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动人口及常住人口孕产妇心理现状及其对产后抑郁症知晓情况研究

2016-04-07王翠兰夏根玉石长勇

护理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产后抑郁相关因素常住人口

王翠兰,夏根玉,石长勇



流动人口及常住人口孕产妇心理现状及其对产后抑郁症知晓情况研究

王翠兰,夏根玉,石长勇

Study on psychological status quo of maternal in floating population and resident population and their awareness situation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Wang Cuilan,Xia Genyu,Shi Changyong

(Tangxia Hospital of Dongguan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Guangdong 523710 China )

摘要:[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孕产妇及常住人口孕产妇心理现状及相关因素,为产后抑郁症的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流动人口孕产妇501例及常住人口孕产妇420例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对产后抑郁症知晓情况及抑郁症量表测评情况。[结果]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病率高于常住人口孕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病率,且与文化程度、职业、夫妻关系相关,通过宣传教育等措施能减少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结论]完善家庭、社区及医院等产后服务系统,加强宣传教育能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关键词:产后抑郁;流动人口;常住人口;相关因素;健康教育

产后抑郁是指孕妇分娩后出现的伴精神症状的抑郁状态,主要表现为易怒、烦躁、消极、悲观哭泣、喜怒不定,甚至有自伤或伤害婴儿的行为,给社会及家庭带来负担[1],常发生在产后2周~6周[2]。流动人口孕产妇的护理及心理干预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分娩后抑郁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常住人口。本研究通过调查龙岗区妇幼保健院流动人口孕产妇及常住人口孕产妇抑郁症的现状及相关因素,为孕产妇特别是流动人口孕产妇抑郁症预防提供干预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龙岗区妇幼保健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产前检查及在该院分娩的501例流动人口孕产妇及420例常住人口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流动人口孕产妇纳入标准:非深圳市户籍人员,在深圳市龙岗区居住6个月以上的孕产妇。排除曾经有过精神性疾病、抑郁症、器质性脑病及智力障碍者。研究对象均为自愿加入。常住人口孕产妇纳入标准:深圳户籍,在深圳市龙岗区居住2年以上,排除曾经有过精神性疾病、抑郁症、器质性脑病及智力障碍者。

1.2调查方法

1.2.1调查工具

1.2.1.1一般情况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来龙岗时间、年龄、结婚时间、怀孕次数、有无流产史、怀孕时间、妊娠次数、文化程度、收入、工种、配偶状况、家庭状况、夫妻关系、婆媳关系、性格及孕期不良事件、性别期待等。

1.2.1.2爱丁堡产后抑郁症筛选表(EPDS)包括心情、自责、抑郁、恐惧、失眠及悲伤等10项内容,总分30分,EPDS≥13分为阳性[3]。

1.2.1.3产后抑郁症知晓情况调查表包括主观资料7条及客观资料3条,总分为100分。错误回答为0分,正确10分,回答不完全为1分~9分,用分值的高低来衡量产后抑郁症知识的知晓情况。调查对象为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孕产妇、配偶及家人(夫妻双方父母中的任意一个)。

1.2.2调查方法参与本次调查的调查员进行系统培训,培训结束后笔试和面试均合格者对产妇进行调查,采用统一指导语向调查对象解释调查的意义,尽量减少误差,增加调查问卷内容的真实性及可靠性。问卷全部有效回收,回收率为100%。

1.2.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2.1流动人口孕产妇与常住人口孕产妇一般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流动人口孕产妇与常住人口孕产妇一般情况比较

2.2孕产妇产后抑郁知识知晓情况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后抑郁知识评分为32.60分~43.09分(37.90分±3.40分) ,配偶得分为33.23分~42.25分(36.98分±3.89分),家人为12.45分~37.89分(16.59分±2.87分)。常住人口孕产妇得分33.90分~44.15分(38.79分±3.51分),配偶得分为34.34分~43.34分(37.89分±3.98分),家人为13.05分~38.77分(17.22分±2.91分)。两组孕产妇产后抑郁主要与夫妻关系、文化程度、职业及经济收入有关。

