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场如何制定正确的免疫程序

2016-04-06张中峰孙成秘山东莒南县畜牧局

兽医导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母源猪病养猪场

张中峰 孙成秘/山东莒南县畜牧局



猪场如何制定正确的免疫程序

张中峰 孙成秘/山东莒南县畜牧局

生猪养殖发展的目标是追求高产、高效,而此目标的实现取决于猪场科学的管理技术水平及疫病的防治水平,否则养猪场规模化程度越高,给实际生产带来的损失可能就越大,因为现代规模养殖方式必然也给各类猪病的传播、流行创造了适宜的条件。而猪群发生疫情的直接结果就是使猪群产能下降,猪场遭受到严重经济损失。因此养猪场除加强饲养管理之外,还应进行科学合理的免疫预防和药物保健,而猪场免疫程序的制定是否正确就关系到免疫成败,从而影响整个猪场的经济效益。

一、什么是免疫程序

程序是为实现特定目标或解决特定问题所规定的途径。程序也是管理方式的一种,是能够发挥出协调高效作用的工具。而一个猪场免疫的程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免疫效果的好坏。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养猪场可能发生的疾病不止一种,而用来预防这些疾病的疫苗、菌苗性质不同,其免疫期更是长短不一,因此,养猪场在使用多种疫苗来预防不同的疾病,并根据各种疫苗的免疫特性来合理制订生猪免疫的次数和间隔时间,使猪体能够获得稳定的免疫力,这就叫免疫程序,或是称作免疫计划。

二、制定猪场免疫程序的依据

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有目的、有计划地免疫是预防猪群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一个猪场赖以生存的保障。免疫的时间,免疫的种类,甚至免疫的间隔时间,是每一个猪场最为关注的问题。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通用于各个猪场的免疫程序,当然也不可能有一个免疫程序适合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饲养方式下的所有养猪场。因为制定免疫程序时必须考虑猪群的免疫状态、本地、本猪场的猪病流行特点及规律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而定, 而且免疫程序还需要根据以往的具体免疫效果随时进行调整,也就是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免疫计划。

1.母猪群的母源抗体干扰。猪体内存在的抗体来源有两类:一类是先天所得,即母源抗体;另一类是通过后天免疫所产生的抗体。母源抗体对新生仔猪来说十分重要,然而对后天免疫的疫苗接种也同样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免疫预防的关键是排除其母源抗体干扰,确定合适的仔猪首免日龄。最好选择在仔猪持有的母源抗体不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而又能防御病原感染的期间,即应选在仔猪自身抗体水平到达临界点时进行首免。仔猪群抗体水平一般难以估计,有条件的猪场应通过抗体水平监测来确定,不具备条件的猪场,可根据疫苗的使用情况及临床实践经验来确定。

2.本地、本猪场的传染病史。猪的传染病种类繁多、流行快、分布广,猪场在制定免疫程序时首先应考虑当地猪病流行情况和该猪场已发生过什么病、发病日龄、发病频率及发病批次,借此确定疫苗的种类和免疫时机。即免疫的疫病种类,应是主要可能在该地区、该猪场暴发、流行的疫病。对于本地区、本场尚未证实发生的新流行疾病,必须证明确实已受到严重威胁时才进行免疫。

3.根据季节不同进行调整。有些传染病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和阶段性,制定免疫程序时,需根据这些疾病的发病季节特点来确定,既可以避免疫苗浪费和减少人工,也可以达到较好的免疫效果。如每到7~8月高温高湿季节来临,本地就大面积流行猪的链球菌病,特别是猪场的育肥猪群就可以临时增加猪的链球菌病疫苗的免疫。

4.不同疫苗之间的干扰与接种时间的科学安排。不同种类的疫苗,其免疫期与免疫途径也不一样。制定免疫计划时应考虑采用合理的免疫途径及疫苗类型来刺激仔猪机体产生免疫力。为保证免疫效果,对当地比较流行,危害较大的传染病最好单独接种,同时在产生免疫力之前不要再接种对该疫苗有拮抗作用的疫苗,例如,在接种猪伪狂犬病弱毒疫苗时,必须与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免疫间隔一周以上。

5.免疫效果。一个免疫程序应用一段时间后,随着生产和当地疫情的变化,效果可能会变差,此时可根据实际免疫效果结合免疫监测情况适当调整免疫程序。有条件的猪场一年可进行两次猪群的抗体检测,以便及时评估免疫效果和合理调整免疫程序。

三、当前猪场免疫程序乱象

1.行业乱象。笔者对本县上百家猪场免疫程序进行统计后发现,多数猪场免疫程序比较混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猪场免疫程序的制定者水平不一。目前养猪场或是整个养猪行业制定免疫程序的人员参差不齐,有集团化大型猪场专门的技术部人员,规模化猪场的技术场长或技术员,畜牧行业相关的专家与教授,还有生物制品或兽药生产厂家的售后技术人员,甚至有生物制品和兽药经销商等。因为这些免疫程序制定者的理论水平不一、或是缺乏实践经验,导致免疫程序混乱,从而使猪病变得复杂。那么猪场的免疫程序究竟应该由谁去制定才是正确的呢?个人认为:应该由对本地区的猪病情况有深入了解,能充分考虑并能把握本地区猪病发展趋势的临床兽医来制定免疫程序。

