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退化林分的成因与改造技术研究
——以山西省为例

2016-04-06赵树楷

山西林业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柠条防护林樟子松

赵树楷

(山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山西 太原 030012)

·问题讨论·

退化林分的成因与改造技术研究
——以山西省为例

赵树楷

(山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山西 太原 030012)

对退化林分的改造与修复,是一门严谨的自然学科。笔者以山西省为例,简述了山西省现有林木退化的现状,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造林树种质量因素3方面分析了退化林分的成因,提出了退化林分改造与修复的方法。最后针对退化林分改造的技术提出了建立退化林分数据库、尊重自然规律、确立适宜的改造修复方法和模式3点建议。

山西省;退化林分;改造技术

1 山西省现有林木退化的现状

山西省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北依古长城,被称为“表里山河”和 “华夏文明的摇篮”。自解放以来,在国家林业局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到目前为止,全省林地面积达到6 666 666.7 hm2,森林覆盖率达到20.5%.初步建立起晋北晋西北防风固沙生态工程、吕梁山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太行山土石山水源涵养生态工程和中南部盆地生态经济林建设工程四大生态屏障,全省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但是,山西省在致力于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六大工程的同时,由于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少正在生长发育或已经成林的树木出现退化现象。按照国家林业局制定的“三度一量”划分退化林分的标准推算,山西省现有退化林分面积近66.7×104hm2,约占到全省林地总面积的10%.这些退化林分集中分布在吕梁山黄土丘陵区、晋北风沙区、太行山区土石山区和雁门关以北的盐碱地。退化林分按树种分,有杨树林、刺槐林、樟子松林、油松林、柠条林、沙棘林等。按时空和退化林分的林龄分,20世纪80年代前后营造的大面积杨树林、刺槐林和榆树林等退化程度最重;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以来,营造的以柠条、沙棘为主的灌木林退化程度较重;在晋西北地区营造的油松、樟子松等针叶树林也有退化现象。

2 退化林分的成因

退化林分或林木的形成,是各种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造林树种质量因素共同造成的。

2.1 自然因素

首先是土地的退化。山西省西部及北部既是黄土高原的组成部分,又是沙化土地的集中分布区。据调查,山西省西部黄土丘陵区及北部风沙区的土地,土壤养分平均不到0.5%,即使是被列入国家退耕还林的退耕地,土壤养分也达不到1%,远远不能满足树木生长的需求。

其次是降雨少。山西省大部分地区年均降雨量400 mm左右,且分布不均。无雨季节,土壤板结。降雨时,有肥力的表土又被冲蚀,没有足够的水分和养分供树木生长。

此外,另一个导致林分退化的自然因素是风霜寒冻。秋冬季天气转冷,风大,使正在生长发育的林木特别是中幼林因生理干旱出现生长不良的现象。

2.2 人为因素

一是务林人和广大干部群众对造林绿化的认识有误,只造不管。由于缺乏专门的资金支持和人员队伍,造林后的管护落实不到位。二是规划设计、苗木培育、营造林技术不完善。如,20世纪六七十年代晋西北营造的大面积杨树林,因为当时没有苗木,是用原本就生长不良的老树上的枝条进行造林,以致形成了第二代“小老树”。三是投资不足。三北防护林初期阶段,造林投资仅有90元/hm2左右,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起始阶段投资也只有1 500元/hm2左右。近几年苗木价格提高,农民工劳务费上涨,管护难度增加,使得造林亩投资虽有所增加,但仍不能满足造林绿化对资金的需求。

2.3 造林树种质量因素

在山西省,基本上做到了适地适树。如,在晋北风沙区造林,选择油松、樟子松、云杉、杨树等。因为在风大沙多、降雨极少、土地沙化的地方栽植杨树、柳树、榆树等容易形成“小老树”。而在晋西北的风沙梁栽植柠条、沙棘等,黄土丘陵区栽植油松、刺槐、榆树等。但树种选择正确却又出现生长不良,形成退化林分,其关键原因是苗木质量低劣,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在山西省小范围内也存在树种选择不科学的情况,但不占主导地位。

