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矮砧苹果“千阳模式”何以红遍全国?

2016-04-07王新娟

中国果业信息 2016年2期
关键词:千阳千阳县园区

本刊记者 /王新娟



矮砧苹果“千阳模式”何以红遍全国?

本刊记者/王新娟

【导读】陕西省千阳县,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宝鸡千阳苹果试验示范站的技术支撑下,多方努力,通过发展适于集约化、现代化生产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矮砧苹果产业,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了传统苹果的现代化转型升级,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破解了地区统筹发展中城乡二元结构困局。该县矮砧苹果发展模式被业界誉为“千阳模式”,全国已有14个县(区)开始复制“千阳模式”。

2015年9月以来,一部以现代矮砧苹果“千阳模式”为主题的科教故事电影——《千阳湖畔苹果红》,在我国北方苹果产区广泛传播。8月初,正值该部电影的宣传期,记者赶赴陕西省千阳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千阳苹果试验站,采访了长期扎根田间地头的首席专家李丙智教授。李教授指着一望无垠的矮砧苹果园,自豪地告诉记者:“矮砧苹果可在定植次年结果、3年丰产,每亩(667 m2)5~6 t的产量是传统果园的3~4倍!”千阳,这个西部小县城已然成为中国苹果产业协会确立的“苹果现代化种植技术示范基地”,全国各地来此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

一、为何选择矮砧苹果?

据李丙智教授介绍,世界苹果产业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乔化稀植阶段,一般每亩(667 m2)地栽植10株左右,树冠大,结果晚,产量低,管理不方便。第二个阶段为乔化密植阶段,虽然产量有所增加,但管理费时费工,不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要求。第三个阶段为矮化密植(矮砧栽培)阶段,以致矮的砧木(如M9、M26)嫁接良种后实行密植栽培。矮砧密植栽培苹果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结果早,产量高,收益快;二是树冠小,光照好,品质优;三是树体矮小,管理方便,适合集约化栽培;四是省地,省人工,省水,省肥;五是生命周期短,更新换代快。矮砧密植栽培,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苹果栽植技术,也是现代果树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近二三十年来国外苹果生产先进国家大力推广矮砧密植栽培技术。目前,世界发达国家90%的苹果园实行了矮化密植栽培。然而,目前我国90%的苹果园仍是实行的乔化稀植或者乔化密植栽培。

▲李丙智教授(左)接受本刊记者采访

陕西省作为中国苹果产业第一大省,是全球集中连片种植苹果的最大区域,2014年栽培面积1 022.7万亩(68.18万hm2),产量988万t,产量约占全国的1/4和全球的1/7。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视察工作时对陕西果业提出“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的要求。2015年5月,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在署名文章《小苹果大产业》中指出,未来10年陕西苹果将有400万亩(26.7万hm2)乔化老果园需要更新改造,未来20年全部老果园需要完成更新改造。

在我国苹果产业亟须通过栽培模式创新来促进现代化转型、培育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提高国际竞争力时,陕西省宝鸡市后花园——千阳县,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苹果试验站的技术支撑下,率先引进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技术,建起了万亩果园,获得丰产丰收,尝到了产业创新的甜头。

二、矮砧苹果“千阳模式”的形成

据李丙智教授介绍,传统乔化苹果存在产量较低、生长期长、病虫害多、费人工等难题,而矮砧苹果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欧美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是矮砧苹果,亚洲目前只有日本、韩国开始有少量引进。与传统乔化苹果相比,矮砧苹果有“四省一优一高一早”的特点。“四省”为省水(60%)、省肥(70%)、省地(80%)和省力(90%,宽行密植有利于机械耕作,平均一个劳动力可管理60亩(4 hm2),但传统果园一个劳动力只能管三五亩)。“一优”为品质优,矮砧宽行栽培通风透光好,果实大小均匀、易着色、品质好、商品率高。“一高”为产量高,每亩(667 m2)栽180~300株,产量5 000~6 000 kg,是传统果园的3~4倍。“一早”为结果早,栽后当年见花,次年挂果,3~4年便可进入丰产期,而传统苹果栽后第3年开始结果,第6~8年进入丰产期。

