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见另一个自己

2016-04-07吴克诚

读者·原创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罂粟观者感情

文_吴克诚



看见另一个自己

文_吴克诚

德国人的严谨在全世界是出了名的。什么样的土壤长什么样的苗,新客观主义摄影诞生在德国这块比较“板结”的土地上,真的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新客观主义摄影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它的特点是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为拍摄对象,将其以直观、精确、科学、一丝不苟的手法表现出来。通俗地说,就是去掉一切修饰,利用自然光,展现树木、石头、机械等事物的自然结构与纹理。

新客观主义摄影的代表人物是卡尔·布劳斯菲尔德。布劳斯菲尔德1865年6月6日出生于德国中部的一座小城,1881年到1883年间,他在一家钢铁厂学习铸铁艺术,1884年到1890年就读于柏林的皇家艺术学会和手工艺博物馆。1898年起,他开始在柏林的皇家艺术学会和手工艺博物馆教书,后来开始拍摄植物,一直拍了30多年。

布劳斯菲尔德最著名的作品都收录在他出版于1929年的摄影集《自然的艺术形态》里。他的作品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运用大特写表现自然物体的局部细节,再将细节无限放大,比如这幅《罂粟》。

罂粟美艳有毒,是花中的“蛇蝎美人”。“蛇蝎美人”一直是艺术家宠爱的题材,凡·高、郎世宁等画家都曾画过罂粟,荒木经惟等摄影家也曾拍摄过罂粟。艺术家表现“蛇蝎美人”,都选取它最好的时候,表现它的绝代芳华,而布劳斯菲尔德却选取了罂粟果。这样一幅《罂粟》放在眼前,看不到好颜色,也闻不到好味道,如果没有题目来指明方向,真的很难看出它的身世。

这正体现了新客观主义摄影的显著特点:拍摄者不对拍摄对象投入任何感情,只要求客观记录。这样拍出的作品精密、冷静、生硬,不过从另一重意义上,也带给观者前所未有的观感—罂粟不是罂粟,而像一个碉堡;蕨树叶子不是蕨树叶子,成了孔雀羽毛;马兜铃像极了翘首企盼的小鸟……瓦尔特·本雅明在他的摄影小史《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中概括得最精辟:“他让木贼变成古代的石柱,蕨类犹如主教的权杖,栗实与栎芽放大十倍后成了图腾柱,而起毛草就像哥特风格的纹饰。”总之,统统是花非花,雾非雾。

在布劳斯菲尔德拍摄的植物特写里,摄影家的感情已经从中抽离出来,观者从照片中看不出他的感情倾向,画面中只剩下结构、纹理,植物好像只是些点、线、面—通过感情抽离,他拍出了植物的另一种样子。

也许他担心观者会误以为他拍摄的照片取材于一些与众不同的植物,布劳斯菲尔德特意介绍了这些植物的来源。他说他从不在花商那里选取拍摄的植物,也不拍摄人工培育的玫瑰或具有贵族气息的百合,也很少从花园里获得素材。他经常在乡村小道或铁路沿线采集植物,或者从一些蛮荒之处寻找拍摄对象,他所拍摄的其实只是些田间地头的寻常植物,包括受人们诋毁的野草。

放空自我,不把自己的固有审美加诸植物,这样,寻常事物的另一种美就自动呈现出来了。如此看来,新客观主义摄影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摄影技法,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哲学理念—以一种客观中立的视角重新观照人与社会时,自会看到另一种样子。

这样,哪怕是从一株小草那里,也能看到属于它的独一无二、不可方物的美丽。

猜你喜欢

罂粟观者感情
小学生赏花顺便立了个功:铲除125 株罂粟!
最好的感情
共产党人的感情
端午节观龙舟赛
大理石客厅里的罂粟
感情工作
感情强烈的叹号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