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西岔沟,感受生态文明

2016-04-06董雁飞

乡音 2016年3期
关键词:财主满族

文/董雁飞



走进西岔沟,感受生态文明

文/董雁飞

2015年底在第七届中国生态文化高端论坛暨全国生态文化村遴选命名活动中,全国共有120个村入选,其中我省宽城满族自治县化皮溜子乡西岔沟等6个村获此殊荣。

生态文明村为何是西岔沟?

西岔沟村位于县城西10公里处的燕山山脉,由16个自然村组成,共13个居民组,481户,是一个充满满韵旗风的少数民族村寨。乡、村名的由来,有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很早以前,这里有一条瀑河,两岸桦树成林,水草丰盈。瀑河下游有一村庄,村中有位德高望重的李氏财主,老来得独子。夏季一天,财主儿子正和小伙伴在河边玩耍。忽然狂风大作,大雨如注,河水暴涨,小伙伴四处逃散。雨过天晴后,唯不见财主儿子归来,众乡邻帮忙四处寻找,发现财主儿子正骑坐在一棵古桦树的树杈上等待救援。财主为纪念这棵救命树,遂把村更名为“桦皮留子”村,后来逐渐演变为化皮溜子,简称化皮。因化皮这一代四面环山,地势较低,形成大大小小的沟岔,而西岔沟又位于西侧,故称为西岔沟。

鸭嘴山下的美丽乡村

走进西岔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燕山山麓第二高峰鸭嘴山,在村落四周青山绿树掩映下,索伦杆高高挺立,白墙青瓦绿瓦的满族特色的民居散落在恬静的山谷中,千亩果园基地坐落于群山之间,道路两旁层层梯田层层绿,小溪潺潺流水,盘山公路像玉带般缠绕在山间,满眼漫山遍野都是绿色,空气清新,阳光明媚,远离雾霾。这里四季分明,风景如画,春天是苹果花的世界,夏天是避暑乘凉的好所在,秋天是花果飘香的海洋,冬天是塞北白雪的故乡,山村小巷、山肴野蔌,独具诗的意境、画的绚丽和歌的韵味。

这里生态环境极好,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纯天然的环境,负氧离子含量高,号称“天然氧吧”。荟萃秀美的田园风光,看栗林花海,西岔沟村就像是燕山深处的一块碧玉,一个可以让心灵静下来的故乡。

西岔沟村是名副其实的花果之乡。村域总面积1.8万亩,竟有经济林面积5000亩,板栗、苹果等各种干鲜果树30多万株,年产干鲜果品1300多吨,其中建设冀北精品有机板栗标准生产基地3000亩、冀北精品苹果标准化生产科技示范区1500亩。林果业占全村经济收入的60%以上。现在全村已形成了以苹果、板栗为主的支柱产业。“硒富”牌苹果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并获得了河北省农展会二等奖。这里的苹果、板栗畅销北京、天津、内蒙古等地。

西岔沟村的幸福来之不易。十年前,西岔沟村还是远近闻名的穷村,落后闭塞,没有支柱产业。苹果树因为经营管理不善,腐烂病严重。村干部聘请河北农大教授提供技术支持。又多次到外地取经学习,结合西岔沟村的土壤、环境等综合因素,在县乡的大力支持和扶助之下,村干部带领村民走上艰难的林果产业发展之路。

现在,西岔沟村这里交通便利,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实现了村在林中、林在村中。村前村后、房前屋后、个人庭院,处处植树、栽花、种

草,处处是绿色,真是典型的生态村。

通过发展林果业和植树造林,村里的森林覆盖率大大提高,同时提高了产业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2013年西岔沟人均纯收入达到8800元。

走进西岔沟,一派满韵旗风,村民是正宗的满族镶黄旗后裔。全村1712口人,其中满族人口1378人,占到80%。作为满族后裔,西岔沟继承和发扬了满族文化传统,在庭院、房屋、广场建设上,处处体现了浓郁的满族特色,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西岔沟村入口是“八旗影壁”,运用满族八旗图案进行装饰,以红、黄两种颜色作为主题色调,彰显了深厚的满族文化特征。影壁正中为“十相自在”图,该图是藏传佛教里一种极具神秘力量的图符,由7个梵文字母加上日、月、圆圈共10个符号组成。

西岔沟的满族文化墙2000延长米,以满族文化为核心,依次描绘了满族从兴起到建立清王朝的历史过程,包括仙女传说乌鸦救主、劝降洪承畴、吴三桂借兵等神话及传说、名人典故、历史事件。

村内建有“如意园”,游园因形态似满族吉祥物——如意而得名。园内主体建筑为“三位一体”的满族图腾柱,满语为“斑吉”柱,反映了满族原始宗教艺术的自然粗犷。满族文化广场占地2500多平方,广场主体建筑充分展示满族特色,廊亭、索伦杆、八旗杆、12帝、地砖“福、禄、寿、禧”、箭靶、炮车,处处彰显了满族民族特色。

西岔沟的民居也充分体现满族元素,其中以王家庄最为典型,白墙黑瓦、四合院、石敢当、索伦杆、影壁墙、烟囱等建设中随处可见满族影子。满族人喜欢的取暖设备火炕随处可见,“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座在地面上”,满族特色浓郁。至今,在年俗、婚礼、娱乐、餐饮、服饰、语言等方方面面,西岔沟村处处保留着满族先祖的印记。

满族文化的积淀增添了西岔沟村的独特魅力,也为该村的民俗旅游项目注入了新的内涵与活力。

(作者为宽城满族自治县化皮溜子乡乡长)

味道河北

读者朋友,你如果看过央视“舌尖上的中国”,一定会感到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你谗涎欲滴,食指大动。其实,在我们河北,美食名吃同样异彩纷呈且特色独具,许多品牌被列入了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2014年第3期开始,本刊就向你依次奉上燕南赵北的美味名吃,尝一尝“河北味道”,定会品出历史,品出文化,品出精神……

猜你喜欢

财主满族
传承满族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财主的刁难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王勇智斗财主
目不识丁
满族服饰元素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王勇智斗财主
满族传统养生保健在清代宫廷中的应用和发展
满族风俗图谱(民间信仰)