生态保护法规,明确指出流域保护部门,确定各部门的职责和功能,实现各司其职的效果。以地域分布作为主要因素,明确水文部门对水生态的监测范围和监测标准以及对水生态的管理责任,将水生态的监测系统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安排,保证各地区水环境信息的及时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如此才能实现水资源的保护和修复以及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5.2 制定合理的技术标准,完善指标体系

我国的水生态监测还没有制定准确的技术指标和规范,指标体系也不够完善。这给水生态监测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也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水生态文明的建设。水生态监测包括布点、采样、监测、分析和评价等工作,每个程序都需要有明确的标准和规范指导,以保证工作的顺利完成。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快水生态监测技术规范的确定和技术指标的确定,建立完善的指标体系,提高水生态监测数据信息的可靠性。明确技术标准,才能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工作人员高效地完成信息采集,保证信息安全有效。

5.3 完善水生态监测网,建立信息库

工作人员要充分利用水文站网和水文水质资料,高效完成水生态监测网的建立和水生态信息的收集,实现水生态监测的目标。水环境监测是为了了解水环境以及水资源的信息,达到高效的水资源配置和及时进行水环境保护以及修复。只有及时掌握水资源的准确信息,才能在短时间内作出分析,研究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方案和水资源保护措施。收集水生态信息要根据不同的水文因素和经济发展要求,对水生态进行比较和研究,研究出不同条件下的水生态保护措施和水生态的管理方案。另外,水生生物的分布和地貌特征在水生态的研究中也有着重要作用,在做水生态监测工作和水生态资料收集中要做好水生生物研究和地理地貌研究。工作人员在研究水生态的发展趋势和保护措施时可以通过建立的水生态基础信息库,实现资源共享,对水生态的信息作出汇总和比较,总结出不同时期的水生态状况,这也是水生态监测工作的意义。例如,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水文站网对江苏省各地区水生态进行监控,实现各区域水生态信息的搜集和整理,为水生态的保护和修复打下基础。

5.4 增大资金的投入

资金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水文事业的发展和水生态监测工作的开展。政府应该通过市场推动和社会参与等投入机制,加大社会资金投入。江苏省作为一个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省份,要保证财政预算中给予水文部门和水生态监测方面的资金,只有充足的资金投入才能实现水环境监测系统硬件、软件建设,保障水生态监测工作有序开展。

6 结 语

水生态监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是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基础性工作。目前我国水文部门水生态监测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生态监测将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加强水文建设和水生态监测工作,构建我国水生态监测体系,是实现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

[1] 郎锋祥,彭英,龚芸.水生态监测的实践与探讨[J].水资源研究,2014(1):41-43.

[2] 罗竣,江泓,周庆.开展天堂湖水生态监测的思考[J].资源节约与保护,2014(12):162-163.

[3] 谢晨,李睿,杨文博.黄河水环境监测工作探索与实践[J].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2015(3):18-21.

[4] 郎锋祥,彭英,龚芸.水文部门开展水生态监测的实践与探讨[J].水利发展研究,2014(3):54-56,65.

[5] 林祚顶.水生态监测探析[J].水利水文自动化,2008(4):1-4.

Practice research on implementing water ecological monitoring by hydrological department: with Jiangsu as an example

GONG Hui, SHAO Feiyan, WU Rongrong, MA Ling

(Jiangsu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Survey Bureau Changzhou Branch, Changzhou 213000, China)

Hydrology cause belongs to advanced work and foundation cause in order to prevent natural disasters and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mplementation of water ecological monitoring is the foundation for realizing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t is also a main method for hydrological departments to master water ecological information accurately and timely. In the paper, Jiangsu Province is adopted as an example for hydrological departments to analyze and study water ecological monitoring practice.

hydrological departments; water ecological monitoring;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10.16616/j.cnki.10-1326/TV.2016.07.016

TV123

A

2096- 0131(2016)07- 0054- 03

猜你喜欢

水文水资源部门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水文
水文水资源管理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