3 退化林分改造与修复

退化林分改造是对已经退化的树木进行树种更新,通过平整、施肥、输水等措施,提高土地生产能力,以满足新植树木生长发育的需要。退化林分的修复则是通过各种措施使正在生长发育但生长不良的林木进行修复,使其达到正常生长的水平。

3.1 退化林分改造

退化林分改造适用于成熟林、过熟林或树种与造林地不相适应的林分。

3.1.1 改造对象

达到成熟林或过熟林的林木。树木的生长寿命都有一定的年限,如,大多数杨树、柳树生长20 a左右就成为过熟林,柠条、沙棘等灌木林的正常寿命也就是10 a左右,到期不进行树种更新,树木就要自然死亡。

3.1.2 改造方法

一是整体改造,对某一块林地进行皆伐,再种植新的树种。二是在原有退化林分间植入新的树种,待新树种长到一定高度后,再将原退化林木全部伐除。近几年,山西省杨树实验丰产林局在原有“小老树”行间栽植油松、樟子松,管涔山国有林管理局在原有的柠条林地中种植油松,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用新培育的杨树新品种替代杨树老品种;用新培育的樟子松子代林新品种替代多年栽植的樟子松老品种;用培育的2+2或2+3油松容器苗替代未经移植的裸根苗;盐碱地中用抗盐碱的柽柳替代其它树种用于造林。

3.1.4 提高林地质量

对造林地进行平整,清除树根杂物,并进行深翻。有条件的地方施入有机肥或农家肥,以提高土壤肥力,为树木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3.2 退化林分修复

退化林分修复适用于因自然条件差生长不良的林分。

3.2.1 修复对象

因土壤肥力差、水分少、风大沙多等原因造成的生长不良的中幼林。

3.2.2 修复方法

根据成都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项目二期厂房及拟修建停车场项目总体规划方案,工程边坡为切坡(场平)形成临空面,前缘抗滑段被清除,根据场平要求,P1边坡需大部分地段进行回填,边坡中后缘为荷载区(停车区),堆积体局部沿软弱带(面)滑动,推动、挤压中前部变形滑动,形成推移机制的工程滑坡;P2边坡主要沿顺层结构(层间错动带)滑动,形成推牵引机制的工程滑坡。

通过松土除草、扩充树盘、增施肥料、合理修枝、适度浇水等措施,促进树木正常生长。

3.2.3 修复树种

修复的树种主要有杨树、柳树、榆树、油松、樟子松、云杉、柠条、沙棘等,特别是经济林树种中的核桃、苹果、梨、杏、柿等,通过修复不仅可恢复树木的正常生长,还可提高产量。

4 建议

4.1 建立退化林分数据库

按照《三北工程退化林分改造技术指南》中的定义:只要是林分衰败、林木生长不良、防护功能显著下降的成过熟林;枯死木、枯梢木或濒死木占小班株数30%以上;生长衰退、防护功能下降、郁闭度在0.3以下的乔木林;老化退化、防护功能下降、植被盖度在40%以下的灌木林;林相残败,结构失调,防护功能差,连续缺带20 m以上的林带都属于退化林分。

在此标准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做具体的分析。同一种杨树,在临汾、运城地区年高生长可达1 m以上,而在晋西北地区只有0.5 m左右。这是由于两地温度、降雨、海拔、土壤肥力等因素不同造成的,而不是树木本身的退化。 因此,建议在全省范围内,从东到西,从北到南,建立若干个实验点,在同一个时段,相同降雨量和湿度的条件下,用同样的栽植方法栽植同一树种,并进行观察记载,以确定不同区域林木退化的标准,以便各项目区能科学合理地确定退化林分改造与修复的面积、方法及措施。