知道矮砧苹果具有如此明显优势后,发展矮砧苹果成为我国苹果专家、生产者和管理部门的共同心愿。然而,直接从欧洲和美国引进最新优质矮砧苹果苗,每株售价高达近80元,每亩的苗木成本就达一二万元,我国果农根本无法承受。要在我国推广矮砧苹果,矮砧苹果的本土化培育就是关键所在。我国从欧洲引进了国际先进的苹果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后,经过陕西、山东和辽宁等7个苹果主产区的多部门、多学科专家的密切协作攻关,首次在国内提出了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模式。专家认为,该技术模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采用该技术模式的苹果植株,树冠小,个子高,果实长在主干上,可以轻松实现机械化采摘。为了充分发挥这种矮砧苹果在陕西苹果业现代化转型中的促进作用,2012年4月初,陕西省果业局、宝鸡市人民政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在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南寨村建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宝鸡千阳苹果试验示范站,开展苹果矮砧集约高效栽培的研究、示范和推广。据李丙智教授介绍,通过企业出资、院校支持、政府搭桥,千阳县已建成国内唯一的矮砧苹果苗木基地,优质苗成本仅为20~30元/株,突破了苗木难题。同时,在省市县各级政府的推动下,充分发挥陕西是我国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的自然优势和果业经济传统,积极探索苹果产业发展新模式,积极推广矮砧苹果优质苗木和生产技术,做好发展规划、项目示范、强化技术培训,最终形成了以“优质苗木、矮砧密植、格架栽培、水肥一体”为核心的标准化的矮砧苹果生产技术模式,在业内得到广泛认可。2014年9月,由中国苹果产业协会、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主办的第一届中国苹果产业发展论坛在千阳县举办。与会专家指出,千阳县苹果业开拓的环保有机农业、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路径,以“优质苗木、矮砧密植、格架栽培、水肥一体”为核心的矮砧苹果生产技术模式,以“政府规划+企业带动+合作社组织+农民紧跟”为核心的生产组合模式,以“大企业引领、合作组织带动、能人大户示范、园区化发展”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模式具有可复制性。“千阳模式”已经形成了较好的辐射示范带动效应,被全国14个县(区)复制。

▲矮砧苹果园

三、为什么矮砧苹果在千阳能成功?

一是龙头企业带头参与。2012年千阳县发展的2万亩(0.13万hm2)矮砧苹果示范园,占全县苹果种植总面积的40%,占宝鸡市当年新建苹果园面积的33%以上。矮砧苹果示范园参与主体不再是以往的小家小户农户,而是众多的龙头企业、承包大户以及专业合作社,并且是由海升集团——全球最大的浓缩苹果汁生产及出口商、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带头。海升集团下属的陕西海升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是千阳县众多企业中实力最强的一个,它所建的果园面积占到千阳县矮砧苹果园的一半。在海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苹果试验站的专家们从苗木引进、栽植、果园覆草、施肥到人员培训全程指导,园区果苗成活率高,栽植当年开花率高,且有少量挂果。

▲海升集团矮砧苹果园

▲矮砧苹果冬季果园

二是政府积极推动土地流转。为了让小块土地集中起来使用,千阳县政府和苹果试验站共同给群众做工作。苹果试验站的首席专家李丙智教授当面为群众算起了账:在千阳1亩地只能种一茬小麦或一茬玉米,以小麦计,每亩地纯收入300元,流转出去让别人建苹果园,每亩地租金可收入560元,在果园打工半年,每个月只做10天,半年即可收入近3 000元,300元和3 500多元哪一个合算?群众想通后,纷纷将土地租了出去,开始做起了像城里人一样“上班”的“职业农民”。优越的发展条件吸引了更多的企业、承包大户及专业合作社投身到苹果产业发展中,也增强了千阳县发展苹果产业的信心。到“十二五”末,千阳县计划发展矮砧苹果10万亩(0.67万hm2),举全县之力建设现代矮砧苹果示范基地。

三是校企地无缝对接。校企地三方精诚合作,互相促进,在很短时间内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形成了发展合力。从1983年毕业后足迹遍及三秦大地,到日本考察归来扎根凤翔,与韩明玉教授一起研究苹果矮砧栽培新技术的首席专家李丙智教授全身心投入我国苹果事业发展,在千阳苹果试验示范站这个舞台上,他以忘我的实干精神在努力实现着这样一个梦想:把千阳苹果站建成世界一流的矮砧集约栽培模式工作站,让这一模式从千阳推向全国,使我国矮砧苹果种植面积由现在的8%提高到30%,让更多的群众从中得到实惠。