(2)免疫时间间隔及疫苗种类选择的随意性。免疫程序的基本要求,一是单个疫苗免疫无免疫空白,即一种疫苗免疫之前,猪体持有的抗体水平必须达到保护力以上,而多数猪场则是随意变更疫苗的免疫时间,从不考虑免疫效果。二是不同疫苗免疫相互之间无免疫干扰,即一段时间之内进行多种疫苗的免疫接种时,相互之间不会产生影响。现实生产中有的猪场就随意增加免疫疫苗的种类,疫苗相互之间产生干扰,导致免疫失败。

(3)疫苗使用量的混乱。目前的兽用生物制品从研制到销售都还存在着一定的违规行为,许多生物制品的开发、生产未经严格的田间试验就进入销售渠道,使得部分疫苗无法保证其生物安全性。更有一些经销商缺乏基本的生物制品常识,在给猪场的指导意见中,随意加大疫苗的用量。生产实践中,特别是农村养猪场,对疫苗使用量的概念更是模糊不清,以为疫苗的用量越大越好,甚至有的把疫苗当作药品来使用,不仅造成疫苗的浪费,更严重的是频频引起“疫苗病”,给猪场带来严重的后果。

2.业务指导部门或是管理部门乱象。当猪场出现免疫失败时,人们习惯从疫苗本身及免疫程序的执行方面寻找原因,比如,疫苗保存不好,注射效果不好,机体不健康,环境影响等,很少有人去考虑免疫程序本身的制定失败,以及管理部门的指导错误,一味指责养殖户不按照免疫程序执行。但所谓专家的指导方案或免疫程序就真的可行可信吗?笔者在全县科技下乡时曾见过一个专门针对养猪场的免疫程序指导方案:专业育肥猪场从进猪开始的两个月内,每周一次防疫,连续接种八次疫苗,而自繁自养的猪场从仔猪出生到出栏要接种20多次疫苗。笔者不禁疑惑,到底是在搞养殖还是折腾猪?于是禁不住问业务部门的技术人员:“要是你自己搞养殖你会按照这个程序执行吗?”这位技术人员却是笑而不答。很显然,他自己也感觉不现实,但为什么还要编制这样的免疫程序呢?无非是为了利益,不惜违背规律,有什么样的疫苗,想卖什么样的疫苗,就去编造什么样的免疫程序。

四、何谓正确的免疫程序及其制定

1.明确制定免疫程序要达到的目标。每一个养猪场制定免疫程序的目标都很明确,一是要通过免疫母猪来保护自身的同时要增加母源抗体来保护胎儿,保护仔猪;二是通过免疫仔猪本身,来保护仔猪生长直到育肥猪出栏上市。

2.贯彻病毒疫苗优先及安全性原则,制定正确的免疫程序。

(1)猪场制定免疫程序应遵循的原则。首先是病毒性疫苗优先的原则,目前猪病比较复杂,需要防控的疫病种类很多,制定免疫程序时,要考虑病毒疫苗优先免疫,例如猪瘟、伪狂犬病、口蹄疫,这三种疫病关系到猪场生死存亡,所以优先接种。其他病毒性及细菌性疾病可有选择的进行免疫或通过中药及微生态制剂进行常规保健。其次是生物制品安全性原则 ,除了防止猪对疫苗的过敏性反应意外,最重要的是对每一次免疫,每一批次的疫苗都要进行田间试验,防止出现“疫苗病”而使猪群暴发疫病。

(2)制定正确的免疫程序。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猪场疾病也越来越多。面对猪病的威胁,每个猪场都希望通过免疫及综合预防措施来达到控制和净化疾病的目的,为此猪场做了周密的免疫计划,可有时候结果并不理想,一直认为免疫的很好的老病还是屡屡发生,而新的疫病又在不断出现。那么到底怎样才能制定一个正确的免疫程序呢?笔者认为,在当前猪病复杂严重的形式下,针对本地区、本猪场的主要病毒病,再根据季节变换选择1~2个主要细菌病所制定的最简单的免疫程序,就是正确的免疫程序。而最失败的,却是那种什么猪病都想防,把免疫计划安排得天衣无缝的免疫程序。

希望通过免疫来预防所有的疾病,结果是什么病也防不了,究其原因,一是每一次免疫都会导致猪群免疫力的急剧下降,病毒、细菌趁机感染、发病;每一次免疫注射,都会对猪体产生程度不一的应激,应激同样导致猪群免疫力下降;二是猪群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是有限的,有限的应答能力无法对无限的抗原产生应答,复杂的免疫程序导致必须免疫好的主要疫病也得不到保护。实际生产中,我们应该遵循“病原生态学”原理,放弃高度健康,高度清洁的思想,执行“尽量”简单的免疫原则:不该打的疫苗坚决不打,比如本地尚未证明确实发生或是威胁本场的疫病的疫苗;可打可不打的疫苗,坚决选择不打,例如条件性发生的细菌病菌苗等;切实保证打好该打的疫苗,如猪瘟疫苗、口蹄疫苗等。

猜你喜欢

母源猪病养猪场
浅谈猪病的临床诊断
母源抗体仔猪疾病防治作用
基于1500以太网养猪场的智能饲喂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养猪场的提升离不开智能饲喂系统
RNA干扰技术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猪病中的应用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猪病诊断的一些误区
规模化养猪场疫苗免疫的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