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新课改理念促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2016-04-06彭玉良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怀柔教研生物

彭玉良

在我国教育综合改革的形势下,怀柔一中坚持三大核心工作理念,明确了“宽”和“活”的课程改革发展方向,促进学生综合素質的提高。

体育工作注重“体”与“育”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作为工作目标,以扎实基础、保持特色、拓展内涵为价值取向,落实体育育人。

深化改革,“一会两操”基础项目有了新成效。运动会“趣味+竞技”实现了全员参与,切实在全体师生中树立了“我锻炼、我健康、我快乐”的理念。两操跑步实行红旗班评比制度,学生队伍精神饱满,队形整齐,口号洪亮,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辐射全区,“田径队”“篮球队”特色项目有了新发展。学校对田径、篮球体育特长生采取单独组班个性化教学,并多次聘请国内、市内专业教练给予专业指导,调动了体育特长生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学生的运动潜能得以挖掘、提升。同时,学校义务帮助怀柔三中、怀柔五中、长哨营中学、杨宋中学等学校学生训练,田径场每天早上为怀柔三小免费开放,特色项目辐射全区。

联合教研,体育工作有了新内涵。学校利用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实习基地的便利条件,积极开展联合教研活动。在“三课、两操、两活动”中以学生为本,探索“体”与“育”的结合点。学校体育教师在多项教研活动中获奖,教研水平和专业素质不断提升。

生物科技活动是学校传统科技教育项目,至今已经有20年的历史。为推动项目发展,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特色项目优势更加突出。

建设设施齐全的科技活动专用场地。学校建有生物科技园、绿色环保实验室、生物标本室、微生物实验室、生物数码互动教室、水科学实验室,为学生开展生物科学实验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

依托课程,建立多渠道实施科学教育的运作体系。依托生物课程,通过学科教学、校本课程、课外活动、专题科普活动、校园环境建设等多途径、多渠道开展生命科学科技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目前,学校已开发并实施的生命科学类校本课程有“走进现代农业”“怀柔生物农业”“生物与生活”“观鸟”“生命科学专题研究”“微生物科技实验”等,这些课程贴近学生实际,很受学生欢迎。

整合资源,创建科技教育资源有效利用机制。学校充分整合、利用资源,创建了“围绕项目找资源”的科技教育资源利用机制。例如,学校与卧佛山庄虹鳟鱼养殖中心合作,开展了“怀柔虹鳟鱼生长曲线研究”项目;与怀柔板栗工作站和北京农林科技院相关单位合作,开展了“适宜加工即食栗仁的怀柔板栗主要品种评价”项目;与中华环境保护协会建立联系,开展了“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等。

辐射带动,展现生命科学特色项目的社会价值。一方面,学校利用教育资源,通过“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等校本课程,把食用菌栽培、无土栽培等农业生产技术传授给学生,再通过学生把这些技术信息传播到农村,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科技致富服务。另一方面,学校科技教育资源对区内其他学校开放,为他们提供服务。怀柔三中、三小等学校数百人次到学校生物科技园观摩学习,我们帮助这些学校培训教师,指导师生开展活动,充分发挥特色项目的资源优势,积极引领、带动怀柔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开展。

借力课改,以“宽”和“活”促综合改革,开发更多、更好的生命科学校本课程。本学期学校启动了生物、地理、历史、美术等学科联动教研项目,聘请北京市基教研中心特级教师陶礼光为学校综合实践课改项目导师,将生命科学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化,引导各学科向“宽”和“活”的方向发展,以克服郊区学生“窄”和“死”的弊端,适应“大教育、生活化、发展性、生命性”的高考综合改革的趋势。

未来,学校将继续在“宽”和“活”新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深入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强化体育、科技特色教育,不断提升学校体育、科技教育能力,提高办学水平,为实现“优秀学生多、综合素质好、教学质量高”的发展愿景,为践行“走进一中、迈向成功”的学生成长理念而努力奋斗!

编辑 汪倩

猜你喜欢

怀柔教研生物
生物多样性
提升组织工作整体效能 助力怀柔展翅腾飞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北京怀柔:工会工会动员干部职工参与消费扶贫
第12话 完美生物
北京怀柔科学城创新小镇投用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