▲意大利引进的弥雾机

四是科技示范带路。千阳县借助国内苹果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发展现代果业,2012年以来先后从荷兰、美国等世界苹果种植发达国家引进了矮砧苹果集约化栽培技术。矮砧苹果比传统苹果每亩(667 m2)多栽植130~160株,产量高出传统果园的3~4倍,投产期比传统苹果早3~5年,且省地、省水、省肥、省劳力。2012年,千阳县引进了海升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在海升公司的示范引领下,目前千阳县已流转土地5.6万亩(0.37万hm2),新栽矮砧苹果9.6万亩(0.64万hm2),并先后引进华圣、大地丰泰等11家现代化农业大公司来千阳投资育苗、种植苹果。

五是推广循环生态农业。在苹果产业发展中,千阳县全面推广“草—畜—果”模式,大力发展循环果业和有机苹果,全面提升果品质量。利用山坡地、苹果园,种植苜蓿、三叶草及豆科类饲草6.6万亩(0.44万hm2),推广秸秆带棒青贮技术和秸秆“过腹还田”,扩大奶肉牛、羊、生猪等畜禽养殖规模。依托全省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示范县优势,引进枫丹百丽、乾亨和新绿有机肥加工等3个项目,年生产有机肥20万t以上,为发展高端矮砧苹果提供优质肥料,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全县矮砧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达到1.4%,矮砧苹果含糖量达15%以上,优果率达90%以上。不断健全完善苹果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和追溯系统,全产业链实现标准化生产,确保果品质量安全。

六是办好田间大学。充分利用海升农业园区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宝鸡千阳苹果试验示范站高端人才技术优势,坚持“校企合作促研发、田间大学搞培训、‘百千万’工程做推广”,大力培养职业果农和乡土人才,为苹果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千阳县政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县校合作、千阳海升农业园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企、国际果树协会合作,邀请国内、国际知名专家,定期深入园区开展技术交流。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海升、华圣、大地丰泰等现代农业园区吸纳63名国内农业院校研究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每年50多名研究生、500多名本科生定期来千阳苹果农业园区实习,组建了国内矮砧苹果产学研最强的技术团队。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千阳苹果试验站、海升苹果示范园和全县4个苹果发展万亩大镇“十个中心四个站”的教学机构为平台,以李丙智教授编写的《千阳矮砧苹果》为教材,定期组织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为重点的职业果农到田间地头开展培训。按照“一带十,十传百”方式,实施“百千万”培训工程,有效破解了矮砧苹果栽培技术到村到户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矮砧苹果苗木

七是掌握核心技术。矮砧苹果苗木繁育须掌握核心技术。在许多专家不认可、不看好的情况下,千阳县大胆引进荷兰、美国的M9、T337等国际最新优质苹果自根砧苗木。通过技术创新,掌握了矮化自根砧苗木繁育核心技术,解决了国内矮砧苹果建园苗木主要依赖进口的问题,使矮砧苹果建园的苗木成本降低了45%。

八是构建营销网络。借助“华圣”“海升”等国内知名商标的品牌资源,突出千阳苹果绿色、无公害特点,实现订单生产、农超对接的高端营销模式,全力打造“千阳红苹果,中国好苹果”品牌。积极开拓苹果市场,举办金色千阳农民专业合作社特产展销会,参加陕西苹果节、杨凌农高会等推介千阳苹果,进一步提高了千阳苹果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千阳海升公司生产的米奇啦苹果,被中国外交部礼宾司选定为外交专用礼品果,赠送给受邀来华出席“九三”(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的外国元首及国际组织代表。目前,海升苹果与沃尔玛上海、深圳公司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华圣苹果实现了省内外超市全季节供应,北京永辉、上海大润发等10多家大型连锁超市主动来千阳预订苹果。为了提高千阳果品的市场竞争力,千阳县瞄准国际顶尖的分拣物流技术,投资1.69亿元的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建成投用,建设标准化处理能力达20 t/h的鲜果分拣包装线,使苹果分拣完好率达到100%;建成库容达2万t的气调贮藏库,采用目前国际最先进的液氨技术进行间接制冷,通过自动调控温度,使冷藏一年后的苹果跟刚采摘的果实保持一样的新鲜脆甜,年处理苹果50万t以上。