2.3孕产妇抑郁症发病率流动产妇EPDS≥13分为59例,发病率为11.78%;常住人口孕产妇EPDS≥13分为21例,发病率为5.00%。流动人口孕产妇抑郁症发病率高于常住人口孕产妇抑郁症发病率。见表2。

表2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孕产妇抑郁症发病率比较

例(%)

3讨论

中国现在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社会发展及国家建设需要具备各种专业技能的劳动者,城市人口的不足需流动人口进行补充,流动人口为我国经济及社会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流动人口以青年人为主,很多女青年随丈夫及家人迁移到城市,怀孕后因远离熟悉的生活,缺乏亲人的照顾及情感交流,心理问题明显增多,主要表现为抑郁,影响孕妇的健康。在城市分娩后抑郁症发病率明显高于常驻人口。产后抑郁症是精神障碍的一种表现,发病与社会、环境及心理等因素密切相关。目前认为,妊娠、分娩后缺少沟通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本次调查发现,流动人口中孕产妇抑郁症的发病率高于常住人口孕产妇抑郁症发病率,可能与流动人口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缺少家人照顾和陪伴等因素有关。情感沟通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通过加强关心及支持,能迅速缓解压力,阻止抑郁症的发生[4]。因此,加强健康教育和人文关怀是降低孕产妇抑郁症的一个重要因素[5]。另外,体内激素水平与产后抑郁症有一定的关系,可能与孕产妇睡眠不足及精神因素致体内激素水平波动有关[6]。本次调查发现,两组孕产妇、配偶、家人对产妇抑郁症知晓程度都很低,部分家庭认为抑郁症是产后妇女的正常现象,无需治疗。产后抑郁症与多种因素有关,常住人口及流动人口孕产妇抑郁症与文化程度[7-8]、夫妻关系、经济收入及婆媳关系有关,说明产后抑郁症与其生活及周围环境密切相关。在对两组调查对象进行原因分析后,实施宣教,讲授生理知识及孕产妇基本知识,加强心理沟通及心理干预,强化感情支持等,干预后流动孕产妇及常住人口孕产妇的心理及生理恢复状况良好,这说明加强健康教育、情感交流等措施能明显降低孕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总之,流动人口孕产妇的心理及生理情况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积极研究,积极干预,让其尽早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凡艳丽.产后抑郁及相关心理社会因素调查[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14(4):349.

[2]王卉.产后抑郁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6):94.

[3]刘小琼,周笑珍,常平镇.产后抑郁现状及其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杂志,2014,11(16):126-127.

[4]徐雁.剖宫产产妇32 例产后抑郁情绪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4):1732.

[5]侯玉翠,李遵清.家庭访视护理干预改善居家产妇产后抑郁情绪的效果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1):84-85.

[6]程霞,李芸.孕期心理干预减少产后抑郁的研究[J].中国现代护理杂志,2011,8(12):145.

[7]路平.西部5 省孕产妇保健服务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0,15(10):649.

[8]王艳.重庆市5 县区孕产妇保健服务现状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2001,17(8):503.

(本文编辑张建华)

辞书著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编者.辞书名[文献类型标志].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次.

如:[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1979年版[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1790.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汉英双语现代汉语词典[M].2002年增补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1506.

[3]郭强,陈兴民,张立汉.灾害大百科[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1170-1173.

(收稿日期:2015-03-20;修回日期:2016-01-15)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05.037

文章编号:1009-6493(2016)02B-0622-02

作者简介王翠兰,主管护师,专科,单位:523710,广东省东莞市塘厦医院;夏根玉、石长勇单位:518172,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

基金项目深圳市龙岗区2014年度科技计划医疗卫生项目,编号:201406113001001。

猜你喜欢

产后抑郁相关因素常住人口
2021 年内蒙古自治区常住人口主要数据公报
北京城市副中心:常住人口控制在130万以内
产后抑郁的三时段护理干预研究
剑杆织机设计与人机工程相关因素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对孕期焦虑、抑郁及产后抑郁的影响
元认知干预对产后抑郁治疗效果的观察
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首现负增长
临床分析产妇产后抑郁情绪的原因和护理对策
上海2008年常住人口1888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