4.2 尊重自然规律

对退化林分的改造与修复,必须从实际出发,尊重自然规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要把所有的造林地全部改造成高产、丰产的林业用地不现实,要想让所有树木在立地条件恶劣的情况下都能正常生长,也违背自然规律,要想改变自然气候条件、自然地理条件更是不可能。唯一的办法就是尊重自然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尽力改造造林地条件的同时,选择最适宜当地栽植的树种,使其能够达到最佳生长状态。但对于大面积的风积造林地、沙化土地、盐碱地,一是保护,不要破坏;二是尽力改造;三是因地择树,挖掘其最大的生产潜力。

4.3 确定适宜的改造修复方式和模式

4.3.1 适宜的改造修复方式

1) 更新改造

采取小面积皆伐、林(冠)下造林、萌芽、伐桩嫁接等模式进行的林分更新。

2) 提质增效

采用块状、带状、单株择伐等方式,伐除枯死、濒死木,补植补造,营造混交林,最终形成多树种的(多品种)复合异龄混交林。

3) 抚育改造

对需要调整树种组成、密度或结构的林分,间密留稀,留优去劣,适宜采用透光伐;对需要调整林木生长空间、扩大单株营养面积的林分,适宜采用生长伐或择伐;对需要清除受害木和病源木,改善林分卫生状况的林分,适宜采用卫生抚育或择伐。

4) 渐进改造

对已退化的农田防护林,可采取隔带、隔株、带外、半带、断带及带内整行等方式进行更新造林,并及时伐除枯死、濒死木。

4.3.2 选择适宜的改造修复模式

退化林分改造修复的主要模式有:

1) 退化种皆伐模式。如,已经成为过熟林的杨树林、柳树林、刺槐林、油松林等,皆伐后栽植新的树种。

2) 萌芽更新模式。对一些通过萌芽更新可促进该树木再次正常生长的树种,如,杨树、刺槐、柠条、沙棘等,通过伐桩、平茬等措施,使原有树木形成新的植株。

3) 针阔混交模式。通过在过熟杨树林中补植、补造以油松、樟子松、侧柏等为主的针叶树,形成针阔混交林。

4) 乔灌混交模式。通过平茬改造,在柠条沙棘行间栽植以油松、樟子松、侧柏等为主的针叶树,形成乔灌混交林。

[1] 姚彦锋.实施退化林分修复 推进生态建设发展.北京农业,2014(30):355.

[2] 王立选,黄汉爱.山丹县退化林分原因分析与修复对策.甘肃科技纵横,2015(11):99-101.

[3] 柴 兵,范国儒,赵 实,等.辽宁省三北地区林分退化现状分析.辽宁林业科技,2015(5):65-66.

[4] 宋亚卓.甘肃省三北工程林分退化原因及修复措施.防护林科技,2015(7):58-59.

[5] 曲丽娟.山西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杨树退化林分改造探索.山西林业,2014(4):23-24.

[6] 王莉萍.我国生态脆弱地区林分退化成因分析及修复措施.农业科学研究,2010(2):63-67.

[7] 史凯航.辽宁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现状、成因及修复措施.防护林科技,2015(2):50-51.

[8] 马文元.三北防护林林分退化及更新改造调研报告(一).林业科技通讯,2016(3):10-15.

[9] 范国儒.辽宁省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防护林科技,2004(3):26-27;35.

[10] 孙敏杰.半干旱地区山杏退化林分改造技术.防护林科技,2016(6):111-112.

[11] 杨 博,刘 菁.陕西省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现状及修复对策.防护林科技,2015(8):77-78.

[12] 郭建军,郝金宏.河北坝上杨树退化林分更新改造技术要点.现代农村科技,2015(8):40-41.

2016-09-15

赵树楷(1964— ),男,山西五台人,2009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高级工程师。

S756

C

1007-726X(2016)04- 0039- 03

猜你喜欢

柠条防护林樟子松
柠条饲料林培育技术
陕煤集团神木柠条塔矿业公司
三北防护林与植树造林
我在西藏种柠条
塞罕坝樟子松幼林抚育与管理
初探北方樟子松栽培关键技术
我眼中的樟子松
柠条主题公园绿化美化措施
云南防护林工程建设任重道远
樟子松人工林的培育及其管理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