九是建设苹果公园。发挥千阳位处欧亚大陆桥和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独特优势,围绕苹果农业园区,开发生态休闲功能,千阳县积极建设万亩“丝绸之路苹果公园”,突出海升苹果中哈友谊园风光、华圣果业丝绸之路风情、大地丰泰果园古朴乡俗、张家塬果园美丽乡村等景观,发展苹果生态观光旅游。围绕园区建设景观长廊、果园机械化展示园、苹果文化广场,园区周边主要发展乡村旅游及餐饮、购物、娱乐文化设施为一体的三产服务业,让游客充分体验到农事乐趣、苹果魅力和田园风光,从而带动千阳县乡村旅游的发展。

四、综合效应逐步呈现

▲矮砧苹果开花

千阳的矮砧苹果,浓缩了千阳在现代农业发展上的新探索,揭示了产业转型升级的经济学,也为各级干部干事创业树立了新理念,达到了一业带来百业兴、一花引来百花香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促进了以农业园区为引领的现代农业突破发展。在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海升集团落户千阳之后,千阳县相继引进了华圣、大地丰泰、锦泰等58户龙头企业,引领县域农业向园区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目标迈进。按照规模化发展要求,全县共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7个,其中,省级园区3个,市级园区6个,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借鉴。

以矮砧苹果产业为主的现代农业发展,打破镇域、村域界限,加速了土地向农业园区集中,推动农村群众向县城、镇区、中心村集中,促进了以农村社区为载体的城乡统筹模式提速。全县建成农民集中居住小区13个,住宅楼65 栋4 348套,使2.8万农民进城居住。在全市率先建成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县,全县镇区公办幼儿园实现全覆盖,互助养老“千阳模式”宝鸡全市推广,城乡一体化水平位居全省前列。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的发展,为千阳农民就近就业创业提供了平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园区转移,农民收入呈现出结构性增长。县内工业园区和农业园区务工人数达1.63万,年工资收入3.56亿元,拉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3 240元,工资性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6.6%,5年增加了29个百分点,实现翻番,促进了以结构调整为重点的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千阳矮砧苹果的发展,改变了农民封闭守旧的思想观念,淡化了固守土地的情结,跳出了小农经济的羁绊,改变了粗放经营的习惯,促进了以小农经济为特征的传统观念深刻转变。农民通过在园区务工,看到了矮砧苹果发展的广阔前景,学到了先进实用的新技术,依托龙头企业作业技术和先进设备发展现代农业。全县各类家庭农场发展到32个、种养大户1 200户,农户建园发展苹果7.1万亩(0.47万hm2),为培养大批量新型农民奠定了坚实基础。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千阳县在保证经济发展增速不减的情况下,更加注重生态环保和质量效益,促进了以绿色生态为主题的县域经济提质增效,建成了集节能、生态、环保于一体的环保新材料工业园,苹果加工、贮藏、物流于一体的食品工业园,及观光、采摘、体验于一体的苹果主题公园,实现了三产融合发展,连续4年荣获全省工业经济增长最快县。“绿色、生态、环保”已成为千阳一张靓丽的名片,2015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近4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亿元,促进了以现代苹果为主体的产业梦的加快实现。

站在新的起点,千阳县正在以转变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把“小苹果”做成“大产业”,着力推进生产规模化、科技集成化、作业轻简化、产品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果农职业化和品牌高端化。根据规划,到2020年,千阳县全县矮砧苹果栽植规模将达到20万亩(1.33万hm2),产量达到70万t,优果率达到90%以上,果品质量安全合格率为100%;建成全国矮砧苹果良种繁育基地、全国矮砧苹果集约栽培模式创新基地、全国苹果轻简化示范基地、国家矮砧苹果科技示范基地、陕西新型果农培训基地及宝鸡周边地区苹果物流配送中心和丝绸之路苹果公园,使千阳县成为苹果产业规模升级、技术升级、产品升级、产业升级的“陕西果业升级版样板”,真正实现“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的现代苹果产业梦。

(文中配图均由海升集团马少锋提供)■

产业论坛

猜你喜欢

千阳千阳县园区
陕西宝鸡千阳县南寨镇:防病防虫保增收
千阳县文化馆传承人培训
千阳县剧团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培训
陕西千阳:春耕备耕抓上手 技术培训走在前
缩短进城农民的“适应期”——千阳县抓党建引领进城农民融入城市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蓝天与麦地 千阳万亩旱作梯田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灿烂千阳--自驾贵州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